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甲狀腺癌復發機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甲狀腺癌復發機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甲狀腺癌復發機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甲狀腺癌復發機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44的網紅Mu姆の御前ㄋㄨˊ ㄘㄞ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結育】 為了Mu姆的結育,奴才想了很久很久,從六個月被醫生催促著,到現在面臨十個月了,奴才還是依舊有許多問題。 一定要結育嗎? 一定要拿卵巢? 一定要拿子宮嗎? 怎麼樣才能停止生育?? 傳統的結育方式?? 微創的結育方式?? 這些問題?? 真的~~ 困擾了奴才非常久 看似很簡單...

  • 甲狀腺癌復發機率 在 Mu姆の御前ㄋㄨˊ ㄘㄞ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20 11:12:22
    有 65 人按讚

    【結育】

    為了Mu姆的結育,奴才想了很久很久,從六個月被醫生催促著,到現在面臨十個月了,奴才還是依舊有許多問題。

    一定要結育嗎?
    一定要拿卵巢?
    一定要拿子宮嗎?
    怎麼樣才能停止生育??
    傳統的結育方式??
    微創的結育方式??
    這些問題??

    真的~~
    困擾了奴才非常久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小小手術
    為何要困擾許久
    原因是因為
    之前奴才有飼養三隻大型犬(一隻黃金、二隻拉拉):

    ●姐姐-寶寶(拉拉)
    是發情一次之後去結紮的
    中間沒有什麼大病痛
    最後是因為癌症才走的
    享壽近18歲前夕

    ●二姐姐-Kitty(拉拉)
    是滿一歲多之後才去結紮的
    中間也是沒有什麼大病痛
    很乖~~
    真心覺得個性可以去當導盲犬
    不吵不鬧的白雪公主
    最後車禍-安樂送走的
    享壽近14歲的孩子

    ●弟弟-GoGo(黃金)
    領養時預估是五歲的孩子
    領養之後,才去結紮
    中間除了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
    怕痛,輕輕一碰就愛來撒嬌的孩子
    中間只有小病小痛之類的
    最後在我的懷裡突然休克去當天使了
    享壽近14歲的孩子

    近這幾年已經有一些國外相關的研究發現早期結紮的一些相關問題,或許有過幾年之後,會有一些對照組的相關性的研究出來,也有可能會有更先進的結育方式(不拿掉器官為主)

    結育的好處是~~
    Ⅰ.降低乳腺腫瘤發病機率
    Ⅱ.可以避免子宮蓄膿:子宮蓄膿會感染20%左右雌性犬,且具有較高死亡率
    Ⅲ.有效減低肛門萎縮發病機率
    Ⅳ.降低發病率為2.5%以下的子宮,宮頸,卵巢腫瘤

    當然結育也有壞處~
    Ⅰ.1歲以前做絕育,增加骨癌發病機率
    Ⅱ.增加脾血管肉瘤和心血管肉瘤的發病機率
    Ⅲ.3倍增加甲狀腺機能減退機率
    Ⅳ.增加肥胖病發病機率
    Ⅴ.4%-20%絕育雌性犬易發尿失禁
    Ⅵ.增加復發性尿路感染髮病機率;
    Ⅶ.對於青春期前的雌性犬絕育,容易增加陰道炎發病機率;
    Ⅷ.2倍增加泌尿道癌發病機率;
    Ⅸ.增加骨科疾病發病機率;
    Ⅹ.易發生注射疫苗的不良反應(正常情況不良反應率為0.32%,絕杸後為27~38%)

    不結育的話,會擔心子宮蓄膿和乳腺腫瘤的問題,所以小張院長告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血檢和超音波檢察(定期的做檢查,但千萬不要拖到一年半載的才做,這樣發生事情的時候,才可以做一些相關的處理)

    關於傳統手術與微創,兩者都各有優缺點,因為過去的經驗,才會讓我現在希望選擇傷口較小、修復期較短的手術,相對的內視鏡手術一定要打氣橫膈的張力會比較大且腹壓也會比較大,麻醉的時間會比較久,腹腔鏡結紮價格昂貴較為一般傳統性的貴上一倍,而傳統的手術時間會比較短,醫師肉眼看的到的部份才會明確,麻醉的量也會比較少缺點是傷口稍微大但是也是會癒合。

