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好像是一瞬間的事。
常常在飛回台灣的班機上閉眼休息的時候,一幕幕外景工作的畫面又再躍上心頭。緊湊的外景行程,通常也只有歸途上,心情才能真正的放鬆,才會不自覺地回顧。
而結束這一次日本的行程之後,也就是我跟東賢的主持「週三愛玩客」滿一週年的日子。 365個日子在每個月都要出國至少15天的節奏下...
一年前,好像是一瞬間的事。
常常在飛回台灣的班機上閉眼休息的時候,一幕幕外景工作的畫面又再躍上心頭。緊湊的外景行程,通常也只有歸途上,心情才能真正的放鬆,才會不自覺地回顧。
而結束這一次日本的行程之後,也就是我跟東賢的主持「週三愛玩客」滿一週年的日子。 365個日子在每個月都要出國至少15天的節奏下,感覺像是快轉了10倍速,背後有人推的一般,往前疾行而去。
回想到去年某一天被找去三立電視台開會,第一次與製作人、總監與導演開會的場景,感覺像是上週才發生一樣。 直到現在,我依舊覺得電視台到底為什麼敢用我這個不在圈子裡,沒有主持經驗的超級素人? 除了感謝,也覺得十分幸運得到青睞,能從前輩手上接下這個節目的主持棒。
而第一次見到小老弟搭檔-賴東賢的記憶也依舊鮮明。當我打開三樓會議室的玻璃門,被製作人介紹給彼此第一次認識時,那個被經紀人帶來開會,帶著帽子跟眼鏡的大男孩笑著對我問好,記得當時我滿腦子只想著:「這個男生怎麼長得這麼漂亮?」 而到底是怎麼樣的機緣讓製作單位找到兩個剛好姓賴,都是奶奶帶大,而且熱愛運動的男生來主持節目,至今我還是覺得緣分就是如此奇妙。
我記得當時很多人問我,「Jason 你真的要去主持電視節目? 你想當明星喔? 你公司怎麼辦?」 可能我成長經歷的關係,從小我就是一個必須要獨立做決定的孩子,特別是那些人生中「看似」重大的決定,例如,學校,科系,工作甚至買房。至今我的心得就是:「沒有錯的決定,每個發生都有它的意義。」 也因為如此,與其去思索”why?”,我常反問自己”why not?” 有多少人努力地希望成為電視上的那個人,或者主持旅遊節目探索世界,那我又怎麼可以不把握機會接受這個挑戰呢?
但我必須要謝謝我家人的支持,員工們的體貼,還有社團以及朋友們的支持,沒有這些資源,諒解與鼓勵,我不可能如此「任性」地兼顧這麼多身份,謝謝你們。
接下主持棒之後,從第一個外景地-高雄開始,我們兄弟檔就開始了「外景主持人」的生涯。 我還記得當時出高雄班的保母車之高級,飯店之豪華,讓我倆私下討論過這可能真的是個爽缺。 但緊接而來的第一個外國班-尼泊爾,才是真正的震撼教育。 從交通的難關,到旅途的漫長,以及落後國家的種種不便,就足以令人疲憊不堪。 更別說常常為了趕行程,搶拍需要的鏡頭,或親身嘗試各種沒經歷過的體驗,上山下海,吃蟲玩泥巴。除此之外,還要主持節目以及傳遞訊息給觀眾。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節目影片,覺得自己真的主持的很糟糕啊...(汗)
這一年來,每個月我跟東賢搭配著三組輪流出班的美少女企劃/導演/攝影師們,每個月飛,足跡遍佈東北亞,東南亞,中亞,非洲,印度洋還有澳洲大陸。 有人覺得這份工作超爽也好,覺得辛苦也罷,我只能說這是一段極其特別與難得的人生經驗。 常常那當下的苦,身體與精神的疲累與極限的挑戰,當事過境遷後,昇華成值得說嘴的故事,那種完成每一次任務的滿足感,都是這份工作令我滿足的原因。
那些聽都沒聽過的國家,令人瞠目結舌的活動,一輩子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們,時常令自己意外的款待與禮遇,都是這份工作所帶領我走上的旅程,讓我吸收的養分。
更別說我們還帶著各自的阿嬤一起出國出外景,超級瘋狂的企劃,卻珍貴無比的回憶,應該也是外景節目的創舉了吧!
