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甲烷燃燒化學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甲烷燃燒化學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甲烷燃燒化學式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602紐約時報 *【觀點:新冠病毒最致命的階段可能即將到來】 北卡羅來納大學助理教授Zeynep Tufekci寫道,在印度發現的新變種病毒比此前的英國變種更容易傳播,全球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在威脅最大的地方對最脆弱的人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 https://cn.nytimes.com/opin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
-
甲烷燃燒化學式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13 17:00:31【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5,難道大潭電廠周邊不需要做空氣品質監測嗎?
局長回答,目前微型感測器主要監測PM2.5(懸浮微粒)與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潭電廠不會產出VOC,PM2.5產出量也不比燃煤機組,但智翔反駁,當未來發電量提升時,PM2.5的產出量一定與目前的狀況不同,環保局應該未雨綢繆。
況且大潭電廠目前監測PM2.5的設備在自己廠內,如果設備出問題,公部門即使有做連線,也無法及時得知污染的狀況,事後檢討難免又上演互踢皮球的戲碼。
因此智翔認為,環保局勢必要在電廠周圍設置自己的微型感測器,才能從另一方面得知空氣品質與污染源的現況,所以請環保局現在就開始研擬在大潭電廠周邊設置微型感測器的辦法。
#電動車火燒車救援廢水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無論以何種方式滅火,都會產出污染源,例如廢水流進溝渠,進而影響居民的問題。
而按照趨勢,台灣電動車數量是逐年上升,若一台電動車燒起來,撲滅鋰電池火勢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水持續噴灑,按特斯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
若桃園市大力推廣綠能,也鼓勵機場的運輸車輛電氣化,那麼就應該及早做好功課,為將來著想,盡快來研擬電動車消防廢水的處理方式。
#噪音車聲音照相執法追蹤
持續追蹤噪音車科技執法的議題,今天智翔再次向環保局建議,採取深入鄰里的噪音熱點並架設更多偵測裝置來取締噪音車的方式。
由於目前的檢測器材,是採取移動式到路口監測,需要警察人力到現場守株待兔,因此有類似酒測臨檢的問題,噪音製造者可能從遠方得知,並提早迴避,環保局也表示,目前使用的器材桃園也才兩台,全國不過50台的數量。
所以智翔建議,如果換個方式,事先向地方里長搜集噪音熱點,並採用類似天羅地網監視錄影系統的作法,如果是大量採購也許有辦法向廠商來壓低價格,還請環保局再思考看看。
#桃園市成立化學檢驗處之必要性
延續昨天向衛生局提出的想法,也是智翔從上任第一個會期便曾提過的,由桃園市政府設立化學檢驗處,統一檢測所有在業務上涉及化學物質檢測的局處所負責的項目。
包括今天在議場中,聽到許多議員也有質詢到化學檢測相關的問題,例如龜山污水處理廠的水肥,在檢驗上就曠日費時,採樣加送外部單位化驗就要一個月,且其他局處同樣都有化學檢驗的需求,包括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水務局等,業務相當龐大。
所以桃園市應可整合資源,額外成立獨立檢驗單位,不僅可針對空氣污染、河川污染、土壤污染等進行採樣檢驗,也能加快檢驗速度,提升效率,也能省下許多送外部單位的費用。
雖今天局長稱要思考是否該為了一杯牛奶養一隻牛,但智翔認為比喻不對,以桃園市的牛奶來比喻,可能足夠養十頭牛了,且就是因為業務龐大,檢驗數量夠多,統整起來才有效益。
以上倡議,未來的總質詢智翔會繼續請教市長的想法。
#好桃器共享容器推廣追蹤
去年桃園市政府為推廣減少一次性餐具,推出好桃器方案,與十家業者合作,可租借容器餐具,並且可以A店借B店還,立意良善。
但隨著後續追蹤發現,合作店家現已剩五家,其中一家還歇業了,合作店家減少的原因為何? 是否環保局在推廣宣傳方面的力道不足? 今天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完整質詢,希望會後環保局再提供相關資料。
而今天也聽到環保局稱今年會繼續推動,並與超商業者合作,那麼就拭目以待囉!
