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白敬亭韓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白敬亭韓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敬亭韓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敬亭韓國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92的網紅李季Li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期有三個案子都與威權、政治相關,分別是 #杯具社 改編自小說《一九八四》的同名影像作品、史明文物館開館計畫,以及主持有關朝鮮的特輯。 我在這三個案子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飾演受迫害與迫害者的演員、紀錄者、也有主持,而這三個案子也在九月到來之際,依序有了階段性的結束。 《1984》投入的時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貪食人/Gobb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貪食人粉絲團: https://reurl.cc/qDkA0N 📣合作邀約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2019年美濃秋冬樂活嘉年華暨花海彩繪大地】活動開始啦!!! 美濃心樂園裝置藝術開園囉,以「揪愛,稻美濃」為主題,將客家藝術文化與地景景觀結合,融入客家剪紙、藍...

白敬亭韓國 在 李季ᏞᎥ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0:49:51

近期有三個案子都與威權、政治相關,分別是 #杯具社 改編自小說《一九八四》的同名影像作品、史明文物館開館計畫,以及主持有關朝鮮的特輯。 我在這三個案子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飾演受迫害與迫害者的演員、紀錄者、也有主持,而這三個案子也在九月到來之際,依序有了階段性的結束。 《1984》投入的時間...

  • 白敬亭韓國 在 李季Li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23:15:24
    有 21 人按讚

    近期有三個案子都與威權、政治相關,分別是 #杯具社 改編自小說《一九八四》的同名影像作品、史明文物館開館計畫,以及主持有關朝鮮的特輯。
     
    我在這三個案子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飾演受迫害與迫害者的演員、紀錄者、也有主持,而這三個案子也在九月到來之際,依序有了階段性的結束。

    《1984》投入的時間最長,也在排練之前看了George Orwell的原著,關於毛扶正的故事則是拍攝過後才看了紀錄片。對於意象劇場經驗並不多,為此在收到劇本之時,那與一般寫實文本是全然不同的消化體驗,我感覺在排練時演員與導演所工作的面向是非常不同的,與作品本身要傳達的意念也是;愈到後期,一切看似不相干的齒輪會神奇地嵌合而一,這是我的歷程。有次導演針對劇中一場情感最重卻也最為隱晦之處,說到了自己的觀點。
    回到家以後,我一直在想著關於導演「隱晦」的這個選擇。

    「沒有人有權利因為彼此的顏色不同,而對彼此施加壓迫。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彼此顏色不同,而收回對彼此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如果我們因為顏色不同而厭惡彼此,那正是極權政府想要達成的目的」
    「目標在於透過文學經典看見政治受難者的疼痛,並拒絕被煽動仇恨」
    這是我節錄節目單的文字,完整版會放在留言處。

    我在思考著自己對於國民黨的立場、對台灣的立場,當我公開表述時,怎樣的界線是煽動仇恨?我對國民黨的想法,是希望他們早日繳出上億不法黨產;我也希望台灣落實轉型正義,改掉各種威權時代下的公設命名。
     
    後來我接觸 #史明文物館 這個案子,它與我投入《1984》的時間略有重疊。
    撰寫了台灣四百年史的史明,革命的故事多如繁星,活過了一世紀,留給後人的那麼多,知道的人卻不可思議地少。我身邊有同齡的人不知其名,也有人認同台灣便是從中國脫出的一個小島,文化上一脈相承,不可分離視之。能有這個機會與館方合作我很感激,尤其館方又是與史明一同行路一段的人們,更是讓我心有戚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望與詮釋,但何來如此多的抗拒與對立呢?我知道關係是複雜的,歷史與各方利益更是不可能切割,但至少,我想透過一己之力,去拓開一點鬆動的可能,其實夥伴很多的,而夥伴的串聯又可以拉起更多人的手,有那種溫暖的感覺。

