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白喉死亡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白喉死亡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喉死亡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喉死亡率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涂醒哲 Dr.Tw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涂醫師觀點:疫苗為什麼他們先打?】 COVID-19疫苗誰要先打? 起初,預防新冠病毒的AZ疫苗進到台灣開打後,被一些政客批評到一無是處,加上外國發生疑似血栓的不良反應,有些國家暫緩接種,使得國人想打AZ疫苗的意願不高。 疫情指揮中心不能浪費疫苗,5月10日擴大優先順序到第六類的6...

白喉死亡率 在 林栗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3:27:38

「懷孕心路歷程 文章慎長」 其實早就有計畫要今年底結婚這件事 只是沒想到小蛋仔來的這麼快 剛開始還以為自己胃出了什麼問題 整天反胃想吐吃不下🤮 吃了胃藥還差點預約做胃鏡 前三個月整天都處於暈船的狀態吃什麼吐什麼 吐到臉色發白喉嚨痛 最後吐血出來 把我老公嚇得半死..😂 醫生開了止吐藥給我 不敢吃太...

  • 白喉死亡率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7 19:32:34
    有 262 人按讚

    【✍️涂醫師觀點:疫苗為什麼他們先打?】
     
    COVID-19疫苗誰要先打?
     
    起初,預防新冠病毒的AZ疫苗進到台灣開打後,被一些政客批評到一無是處,加上外國發生疑似血栓的不良反應,有些國家暫緩接種,使得國人想打AZ疫苗的意願不高。
     
    疫情指揮中心不能浪費疫苗,5月10日擴大優先順序到第六類的65歲以上民眾,甚至可以自費接種。沒想到疫情一爆發,施打疫苗的意願一夕暴漲,政府趕緊收回給自費及老人施打的疫苗,改讓醫護人員優先接種。
     
    究竟優先順序是怎麼決定的?為什麼每次都是他優先不是我優先?
     
    我很敬重的政治評論家 范疇,傳給我他對疫苗優先順序的思維:「病毒傳播是網狀的,因此必須網狀思維。施打順序標準應是一 #陌生人接觸頻率(如醫護、郵局櫃檯、超商人員、大樓保全等),二 #流動頻率(如警消、外賣送貨人員、群居的契約外勞、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內必須流動的鐘點工)。應以接觸率和流動率排序,而不是機械地以職業別、社區別、年齡別排序。尤其不能用身分為尺,否則難以斷鏈。」
     
    范疇的思維基本上是對的,對了一半。
     
    為什麼要打疫苗?打疫苗就是要產生抗體,讓真正接觸到病原體時不會被感染,或感染後不會發生重症甚至死亡,因此打疫苗有二個目的。對打疫苗的個人有小我的目的,可以讓自己減少感染死亡的機率;但只要施打疫苗的人多,也可以有大我(也就是公共衛生)的目的。因為社區內疫苗施打的人達到一定數量,產生「#群體免疫」,就可以抑止傳染病流行。
     
    因此,如果想要 #減少重症死亡,則年紀大的、有慢性病的人應該優先施打。例如流感疫苗,都是先打最高危險群,包括曾有心臟病、肺部疾病住院過的人,次為門診病人,再來就是老人。
     
    老人一般定義為65歲以上者,有的國家還細分為85歲以上最優先,次為75歲以上,再次為65歲以上。年輕人是不給免費流感疫苗的,因為即使得了,重症死亡率很低,這種疫苗我把它稱為「#福利型疫苗」。施打的理由是為了保護有打的個人,不是為了控制疫情,不少老年人的疫苗便屬於「福利型疫苗」。
     
    另一個打疫苗的目的是 #爲了控制疫情,這是公共衛生的考量。在此考量下,容易接觸感染者又容易傳給別人的人要優先施打;因此要優先給醫護人員、防疫人員、近距離服務人員如長照機構同仁,以及活動力高的年輕人。這就是以上范疇所說的,依其被傳染率及感染別人的傳染力來決定其施打優先順序。
     