甲烷燃燒化學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602紐約時報
*【觀點:新冠病毒最致命的階段可能即將到來】
北卡羅來納大學助理教授Zeynep Tufekci寫道,在印度發現的新變種病毒比此前的英國變種更容易傳播,全球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在威脅最大的地方對最脆弱的人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601/covid-vaccine-variants/
*【紐約擁有全國首張疫苗護照,需要更多人使用】
紐約州的Excelsior Pass,它於3月推出,是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政府頒發的疫苗護照,目前僅對在該州接種過疫苗的人開放。官員們希望它可以幫助紐約人對企業的安全充滿信心,並啟動仍在大流行期間遭受損失的全州經濟。但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需要更多的人和企業開始使用它,並需要疫苗護照被更普遍地接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nyregion/excelsior-pass-vaccine.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Moderna成為最新一家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完全批准其 Covid-19 疫苗用於18歲及以上人群的製藥公司。FDA的批准將允許該公司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疫苗,並有助於提高公眾對疫苗的信心。
#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數據,從周五到陣亡將士紀念日,超過710萬旅客通過了美國機場的安全檢查站,使航空旅行達到了新的流行病高點。
#雖然美國的大多數監獄系統都在努力為囚犯接種疫苗,但加州和其他一些州的監獄系統在公眾中的疫苗接種率超過了疫苗接種率。專家表示,他們的成功可能會為如何說服監獄外持懷疑態度的人接種疫苗提供線索。
#隨著新的冠狀病毒病例降至每天 20 例以下,以色列週二停用了其綠色通行證系統,現在將允許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公民,都能進入餐廳、體育賽事、文化活動等。對聚會規模的限制也已取消。
#冠狀病毒已奪走剛果民主共和國 32名立法者的性命,超過其議會的5%,這反映了冠狀病毒如何繼續在世界某些地區構成廣泛威脅。
#國會已通過法律,禁止美國的藥房和醫院向患者收取冠狀病毒疫苗費用。疫苗接種點的標誌宣傳疫苗是免費的。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01/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
*【歐洲七國簽發Covid數據旅行“簽證” 】
這個被稱為“數據綠色證書”的系統,旨在簡化歐盟內部的旅行,週二首先在德國、希臘等國家啟動。裡面將記錄人們是否完成疫苗接種、從感染中恢復,或在過去72小時內檢測為陰性;滿足任一標準,旅行者即可自由行動。歐盟表示,該系統將在7月對所有成員國適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world/europe-covid-certificate-travel.html
*【世衛組織批准科興疫苗緊急使用】
獲批意味著該疫苗可以作為全球疫苗共用計畫Covax的一部分進行分發。這是繼國藥之後,中國被列入世衛緊急使用清單的第二種疫苗。科興疫苗已在29個國家批准使用。週一,巴西一項研究顯示,一個全體接種科興疫苗的小鎮死亡人數下降了95%。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world/sinovac-who.html
*【澳洲國家女子壘球隊抵達日本,展開賽前訓練】
這是首批抵達日本的國際選手之一。全體隊員和工作人員都已接種新冠疫苗,他們的行動範圍將受到限制,只能在酒店和訓練場所活動。當前距離奧運會開幕式僅有不到兩個月。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world/asia/australia-olympics-tokyo-japan-softball.html
