-
崑子日常保養💡
我本身是超油痘痘肌,平均一天會長十顆新的痘痘.
從以前到現在使用過無數專櫃開價醫美的保養品,痘痘粉刺還是沒有遠離我.
有一次的機緣跟一位皮膚科醫生聊天,他說痘痘肌膚都最好不要使用保養品是最好的,乳液百分之五十是油質,面霜百分之七十是油質,你這麼容易長痘痘粉刺又那麼會出油,你還每天...
-
崑子日常保養💡
我本身是超油痘痘肌,平均一天會長十顆新的痘痘.
從以前到現在使用過無數專櫃開價醫美的保養品,痘痘粉刺還是沒有遠離我.
有一次的機緣跟一位皮膚科醫生聊天,他說痘痘肌膚都最好不要使用保養品是最好的,乳液百分之五十是油質,面霜百分之七十是油質,你這麼容易長痘痘粉刺又那麼會出油,你還每天擦那麼多油質在你臉上,更加速長粉刺,粉刺毛囊發炎就變成痘痘,難怪你皮膚一直這麼爛.
醫生說用越簡單的東西保養越好.
所以現在要開始進入重點.
白天保養👇🏻
雅漾活泉水+化工行的玻尿酸原液+無印良品敏感肌乳液
(因為我都會化妝所以還是要上偏水狀的乳液)
(記得要買玻尿酸原液,千萬不要買有添加無欸某欸的東西,我在後火車站買720元,非常便宜,我會分裝成小瓶裝,教會可以用半年以上不是問題)
-
夜間保養💡
(最重要的來了)
我前一陣子洗完臉,過個30分鐘,讓自己臉上出一點油,我就直接全臉擦外用A酸,A酸有分三代,第一代跟第三代我都使用過, A酸可抑制角質細胞分化與增生,矯正毛囊開口的不正常角化,減少毛囊阻塞的狀況,進而讓粉刺不容易生成,改善青春痘,適合長期使用,而且是比任何專櫃的保養品都還要抗老,剛開始使用的前兩週,皮膚會比較差,不過熬過那兩週就世界很美好.
因為我已經使用四個多月的A酸,皮膚變得有點好,但還不到完美,臉很容易發紅,痘疤還是很難消,一化妝就很容易有一粒一粒的,我有一個重大發現, 人的臉上會不會有「蟎蟲」?答案是:有。而且人家有名有姓,叫做蠕形蟎蟲 (Demodex),有時候也被俗稱為臉部蟎蟲 (Face mite),是一種小型的節肢動物,目前有 65 種,真要細分還可以分成超過 100 個亞種。這種生物通常寄生在哺乳動物的皮膚,多數狀況下就是「共生關係」,不會真的產生疾病,但在少數因為宿主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寄生蟲本身大量繁殖或產生大量代謝廢物的時候,就會引起皮膚疾病。目前醫學界發現確實有生長在人類臉上的,只有毛囊蠕形蟎(Demodex folliculorum)」跟皮脂蠕形蟎 (Demodex brevis) 這兩種,顧名思義,前者就是生活在毛囊,後者生活在皮脂腺。毛囊跟皮脂很多的地方,也就是臉上的T字部位跟頭皮,基本上就是它們最愛的棲息地,但偶爾也可以在身上皮脂豐富的地方.
(上面是複製貼上一個網路的文)
重點就是你臉上的毛孔有太多蟲
(只有驅蟲,你的皮膚一定會健康起來)
圖片中有一條藥膏叫做柔潔凝膠
(就是驅蟲的藥膏)
(剛開始可以先使用驅蟲凝膠即可)
(情況好轉就可以使用外用A酸當保養了)
然後圖中有一條藥膏就做思媚乳膏
(他的別名叫做杜鵑花酸)
他可以說是比任何美白產品還要有效的膏.
(只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擦完藥膏的前30分鐘,臉會非常的癢,但熬過那30分鐘一樣世界很美好)
同時去粉刺抗痘美白淡痘疤的藥膏/杜鵑花酸
(要不是很癢,我非常推薦當日常夜間保養)
外用A酸+杜鵑花酸一起使用,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效果直接200%)
還有我真的認真推薦無論任何肌膚都可以使用柔潔凝膠
(因為每個人臉上毛孔都會有蟲,只是多寡問題)
還有使用外用的A酸要注意保濕.
(大概就是這樣有什麼問題再問我)
然後我卸妝是用全聯福利中心的椰子油
(真的超讚)
(我已經推薦超多人使用,每個人都愛不釋手)
⭐️⭐️⭐️
推薦大家去西門町跟北車中間有一家上海藥局
那邊有超多藥師,藥也非常齊全什麼都有在賣
重點非常便宜.