    與其說我認同作為革命家的史明,激賞作為一個「人」的史明,更接近我對他的敬佩之心。

    說到台灣,就再往下提第三個案子,當時特輯所訪問的兩位來賓AB,一位從事朝鮮貿易,一位從事朝鮮旅遊業。我在閒聊的時候有跟他們交流國名稱呼的問題,對於朝鮮來說,因為不承認大韓民國,只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權,所以稱呼他們北韓對他們來說是不恰當的;而對韓國來說,不承認朝鮮,所以叫他們南朝鮮也會非常冒犯。

    在整場訪問之中,我都以他們認為尊重的方式稱呼他們的國家。

    當時印象深刻的是,從事貿易業的A說:「大家都認為朝鮮很可怕,事實上你可以想像成是台灣的兩蔣時代,你會覺得可怕嗎?不會嘛,你爸媽也是那樣子活過來的不是嗎?」

    我是覺得非常可怕的呢,活過來的人的確很多,但也不明不白地死去許多人。

    第二句印象深刻的話是,A說他們圈子的人常說「在朝鮮你不作死就不會死。」我還是覺得很可怕,畢竟遊戲規則是國家訂的,與之相比人民是多麼渺小。

    訪談過程我以一貫活潑的風格順利完成了,關掉相機之後再閒聊了一會,B提起了無足輕重的一件事,開頭就說這個就不能在節目上說了。我在想,這樣的價值觀的確是我們的社會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被支配著生活與選擇,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受懲罰,聽話就能安然度日,而統治者是太陽一般的存在。
    我也同樣相信有人是真心誠意地尊崇這個國家,也無意去挑戰,只是……太陽就是太陽,它不因你是誰而改變對待你的方式,它也不因你存在與否而改變它的消亡。它不須規定你崇拜他,便自成光亮。

    最後回到《1984》,如果想觀看這部作品,9/3-9/10將於vimeo平台免費播映,隨點隨看。
    原型為舞台劇,最後以影像問世。如果對於上述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友愛週一起觀賞,也歡迎交流呦😊


    編導:李昱伶
    演員(依出場順序):李季,陳采恩,張昌緬,曾歆雁。
    音樂設計:劉子齊
    影像設計:何孟學
    燈光設計:陳柏為
    平面設計:郭保伸
    劇照拍攝:陳柏翰
    ※演出連結即將公告,敬請按讚追踨與分享杯具社臉書專頁。
    主辦單位:杯具社
    協辦單位:林口社區大學
    指導贊助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補助單位: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
    特別感謝: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何一梵、林傳凱、河床劇團、耿一偉、桴駱自由空間、夏春祥、黃雅亭、國家人權博物館 典藏研究及檔案中心、鴻鴻(以筆劃順序排列)

  • 白敬亭韓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7 15:30:02
    有 1,695 人按讚

    【禮物細緻地打開】
     
    人生無常。
    一個月前,如果有人說我會愛上種花種草,那我會哈哈大笑。
     

    我在韓國釜山出生,住到十八歲來臺灣。家就住在市區,所以近距離看過的植物,只有院子裡的葡萄藤和槴子花。因為我行動不便,照料從不是我的事。
    長大一些,有機會和同學出去玩,也從沒到過山上,因為我拄拐杖上不去。倒是海邊常去,同學要幫忙背我,沙灘平地比較方便。
     
    這些生活背景,使得我不但是個道地的城市土包子,也是植物白痴。
    來臺灣後,有次搭火車離開臺北,把車窗外的稻田以為是草地。
     
    成家後,家裡有什麼盆栽、植物,當然也從來不是我的事。
    搬來現在的家,也從沒管過陽台。種花、澆花、修剪,還要搬來搬去,那麼多需要「身體力行」的事,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和自己無關。
    我只要在屋裡看書,聽音樂,寫文章或小說就好。
     