*【拜登政府將暫停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鑽探租約】
這意味著川普任內的標誌性成就被推翻,在美國最大的未開發荒野之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的進程被擱置。內政部長表示,將對該租約進行環境分析,並對川普政府批准租賃的決定進行法律審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climate/biden-drilling-arctic-national-wildlife-refuge.html
*【面對歷史性的乾旱,美國西部爆發了一場搶水大戰】
去年西部大部分地區被乾旱吞噬,造成廣泛的野火蔓延,今年春天的情況,遠比一年前糟糕。據美國乾旱監測機構稱,西部超過一半的地區面臨“極端”乾旱條件,包括加州和奧勒岡州的廣大地區。科學家們表示,該地區可能正在經歷幾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時期。大量的魚群死亡,農民們對主要水源被切斷感到憤怒。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us/klamath-oregon-water-drought-bundy.html
*【勒索軟體駭入肉品加工廠,這是對美國關鍵產業的新攻擊】
據工會稱,有網路駭客週二對全球最大肉類加工商進行攻擊,迫使美國 9 家牛肉工廠關閉,並中斷了家禽和豬肉工廠的生產。JBS 公司表示,其大部分工廠將於週三重新開放。但據Daily Livestock Report 的分析師稱,即使是 JBS 的一天中斷也可能“顯著影響”批發牛肉價格。白宮表示,JBS遭勒索軟件攻擊,而這也是近來第二起破壞美國關鍵業務運營的駭客攻擊事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business/meat-plant-cyberattack-jbs.html
*【拜登將會見塔爾薩大屠殺倖存者】
1921年,白人暴徒襲擊了奧克拉荷馬州塔爾薩一個繁榮的非裔美國人社區,造成多達300人死亡,1250 多所房屋被毀。塔爾薩大屠殺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主義暴力事件之一,卻在很大程度上被歷史書所忽視。拜登是100年來首位就這一事件訪問該地區的美國總統。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01/us/biden-news-tulsa#biden-tulsa-massacre
*【一家三孩?許多中國人說不】
在政府宣佈“三孩”政策後,官方媒體將其稱為有助於刺激增長的重大變化。但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這一聲明引發了憤怒。對普通人來說,這一政策只是提醒了他們早就意識到的問題:激烈的職場競爭、托育機構不足和對孕婦普遍存在的職場歧視,已經使得許多人對生育失去興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world/asia/china-three-child.html
*【斯里蘭卡對一艘載有有毒化學物質的貨船船員展開刑事調查】
這艘貨船在該國海岸燃燒了12天,船上運送的硝酸、燒鹼、甲醇鈉和甲烷等危險貨品及塑膠顆粒流向該國水域和海灘。斯裡蘭卡海洋保護局稱,這“可能是我們歷史上最嚴重的海灘污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1/world/asia/sri-lanka-fire-ship-plastic.html
甲烷燃燒化學式 在 桃園市議員 簡智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5,難道大潭電廠周邊不需要做空氣品質監測嗎?
局長回答,目前微型感測器主要監測PM2.5(懸浮微粒)與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潭電廠不會產出VOC,PM2.5產出量也不比燃煤機組,但智翔反駁,當未來發電量提升時,PM2.5的產出量一定與目前的狀況不同,環保局應該未雨綢繆。
況且大潭電廠目前監測PM2.5的設備在自己廠內,如果設備出問題,公部門即使有做連線,也無法及時得知污染的狀況,事後檢討難免又上演互踢皮球的戲碼。