    ✪ 在歐洲的獸醫只做卵巢摘除術,已行之有年,在美國腹腔鏡的教學醫院99%的節育手術都是選擇只做卵巢摘除(Lap-OVE),每年執行數百例,10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兩側卵巢完整取出,保留子宮體並不會造成子宮蓄膿(pyometra)或子宮腫瘤的問題;主要關鍵在卵巢分泌的動情素和助孕素比例(estrogen:progesterone ratio),雙側卵巢摘除後,子宮就會萎縮,不會有蓄膿和腫瘤的情形發生,單純拿掉卵巢保留子宮的好處不僅可以減少至少一個通道的傷害,也不必進行子宮廣韌帶(broad ligament)的電燒剝離,減少熱傷害和出血;皮膚體表少一個切口也可減少動物舔咬傷口的機率,原則上可以不必戴伊麗莎白頸圈( E-collar),傷口僅兩個0.5-1公分大小、恢復期快且研究顯示可減少65%的術後疼痛。【轉截取左岸動物醫院】

    謝謝 東京頂尖寵物醫院 小張院長提供相關資訊,且不厭其煩的回答奴才問題。

    #Mu姆の御前ㄋㄨˊㄘㄞˊ

    https://www.facebook.com/sidney.yeh.3/posts/10219912197974841

  • 甲狀腺癌復發機率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6 16:12:53
    有 176 人按讚

    分化型甲狀腺癌是相對善良的癌症, 這是病友最喜歡聽到的話, 但是前提是治療必須合乎診斷時的腫瘤的狀況, 並且一定要問幫你(妳)診斷的醫師詳細的期別, 不是第一~四期, 而是TNM 分期, TNM分期才能夠粗略判定癌症復發或轉移的風險而決定治療的積極度,

    第一~四主要是判定生命的存活機率 例如
    第一期(AJCC8th)代表5年 99% 10年97~98%
    第四期(AJCC8th)代表5年 79% 10年40%

    TNM 分期可以幫助決定治療的積極度 例如
    T1a 表示腫瘤很小<1cm沒有莢膜侵犯
    T1b 表示腫瘤不大 1~2 cm
    T2 以上就比較不好了!T3或T4更要當心

    N1a或N1b表示頸部淋巴侵犯, 相對而言就有更高的風險了!

    M代表遠端轉移, 沒有碘-131治療或診斷的影像不能說是 M0 只能說是 Mx, X 代表待確定

    病友, 你知道你的 TNM 分期嗎?

  • 甲狀腺癌復發機率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1-19 17:35:54
    有 152 人按讚


    ※ 2018.01.19 觀點—《泰晤士報》Jenni Russell ※
    端粒(telomeres)長度是延年益壽的關鍵

    聖誕節期間,我讀了一篇不是最令人振奮,卻最引人深思的文章:克服癌症的人所必須擔心的,不只是復發的問題。新的研究顯示,即使疾病完全治癒,比起同儕,他們老得快,死得早。

    倖存者早就知道,癌症療法有許多不良後果,例如 40% 接受化療的病人可能有長期週圍神經病變的問題等。但此篇文章所涵蓋的不只於此。

    上個月,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了新證據:針對一千兩百多篇研究論文作調查,發現可以救人性命的療法,也會損害病人的生理,限制身體自癒的能力、永久影響到健康與壽命。

    像我這樣的癌症倖存者,比較容易產生心肺疾病、甲狀腺問題、發炎反應、傷口癒合慢、轉移性癌症(secondary caners)、身體也比較虛弱,而這些疾病發生的時間,會比一般人的平均更早。所以,童年就罹患癌症的人,後果是最糟的:他們的壽命預期比一般人少了 30%。