上面說到的柔膚凝膠
(我家旁邊賣150元,上海藥局才賣55元)
我已經被我家旁邊的藥局不知道騙多少錢了
😢😢😢
結尾就是我現在已經不長痘痘了
(但我還是要說你天生對牛奶雞蛋食物過敏者就另當別論)
不過太嚴重的痘痘狀況建議還是先去看皮膚科醫生~
以上只是單純分享我的平時保養
對於我使用的產品的成分細節大家請自行google
謝謝惠顧
皮脂腺增生藥膏 在 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是皮膚科醫師,常年在基層診所,第一線為民眾解決皮膚的問題。
不論是天天看到的青春痘,經年累月無法根治的酒糟,三不五時就出現的臉部過敏,季節一變就會陸續報到脂漏性皮膚炎,或是遍布各個年齡層的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這些深受皮膚問題困擾的朋友,在聽完診斷、衛教後的第一個問題,常常都是問我:
[醫生,我的保養品/沐浴乳/洗髮精,可以用嗎?]
[選擇溫和的洗面乳、沐浴乳,不要強調深層清潔、去角質、美白這些功能的,通常可以。]我都這樣回答他們。
市售的產品這麼多,同一品牌也可能有完全不同屬性的產品,即使我交代了大致的選購方向,但是我知道,這只是大概的方向,對患者來說,到底什麼叫溫和,什麼叫不強調療效,他們心裡充滿了黑人問號。
市售產品要看全成份
有些比較細心的患者,會特別用手機上網把產品搜尋出來,然而產品購買頁面上,充滿了各種文青式、證據派、故事幫的宣傳,卻往往少了最重要的一個資訊:產品全成份表;還有些更小心的患者,會把產品帶來門診給我看,然而我常常把產品翻過來、倒過去,上上下下、前前後後的仔細檢查後,發現其實全成份表也沒印在瓶身上,可能是打在外包裝的紙盒上,折騰了半天,對產品的內容物還是無從知曉。
運氣好的時候,真的看到產品的全成份標示,然而我也只能擔任"掃雷"的工作,看到產品包含刺激性高、洗淨力偏強、容易致敏的成份,提醒患者:這罐不要用。
但是,患者的問題還是沒解決啊!他們往往下一句就會問:
[這個不能用,好,那醫師,我要用甚麼?]
大多數的時候,在疾病急性期時,我會很認真的告訴他們:
[這幾天皮膚正在發炎,先用清水洗臉,只擦藥膏 ,停用所有的保養品!]
這一招在急性期很有用,但是麻煩的是,急性期會過,病人下次回診時,還是會問一樣的問題:
[醫生醫生,請問我現在可以擦保養品嗎?]
我最常推薦的保養品
真的要推薦保養品,不論痘痘酒糟濕疹脂漏都可以擦,安全無虞不至於過敏的保養品,其實真的有,那就是皮膚科教科書常常寫到的,街頭巷口不論是便利店、藥妝店、甚至大賣場都買得到的:凡士林!
不是凡士林牌的乳液喔!是那種一罐瓶口很大,擠不出來,要用手挖的,看起來很油,擦起來也真的很油的,油膏狀的凡士林!
[那種喔!厚!那個真的很油捏!]對!我知道你正在這樣想!
通常濕疹的皮膚,乾到脫屑發紅,發病部位在身體、四肢,短時間內擦凡士林,患者大多可以配合,然而麻煩的是青春痘、酒糟、脂漏性皮膚炎的病人,常常一張臉油的地方很油,乾的地方很乾,這種皮膚屏障被破壞,又富含皮脂腺的皮膚,使用保養品就要很注意因材施教,不能有教無類。
什麼叫做使用保養品因材施教呢?其實就是分區保養、因時制宜。
分部位使用保養品
首先要先學會辨認臉上的病灶,我們的臉,皮脂腺含量最多的地方,我們俗稱為T字部位,也就是額頭、眉心、鼻子、下巴這些地方,這裡容易出油、毛孔比較粗大,也容易有粉刺、痘痘產生,這些部位的保養,能少就少,如果不覺得乾,甚至不擦保濕也可以。
相反的,我們的兩頰、眼週則是相對比較不油的地方,這些部位如果覺得很乾,想要擦一點保濕,在不會過敏、不會增生粉刺的前提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保濕產品。
但是、霸特,有的人連臉頰都會長痘痘、有的脂漏性皮膚是下巴眉心又油又乾、有的酒糟是連額頭都受影響,這些人的保養品,又該怎麼挑選呢?