因此智翔認為,環保局勢必要在電廠周圍設置自己的微型感測器,才能從另一方面得知空氣品質與污染源的現況,所以請環保局現在就開始研擬在大潭電廠周邊設置微型感測器的辦法。
#電動車火燒車救援廢水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無論以何種方式滅火,都會產出污染源,例如廢水流進溝渠,進而影響居民的問題。
而按照趨勢,台灣電動車數量是逐年上升,若一台電動車燒起來,撲滅鋰電池火勢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水持續噴灑,按特斯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
若桃園市大力推廣綠能,也鼓勵機場的運輸車輛電氣化,那麼就應該及早做好功課,為將來著想,盡快來研擬電動車消防廢水的處理方式。
#噪音車聲音照相執法追蹤
持續追蹤噪音車科技執法的議題,今天智翔再次向環保局建議,採取深入鄰里的噪音熱點並架設更多偵測裝置來取締噪音車的方式。
由於目前的檢測器材,是採取移動式到路口監測,需要警察人力到現場守株待兔,因此有類似酒測臨檢的問題,噪音製造者可能從遠方得知,並提早迴避,環保局也表示,目前使用的器材桃園也才兩台,全國不過50台的數量。
所以智翔建議,如果換個方式,事先向地方里長搜集噪音熱點,並採用類似天羅地網監視錄影系統的作法,如果是大量採購也許有辦法向廠商來壓低價格,還請環保局再思考看看。
#桃園市成立化學檢驗處之必要性
延續昨天向衛生局提出的想法,也是智翔從上任第一個會期便曾提過的,由桃園市政府設立化學檢驗處,統一檢測所有在業務上涉及化學物質檢測的局處所負責的項目。
包括今天在議場中,聽到許多議員也有質詢到化學檢測相關的問題,例如龜山污水處理廠的水肥,在檢驗上就曠日費時,採樣加送外部單位化驗就要一個月,且其他局處同樣都有化學檢驗的需求,包括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水務局等,業務相當龐大。
所以桃園市應可整合資源,額外成立獨立檢驗單位,不僅可針對空氣污染、河川污染、土壤污染等進行採樣檢驗,也能加快檢驗速度,提升效率,也能省下許多送外部單位的費用。
雖今天局長稱要思考是否該為了一杯牛奶養一隻牛,但智翔認為比喻不對,以桃園市的牛奶來比喻,可能足夠養十頭牛了,且就是因為業務龐大,檢驗數量夠多,統整起來才有效益。
以上倡議,未來的總質詢智翔會繼續請教市長的想法。
#好桃器共享容器推廣追蹤
去年桃園市政府為推廣減少一次性餐具,推出好桃器方案,與十家業者合作,可租借容器餐具,並且可以A店借B店還,立意良善。
但隨著後續追蹤發現,合作店家現已剩五家,其中一家還歇業了,合作店家減少的原因為何? 是否環保局在推廣宣傳方面的力道不足? 今天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完整質詢,希望會後環保局再提供相關資料。
而今天也聽到環保局稱今年會繼續推動,並與超商業者合作,那麼就拭目以待囉!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FKd4DE_FbsM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甲烷燃燒化學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篇蠻持平客觀的分析、說明..... 電動車和你想的不一樣:只是炒作?真的會造成缺電嗎?專家一次說清楚(12/30/2020 風傳媒)
"你應該知道的是:豐田汽車社長痛批,電動車若更加盛行,可能造成日本大缺電,此一說法引發外界熱烈討論。如果電動車滿街跑,到底會不會缺電?電動車只是炒作的話題嗎?作者以專業背景解釋,電動車對解決大城市嚴重空氣污染將有顯著成效,但能源轉型困境並未因此紓緩,能源問題人人有責,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作者:曲建仲 / 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近年來空氣污染讓大家忍無可忍,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暖化日益嚴重,讓世界各國政府推出新的碳排放法規,不約而同喊出 2030或2040 年禁售燃油車的口號,許多車廠被迫積極開發電動車,彷彿電動車能夠解決人類的空氣污染與能源問題,豐田社長怒批世界各國政府力推電動車只是炒作,許多人可能認為那是豐田(Toyota)眼見特斯拉(Tesla)股價節節高昇而吃醋,所以電動車真的是未來環保的新希望嗎?事實恐怕和你想的不一樣?