    多少年都是如此。
     

    佛法說:一切事物的發生,莫不是因緣聚合。
    確實如此。
     
    今年5月16日,我坐著輪椅去了陽台,不只是看看外面風景,也把這一陣子少人照顧,而顯得凌亂的陽台花草看了一遍。
    像過去,我就提醒家人來處理了。
     
    但不知怎麼,那一天我卻頭一次動了個念頭:要不我來試試?
    那天,也就真的動手了。
     
    會發生這件事,說和疫情有關嘛,也無關。
    說有關,是因為前一天剛宣佈三級管制,所以可能那天想到接下來要過一段不同的日子,心思也就不一樣了。
     
    說無關,是因為三級管制才剛開始,日子並沒有什麼變化。何況去年也有段時間都在家裡工作,當時也沒想過這件事。
     
    不過多了另一個因素,事情就不一樣了。
    那就是年初我出版《植物情人》,認識了黃湘玲這位植物畫家。近幾個月來我們準備出版她新的創作,更不時收到她傳來各種花草照片、繪畫。
    常和喜愛植物的人聯絡,我的潛意識想必受到某種影響。結果到了這一天,自己也就跨出那一步。
     
    我相信問她一些白目問題也不會見笑,所以就放心地打電話請教她怎麼動手。
     
    那天天氣不錯,我看看遠處的山,近處的盆盆草草,基於感性也理性的考量,就決定要當個園丁了。
     
    感性的考量,是我想體會一下這些過去距離遙遠又陌生的植物到底是怎麼回事。
     
    理性的考量,是我想到由我來當園丁,很多動作在輪椅上做起來不便又吃力,但也正好可以當成運動。疫情再起之前,我本來預約了要做些重量訓練,現在去不了,正可以拿來彌補。
     
    這樣,那天我整理了生平第一盆植物。多肉的。
     

    黃湘玲一直說她長居鄉下,不喜歡到都市,不喜歡見人,也不善言辭。
    但是在《植物情人》出版後,參加她兩場新書分享會,發現她在臨場回應的時候,靈光和金句不斷交閃。
     
    有一位讀者問她:她用自己的詮釋畫出來的植物很美,但這樣會不會失真?
    湘玲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畫花和插花一樣,那你要我插花的時候是要插得美一點,還是希望所有的花都插得一樣?
     
    還有一位讀者問她,從沒畫過畫,該怎麼開始?
    湘玲回答:就馬上自己動筆,但是一定要買最好的畫紙,最好的媒材。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因為還不會畫,所以要用最好的工具。千萬別想我不會畫,先隨便找些紙筆畫畫就好。
     
    她應該是基於同樣的想法,聽我說要整理植物之後,就給我寄了一些工具。
    一把無柄的鐵鏟、兩副手套、一把不適合剪紙但適合剪枝葉的剪刀、舖在花盆底盤洞上的濾網。
     
    這些東西都很便宜,但也真的趁手。
    我尤其愛用那支無柄的鐵鏟。本來我家裡也有把木柄鏟子,但用的時間長些,木柄就會脫落。我相信是因為拿到那支趁手的鐵鏟,才真正得以張望園丁的世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真的。
     

    當園丁,我很快就體會到: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土。
     
    我把一盆盆舊花盆的泥土倒出來,挑出垃圾,清理出可用的土,用鏟子把所有泥塊都鏟碎。然後再加上培養土和一點肥料,像炒菜一樣炒幾遍,再戴上手套像練鐵砂掌一樣伸進去翻騰幾遍。最後再用鏟子把各處叉一叉、炒一炒。
     
    在輪椅上做這些事不方便,我就乾脆趴在地上做。坐著做累了,就側臥著做。
    做著做著,我好奇自己到底怎麼會這麼喜歡做這件事,但馬上想到答案:這不就是玩泥巴嗎?哪個小孩不愛玩泥巴?
     
