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19的網紅柴胡中醫不中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除了吃大餐和感謝爸爸,也可以想想父親有什麼健康問題需要幫忙,畢竟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想不到沒關係,柴爸也趁這個機會來和大家分享老、中、青男性可能有哪些身體心理毛病,以及如何調理。 ⁡ 首先是身體健康部分,中醫四大經典中的黃地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

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43:0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除了吃大餐和感謝爸爸,也可以想想父親有什麼健康問題需要幫忙,畢竟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想不到沒關係,柴爸也趁這個機會來和大家分享老、中、青男性可能有哪些身體心理毛病,以及如何調理。 ⁡ 首先是身體健康部分,中醫四大經典中的黃地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

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06:22:31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者必看!醫美權威盧靜怡醫師解析「G動椅」治療原理、感受,骨盆底肌保健新選擇 不論男女生,隨著年紀增長、缺乏運動、便秘、長期久坐等因素,都可能會面臨骨盆底肌鬆弛及老化現象,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兩性親密關係。這次凱鈞的專家會客室特別邀請到醫美權威、皮膚專科...

  • 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18:48:07
    有 48 人按讚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除了吃大餐和感謝爸爸,也可以想想父親有什麼健康問題需要幫忙,畢竟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想不到沒關係,柴爸也趁這個機會來和大家分享老、中、青男性可能有哪些身體心理毛病,以及如何調理。

    首先是身體健康部分,中醫四大經典中的黃地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二八十六歲,天癸至指青春期在男生是精液女生則是初經開始,古人在這個年紀就是成人可以結婚生子了,特別注意青春期身體的轉變,如果發育跟不上同儕,可以透過中醫加強轉骨。台灣小孩的升學壓力之大算是世界有名,為了考上頂尖大學理想科系可能從國小就開始奮戰,畢業了戰場又從考場轉到職場,心裡的壓力不可輕忽。三八二十四歲,大概是社會新鮮人的年紀,身強體壯,腎氣旺盛,小心縱慾過度。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四八三十二,一轉眼便過了三十歲,此時有別於二十歲的體格,有在運動健身的話都會變壯,否則可能會肥肉滿壯。有好工作後又會有人問什麼時候要結婚,同時還有買房買車的壓力。婚後又有是否生養小孩問題,終於有小孩後又要開始一輪升學奮戰(角色從選手變教練),適時的陪家人釋放壓力,也是重要的養生之道。

    不知不覺一晃眼就五八四十歲,不再對起伏不定的人生感到困惑,漸漸的習慣身為父親、身為主管的身份。四十歲,腎氣開始下修,開始掉髮,牙齒也開始出現問題,小老弟也不太使喚,力不從心,建議補腎氣、增體力。六八四十八歲,陽氣明顯減少,面容不像少年那樣水嫩,開始出現黑班皺紋,白髮也開始出現,五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是重要的轉折點,事業或許正處顛峰,身體卻開始走下坡,開始反思和總結人生。身體各部位開始出現警訊,除了健康檢查要定時做,更該規劃將來的生活該如何對自己好一點。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七八五十六歲,筋骨開始硬梆梆,該硬的卻硬不起來,進入男性更年期。骨質是否疏鬆,端看年輕時的你。六十歲時有更加寬懷的胸襟,身處高位卻能更謙卑的接納各種不同聲音,不管對人對事都能更圓融處之泰然,由自身作到疏肝理氣,比任何保健食品都有效!

    八八六十四歲,牙齒頭髮一起掉,身體漸漸力不從心,走路也不穩,中醫西醫牙醫都成了老朋友。退休後的生活不一定如想像中的順遂,但如今子女也成家立業,若能放下世俗雜事,做真正想做的事,或許是每天清晨公園打太極拳、球場打球,或許是含飴弄孫,或許是環遊世界開拓眼界,那是最好的了!