其實這份工作裡,我最喜歡的部份是關於「人」。 我對生命與世界充滿極度的好奇心,而節目主持人的身分讓人們更願意也更容易與我對話。 無論是尼泊爾山上僧侶,為女性工作權發聲的創業家,土耳其熱氣球的大老闆,還是路邊攤販的服務生,圈養駱駝的穆斯林,與愛吃馬肉的拉麵店老闆。 我似乎生來就是要與人交談,和人交換情感的,並且分享心得的。而這一年來,無數次的與人交流,無論是鏡頭前,甚至更多是鏡頭外的那些感動與震撼,對我的意義遠大於護照上收集的國家戳印數,或豪華食材與著名景點。
說到這,開始主持之後,我才開始真正感激爸媽(欠揍)丟我在加拿大長大,讓語言成為我與他人間的橋樑,也成為我重要的謀生工具。 也謝謝我姑姑從小帶我進入哲學的世界,讓思考、閱讀與觀察成為一種習慣。
越回顧,越說不完這一年發生在我跟東賢身上的故事,關於主持,關於旅程,關於認識世界,還有認識自己。 我只想在這一週年的今天,留下一份紀錄,提醒往後的自己,我們有多幸運,能體驗這一切,而最棒的是,終點還沒到來,我們還可以繼續往前邁進。保持謙卑,持續感激,繼續努力。
此時飛機開始要降落在桃園,看著睡在旁邊座位上的這個小老弟,我實在覺得能跟一個帥氣又有才華的演員一起工作,十分榮幸。 請大家好好記住「賴東賢」這個名字,我由衷地以他為榮。
#週三愛玩客
#一週年
#keepwalking
#音樂還沒停舞還繼續跳
#東賢怎麼這麼帥
當經紀人要讀什麼科系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大學三年級:從垂頭喪氣,到抬頭挺胸。
這篇文章,有點雜,字超多,或許大家不會讀完,但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充滿意義的紀念品。我想過了五年再來讀讀,應該會覺得既欣慰又可愛吧。將懞懂的即將踏入社會、職場的自己所經歷的過程化為文字,真的特別難寫,因為這段時間發生好多事,每個細節都是啟發,都想好好紀錄下來。
--------------(以下正文。)
「大家一天中會有最勇敢或「出頭」特別多的一刻嗎?」
我發現,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做出瘋狂的決定,可能我是一個流著貓頭鷹血液的終極夜貓子吧XD。
「我只是想稍微分心一下啦!」
2020年末至今年初焦頭爛耳的趕畢業論文時,我除了私訊了B&D Lab說我要上他們的podcast外,(還沒聽過那兩集podcast的歡迎去聽喔!連結在留言。)
還投了全校只有20個名額的Mentorship programme(業界師徒制計畫?!拜託如果有人有更好的翻譯請留言告訴我。)當初申請只是想稍微分心一下?!申請方法不複雜,只要填寫報名表,標示清楚在創意產業感興趣的崗位,和提交一份CV就行了,因此CV的脫穎而出很重要,不過我沒有寫過CV,所以當初就是把能寫的都擠上去了。
其實投完申請後就繼續埋頭苦幹寫論文了,沒想到二月中旬收到了錄取通知,看著信件思索了一番才想起來我申請了這個programme。
「我與我的業界導師:Lily Richards」
根據我對出版業的興趣,主辦方將我與一位攝影師同時也是設計部編輯的業界導師牽線,Lily Richards任職於英國最大的出版社Penguin Book企鵝蘭登書屋旗下專門出版成年讀物的Vintage Books,我們將展開為期半年以上的師徒關係。
第一次的Zoom會議,就討論出了清楚的目標、她將協助我的方向以及未來半年每次的會議大綱。令我們不解的是,當初我很清楚的在申請表寫上我對「童書插畫出版」感興趣,但主辦卻派了一位不同領域的人,雖都為出版業,企鵝蘭登書屋也以童書起家,但成年與兒童讀物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我們決定將輔導重心放在:如何結合興趣、如何行銷自己、畢業後五年內的就業規劃、出版社設計部門如何運作、作品集以及履歷輔導,Lily也承諾會將我引介給童書部的設計師,並會在最後一次會議邀請我帶著實體作品集參訪位於倫敦市中心的Vintage Books。
這個業界師徒制計畫難能可貴之處是,它讓我知道我比我想像的更有價值、我的作品是能夠在市場上生存的,只要我妥善規劃以及用對方法。藉由業界導師引路,少摔幾跤,用著我的節奏往屬於自己的正確方向前進。
