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中醫有解嗎?]
#維納斯的誕生
#孕吐找中醫
#懷孕大小事
#什麼是孕吐:
孕吐,顧名思義,就是在懷寶寶的期間,可能聞到食物的味道、或者是吃進東西不久,就覺得噁心嘔吐。通常出現在剛懷寶寶的前三、四個月,有些人會在3、4個月之後消失,所以有些醫生會在前期鼓勵妳堅持一下。
(有...
[孕吐中醫有解嗎?]
#維納斯的誕生
#孕吐找中醫
#懷孕大小事
#什麼是孕吐:
孕吐,顧名思義,就是在懷寶寶的期間,可能聞到食物的味道、或者是吃進東西不久,就覺得噁心嘔吐。通常出現在剛懷寶寶的前三、四個月,有些人會在3、4個月之後消失,所以有些醫生會在前期鼓勵妳堅持一下。
(有趣的是,在景岳全書內,古人也觀察到孕吐在3個月後症狀會漸漸消失的現象)
#孕吐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懷孕期間,媽媽體內的賀爾蒙產生變化以穩定子宮,但是這個激素也會影響到腸胃道的蠕動,所以媽媽們可能會消化不良、脹氣、噁心想吐等等,另外,有些研究則認為和一種生長分化因子(GDF15)有關。而媽媽懷孕後,身體無法適應懷孕時的生理變化,或是擔心寶寶長不好等等心理壓力,也都可能導致孕吐變嚴重的狀況。
#孕吐中醫怎麼看:多從胃、肝、腎、衝任等方向來著手
孕吐在中醫,有惡阻、妊娠惡阻等名稱。在景岳全書中說:惡阻多因胃氣弱而兼氣滯。當然也有虛實的不同,所以還是要辨證,另外,也有媽媽本身身體狀況ok,但因為懷胎,導致衝任上壅,氣不下行,產生嘔吐。衝任二脈和女孩的月經、懷胎有關係,而衝任的氣血則由肝腎來調節,懷孕時衝脈氣血旺盛,則可透過胃經的相交會的氣衝穴而影響到胃。
《素問‧骨空論》:「衝脈為病,逆氣、裡急。」
《難經‧二十八難》:「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在辨證後,中醫會根據你的證型選擇適合的處方並作藥物的調整
例如:痰多的、夾寒、氣逆的,或者脾胃較虛的,可能用二陳湯、茯苓丸、或者香砂六君子湯等等(不要自己抓來吃)
#針灸有幫助嗎?
在穴位選擇上可以選擇內關、足三里輕輕的按摩,幫助緩解喔!
怎麼找穴位,可以看所長之前的文章
搜尋 #足三里canhelp #內關心胸胃
更專業的配穴要找中醫師喔
(不是每個孕婦都適合針灸,例如有暈針過的,要找醫師評估喔)
#每個人都會孕吐嗎:
每個人的體質、心理壓力等等都不一樣,所以有些人孕吐沒那麼嚴重,有些人則會影響到媽媽的營養均衡,且持續時間超過前4個月
#孕吐一定要看醫生嗎?
其實如果情況輕微,不用吃藥也沒關係喲!如果狀況較嚴重無法忍受,甚至到了妊娠劇吐症,就要找醫師治療囉!
😱(聽說會孕吐代表小朋友長得比較好,比較不會滑胎,所以我是不是該忍受這些不舒服才對呢?)
😱(沒害喜,是不是寶寶長不好呀?)
雖然的確是有文獻指出孕吐和流產風險降低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並不代表有孕吐胎兒才會更健康
所以希望媽媽們不要因為沒有孕吐就壓力太大或是對自己有多餘的罪惡感,甚至不要因為這樣就不敢找醫師介入幫忙。
舉例來說:懷孕時會分泌較多的激素去鞏固寶寶在媽媽體內,但同時此激素也會影響脾胃功能,此時中醫介入調理脾胃,就可以有效地緩解孕吐的狀況,也不至於會造成胎兒有滑胎的危險。
#懷孕的準媽媽們可以怎麼做:
1.保持正向的心態,別自己嚇自己喔!