電池的構造與原理
所有的電池都具有陽極(負極)與陰極(正極),基本上都是由陽極(Anode)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子(Electron)與陽離子(Ion),電子流入元件可以推動元件工作,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電能,如圖一(a)示;陽離子則經由電解質穿越多孔性的隔離膜到達陰極,如圖一(b)所示;最後陽離子與電子在陰極(Cathode)結合,如圖一(c)所示。
電池的陽極(Anode):是我們所稱的「負極(Negative electrode)」。電池的陰極(Cathode):是我們所稱的「正極(Positive electrode)」。
兩者恰好相反,千萬別弄錯了唷!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恰好相反來造成大家的困擾呢?因為化學家定義放出電子的叫「陽極」;而陽極放出電子,代表陽極必定帶負電(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所以物理學家稱陽極為「負極」。
不同的鋰電池主要是陰極材料不同
不同的鋰電池其實主要是使用的陰極材料(正極材料)不同,目前最常用的陰極材料共有四種:鋰鈷氧化物(LiCoO2)、鋰鎳氧化物(LiNiO2)、鋰錳氧化物(LiMn2O4)、鋰鐵氧化物(LiFePO4),其中大家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其實是陰極材料使用鈷鎳錳酸鋰三元化合物的鋰離子電池,其中三元是指包含鈷(Co)、鎳(Ni)、錳(Mn)三種金屬的化合物,而電解質主要是使用六氟磷酸鋰液體,負極材料一般是使用石墨。
固態鋰電池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由於現在的鋰電池所使用的電解質是液體,容易發生漏液汙染、易燃爆炸等問題,而固態鋰電池的電解質是固體,不會因為隔離膜破損就導致陰陽極接觸短路爆炸,而且固態鋰電池的密度和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傳導更大的電流提升電池容量,此外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漏液等特性,不像傳統鋰電池的液態電解質含有易燃有機溶液,需要降溫、防撞擊、防穿刺等安全裝置。
電極材料與液態電解質容易完全接觸,但是和固態電解質接觸不如液體,造成介面阻抗過高,影響整體電池效能,而且固態電解質製程良率低價格高,仍然有許多困難。日本Toyota公司預計2022年推出全固態鋰電池的電動車,美國Fisker公司為固態鋰電池申請專利,能量密度可達傳統鋰電池的2.5倍,法國Bollore公司已經量產固態金屬鋰聚合物電池,德國Bosch公司收購美國Seeo公司研發固態鋰電池技術,QuantumScape公司的鋰固態電池號稱15分鐘可以充飽80%股價大暴漲,由於廠商投入資源研發未來發展可期。
電動車的普及有賴電力基礎建設
電動車要充電,但是如何充電是個大問題,像Gogoro的電動機車一個電池只有9公斤,使用者可以到電池交換站自行更換電池,但是Tesla電動車的電池重達500公斤以上,只能以定點充電的方式進行,即使目前的規格要求在1小時內完成充電,使用者是否能在加電站等1小時卻是個問題。
如果必須把車開回家在停車場充電,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電力基礎建設不足,假設大樓停車場有100個停車位,每個都設置插座,當100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時,大樓的變壓器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電流,因此整個電力基礎建設,包括:變壓器、變電所、高壓電塔都必須重新設計才能達成,聽起來就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大樓停車場建置大型儲能電池,當大量電動車充電時可以由大型儲能電池供電,考慮到成本與安全,大型儲能電池使用釩電池或鋁電池是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 更環保而且節省能源?
由於我們的發電廠是以高壓交流電(AC)傳送到使用者家中,再以「電源供應器(PSU:Power Supply Unit)」轉換為直流電(DC)才能對鋰電池進行充電,如果使用的是交流馬達,則鋰電池供電時要再轉換為交流電(AC)給馬達供電,每一次的電源轉換效率大約80%~90%,因此這樣轉來轉去其實浪費許多能源。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院(IFO: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考慮電動車的碳排放量時,如果將鋰電池的生產製造、能量轉換,以及供電過程中發電廠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算進去,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比傳統燃油汽車高。
根據IFO的資料,最環保的能源形式是使用「甲烷」,也就是我們家裡用的天然瓦斯,它與一般的「瓦斯車」類似,差別在目前瓦斯車使用的「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以甲烷為主要動力的內燃機(引擎)可以使汽車減少碳排放量,而且甲烷裡含有的氮化物、硫化物等雜質更低,是汽車製造商可以採用的環保能源,搞了半天最環保的竟然是瓦斯車,看來豐田社長怒批電動車只是炒作算有幾分道理,不過瓦斯車還是會排放二氧化碳,無法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
電動車只能改善空氣污染 無法解決能源問題