「當你簽證即將到期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下一步要通往何處了。」
這是在Clubhouse一個藝術房,當我提出我想走高等藝術教育,不知道未來碩士畢業後要不要直接回國後,一位旅法的藝術家講者送給我的一段話。乍聽之下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意思,更多的含義則是不要限制住自己,這剛好也是我跟Lily聊的最多的部分。我跟她分享了之所以想要回國從教的原因理想以及抱負,但她覺得為何不先在英國累積經驗後,回國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和待遇。
「英國人會雇用我這個黃種人嗎?」
當我提出了我的疑慮,得到的是正面的答覆。Lily說最近在英國出版界意識到種族聲音多元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整頓以及改革。她任職的部門開始娉請更多非白人來當主管高層,也積極出版來自不同種族的書,所以我不用去擔心種族以及膚色的問題,相反的我會是個優勢。
「我未來的受眾是誰?」
在我用簡報跟Lily介紹了我的作品、強項、商業接案、如何經營社群平台推廣自己後,她給了作品高度的讚揚,但同時點出了許多我在推廣的不足。「你的受眾是英國人還是台灣人?」是她第一個丟出的問題。如果我選擇在英國發展,我的粉專、ig是以中文為主,要怎麼在英國行銷自己?Lily說她的部門很常透過Instagram來找合作的設計師,因此清楚完整的po文和hashtags是關鍵。再來,我一些很棒的商業接案作品都沒有標明清楚合作公司、合作內容,行銷自己作品的時候千萬不能謙虛,最響亮的一定要放在開頭!她給了我下次會議前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改善Instagram的po文,至於ig資訊欄的自我介紹,應該更清楚的寫下我是一名插畫家和擅長創作的主題,總之,越明瞭越好!
「除了Instagram和Facebook,還有哪裡可以行銷自己,撰寫個人品牌?」
在會議中我向Lily提出了我的疑慮,我寫作的平台Facebook用戶量正在減少,而且在社群平台越來越少人會耐心的看完長篇大論,Facebook粉專甚至刪除了網誌功能:(。如果我將這些文章記錄搬運到Instagram也不太合適,Instagram的主角是圖片而不是文字。
然而,與其過於在意用戶會不會耐心的看完,不如繼續經營。Lily說,以她一個出版社編輯的角度,不管時代怎麼變,她都是熱愛文字的,所以她在茫茫社群平台找合作設計師時,閱讀創作者書寫的文字是她所好。當然,一定有平台是主打長文與圖,同時拓展到更多平台,曝光自己是必要的,所以她提供了另外一個她們會找合作設計師的網站:It’s Nice That。
「勇敢嘗試,八面玲瓏,面面俱到,努力經營,堅持到底!」
除了文章一開始提到的Podcast,我會常常在Dcard潛水,只要有人po了相關文章,就會去用心回答,並附上自己的平台連結。前陣子,Clubhouse開放給Android用戶,我終於可以體驗跟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透過聲音來即時討論同個話題的感覺,它是個很好的輸出與學習平台,很多前輩不藏私地提供好多建言。雖然開麥發言令人緊張,但我的社群平台粉絲數增加了不少!(歡迎大家到藝術相關房間來跟我透過聲音巧遇吧~)
「教育是我明確知道自己斜槓的未來一定會走的其中一條路。」
當我簡單的敘述了我在這個粉絲專頁書寫的內容,以及成立的初衷和目的時, Lily覺得我不應該只用中文書寫,因為全世界有那麼多想到英國學習藝術的國際生。Lily在每次會議中總能一語道出我的不足,而我也積極對她的建議做出一些答覆後向她會報。我開始結合插畫藝術與生態教育,發展為畢業專題,一些文章的出處為此平台,加以翻譯、潤飾以及補充後編輯成一系列的雜誌,其兼具了藝術性、商業性、知識性以及獨特性(完整作品在ig)。