2.對於味道較重、較油膩、辛辣、高糖份的食物減少攝取,可能會有幫助喔!飲食上的建議因人而異,也許吃什麼對別人有效,但如果自己試了沒效果甚至更嚴重,那就要避免喔!
3.不要吃太飽,另外要注意的是可能因為孕吐所以不想吃東西,但是空腹也可能使孕吐更嚴重,所以還是要多少吃一點(辛苦各位女孩了)
4.可以在仔細觀察自己孕吐的狀況,像是孕吐的頻率、有沒有察覺到哪些食物會引起孕吐,孕吐發生的時間等等,這些都對於醫師診斷有幫助喔~
5.另外,也有少部分情況孕吐跟甲狀腺、肝病有關,這部分也可以跟醫師討論
參考資料:
1.Associa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regnancy With Pregnancy Los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16)
2.https://www.mayoclinic.org/
3.希臘羅馬神話: 維納斯的誕生, 作者:余瓊宜 老師
#懷孕 #孕吐 #中醫 #中藥 #針灸 #害喜 #妊娠 #孕吐人生 #懷孕初期 #產前準備 #婦產科 #準媽媽 #morningsickness #希臘神話 #婦科病
甲狀腺藥物名稱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時有句話說「橘子黃,醫者藏。」入秋後,進入柑橘產期,果樹上的綠果,依序轉黃轉紅,紅橙黃綠的爭豔美景,將在各家果園輪番上演
柑橘,指的就是橘子,是芸香科柑橘屬的水果,閩南語稱為柑仔。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橘實小,其瓣味微醋,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在古代,柑和橘是分開的,受益於現代農業配種和接枝的發達技術,品種變得更為多元,因方便剝食,且香甜又多汁,因此深受眾人喜愛
此外,橘子皮製成的「陳皮」亦是中藥材,其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作用。不論單吃、料理或是入藥都適宜,是功能多元的健康果物。橘子的好處當然不僅如此,以下「5個吃橘子的理由」,一次與你分享!
❶護肝控糖防骨鬆
含有橙色色素β-隱黃素(β-cryptoxanthin),具提高肝機能、預防動脈硬化,抑制血糖以及膽固醇之作用,且有免疫力提升,並可預防骨質疏鬆
❷止咳化痰增防禦
其果皮含有檸檬烯,能促進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減緩支氣管平滑肌過度活動,進而達到祛痰止咳作用,亦可增加抵抗防禦力,及提供人體修護能量
❸氣管養護膚質佳
內富含維生素C,有助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以維持皮膚組織的彈性,減緩紋路以及黑色素形成,亦可預防氣管與支氣管的感染與發炎,使感冒機率降低
❹機能健康好順暢
蘊含維生素B群、鉀,對與促進人體代謝、產生熱能皆有助益。B1,更可幫助減少疲勞物質的累積。而柚皮苷,則能使中樞神經鎮靜、提高睡眠品質、抑制喉嚨痛,在於促進消化及改善便秘上,亦有貢獻
❺抗氧活絡心血管
當中含有具抗炎作用的柑橘多酚,可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存在於橘絡中的含量最高,橘絡是水溶性纖維果膠,對於消化以及降低膽固醇有幫助。另,橘絡亦含類黃酮素,可保護心血管、延緩腦力退化及提升免疫力
🍊橘子常見品種
⏩海 梨:是桶柑的一種。果皮表面光滑且薄,呈圓球型,水份多,甜度高,成熟期約12月~3月
⏩珍珠柑:採收期約為每年11月~12月。珍珠柑尺寸比砂糖橘小,幾乎可以一口一顆,吃起來幾乎完全不酸
⏩砂糖橘:採收期約11月~12月。砂糖橘的果實不大,大約比乒乓球大一點,果型圓扁、果皮略為粗糙,像傳統的酸桔,果肉甜度高
⏩美人柑:採收期約農曆年前。美人柑外型似葫蘆,果皮通紅,呈現明亮的橘紅色,十分討喜!果肉柔軟、細緻多汁!吃起來很像柑橘與葡萄柚的綜合版,略有淡淡檸檬香氣