    ✦ 感謝大紀元報導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8/5/n13141482.htm

  • 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1 08:29:51
    有 3,133 人按讚

    全民瘋奧運,網路上篇篇發文也幾乎都與賽事沾上邊。有平日不關心體育的政治人物搞錯選手運動項目還跟風發祝賀文,也有大企業家呼籲政府應該給金牌選手一億獎金,才能改善運動環境。其中一則發言特別令人驚訝,引起一陣譁然。一名身為運動相關產業的「學者」在恭喜郭婞淳奪金之餘,竟說「舉重特別容易受傷,且訓練過程不人道,因此已開發國家早已不重視,尤其女性骨盆結構不同,特別容易受傷,重則無法生育,讓他非常心疼。如果郭的金牌是跳水、體操該有多好」。很多網友看了紛紛批評他的言論不僅不符合運動科學,還很歧視。雖然作者不久後就刪文,但身為一個有在「練」的婦產科醫師,還是忍不住回應。


    首先,競技運動絕不能和一般運動混為一談,運動員的訓練往往得不斷挑戰極限,而不單是以健康為目的。嚴重的運動傷害在各個項目都可能出現,只是好發部位不同。好比就有跳水選手因壓力衝擊造成網膜剝離;體操選手摔地造成頸椎骨折、下半身癱瘓;郭婞淳也曾在練習時右大腿不慎被槓鈴砸傷,導致肌肉嚴重撕裂傷。而這樣的傷害男女都一樣,可沒有在分性別的。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潛在風險,選手在訓練的安排上絕不只是土法煉鋼的拼命練,還得兼顧飲食、按摩放鬆、恢復甚至心理諮商,也就是所謂科學化訓練。即便其完整程度可能因選手的資源、待遇不足而受限,但任意地以「非人道」三個字指控舉重訓練,我認為實在有失公允也毫無根據。

    @@舉重真的會傷「生」?

    再來,舉重是靠下半身爆發力、純熟的重心轉移技巧將重量舉過頭,又不是直接把幾百公斤的槓鈴壓在骨盆,何來傷骨盆之有?即便男女骨盆結構確實不同,但也沒任何證據指出女性骨盆就特別脆弱,不適合高強度訓練。規律訓練下,女生也可安全地扛起比男生更大的重量。

    更何況,骨盆有沒有受傷和能否生育並無關連。我就曾幫嚴重車禍導致骨盆骨折的女性接生,接生過程並無特殊,結果也非常順利。

    不過,也就是這樣似是而非的評論,讓許多人認定女性練重訓會傷害到下半身。尤其是閉氣用力會讓子宮下垂受傷而影響生育,甚至用威脅的口氣說「妳現在練得很開心,以後老了就知道慘!」每次我都很想大聲的說「到底是慘在哪?拜託,子宮和女人一樣遠比你想像的強壯。」
    事實上,子宮位於骨盆最深處,是最不容易受傷的器官,造成子宮下垂最大的原因也不是重量訓練,而是懷孕時不斷長大、天天壓迫骨盆底肌的胎兒。

    而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低落,骨質、肌力也會流失的比同齡男性快,再加上平均餘命又比較長,因此女性長輩往往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肌少症,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要逆轉這種狀況,最有效的反而是重量訓練啊!因此,這些年來,我常開玩笑地說,為了促進健康,女生不一定要懷孕,但是一定要重訓!

    其實運動不分性別,槓鈴前不分男女。從1900年巴黎奧運首度開放女性選手參加以來,女性參賽的比例越來越高,項目也更多元。今年東奧有近一半的女子選手,其中不乏有媽媽、孕婦參賽。且這次也增加了許多男女混合項目,好比混打羽球、桌球。我想對於運動,女生要的不是不知所謂的心疼,而是能運用身體從事她熱愛運動的自由。

    #別來告訴我怎麼做我自己的身體我最懂

    更多女性身體知識,請參考我的新書『無框身體』。
    線上分享會目前熱烈報名中!

