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活在他方電子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活在他方電子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活在他方電子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活在他方電子書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Ms.Sele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了解更多有關小傅老師的包租代管傳送門:https://reurl.cc/Mdk2Dv ☛『免費下載』:專屬你個人的財富自由計畫書:https://bit.ly/2WcpRtD ☛『免費下載』:打造斜槓收入指南:https://bit.ly/31dx4de ☛ 財富自由終極攻略『線上課程說明』:h...

生活在他方電子書 在 Jimmy 丨高效學習丨自我成長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11:05

時間管理的本質,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你自已,因為時間根本無法被管理 ⁡ 如果你也有類似問題,那麼你有思考過工作為什麼都做不完嗎?是能力不夠、方法不對,或者是做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 很多時候不是沒時間,是不去想、沒想過、懶的做。 ⁡ 以下5個方法是我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 1.一份時間,多次享...

  • 生活在他方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07:30:04
    有 112 人按讚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生活在他方電子書 在 HC愛筆記 財經部落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07:45:34
    有 95 人按讚

    0059.《書評&抽書-為什麼要睡覺?》
    當初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這本為比爾蓋茲 2019 年度選書,
    而且原文版在 Amazon 評論數高達 14,021 個,評分 4.7 顆星接近滿分。

    人如果一天睡 8 小時,就佔了一整天的 1/3,
    占比這麼高,但我們卻沒有認真研究過「睡眠」,
    究竟一天要睡幾個小時?要怎麼提升睡眠品質?
    睡眠的功用為何?夜貓族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睡眠不足會有什麼慘痛的後果?
    你是否曾有這些疑問呢?

    這本書雖然是科普書,但並非只有研究報告、實驗結果等等乏味的數據,
    書中會提到人類的發展、動物的演化、生活化的案例等等,來提升閱讀的趣味,
    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一直感到驚嘆,原來我們每天的睡眠是這樣的在運作。

    書裡講到很多有趣的議題,
    像是最近快開學了,國高中要不要延後到校?一直吵得沸沸揚揚,
    這本書內容剛好有講到,作者是鼓勵讓孩子多睡覺晚點到校的,
    主要是青少年的近日節律較晚,六七點就要起床,會大大影響學習的成效,
    國外有對校園學生進行研究,確實有數據說明晚到校的學生成績並不會輸給早到校的學生。

    在書裡也有提到透過安眠藥助眠的不良後果,
    基本上作者是不建議使用安眠藥的,應透過其他方式來幫助入睡。

    另外,他也提到疲勞駕駛的危險程度甚至更甚酒駕,
    但酒駕受到的關注度卻遠高於疲勞駕駛。

    其他像是
    睡眠不足如何影響減重效果?
    癌症、阿茲海默症、躁鬱症等等跟睡眠不足的關係
    為什麼有人說睡眠學習法,真有此事嗎?
    出國旅行時差問題如何解決?
    做夢的用途是什麼?夢境解析是真的嗎?

    等等跟睡眠有關的問題在這本書都能得到很好的說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書來看,我非常推薦!

    #為什麼要睡覺 #比爾蓋茲書單 #讀書心得 #書評 #閱讀 #失眠 #睡眠
    -
    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自行購入,
    這邊大力推薦 Pubu 電子書平台 (我自己也是用該平台來閱讀的)
    只要手機、平板下載「Pubu」App 就能隨身閱讀喔!
    ⭐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188929
    🔥下單使用我的優惠代碼:「hclovenote」,還可再享83折優惠喔!
    -
    💯感謝 Pubu 提供了三本電子書免費送給大家
    【抽書活動規則】
    在本篇文章按讚,並留言跟大家分享
    「您每天平均睡眠時數多少?睡眠狀況如何?」
    (此為FB活動,IG的朋友記得來FB粉專留言參與)
    本次主題留言範例:(不要複製別人的留言喔!)
    => 平均每日可以睡六個小時。時常做惡夢。
    => 平均每日睡七個小時。起床總覺得睡不夠。
    -
    【活動截止時間】
    08/31(二) 晚上 12:00 以前
    【抽獎公告時間】
    最慢於 09/03(五) 晚上 12:00 以前公布得獎名單
    總計會抽出三名得獎人(不會主動通知得獎的朋友領獎,記得來粉專看抽獎結果哦!)
    若您喜歡這則貼文,歡迎幫我「按讚👍」或「留言鼓勵💪」,謝謝🙏
    -
    👇👇👇延伸閱讀👇👇👇
    0055.《用一萬五輕鬆投資千金股-中信小資高價 30 ETF(00894)》
    👉 https://www.facebook.com/hclovenote/posts/3039993662902572

  • 生活在他方電子書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2 00:09:39
    有 108 人按讚

    #下午看書隨記 #2021年上半年被書名耽誤第一名

    Lori Gottlieb I love your book so much!!!​

    omg,一個下午看書、吃晚餐、洗個澡竟然就到了現在!!!真的是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如同白駒過隙(真的是夠了,但我國小都這麼寫)​

    下午看的一本書(還沒看完),叫做《#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原文: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欸等等,我懂我懂,你看的這個書名,是不是就覺得「come on,又是心靈雞湯,要我正向面對自己心裡的感受之類的,我才不要......」。​