⏩三寶柑:採收期約為每年12月~1月。三寶柑外型像柚子的縮小版,果肉偏白、清甜多汁,有檸檬香味卻幾乎不酸,因此又稱「甜檸檬」。三寶柑也非常適合切片泡茶或煮湯燉雞
⏩帝王柑:採收期約為每年11月中~12月中。帝王柑的體型比一般的橘子小顆,色澤呈金黃色、青綠色,果皮細薄,果肉酷似柳丁,卻幾乎沒有酸度,帶有獨特清新果香,且含水度高
⏩椪 柑:台中、雲林、嘉義和台南為主要產地。椪柑的名稱由來是因為果皮蓬鬆,就像充了氣似的,果形有膨脹感,於是以閩南語發音就變成「椪柑」,特色是果肉柔軟,甜美多汁
⏩茂谷柑:茂谷柑是臺灣大學園藝系退休教授林樸,在民國60年代由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試種的,糖度高、風味佳,果皮薄而光滑,果肉呈深橙色,果實堅實扁圓形如車輪狀,外觀很容易辨識
⏩桶 柑:早年由於農家將桶柑儲藏於木桶中運輸,所以稱之為桶柑。桶柑產期正好在農曆年前後,又稱為年柑;品種可細分為桶柑、海梨柑、高牆桶柑,盛產期分別是桶柑在12月至2月、海梨柑在12月至3月、高牆桶柑在1至5月,產區多集中在新北市、新竹縣市和台中
🍊柑橘挑選法
・選擇帶著蒂頭的,沒有蒂頭容易呈現軟心情況
・外觀清潔,且無病蟲害的痕跡
・果型完整飽滿不軟爛或帶日傷,以表皮具光澤或果粉為佳
・可用手輕掂一掂,有重量感的話通常裡面的水分也會較多
🍊柑橘停看聽
⚠️橘子GI值約38,屬於低GI水果。每日吃橘子勿超過2顆為宜,既能滿足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也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飯前或者空腹不宜吃橘子,因為橘子中含有機酸,為避免對胃黏膜產生刺激而引起不適,建議不要空腹吃橘子,腸胃耗弱者,也建議少食
⚠️不與牛奶同食,因牛奶中的蛋白質容易和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還可能引起腹痛、腹脹、腹瀉等。兩者最好相隔超過2-3小時
⚠️不與白蘿蔔同食,因白蘿蔔進入人體後會產生硫酸鹽,並代謝產生硫氰酸,它是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如果同食橘子,橘子進入人體後,會產生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它們可以加強硫氰酸對甲狀腺的抑制作用
⚠️許多西藥是長效型的,像是高血壓和抗過敏藥物,在體內代謝時間超過二十四小時,若再吃柑橘類水果或中藥,會讓體內代謝更慢,影響藥的作用,建議藥後勿食柑橘類。而吃藥最好配白開水,還有同時吃中西藥,必須隔開二小時,才能讓藥確實發揮功效
#凱鈞有食力
#5個吃橘子的理由
甲狀腺藥物名稱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李先生這種突然出現而讓人癱在那兒的病,後來經醫師診斷為『周期性麻痺(periodic paralysis ,PP)』。這種神秘的疾病隨著醫學的進步,被逐漸地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面紗。『周期性麻痺』的特點在於出現陣發性肌肉無力的現象,反而不像名稱那樣的有週期規律性。這種肌肉無力的情形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之久。無力的範圍可以是局部的或是廣泛性的,不過還好呼吸的功能通常不受影響。雖然大部分這種無力的情形可自行恢復,但是如果發作頻繁的話,肌肉也會受損而出現持續無力的狀況。
造成周期性麻痺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因為本身的基因異常所引起的,稱為『原發性』周期性麻痺,也有些人則是因為其他的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稱為『次發性』周期性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