Lily建議我直接詢問系上教授在英國投稿的機會,跟教授聊完後,他開給了我名單,也很歡迎我寄文章給他過目,可是,發現我目前所寫的文章字數、專業度等等都不足以「論文」的形式來投稿,所以我到圖書館借了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期刊來閱讀、學習,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除了書,我參加了多場藝術教育學術論壇,大部分對我來說都很深硬,使用的英文不是我平常會講的,這點我需要精進自我來克服。
「如果要在英國有工作就是要跟教授混熟!」
前天我跟韓國朋友去吃炸雞時,她男朋友跟我說了那句話。「有,她有。」我朋友馬上幫我回答她男友。我為了未來要在英國高教界生存真的是付出了蠻多的。除了當了三年的班級代表積極為國際生發聲,還加入了畢業展團隊忙的熬夜做苦空刷存在感。比較特別的是,剛好我大學三年的努力教授們有看在眼裡,作品質量合格,論文拿A,很榮幸的受邀幫學弟妹演講了幾場,也幫申請我們科系的學生做了招生講座。教授只找了兩三個人,作為一位成功打入他們內心的國際生,我還蠻驕傲的。值得一提的是,我(通宵)做的簡報因為太棒了(自己講),現在已經成為教授間開會的材料咯!
我的付出主要目的就是:我想成為下個學年度的系上職員studio fellow,有點像助教的角色,但我能夠根據我的專長在系上設計課程、帶課程,我認為是個必要的經歷。有好消息再分享給大家咯。
「從Lily到Katy,終於跟出版社童書部牽線了。」
聽從Lily的建議,與其紙上談兵,我應該要到實體書店去看、去翻我喜歡的作品以及它們的出版社,最重要是弄清楚,目前出版社都出了什麼樣的書。那趟到書店的考察彷彿幫我打了強心針,我一直對自己的作品風格不太自信,也不知道結合生態與插畫的市場有多大,結果現在英國的書店,滿滿的都是自然相關的書,尤其在童書領域,很開心的找到了好幾本符合我得強項的作品。
在半年師徒會議結束前,Lily履行了她的承諾,把我引介給了企鵝出版社童書部設計部門的編輯Katy。Lily一直重複強調讓我直接與童書部門溝通的重要性,因為她真的對這個領域不了解,運作模式很不相同。
我將簡單的作品集寄給Katy,她很喜歡我的作品並且親切的空出了時間與我進行視訊會議。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會議,Katy給了我很多建議,包含如何強化作品集,以及我作品的市場性。其中一點,跟Lily持相反意見的是,Katy 認為我需要一位插畫經紀人,經紀人能夠更準確的篩選適合我的案子同時保護我的興趣,再者,因為她任職的童書部門幾乎都是透過插畫經紀公司找合作插畫家。(Lily說成年讀物部門是5:5)Katy也開出了一個適合我的插畫經紀公司名單。
我鼓起勇氣問Katy,我的作品有沒有機會跟她們合作,她沒有正面答覆,但她說會將我放入以後的備選名單,也鼓勵我持續累積作品,並且定期回傳新的作品集給她。
「結果Lily是系上教授老婆的下屬兼很好的朋友。」
我知道他們的關係乍看下有點複雜,在畢業展親友夜當天,教授、教授的太太和Lily一起出現在畢業展,一起誇獎我,驚訝之餘,會心一笑,一切都連在一起了。(那天畢業展親友夜(無親無故的我)邀請了Lily出席。Lily千里迢迢趕來倫敦,還準備了一張卡片給我。)
哇!有人看完嗎?這篇真的寫超久的,你應該也看得很久XD
感恩~
當經紀人要讀什麼科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搖滾經濟學》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你喜歡聽音樂嗎?你知道為什麼突然間人們都在瘋同一首歌?為什麼音樂越來越容易取得,演唱會的票價卻越來越貴?為什麼許多巨星都在拚門票秒殺,天后泰勒絲卻刻意拉長售票時間?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音樂,居然能用經濟學理論來加以拆解,讓我們一窺這個複雜且有趣的音樂世界。