充電站裡的電是那裡來的呢?還是由發電廠來的,說來說去,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火力、水力、核能發電來提供,核能目前被社會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在台灣想蓋水庫都很困難了更別說水力發電廠,因此又回到最原始的火力發電,不論是使用天然氣或煤碳,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造成空氣污染的,因此有人說電動車只是把城市裡的空氣污染,轉移到郊區發電廠而已。台灣目前全力推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這是應該做的,只是核能電廠要除役,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只怕用來補上這個電力缺口都不夠,沒辦法多出來給電動車使用。
汽柴油車與火力發電廠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污染物的控制,汽柴油車滿街跑到處噴廢氣,只能使用觸媒轉化器進行處理,由於價格與體積的限制,無法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而發電廠是將廢氣集中處理,可以使用更昂貴體積更大的工業設備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污染的確變低,因此使用電動車一定會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再加上近年來電池從製造方式到回收技術都快速進步,發展電動車仍然是重要的選項之一。
氫能與燃料電池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但是困難重重
傳統電池直接使用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很高(80%以上),但是充電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使用燃料以內燃機(引擎)進行燃燒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可以直接補充燃料,但是使用內燃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很低(30%以下),科學家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同時具有「電池」與「燃料」的優點呢?於是燃料電池從此誕生了。
燃料電池和傳統電池的原理相同,都是將活性物質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但是傳統電池的電極本身是活性物質,會參與化學反應;而燃料電池的電極本身只是儲存容器而已,並不會參與化學反應(觸媒只用來引發化學反應),必須將活性物質加入電池內,就好像我們的汽車補充燃料一樣,才能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電能,是一種要補充燃料的電池,故稱為「燃料電池(Fuel cell)」。
儲氫技術價格偏高目前仍然無法擺脫石油
燃料電池使用氫氣與氧氣反應產生水,反應後排放的氮化物或硫化物極少,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的再生能源。但是燃料電池必須使用氫氣做為燃料。高壓儲氫技術如何把又大又重又危險的氫氣鋼瓶放在車上是個大問題;因此有國外公司開發出可以承受700大氣壓的航太複合材料儲氫瓶,可以取代氫氣鋼瓶,Toyota公司更在推出氫燃料電池車款Mirai,創下單次加滿氫氣可以行駛500公里的紀錄,已經是成功的商品了,那麼它的問題到底在那裡呢?
首先車上放了一個壓力這麼大的儲氫瓶是否安全是個問題,氫氣的來源則是更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與氧氣,問題是電解水產生氫氣的成本很高,而且這些電還是來自發電廠。為了降低成本,目前工業上主要是將碳氫化合物 (石油)以「 蒸氣重組」(Steam reforming)的方式分解生產氫氣,搞了半天還是要以石油做為原料,看起來人類要擺脫石油還真困難。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禁售汽柴油車?
很有趣的現象,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車,為什麼是這個時間呢?主要還是覺得前面介紹的這些問題,包括充電站建置、電力基礎建設、新建大型發電廠,或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開發,大約需要20年時間,因此選擇了這個時間點,問題是如果時間訂定了,卻沒有看到政府加蓋發電廠,那時間到了要怎麼辦呢?
不過各國政府爭先恐後這樣「宣誓」,還有一門不可言傳的心思,那就是老百姓對空氣污染已經忍無可忍,但是眼見要解決這個問題困難重重,宣誓「2040 年」禁售汽柴油車,等於是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反正2040年是 20 年以後的事了,到時候站在台上的一定不是現在宣誓的這個人,這種只靠嘴巴說說就可以成功的「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能源問題人人有責 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經過前面的介紹,大家一定發現人類的能源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政府該做的不只是靠嘴巴宣誓禁售汽柴油車,而是必須認真開始發展綠色能源。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電價太便宜,造成使用者沒有節約用電的習慣,各種價格較高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乏人問津,電價如果真的大漲又會造成物價波動,受限於選舉與政治因素,要讓電價上漲也是困難重重,只能靠我們自己養成時時節約能源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編輯/周岐原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40151?mode=wh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