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的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的差別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的差別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cho (KEEP WALKING)看板Pharmacy標題Re: 原廠藥 vs. 學名藥時間...


※ 引述《smeliz (i see...)》之銘言:
從這討論串受益不少,
再拋另一個相關議題:
生物相似性藥品 (類比於生物製劑的"學名藥")
衛生署2008年11月公佈審查準則:
http://www.fda.gov.tw/files/list/生物相似性藥品規範定版.pdf
今年四月底,
衛生署核准第一張生物相似性藥品許可證
http://bit.ly/abKv8Y
不知道各位對生物相似性藥品的發展, 藥價有何看法?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3.21.234.50
rommellin:感覺發展類似化學學名藥~只是過程加速十倍~ 07/04 00:33
rommellin:化學藥品有分工~生技品可一步到位~困難在製程放大跟穩定 07/04 00:36
rommellin:想聽聽不同看法.... 07/04 00:36
borgcube:BIOSIMILAR其實是最難的 07/04 00:43


看到這邊,觀眾應該都對 "原廠藥"跟"學名藥" 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接下來聊聊 Biosimilar.

先岔開話題,講一下學名藥品:

新藥開發有一定的獲利曲線,在進入市場的時候開始獲利,看藥品本身的
product profile; 快則一至二年,慢則到第四五年損益兩平,之後就是淨
收益;到同類型新藥上市之後市場開始被劃分,獲利開始降低,到專利過期;
學名藥開始出現,到原廠藥被學名藥超越,形成買方市場時,這就是產品的
生命週期。現在因為各國鼓勵使用學名藥,以美國為例,第一個上市的學名藥
擁有六個月的獨賣期;在這六個月內,原廠藥就躺在地上了~ 比起以往專利
過期後還可以擁有一段時間的高獲利,新藥的產品生命週期縮減很多。

另一方面,由於科技進步,新藥上市愈形困難。有關PK與毒性的考量越周密,
上市前的開發成本以等比級數上升;所以跨國藥廠莫不絞盡腦汁想辦法能夠
保持獲利。

前陣子聽到台灣某本土廠商的總經理說,他們要全力往生物製劑 (Biological
Product),其實也就是 biosimilar 邁進。這中間的考量是因為現在化學品
的新藥研發成本高,產品生命週期短,以台灣既有藥廠規模很難生存。而
Biological product, 因為申請新藥入門門檻高,產品生產的門檻也高,
故競爭者相對少很多,產品的生命週期可以延長很多。以 insulin 為例,
專利早就過期,但是現在市面上在販賣的還是只有那幾家;不像其他化學藥,
例如當紅炸子雞 Lipitor, 已經有許多廠商開發完成,就等著他專利過期。

Biological Product 的門檻高在哪?

1. 新藥申請上市相對困難。比小分子藥物要困難;不過這不是真正影響產品
  生命周期的原因

2. 產品保存: Biological Product 目前的主流是抗體;因為他是蛋白質,
  須低溫保存,故包裝,封存,運輸,銷售的成本都比小分子藥物來的高
許多。

3. Batch-wise QA/QC. 一般化學藥品,是檢驗 factory 的品管;以台灣藥政處
  的作法是兩年驗一次廠。但是 biological product 是批次檢驗。這個
  生技廠所生產的每一批都要抽樣檢驗;這增加了生產成本。

4. 製程變更: 化學品 (API) 的製程變更,差異性不大;檢驗 final product
的溶離曲線,或是更嚴謹一點作 BA/BE 大致上是被認可的;但是biological
product 製程變更需要進行 efficacy 臨床試驗,確保產品的安全性與
有效性。

這個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生物體本身的多樣性。所有的 biological product
我沒記錯的話 officially 認可的誤差是 2%。這個 2% 是哪個層面的誤差
我不甚清楚,還請高手指教;但是化學藥,有 impurity profile; 要求的API
純度要到 99.9% 以上;這之間的"純度"差了 20 倍;這也是為什麼 biological
product 在生產製造的管理需要特別謹慎的原因。

So, biological Product/Bio-similar 產品開發並不會比較容易;不是只要
知道 protein 的 amino acid sequence 就可以了~ 他的入門門檻比起化學品
的學名藥困難得多。也就因為門檻高,只要能夠成功上市,大概就可以吃
二十年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許多跨國藥廠拼命開發 bio 的新藥,因為產品
生命週期比起化學新藥長太多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94.31
sasamotorena:biosimila是以505 b2來看待的 其臨床試驗也是的 07/07 15:29
sasamotorena:biosimilar 不過台灣是不是只有安成在作? 07/07 15:40
kcm:這其實比做化學學名藥難非常多 所以他不叫bio generic 07/07 18:59
kcm:而用了"similiar"這樣的名稱 一次到位幾乎是不可能 07/07 18:59
kcm:這其實比小分子學名藥難做非常多 投資的成本也是巨大非常多 07/07 19:00
kcm:做biosimiliar的心力也許改做second generation還比較快 07/07 19:02
smeliz:美國以前沒法源才用505(b2), 現在醫療改革後, 07/07 21:23
smeliz:規範應該會跟歐盟愈來愈像吧? 07/07 21:2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