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rockonomic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搖滾經濟學》的作者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亞倫・克魯格(Alan B. Krueger),正當美國面臨經濟蕭條之際,他受邀做了一場名為「搖滾經濟學」的演講,說明美國經濟和音樂產業的相似之處,以及經濟政策可以向音樂借鏡的地方。這場演講的演講稿被歐巴馬指定給身邊的政府高層「你們每個人都應該看」。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演講的主題,延伸了更多相關資訊。作者訪問數百名當紅音樂明星、各大串流平台的高層、唱片和經紀公司負責人,並且從《星調》資料庫中解析數十萬場演唱會的數據。他展示了當今經濟發展的趨勢跟音樂產業十分類似,科技和經濟交互型塑著我們所聽的音樂,人們的收聽和消費方式也反過來衝擊著這個產業。
通常我們聽到「經濟學」會覺得有點遙遠和生硬,但是作者用我們最熟悉的「音樂」來當主軸。書中的眾多明星和歌曲會勾起你的回憶,透過音樂創作者和從業者的眼睛,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縮影。如果你熱愛音樂,這本書不容錯過。如果你想認識經濟學和音樂的關係,這本書有趣的切入角度會讓你耳目一新。
.
【泰勒絲是經濟學天才?】
.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斷驚嘆,如果把「搖滾經濟學」當成是一門大學科系,那麼泰勒絲(Taylor Swift)肯定是滿手書卷獎的經濟學天才。書中提到許多音樂人正面臨著許多困擾,例如唱片銷量逐年下滑、串流平台搶奪利潤、演唱會門票又受到黃牛操弄。泰勒絲卻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
首先,她深諳「差別訂價」的操作模式,除了帶給不同價格敏感度的粉絲不同的體驗之外,還能大幅增加自身的營收。她的專輯在發表的首週刻意只賣唱片,而不在串流平台上播放,藉此讓願意支付的粉絲搶先收聽。接下來兩週只向串流平台的付費聽眾播放,提高從平台取得的版稅,最後才播放給所有免費聽眾。
其次,隨著現場演唱會票價逐年飆升,經營黃牛票的公司不斷把手伸入這個獲利豐厚的市場。泰勒絲推出了「忠誠點數」制度,粉絲如果購買她的商品、或貢獻時間證明自己的忠誠度,就可以提高獲得門票的機會。她服務了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粉絲,也有效降低了黃牛的干擾。
最後,對抗黃牛票她還有奇招,泰勒絲沒有一次開放所有門票,而是「分時段逐漸釋出」巡演門票。粉絲在首賣日很久之後都還是能夠買到門票。這個方式類似飛機座位的動態售價原理,她提供粉絲買得到票的喜悅,也從黃牛手中搶回了哄抬的利潤,相較傳統的30%門票流入黃牛市場,她如此操作之後的演唱會「舉世盛名」只有3%的門票被黃牛買走。
.
【廣播電台與YouTube的敲詐】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廣播電台和YouTub付出的版稅「奇低無比」。這邊的比較是跟 Spotify、Apple Music、Amazon Music 串流平台比較,串流平台的營收裡面有六成用來支付授權版稅。然而廣播電台的版稅占營收的比例卻不到一成。
廣播電台的問題主要發生在美國,著作權法保障廣播電台不需要支付音樂演出版權的費用,他們只需支付詞曲著作權的費用。也就是說,當你在美國的廣播電台聽到一首音樂的時候,他們只會支付給「詞曲創作者」,然而唱歌或演奏的「表演者」一毛也拿不到。
YouTube 也是很奇特的存在,跟所有的音樂收聽管道放在一起,它的音樂收聽量占整體的30%,但是 YouTube 需要支付的版稅僅占整體的6%。主要是因為「數位千年著作權法」(DMCA)的保護,只要符合特定條件,由用戶上傳的音樂,YouTube 都不必支付版稅。其他的串流公司就沒有這個待遇,因為他們的音樂資料庫並不是由用戶上傳的。
例如我們平常開車上班通勤,可以很隨興地切到廣播電台收聽音樂,然後在切換到串流平台收聽排行榜,再切換到 YouTube 挑幾首鄉村歌來聽。這些體驗之間無縫接軌,在我們開心收聽這麼多音樂管道的同時,根本不會注意到其中的區別。
.
