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質能源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質能源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質能源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質能源心得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一本比爾蓋茲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這是一本主要談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書。 以前聽到談氣候、全球暖化這類問題時,很多描述常常都是訴諸於情感、缺乏條理、缺乏數據與比較,例如說北極冰層融化、北極熊沒地方去。 這些說法雖然也對,也比較能打動人,但可能因為我是比較偏理工腦袋,總會習慣提出質疑...

  • 生質能源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12:38:51
    有 2,005 人按讚

    分享一本比爾蓋茲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這是一本主要談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書。
    以前聽到談氣候、全球暖化這類問題時,很多描述常常都是訴諸於情感、缺乏條理、缺乏數據與比較,例如說北極冰層融化、北極熊沒地方去。
    這些說法雖然也對,也比較能打動人,但可能因為我是比較偏理工腦袋,總會習慣提出質疑,即便那些前提都是對的,也不能代表現在提出的行動和解法是對的。

    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這本書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在於,它並不是只談溫室效應很重要、也不是訴諸恐懼或情感,
    這本書邏輯非常清晰,每個議題項目也都提供了數據,最重要的是它非常務實,包含成本問題、機會成本、代價,這些也都考慮進去。

    書中很理性的提供各種數據,告訴你目前排放溫室氣體的重點項目有哪些、各占多少比重,付出乾淨能源取代石化能源需要多少成本、過程會遇到哪些兩難,以及針對各種碳排放大項目,目前所遇到的困難,以及相對較佳、有潛力的解決方案。

    ➡舉幾個書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例如電動車技術

    運輸產業有著很高比例的碳排放量,目前電動車技術發展,能否擴大到整個運輸產業,改變此情況?
    聽起來很理想,實際上目前技術仍有待加強。
    1. 飛機、卡車、貨船這些大型運輸工具,消耗了大多比例的石化能源,這些石化能源燃燒是產生大量碳排的主因。
    2. 用生質燃料(例如把玉米或甜菜做成燃料)代替汽油,聽起來可以減少汽油用量,實際上要考慮種植過程肥料產生的碳排放。此外汽油現在比水還便宜,很多新技術需要慢慢大量普及後,成本才會降下來。
    3. 用電池來解決可能是一個方向,但是同樣重量的電池和汽油,即使用上目前最好的鋰電池,汽油提供的能量仍是它的35倍,這代表著飛機、卡車、貨船上,需要目前油槽35倍的重量來放電池,才可能完全靠電運轉。
    4. 重量又會進一步減少效率,飛機裝了個大電池就飛不上去了。

    目前短程運輸上,完全改用電動車是個可行的減碳趨勢。長途運輸現階段技術還不可行,但未來也許可以。

    ➡再舉個例子:種樹。

    過去曾聽到很多人提倡,應該要多植樹來減少二氧化碳。
    這大前提沒錯,種樹也很好,但實際上植樹也有很多問題要考慮,例如:
    1. 有些寒帶地區的樹,實際上排放二氧化碳比吸收還多;
    2. 許多地區之所以砍伐,是為了有更大面積種植糧食,所以實際上想減少砍伐,其實是要解決糧食問題。
    3. 把土地挪來種樹,必須是原本不會長出樹的土地,否則對減碳並沒有幫助。例如有些人在山林中種樹,實際上那裡原先就會長樹出來,此舉並沒有減少更多碳量。
    4. 把土地挪來種樹,原先地面上的農作物減少,勢必引起其他連帶影響。例如你把一塊種大豆土地拿來種樹,導致大豆供給減少價格上漲,可能就會有另一塊林地被砍掉拿來種大豆。
    5. 種多少樹才夠?如果要吸收全美國人的碳排放量,大約需要25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積種樹,這大概佔全球陸地面積的一半。這還只是美國人而已。

    書中對各種人們常關心的減碳議題,都會像這樣提出客觀且有數據依據的解說。

    其他還有很多也許你我都曾經關心過的議題:
    用核能發電的利弊?風力和地熱發電好不好用?鋼鐵、水泥很好用,但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該怎麼解?等等。

    如果你對於環境議題有關心,這本書算是很清晰的解答了各種疑問,非常建議一讀。

    很少看到一本書在陳述一個問題條理這麼清晰,和比爾蓋茲之前推薦的《真確》這本書類似,談論每個議題時都提供數據與客觀的結論,你會感受到他是真心想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呼口號而已。

    ---

    這本書讓我覺得另一點最特別的是,它展示了
    ➡「如何去思考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

    如果你問其他人:「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基本上,大多數人應該不用10秒鐘就放棄思考。包含我自己當初看到這本書之前也是如此。 (#放棄思考的自己舉手)

    但其實任何複雜的問題,也都有它分析解決的脈絡。包含定義問題、拆解問題造成原因、不只從單一面向去看問題、關注可執行性等等。

    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建議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是你要解決氣候問題,你會怎麼去思考問題、找到解決的重點和方向?」
    先自己想過一次,再回頭來看這本書,順著比爾蓋茲的思考脈絡走一次,會更有收穫。

    畢竟我們總有一天都會需要去面對解決一些相對複雜的問題,
    如果能體會到書中思考解析問題的脈絡,我覺得對個人事業、收入、投資上也都會很有幫助,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這本書我覺得也非常適合拿來做中小學的自然教科書或課外讀物。以後這本會列為我小孩的必讀指定書,倒不是說一定要他對氣候問題感興趣,但多看別人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非常有用的。
    #跟聰明的人學習思考的脈絡

    剩下有興趣的自己去看書囉。

    市場先生 2021.03

    #有看完本書也歡迎留言分享心得 😄

    ---
    以下有出版社和博客來提供本書30元折價券,我放在留言第一則,有需要可自取。

  • 生質能源心得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5-24 18:00:43
    有 43 人按讚


    接到了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的同學,在聽完綠盟「能源轉型巡迴講堂」後的心得分享!