  • 男性更年期要看哪一科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5 15:37:46
    有 699 人按讚

    去花蓮支援的路上聽了一集 podcast「轉角國際。重磅廣播」這個節目主要是引用BBC future的報導來分享, 這一集主要是針對醫療中因性別差異造成的各種影響做討論。其中有兩個段落特別讓我覺得有趣想要分享。

    第一個是在探討,因性別差異產生的醫療偏誤。同樣是胸痛不舒服去急診,女性比起男性更可能會被誤判為恐慌症因而延誤治療,但當然台灣的醫療環境和文化和英國大不同,在醫療糾紛層出不窮的急診室,面對胸痛、心悸這種可能致命的診斷,醫師不大可能刻板的以女性就是緊張、焦慮、慮病將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歸咎於身心疾病,不過醫療中的性別偏誤卻也是無所不在,以我個人為例,過去我也曾以為肺癌只有抽菸的男性會得到,心肌梗塞的症狀就是胸痛,疼痛會到肩膀,冒冷汗。後來進入醫學系才發現女生也會得肺癌,而心肌梗塞的症狀發生在女性身上時,可能只以噁心、想吐、頭暈來表現,反而更容易被輕忽。然而當了醫師後,我自己也因為性別偏誤鬧了一個笑話。記得在我還沒規律運動、餐餐大魚大肉的年代,有一次吃完日本料理後,大拇指腳趾整個紅腫起來,隔天起床更是無法正常行走。雖然心中有一絲絲懷疑是不是痛風,但瞬間又認定,痛風不是只有男生會得嗎?我該不會是得了什麼自體免疫的關節疾病吧!正當我陷入自我懷疑,猶豫不知道該看哪一個科時,靈機一動問了專攻骨科的大學同學,詳細描述症狀後,我也提出幾個關節炎的猜測。緊接著,螢幕上傳來了這樣的訊息:
    「恩,看了你昨晚臉書照片的鮭魚和清酒,鍵盤醫師大膽診斷你這就是痛風急性發作!該忌口了!」當然此後,我開始跑步、重訓,飲食方面也稍做調整,雖說偶爾還是會小酌,但這一兩年痛風就不曾發作過了!
    我想說的是,即使症狀、病史如此典型,身為醫師的我也曾因性別差異,忽視女生罹患痛風的風險。那更何況是沒有受規醫學教育的大眾呢?

    第二則是在討論刻板的性別分工往往也會連帶影響健康。以失智症為例,統計上總有女多於男的差異。過去認為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低落,又活得比較久發病率當然高。但後來才發現失智症有年輕化的趨勢,不該單純以壽命來解釋。其中一篇研究統計發現若擔任照護者的角色,好比家庭主婦,老後得到失智症的比例比較高,推論可能是當你都在照顧別人、注意力都放在他人身上、又喪失個人社交生活有很大關連。

    失智症的照護不是我專科,但是一聽到雌激素低、照護者這幾個關鍵字,馬上讓我聯想到我最關心的孕產族群。以前就常有產後媽媽和我抱怨,生完之後常常忘東忘西,注意力無法集中,也會用「一孕傻三年」來自我解嘲。我總是以為只是沒睡飽,等小孩睡過夜就好,不用擔心。聽完這集節目我才驚覺,雌激素的濃度會回來,小孩終究會睡過夜,但倘若女性在產後漸漸習慣只有給予忽視自己感受,全職媽媽又因育兒分身乏術,變得社交隔離,缺乏新事物的刺激,不就一步一步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族!

    講這些當然不是要鼓勵大家不要生、不要當全職媽媽。而是想提醒全職媽媽在付出的時候不要忘記照顧自己小孩會長大會離家,唯有自己的身體會常相隨,多愛自己一點不是自私而是理所當然。當然隊友的角色也很重要,適時地換手,讓媽媽能有自己的時間,可以運動和朋友見面聚會。
    另外我也要藉機懺悔過去自己常以怕吵為理由,拒絕和攜帶孩子的全職媽媽聚會,對不起,是我想的不夠周全。期許自己能更有同理心之餘,我也希望未來孕力的各種講座活動能更多元,更多角度的支持所有的女人與媽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