【未來是體驗當道的年代】
.
作者在書的後半段感嘆道,音樂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划算的產品,可以改善不愉快的體驗,讓愉快的活動更令人開心,還可以調節人們的情緒。但是自1999年來,人們聽音樂的時間不斷增加,在音樂上的消費卻減少了80%。
書中談到自從音樂分享平台 Napster 推波助瀾的盜版音樂下載風氣以來,唱片業的銷售逐年下降,但是音樂數量、質量的產出,都仍然在逐年上升。數位科技帶來「易複製」和「易傳遞」的特性,讓傳播音樂的邊際成本降報幾乎為零。但另一方面,普及的音樂確有助於更多人接觸到,打開音樂人的知名度和獲利機會。
新興的串流平台雖然囊括了近六成的版稅,但是音樂產業舉辦現場演唱會的價格,卻以三倍超過整體物價的程度在漲價。現在的音樂產業,賣唱片已經不再是主要營收來源,除了賣周邊產品之外,最主要的收入來自於巡迴演唱會。粉絲越來越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去現場感受獨一無二的體驗。
這跟經濟學觀察到的現象類似,人類透過消費去提升幸福感的最重要來源是經歷、家庭、友情、健康和個人價值。許多理財書籍都指出,我們應該把錢花在愉快的體驗,而不是有形的商品。音樂產業的演變,正是「體驗經濟」的精隨所在,我們已經可以發現自己身處於趨勢的洪流當中。
.
【後記:透過音樂洞察世界】
.
《搖滾經濟學》這本書如同一部充滿經濟縮影的音樂紀錄片,許多我熟悉的歌星都在裡面現身說法,作者對經紀人和唱片公司高層的訪談,更透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音樂成本和行銷方式。直到我讀到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音樂跟經濟有這麼緊密的關係。
我自己沒有追星族的經驗,也鮮少購買明星的周邊商品,我貢獻在音樂產業的消費,好像僅僅是 Spotify 每個月的會員費。雖然我貢獻的消費很少,但是卻離不開音樂,可以說一天沒有聽到音樂就會渾身不對勁。只是平常聽起來像水一樣容易取得的音樂,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的故事。
對於平時就喜歡聽歐美音樂的我來說(我特別喜歡鄉村音樂),這是一本把艱深的經濟學,透過音樂的包裝,變成一本老嫗能懂的精采讀物。作者讓經濟學讀起來不只是學術理論,而更像是一個洞察世界運作的方法。
.
感謝 天下雜誌 天下讀者俱樂部
當經紀人要讀什麼科系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923靠斜槓為自己加薪@文/陳泰源
【前言】
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房屋仲介買賣與租賃,但畢竟是零底薪、收入不穩定的業務型態,與固定月薪工作相比,較沒有安全感。卻也因為時間自由,讓我可以規劃斜槓人生,藉著多元身份為自己拓展跨領域的收入與機會。
而我究竟有哪些業外收入?一年當中通常又能替自己加多少薪水呢?
【靠斜槓,為自己多賺幾份薪】
《演講》
演講就是一種分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與「興趣或專長」,光上述兩項就已經可以是演講的基本款題目了。
以我的經歷來說,由於我有過明星夢,曾試圖勇闖演藝圈、也從政參選過而導致負債並開啟刻苦、勤儉的生活,而我現職是房仲,今年我爸媽(地主)與建商談合建又爆糾紛,光上述這些,讓我可以講的題目就多到如下:
跑龍套甘苦談、選舉甘苦談、從負債到買房之逆轉人生勝利組的勵志故事、各個產業的服務品質如何提升、省錢撇步與存錢方法、如何跟房仲打交道、房仲甘苦談、業務技巧精進、客戶與社區經營、好房怎麼挑、買賣房子的知識有哪些、房東與房客該注意些什麼、與建商談合建時契約該怎麼簽?……等等這些都是我可以演講的題目!