    當初在收到講堂邀請時,同學特別表示想聽的是「節能」這一塊,令我們有些訝異,或許在討論能源轉型這件事情的過程,有不少人真的都很想知道「究竟我們能有什麼行動?」吧!

    其實如果有愈來愈多人,能在生活中開始建立節能意識、落實節能行動、並感染影響週遭的社群,那麼制度的改變、政策的推動,也才能更紮實的前進!

    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高二同學:「發現我們的課本在永續發展這塊,大多都會提到『替代能源』,從太陽能、水力、風力,到生質能,這些感覺都離我們很遙遠,反倒是生活平時的節能,卻愈來愈少被提及。我們總不能一直盼望著未來有不間斷的能源提供,其實節能就是最便宜又永續的能源。

    用聰明的方法用更少的電,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推動節電的行動。只要大家發現節電同時也可以維持原本的生活品質,相信會有愈來愈多人願意改變小小的生活習慣。像是這堂課過後,我才知到無線網路是可以定時關掉的,這樣就能省下半夜的電力浪費,還有百葉窗、竹簾的裝設如果在室外就能擋下更多的熱……。

    這堂課也學到可以藉由幾個步驟,檢視並改善家中用電狀況。減少使用不必要的能源,像是冷氣的溫度調整、看電視的時間。接下來把燈具換成較省電的燈泡或燈管,另外是關掉不必要的待機電力,其實每年就能省下一筆不小的電費支出,也同時能簡單的照顧到我們的地球^^」

    很謝謝這位同學的分享,也歡迎校園、店家、社團組織跟我們申請講座,捲動更多社會上不同領域與位置的公民,用知識討論與行動參與,共同讓能源轉型發生!

    ※講座內容包括:

    A. 氣候變遷、空汙與能源不正義:為什麼要轉型?
    B. 我們真的需要用那麼多電嗎?從被忽略的用電需求談起    
    C. 深思熟慮的再生能源;讓永續能源真正永續
    D. 從城市、地方的角度思考能源治理
    E. 一點也不逞強的居家生活節能術

    》線上填寫申請表單:http://goo.gl/E3iltS
    》支持綠盟持續推動能源教育,加入定期定額認養人 https://goo.gl/czJlWN

  • 生質能源心得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7-03 21:36:27
    有 50 人按讚


    清華夏日讀書會 大家作伙來讀冊
    炎夏日何處去?國立清華大學自7月7日起連續四週,每週二下午2點至4點於圖書館清沙龍推出「夏日讀書會」,這次讀書會以「閱讀以色列」為主題,歡迎社區民眾報名參加,一起分享以色列這個古老特別兼具創新文化的民族。清大圖書館館長林福仁教授表示,一本書買來放在架上,能讓越多人利用,它的價值就越高,也期盼透過讀書會的活動,讓清華館藏被更多人閱讀。

    今年是清華首次舉辦「夏日讀書會」活動,這次閱讀書目為前校長徐遐生院士推薦的〈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故事〉。徐遐生院士近年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10分鐘內,可以迅速將木頭、廚餘等廢棄有機物,轉換為生質能源的「超級烘焙機」,不但產出高價值的能源材料,更是能降低溫室氣體,身為一位關心環境並付諸改善行動的科學家,他建議清華圖書館應該引進多本「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故事」供師生閱讀,進而學習新創企業思惟為臺灣帶來轉機。

    林福仁教授表示,其實該書目前已經絕版,清華圖書館將3本來源皆為讀者贈送的圖書,透過館員精心打造的手工筆記本,展示在清華圖書館一樓主題書展架上,打破過去圖書館借來的書「不能寫、不能畫、不能折角」慣例,藉由過期活動海報等二手耗材,在每本書背後面加工裝袋,就產生了讀者閱讀後可以盡情揮灑的空間,邀請讀者以「一句話、一個字、一張圖」留下閱讀足跡,成為共學共享的迴響。

    「現今圖書館扮演很多不同角色,以前書買來放置架上供人借閱,現在則更希望能用各種方式讓館藏被更多人閱讀」,林福仁教授說,清華跟以色列學術交流合作密切,館內也有超過萬本的以色列相關典藏,希望經由讀書會活動帶領讀者多使用館藏。

    為了讓更多閱讀者可以互動,這次除了面對面的讀書會形式,活動也利用ShareCourse學聯網平台APP,開立「閱讀以色列」共讀共享網路學習課程,提供不同時空的閱讀者一個討論平台。除指定書籍外,讀者可以針對其他以色列相關典藏申請開設課程,透過手機跟電腦,在上面留言、互動討論,彼此交換意見,提升對閱讀的樂趣,希望在讀書會結束後,閱讀的氛圍也能持續發酵、擴散。

    為期四週的讀書會活動將由清華圖書館林福仁館長、謝小芩學務長、工學院王茂駿院長及共教會莊慧玲主任委員擔任主領人,與讀者一同討論、分享讀後心得。對象除清華教職員工生外,也開放臨近大學高中等社區居民,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報名網址https://goo.gl/K8DG1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Oo-sf_mF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