    研究人員希望更多研究能投入癌症療法的長期副作用,然而流行病學的證據是很清楚的:癌症療法損害細胞,加速老化的過程。

    化學療法與輻射會加速細胞的死亡,染色體末端、防止受損的「蓋子」——端粒(telomeres)——的長度會縮短。端粒愈短(人體老化,端粒會自然縮短),保護作用愈少,我們的基因組織就會因此生病或死亡。

    對不了解癌症療法存在這種隱性副作用的癌症倖存者來說,這不是什麼好消息。然而,這是會影響到所有人的問題,不只是癌症病友而已:我們能做什麼來減緩細胞死亡、逆轉端粒的衰敗?幸運的是,答案很樂觀:我們每個人都有辦法延年益壽。

    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伊莉莎白・布雷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也是《端粒效應》(The Telomere Effect)的作者之一,她因為發現端粒的作用而得到諾貝爾獎。她發現,每個人生理老化的速度有很大的差別。在某些人體內,端粒縮短的速度非常慢,所以他們可以長期享受健康有創造力的生活。然而對某些人來說,端粒縮短的速度快,疾病來臨得也快。

    布雷克本以及後續的研究者發現,直接影響端粒長短的,是壓力程度;社會(親朋)的支持;是否曝露於暴力、霸凌的環境、童年期的創傷;也就是我們的態度、飲食、運動習慣。她說明了身心關連的生物學原理。

    布雷克本發現,家有重症病童的母親,她們的端粒也比較短。她們照顧病人的時間愈長,感到的壓力愈大,她們的端粒就愈短。一般說來,悲觀、憤怒、驚恐的人,端粒也比較短。一項對英國公務員的調查顯示,憤世嫉俗、有敵意的男性,端粒短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 30%。最近離婚的人的端粒,也比起單身或者結婚很久的人,明顯短了很多。但某些生活習慣、生活策略卻可以延長端粒的長度,增加端粒酶的供應量。

    壓力不一定總會讓端粒縮短;處理壓力的方式才是關鍵。例如照顧病人的母親,如果自覺勝任有餘——譬如有很多親朋支持幫忙、金錢充裕——她們的端粒長度就會維持正常。一項研究甚至發現,負責照顧失智者的人,若能夠每天進行 12 分鐘的靜思冥想,端粒的長度可增加 43%。控制組聆聽音樂 12 分鐘,他們的端粒長度就增加了 3%。運動會增加端粒長度,但一週三次 45 分鐘的激烈運動就已足夠。布雷克本說,即使是遇到重大壓力,15 分鐘的有氧運動已足夠抵擋壓力對人體的負面效應。

    布雷克本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她量化了我們感到有益的事,評估了這些事對我們細胞產生的益處。關係緊密的社區、長期的友誼、慈善慷慨、放鬆心情、與信任夥伴的良好性關係、健康的食品(尤其是大量攝取 omega3),都會產生可以衡量的良效。

    1979 年,研究人員開始對威爾斯卡爾菲利(Caerphilly)的兩千五百名男子作長期研究,他們給參與者五條生活原則:每天走兩英哩路、或騎單車十英哩;維持體重不變胖;健康的飲食;避抽煙;飲酒不過量。

    好消息是,五個原則都做到的話,效果是很驚人的。比起同儕,他們得心臟病的時間晚了 12 年、罹患失智症的時間推遲了 6 年;癌症罹患率減低了三分之二;糖尿病罹患的機率減少了 50%。

    然而壞消息是,五個原則都做得到的男性,只佔所有參與者的 1%,也就是只有 25 個人。原因也許是他們很難知道長期這麼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當然,我們現在比他們更清楚這些原則的好處。四十年前,我們不太清楚生活壓力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損害;直到上個月為止,我們也不知道癌症療法會有怎樣的負作用;現在,應該有更多人想要嚐試運動與健康飲食、靜思冥想等新生活方式。少吃蛋糕、少喝酒,多跟朋友相聚、多跳舞:希望 2018 年就是改善身心健康的開始。

    https://www.thetimes.co.uk/…/how-to-slow-ageing-from-a-spri…

    圖:端粒(telomer)、《端粒效應》一書、以及作者之一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布雷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