    我也發現只要泥巴玩好了,土都和好了,把植物種下去就像是馬拉松最後終點邁出的那一步而已。把泥土仔細翻整好,花草自然就會亭亭玉立。
     
    這樣我在三個星期裡共種了八盆花。
    星期四和星期六,成了我渴盼的日子。
    生命靈數裡,4 是務實做計劃的象徵,6 是關懷、照顧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我選這兩天來種植物。
     
    我的理性考量很有回報。
    這樣的運動量,不論對手、手腕、肩膀都很有幫助,在地上坐、趴、臥,也可以運動到全身。過去我長期主要的運動是游泳,在水裡感受不到流汗的快樂,而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多次享受到全身大汗淋漓的快感。
     
    我的感性考量也有回報。
    因為植物,我對世界多少有了新的體會角度。
     

    在清理陽台的過程裡,我先是被植物的生命力給震撼到。
     
    許多長期疏於照料的植物,能仍然那麼堅毅地生存著?
    泥土中找不到養分,那些根莖鬚條蔓延盤纏的目的是什麼?
    牆角一根葉子,怎麼會沒有任何泥土的滋養下,也能從水泥縫中攀附而生?
     
    我想練習珍惜植物。但又發現如果用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對待植物,顯然也有問題。
     
    動物,要照顧牠們的生命,就不能傷害牠。動物的照顧,需要保護好完整的軀體。
     
    然而,當我準備好好保護植物,每一片葉子都不放棄時,黃湘玲卻給我上了一課。
     
    我這才知道植物需要不停地清理它們軀體的枝枝節節。去除了舊的部份,才會有新的部份生長出來。
     
    植物安於接受你有意無意的漠視和折磨,也樂於接受你用心的剪除和裁切。
    我覺得:和植物比起來,動物太脆弱了。
     
    再強大的動物,身上受到任何損傷都不會安靜無聲。更不要說萬物之靈的人類。
    而植物,對一切都無聲。
     
    光這一點,就猛然敲醒我:雖然同樣都有生命,植物和動物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是理解這個世界完全不同的門戶。
     
    我記得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手上正好在整理一盆薄荷。我遵照指點,練習狠心掰下一片葉子的時候,葉子好像終於輕輕回答了我一聲:「是啊。」
     

    黃湘玲要我為《蘭花絮語》再寫一篇前言,我本來一再推辭。
    我和植物,尤其蘭花都相距太遙遠了。
     
    以前,我對蘭花的印象只有兩點:一是嬌貴,很難養;二是很名貴,贈禮常見。 都是貴。
     
    所以雖然蘭花也名列四君子,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吟誦,我自己卻沒有什麼感覺,敬而遠之就好。
     
    但是在這一個月裡,因為開始接觸植物了,我也養起了兩小盆蘭花,一盆拖鞋蘭,一盆嘉德麗雅蘭。
    和那些光鮮亮麗,在應酬熱鬧場合常看到的蘭花不同,我為它們大相逕庭的形貌感到很訝異。
     
    這樣再查查資料,才知道蘭花種類之多,竟然有所有鳥類的三倍之多、哺乳動物的四倍之多。在有種子的植物物種裡,蘭花佔的比例竟然能高達百分之十。
     
    談各種蘭花不同的美麗、誘惑,和(吸引蟲蝶的)心機之書,也不知凡幾。
     
    但在我和蘭花還十分短暫有限的接觸裡,有一點特別吸引了我。
     
    和它們相處了才知道,蘭花只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直曬到太陽,幾乎不管它也都會生長得好。連水都不必常澆。
     
    這真是顛覆了我原先把蘭花和「嬌貴」相連的認知。
    光這一點,我反而更願意和它們相處了。
     
    這一點也引發了我新的感觸。
    對於動物,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子女,我們總會想方設法給最大的養護、引導、安排。
    而蘭花提醒我們,生命要有好的發展,其實很簡單,就是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很單純。
     