    如果能夠依照范疇先生所建議的方式,設計一個感染機會問卷,則一個機關團體就可以依分數將同仁分為高中低三級,中央地方防疫主管也就可以依這些分級分配疫苗,在疫苗量有限情況下,得到最好的防疫效果。這種疫苗思維我稱之為「#防疫型疫苗」,例如小孩子的麻疹、小兒麻痺症、白喉、百日咳疫苗等,由於傳染力高(R0大),一般要打到70%甚至90%以上,才能抑制流行(Rt<1)。
     
    個人保護、公衛防疫這二種目的是相輔相成的,保護個人也可以保護到群體,#老人施打流感疫苗也可以減少傳給孫子。這次有關COVID-19疫苗施打的優先順序,混合了以上兩種思維,建議指揮中心最好說明淸楚,讓國人安心,以免有「為什麼他們先打」、「是否特權插隊」等不必要爭議。
     
    COVID-19傳染性強,又有無症狀感染者會成為社區內的潛在傳染原,活動力強的年輕人被感染機會大,雖然重症死亡率低,但更易散播。老人及有慢性病患者活動力較低,感染機會較少,但一旦被感染,重症死亡率較高。
     
    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施打目的,#重視個人的國家會優先施打老人,#重視疫情控制的國家會優先施打活動力高的年輕人。這種施打的優先邏輯也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設計,以及上市後合法的施打對象,原則上要有做過臨床試驗的年齡群才建議施打。
     
    台灣目前的施打優先順序排列,可以看出是以上兩者的混合。疫苗的保護力愈好,施打的人愈多,疫情就愈緩和,社會就愈安全。不管為了個人理由,還是為了公共衛生的理由,只要有政府緊急使用授權(EUA)核准的疫苗可以接種,請大家輪到了就要趕快去施打。
     
    💉完整原文請見 Yahoo 新聞 論壇 https://reurl.cc/KArmLj

  • 白喉死亡率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7 10:25:44
    有 106 人按讚

    🚩等不到新冠疫苗很焦慮?這三種疫苗先打起來!​🚩

    台大醫院感染科黃立民醫師日前在記者會上呼籲大家,在新冠疫苗還沒到位之前,應該要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與百日咳,以降低呼吸道感染併發症。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865
    消息一出來,診所便接到許多詢問電話,究竟這三種疫苗對抵抗新冠肺炎有什麼幫助呢?​

    根據WHO的建議,在COVID-19流行期間,針對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的肺炎鏈球菌、百日咳及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應該要繼續,一方面減少嚴重呼吸道感染佔用醫療資源的機會,另一方面萬一不幸得到新冠肺炎,也可能減輕次發性細菌感染的嚴重度。目前也有一些文獻發現,三合一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13價肺鏈疫苗、流感疫苗可能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和重症機會,雖然原因仍然不是很明朗,但有可能和呼吸道中多種微生物共存的交互作用有關。​

    🔶肺炎鏈球菌(PCV)​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合併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其死亡風險比單純侵襲性肺炎感染高出了七倍。如果在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後的28天內感染了新冠病毒,其死亡率也增加四倍。​
    (Clin Infect Dis 2020; doi:10.1093/cid/ciaa1728)​

    義大利的研究發現,肺炎鏈球菌疫苗在年輕人和老年人族群,可以降低新冠病毒咽喉拭子陽性的可能性達39%及44% ​
    (Vaccines 2020, 8, 471; doi:10.3390/vaccines8030471)​

    美國的研究發現,接種過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這個發現可能暗示肺炎鏈球菌和新冠病毒在呼吸道中有交互作用。​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1,jiab128, https://doi.org/10.1093/infdis/jiab128)​