我以前的做法是,找尋一些可信賴的保養品,仔細看過它的全成份,自己試用過一陣子後,再根據每個不一樣的病症、不一樣的部位,推薦給患者使用;即使這些我推薦的保養品,我自己都看過、用過,然而,一樣米養百樣人,專門治療過敏的藥都有人會對它過敏,何況保養品?
因此,我的標準做法是:提供一點試用品讓患者帶回家,局部、少量、重複使用約一星期左右,觀察看看擦的地方,有沒有紅、癢、脫皮、長痘痘,如果沒有的話,再大範圍擦拭。
這個做法我用了很多年,到目前為止也能讓大部分來看診的朋友們接受。但是、霸特、得模(でも),我還是遇到瓶頸。
皮脂腺增生藥膏 在 黃幼鳴皮膚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植睫後不敢清潔眼部,蟲蟲竟寄居在眼瞼?!
臨床上有不少酒糟的患者,常常合併有乾眼、眼睛搔癢、容易有分泌物、或是眼瞼紅腫甚至常 #長針眼,被當成乾眼症或過敏性結膜炎,但治療效果卻不好。
其實眼睛的症狀很可能是因為酒糟合併蟎蟲增生而導致,透過檢查常可見睫毛根部或是眼瞼皮脂腺分泌物裡有蟎蟲存在。除了酒糟患者,不少愛美女性 #接睫毛 後,害怕睫毛脫落不敢清洗眼部,或是化妝之後沒有適當卸妝清潔,導致眼瞼皮脂腺跟睫毛成為蟲蟲寄居的溫床。
人類的蠕形蟎蟲是皮膚上的一種寄生蟲,每個人都有,只是數量多或少,平常是和我們相互達到和平共存的狀態,但在某些膚質的患者這種平衡可能會失調,而導致蟎蟲增生。
「蠕形蟎蟲增生症」的常見表現症狀為:毛孔性糠疹、皮膚搔癢、橘皮樣毛孔粗大;毛囊炎、丘疹膿皰、囊腫、類脂漏皮膚炎變化、眼瞼炎、口周皮膚,也經常併發在酒糟的患者身上。
處理毛囊蠕形蟎蟲有許多治療選擇,其中 #Soolantra舒利達藥膏 可以說是治療效率最好的選擇,眼睛的部分則可使用茶樹精油製品合併治療。但還是提醒若有以上的皮膚困擾,切記不要自己亂買藥物塗抹,若是使用錯誤,反而可能使治療無效或是讓皮膚問題惡化,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越L'excellence
#黃幼鳴醫師
#酒糟肌救星
#鷹眼醫師
#你想要的我都懂
#蠕形蟎蟲 #眼瞼皮脂腺 #種睫毛 #植睫
皮脂腺增生藥膏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留意癌標靶用藥 4點日常細節緩減皮膚副作用】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中部一位七十歲黃婆婆,兩年前在他院被診斷出轉移性肺腺癌並接受口服標靶用藥治療,但半年前卻改用另款口服用藥。家人觀察到黃婆婆大約一個月前,下腹部開始出現紅疹,起初不以為意,但紅疹漸漸蔓延到胸下、骨盆甚至是大腿局部,家人不捨黃婆婆搔癢難耐且紅疹處蔓延,趕緊求助臺中醫院皮膚科治療。
經吳家華醫師詳細診治下,發現黃婆婆是因標靶藥物治療而引起乾燥性皮膚炎,在開立皮膚炎藥膏並叮嚀勤擦乳液後,婆婆的狀況已大幅改善,僅留下褐色般的色素沉澱。
吳家華醫師表示,標靶藥物如艾瑞莎(Iressa)跟得舒緩(Tarceva)都屬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 的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腫瘤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生的目的,同時,人體的皮膚角質細胞及其毛囊、皮脂腺,也會受到影響。甚至高達七成的病患在使用標靶藥物後會產生副作用,包括丘疹膿疱樣出疹、皮膚乾燥、皮膚搔癢、甲溝炎、睫毛粗長症等等。
吳家華醫師進一步指出,更有其他標靶藥物,相對也會出現皮膚副作用,像是手足皮膚反應、皮膚色素脫失、表皮腫瘤等。
吳家華醫師說,癌標靶的皮膚用藥,外在反應時間不一,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盡相同,除了少數嚴重的患者必須暫停藥物使用,大多數患者經過數月的治療後,就會漸趨於穩定。另外,在使用藥物治療前,首先要加強皮膚保溼、其次是養成防曬的習慣,再來要避免外來刺激及過度清潔,最後則時時觀察自身膚質狀況。
吳家華醫師提醒,標靶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新藥陸續被研發上市,對病患是一大福音,卻也伴隨相關皮膚副作用,雖然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及繼續使用藥物的意願。一但開始出現副作用等相關症狀,可立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儘早接受藥物治療得到良好控制並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