    所以後來我決定還是寫這篇前言了。
     
    經過這一個月園丁的生活,我切實地體會到湘玲在上一本書裡所講的那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花是大自然送我們無時不在的禮物,花也是人類最視而不見的禮物。
     
    因此,也特別體會到湘玲畫下這些蘭花之可貴。
     
    她的一筆一筆,是在幫大家擦去視而不見,是在幫大家細緻地打開這禮物,看到大自然到底送了我們什麼。
    也讓這些形貌各異,個性不同的蘭花,在我們耳邊有了細語的機會。
     
    希望《蘭花絮語》能讓你傾耳聆聽。

  • 白敬亭韓國 在 台灣達人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3 16:30:40
    有 8 人按讚

    【#編追戲劇】
    翡翠戀人都等成翡翠奶奶了
    😢😢😢#呱編
    🔥小鮮肉→健美先生!白敬亭「半年操出大肌肌」驚人身材嚇歪全網!
    👉https://pse.is/3b5rkp

    #達人秀新聞 #限韓令 #中韓合拍 #影視 #編追戲劇 #中國 #韓國 #台灣達人秀

  • 白敬亭韓國 在 貪食人/Gobbl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17 19:30:00

    📣貪食人粉絲團: https://reurl.cc/qDkA0N
    📣合作邀約請來信至: cocklion0817@gmail.com

    【2019年美濃秋冬樂活嘉年華暨花海彩繪大地】活動開始啦!!!

    美濃心樂園裝置藝術開園囉,以「揪愛,稻美濃」為主題,將客家藝術文化與地景景觀結合,融入客家剪紙、藍染文化、油紙傘、美濃黃蝶、白玉蘿蔔…等意象,讓每座裝置藝術都充滿趣味和變化,以不同排列組合設計文字藝術「反正都很美」、結合藍染文化的「波瀾蕩漾」鞦韆、可愛逗趣的白玉「蘿蔔高」、與美濃彩蝶共舞的「揚葉仔(客語的蝴蝶)」、一起仰望「相合傘」看見多層次的愛心映入眼簾,還有吊掛式手法呈現美濃山勢田園地景的「美得不像畫」,有6大裝置藝術,將美濃湖推向創新,讓更多人知道美濃的湖光山色,也邀請全台民眾一起來體驗客家風情喔!

    ●軒味屋
    粉專: https://reurl.cc/A1ZaqE
    🔸️彩衣涼粄 /130元
    🔸️千層麻糬粄/180元
    🔸️特產炒水蓮/120元
    🔸️薑絲炒大腸(小)/160元
    🔸️客家小炒(小)/160元
    🔸️阿嬤蘿蔔絲煎蛋/120元
    🔸️陶甕醇豆花(3~5人份)/150元
    🔸️香煎手工蘿蔔糕(3片)/55元
    🔸️肉燥飯/40元

    ●美濃藍衫錦興行
    粉專: https://reurl.cc/Ylzb1x
    🔸️DIY製作束口袋/150元
    (根據尺寸大小收費)

    ●廣進勝紙傘工作室
    粉專: https://reurl.cc/5gnQl6
    🔸️DIY彩繪小紙傘30cm/100元

    🔰108/12/14~109/3/1,為美濃心樂園裝置藝術的展示期間~
    🔰109/1/18是「花海彩繪大地開園活動」,會有大片的波斯菊花海,面積有25公頃喔,最佳推薦的賞花時間是1/23~2/3
    🔰109/1/25~1/29,在這過年期間會有「新春一條街」的活動喔!
    有花田市集、街頭藝人表演、還有很多好吃好玩的,過年期間無處去,不妨可以來到美濃逛逛唷!
    以上所有的活動都會在美濃湖的週邊,其實很好找喔!

    ✴更多的詳情請洽「高雄市美濃區公所」的粉專唷!
    粉專: https://reurl.cc/nVg2n8

    背景音樂:
    Music by Epidemic Sound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