    🔶三合一(DTP)​

    三合一中的百日咳是引起幼兒嚴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老年患者身上也可能出現併發症。有趣的是全世界各地,新冠肺炎在兒童族群多為輕症,於是有研究者假設是否童年時期施打的疫苗有預防新冠肺炎的效果?經過實驗發現DTP疫苗中的抗原(特別是其中的白喉、破傷風抗原)所引起的交叉免疫反應,可能可以幫助對抗新冠病毒。​
    (Front. Immunol 2020. 11:586984.)​


    🔶流感疫苗​
    流感和新冠肺炎在症狀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減少新冠肺炎的診斷干擾,也可以降低醫療資源負荷。美國2020年的研究更發現,接種過流感疫苗的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較低。所以今年底的流感季,務必要踴躍施打流感疫苗。​
    (Influenza Vaccination and COVID19 Mortality in the USA. MedRxiv 2020)

  • 白喉死亡率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23 07:30:00
    有 120 人按讚


    【看新聞學旅遊醫學】~ 傳染力排行榜

    這張傳染力排行榜,轉錄於聯合報
    來源網址:https://goo.gl/H3ZESg

    大家看完圖片會想到什麼?

    麻疹真的好可怕呀!快去打支疫苗壓壓驚嗎?還有呢⋯⋯

    最近麻疹的消息,可能有人已經看到不想看了,相信高風險族群也已經去打疫苗了。我們今天來談談〖百日咳〗和〖基礎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s, R0〗

    *百日咳:

    百日咳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但症狀較輕微或不明顯。以美國為例,1940年代後由於疫苗預防注射、良好的營養及醫療設施之改善,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

    臺灣過去40年來由於預防注射普及,百日咳發生率逐年下降,從1955年每千萬人口775人降至1977年每千萬人口僅4人左右,而1977年之後至今僅有少數零星病例;死亡率也從1955年每千萬人口43人降至1958年每千萬人口不及10人,而自1975年之後至今並無死亡病例。但在1992年5月,花蓮地區爆發流行後,蔓延至臺灣各縣市,全年共報告226例,發生率每千萬人口約111人,又回復到1958年時之高發生情形。1993~1996每年平均報告80~90例,1997年報告病例又增加至477例,由流行曲線圖看來和美國似乎有相同情形,每3~5年出現一流行高峰。2001~2003年每年平均報告之通報個案呈現趨緩,大約維持在170~200例之間左右。

    台灣目前2歲前會打完4劑的五合一,入學前會打1劑四合一,其中都有DTaP(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共五劑接種完,依據美國CDC的資料,對破傷風的預防為100%,白喉為97%。

    但是,接種完含DTaP成分疫苗(共5劑)
    一年內,對百日咳的保護力有98%
    五年後,對百日咳的保護力降至71%
    〖資料來源:https://goo.gl/hAJpd3〗

    美國的ACIP(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在2006年就建議11-18歲的青少年,接種一劑Tdap來增強對百日咳的預防;另外,在成人的部分,則是19歲之後,至少接種一劑Tdap ,並每10年追加一劑Td疫苗。
    〖資料來源:https://goo.gl/4qdfF2〗

    *基礎再生數:

    疾病爆發初期且族群中大部份為易感人口,一個指標病例在其傳染期內平均會傳染的繼發病例數。所以當數值>1時,疾病就會擴散開來;而數值<1時,疫情就會被控制。

    所以雖然麻疹的R0那麼大,但在疫苗接種的公衛手段之下,傳染的速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這也另外說明了,為什麼在沒有接種疫苗的年代,幾乎全部的人都會待到麻疹的感染。

    ※ 結論:

    百日咳一直沒被重視的原因有幾點可能:

    1. 症狀輕微,在青少年的住院率只有0.8%,成人為3%
    〖資料來源:https://goo.gl/X2Ched〗

    2. 對抗生素(紅徽素那一大類)反應很好,在基層診所,對於久咳的病人,可能會懷疑鰴漿菌感染,而使用到這一類的抗生素,在不知不覺間,就把菌都處理掉了。

    所以,誰應該要來打Tdap呢?
    A. 常旅行的人
    B. 青少年或成人,即便小時候有打過,還是會建議至少打一支Tdap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