而邀請我演講的單位早已不光是房地產類別公司,過去我曾接受過遠傳電信、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民間傳統產/企業的邀約、今年10月份也將受邀進大學校園演講。而隨著我的演講題目越來越多元之後,受邀演講的頻率也隨之增加,我現在平均1年至少有4場以上的演講機會。
另外,演講本身也是一門專業,怎麼講才生動有趣?(每當觀眾聽完我演講後表情都收穫滿滿,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如何與台下觀眾互動?演講PPT檔案該如何編輯?這些我也頗有心得,因此若邀約我講「如何『演』講?」我也可以喔!
《出書,賣書》
人人都知道紙本弱化是現在的趨勢,但我還是鼓勵大家出書,因為書是個人的最佳名片,適合當伴手禮還能順便推銷自己,讓客戶對你印象深刻之外,有了作家身份的加持也能間接提升自己的專業形象!
以房仲為例,多數同業只能在地產類的網站曝光(例如官網或591售屋網),但身為「房仲作家」的我卻可以在書市被看見。你知道嗎?根據研究,88%的有錢人有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的習慣呢!因此,如果你希望變成有錢人或者被有錢人看見,出書吧!
縱然現在書市景氣很差,可我每年至少還能賣個幾百本,雖然這筆收入並不多,但卻是我所有業外收入中,最不費力氣的被動收入。
《節目錄影,戲劇客串》
由於我就學時期念戲劇科系,表達能力還可以也熱愛表演,因此偶爾有上綜藝、談話性、益智類、廣播電台等甚至是戲劇演出的通告,而這些機會不僅可以賺錢,也能提升知名度。
另外,這也是與跨領域專家交友的管道之一,畢竟能受邀上節目的人,就是對來賓的一種肯定!而這類的通告,我平均1年也是至少有4次的機會。
《婚禮歌手與活動主持》
我在大學時期試鏡上了華視教學節目《甲上學園》,那時進棚錄影累計達300多集猶如閉關修練般,白天當「土豆葛格」晚上則是當大學生,光那時的收入就讓我完全靠自己繳清學費還存下不少錢!重點是,我的主持功力因此累積了深厚底子。
至於唱歌,以前只是單純興趣且只唱抒情歌,後來我在2012年偶然報名了《超級偶像7》的歌唱比賽之後,一路從萬人海選→百人進棚→前36強,最後PK到前21強時才被淘汰,經過幾輪的演唱會規模高壓洗禮之後,我的演唱功力與歌路也產生進化與改變,現在連饒舌、標高音等high歌我都很拿手喔!
現在的我,每每遇到親朋好友結婚,或是客戶的公司舉辦產品發表會或尾牙時,我總能提供多元的服務:主持加唱歌。平均1年至少有2次機會,若逢選舉期間則更多!
【斜槓助益本業】
我曾經上過某益智節目因而認識某演藝圈大哥,偶然成為他的買房經紀人,後來也順利將他原本的房子賣掉;我每參加一場節目錄影,便會與幾位來賓結緣認識:主持人、名嘴、藝人等,往往因此接到買房委託;也常常在演講後接到賣屋委託,當然,也有案例是看過我的書之後來電委託賣房的。
撇開房仲工作,每一年我光靠演講師、通告咖、作家、主持人、歌手等多元身份賺快外,這些夯不啷噹加起來目前讓我至少、至少、至少有7萬元以上的業外收入,這是一般上班族大約兩個月份的薪水也是我目前房租的近5倍。
有人說,成功有兩種定義:第一種是在其專業領域前5%強,第二種則是在多個領域裡前25%強。而第一種通常很難(前5%ㄟ!)而且萬一趨勢、結構質變,可能因此面臨夕陽產業的淘汰危機。
相較之下,第二種比較容易達成:我不是TOP業務但我賣房子的業績排名始終保持中上、我不是黃子佼但我還是會主持、我不是陳建斌但我還是會演戲、我不是謝和弦但我還是會唱歌、我不是吳若權但我還是會寫文章、我不是蔡康永但我還是會演講。……我,就是以此為目標。
多元發展,不僅可以為自己帶來業外收入還能拓展許多條後路與機會,倒助本業也時常發生,人生變得更多彩多姿!心動嗎?與我一起斜槓吧!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9/20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