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74 年 5 月 6日,日本以 1871 年發生的「琉球人船難事件」為由,出兵征討臺灣南部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 究竟此事與簽訂《南岬之盟》的李仙得有何關係? 當時琉球與日本、中國的關係相當曖昧,雖然琉球在 1609 年被日本薩摩藩征服,成為薩摩藩的藩屬,但琉...

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 在 歷史老師 黑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30:46

**內文修正:文內的琉球「漁民」應修正為「飄民」。** 我們可以說, 清朝對於臺灣東部及山區的「開山政策」, 是一連串對「無主地」所有權的正名。 從第一部的羅妹號事件至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八瑤灣事件, 皆是因為「番地所有權」而產生的國際問題; 同時, 由於外國武裝勢力對清朝國防的威脅, 在部分臺灣史學家...

  • 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1 17:00:01
    有 410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74 年 5 月 6日,日本以 1871 年發生的「琉球人船難事件」為由,出兵征討臺灣南部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

    究竟此事與簽訂《南岬之盟》的李仙得有何關係?

    當時琉球與日本、中國的關係相當曖昧,雖然琉球在 1609 年被日本薩摩藩征服,成為薩摩藩的藩屬,但琉球仍同時是明國的藩屬,後來也仍為清國藩屬。

    這種「兩屬」的情況一直沒有解決,使得日本無法直接將琉球納入版圖。

    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便上奏提出:「我們自家的」琉球人遭到殺害,應該要對臺灣興問罪之師!

    明明那個時期的琉球仍然是「獨立王國」,但大山綱良無不是要就此事件的保民義舉,來彰顯皇威,解決前述所提到的政治問題。

    加上此時清廷在臺灣的勢力僅止於枋寮以北,船難的發生地點與肇事的排灣族,並不屬於清廷的管轄,因此給了日本出兵的「正當性」。

    特別是此時的日本剛在明治維新後,內部有藩閥競爭問題,若能出兵臺灣,正好可以成為宣洩舊中下士族不滿的管道。

    正當日本政府猶豫是否要出兵之時,李仙得出場了!他在處理羅妹號事件時,留下豐富的南臺灣資料,為日本提供許多有利的資訊。

    1872 年,他透過美國駐日的引介,與主張攻臺的日本外務省卿副島種臣會見。

    李仙得就自己過往的經驗,明確指出清政府未能管轄番地這塊「無主地」,若想出兵,可以利用這一點。而他自己也願意提供他所整理的地圖與資料。

    聽聞此消息的日本政府大為興奮,並於該年 12 月聘請李仙得為外務省顧問。

    在這段期間,李仙得一共提出三十餘條備忘錄,內容從「無主地先佔」的理論基礎、攻打、經營臺灣的戰略,乃至和總理衙門官員的應對,都做了詳細的規劃。

    所以,《南岬之盟》不算數了?

    事實上,在李仙得去日本以前,他曾於該年3月與卓杞篤見過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面。

    當時,他便察覺到卓杞篤的權威下降,對於非直轄的其他部落(包括琉球人船難事件發生的部落),並沒有那麼強的約束力,當然也難以要求各部落遵循《南岬之盟》 。

    或許是因為這樣,李仙得才會建議日軍出兵。

    然而,過去李仙得總是稱瑯嶠原住民地區的地位如同一個國家,因此《南岬之盟》實為一份國與國之間簽訂的國際條約。

    但是怎麼到了牡丹社事件,該地又變成無主地了呢?難道原住民就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嗎?

    在以「文明」管理「野蠻」之舉的背後,何嘗不是一種帝國主義及外來者侵略的展現?

    或許這是身為現代的我們,能夠好好思考的課題。

    #牡丹社事件 #琉球人船難事件 #八瑤灣事件 #南臺灣 #原住民 #排灣族 #牡丹社 #日軍 #李仙得 #南岬之盟

    參考資料:
    黃清琦,〈在牡丹社事件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2019。

    📖延伸閱讀
    【#陳慧先:日本為何出兵臺灣?美國領事李仙得與恆春大頭目卓杞篤】
    https://bit.ly/3keQYQ1
    【#周婉窈:臺灣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事件──牡丹社事件的完整始末】
    https://bit.ly/3AsiLCj

  • 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 在 漂浪島嶼--munc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00:34:54
    有 158 人按讚

    #斯卡羅不是與狼共舞

    斯卡羅全劇終!
    小失望。

    李仙德拍得太像電影<與狼共舞>,進入部落,理解部落,簽下協約,懷著美好與失落。

    但是實際上,李仙得在1867年簽南岬之盟,1872年赴日擔任軍事顧問,1874年寫下「台灣番界屬於大清帝國?」的文獻,建立「番地無主論」的論述,承繼帝國教化文明的思想,同年日本因牡丹社事件出兵台灣征番。

    李仙得不是惡人,只是充分合乎當時帝國征番的時代思維,但是演成部落好朋友,太過唯美。

    至於卓杞篤,不是好戰之人,他的珍貴在於,記得劇中不斷提起1642年荷蘭出兵斯卡羅的屠殺歷史,一直克制部落出草對抗,承諾協約,也信守協約,成為守信並挽救部落之人。

    至於,柴城漢人、保力客家族群,與社寮土生仔與馬卡道族,都是時代下拓墾與流離的艱辛族群,有其現實所迫,未必全然奸詐。

    如果形塑原住民的美好,將漢、客、平埔全扁平化成奸險求生之徒,太過族群刻板印象。

    歷史劇有戲劇虛構成分,但是避不開歷史之實,就像日本大河劇,虛構人物皆有,但是史實依舊,畢竟看劇也是看歷史。

    其實一開始多族群展現,氣勢驚人,也讓人開始深思,但是故事一落入李仙得與蝶妹的與狼共舞式進出部落之旅,就減少可以更深入多元族群的思考,分析理解當時各族群的歷史境遇,也可惜阿水的卑微角色。

    小小心得!全劇場景,服飾,道具等都高水準,期待更多台灣歷史大河劇,部部更好。

    圖:李仙得所著<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1874。

  • 番地無主論牡丹社事件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2 23:13:29
    有 55 人按讚

    劇中蝶妹是虛構的人物,但蝶妹的弟弟潘文杰、李仙得與卓杞篤都是真有其人,在劇中李仙得曾對蝶妹表示不希望引來戰爭,同時不希望台灣的原住民像美國的原住民一般被殺害。

    文史界卻對李有很多的討論,認為李並非如他自己口中所言的那麼文明,不願意為原住民帶來戰爭。

    事實上李仙得經由羅妹號事件,發現清廷對番地的無力管轄,而有了「番地無主論」的想法,曾向美國國務院建議,派兵取下當地,但未付諸實行,後來奉召回國時,途經日本,遇到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又向其提建議,才有後來日本出兵台灣的牡丹社事件。

    #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