    蛤,你沒有這麼想喔,好吧,那是我這麼想。​
    畢竟有段時間看太多心靈雞湯文了,我好怕啊XDDD​
    但是,今天推薦這本書的人是 葉揚,是葉揚啊,你們知道葉揚嗎?那你們知道他的兒子羅比嗎?不知道的話,我認真覺得可以追蹤,因爲,#葉揚每個禮拜發在臉書的週記是我的心靈糧食,有多心靈糧食?就是那種如果沒有看到的話,我還會直接搜尋她的粉絲團確認是不是我被演算法給蒙蔽了(就是這麼狂熱)​

    #如果說再狂熱一點就是去年葉揚出書我買了兩本因為我想要兩個紀念品都有​
    #如果葉揚你有看到的話​
    #我不是變態​


    言歸正傳,因為葉揚推薦,我想,是不是我錯失了一本好書,而且因為最近看得書都......嗚嗚嗚,不符合我的口味,因此我急需一本書啊(你們懂那種感覺嗎?不懂的話沒關係,我會自己保存這樣的感覺XDDD)​

    於是,我馬上下單Kobo電子書,我保持著那種 #如果被葉揚騙我也可以接受的心情 看了這本書,結果我一看就是三個小時(而且還沒看完,只看了1/3),喜歡到,晚餐直接叫uber eats,而且還要搞一個段落才吃飯。​


    簡單來說,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心理師,這本書是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描述,書本裡面是兩條故事線,一條是本書的作者看心理師(是的,#心理師也是需要看心理師),另外一個條線則是圍繞她的病人與作者的故事。​

    上次看這樣兩條線並進而且好看的書是《#小腳與西服》,講的是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的故事,同時以敘事者張幼儀的姪孫女張邦梅的故事來輔佐,我只能說,好看到爆炸,至今我覺得推薦的他傳第一名。(自傳第一名是《#富蘭克林》,好了,但我們不要再無限蔓延了,會說不完)​


    再度回來《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這本書超級 #黑色幽默,我就是喜歡那種用很冷的口吻帶點嘲諷的口吻說很嚴肅的事情,(最近看的另外一本也是黑色幽默的書是《#疫後大未來》,同樣大推),我舉幾個例子給你聽聽看:​

    ① (心理師敘述男友與她分手時)我的心理師朋友聽到這部分時,馬上將他診斷為「#逃避型人格」;我的非心理師朋友聽到這部分時,則馬上將他診斷為「#混蛋」。​
    #你們懂我的笑點嗎

    ② 病人要時一再沈溺於這種精打細算(這裡說的是人們會有一種「要不是xxx,我就xxx了」的心態),我有時會對他們說:「如果王后有蛋蛋,就能當國王了。」​
    #這句話我喜歡到我還去找到了原文​
    “If the queen had balls, she’d be the king.”​

    ③ 心理治療有時會帶出奇怪反應,因為它某種層面像色情刊物。心理治療跟色情刊物都有「赤裸」的面向,都有刺激的潛質,也都有數百萬名使用者,而其中大多數是秘密使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他的以段落難以說明,但是通篇讀起來真的是滿滿黑色幽默) ​


    同時,裡面沒有說教,這本書與我最喜歡的《#魅力學》以及《#七週遇見對的人》、《#從負債兩千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有很多可以相呼應的地方,我各舉一個例子給大家看看:​

    ① #關於失去​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改變和失去息息相關。人不可能既要改變又不失去,這說明為什麼經常有人口口聲聲說要改變,到頭來卻始終原地踏步。​

    我看到句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七週遇見對的人》的練習中,我們花了一整週的是時間(也就是7個lesson)來說明 #接納損失。​

    例如,《七週遇見對的人》說:​
    ☑ 生活中的每一個收穫,代表了其他方面的損失,沒有失去某些東西,我們的生活根本不會向前發展。​
    ☑ 我們在人生中獲得最重要的技能,可能就是 #好好回應損失和失望的能力。​
    ☑ 你的「#舊我」必須死亡,「#新我」才能誕生,創造的第一步總是破壞。​


    ② #關於他人是你的鏡子​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像為病人捧著一面鏡子,但仔細想想,病人何嘗不也為心理師捧著一面鏡子呢?每一天,病人都為我們開啟我們必須為自己思考的問題。如果他們能透過我們的回饋更認識自己,我們當然也能藉由他們的想法更看清自己。​

    我馬上想到的是《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有一段它說:​
    #那些酸言酸語其實代表你內心的恐懼。​

    說的其實就是,他人往往是你的鏡子,你會在意的,會思考的,會有反應的,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給你的。這也是在經營自媒體的時候,一個很好的反思點,我後來就一直在思考過去的反應跟我自己自身的關係。​


    ③ #慈悲之心​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白痴慈悲」用心呵護別人的感受,甚至在對方需要當頭棒喝時,也不給他一棒。這種慈悲比坦承指出問題有害得多,但我們長對自己這樣做。與「白痴慈悲」相反的是「智慧慈悲」,這種慈悲在付出關心的同時,也不吝於在必要時扔下一顆愛的真相炸彈。​

    《魅力學》花了很多篇幅談論慈悲之心(compassion),包含了 #感恩與欣賞、#善意與慈悲、#自我慈悲,尤其是在最後一個,講得是「我們是否可以關心且善待自己,尤其是最艱苦的時刻」。​

    而對照《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你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把慈悲分成 #對自己 與 #對別人,如果是對自己我們用的是《魅力學》的方式,如果是對他人,我們可以用的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部分。​


    讀書最快樂的部分是讓不同的書,在同一個相關的概念中互相引用,並且,擴種你對於一個概念的了解。​


    好啦,這篇文章寫太長了(?),這只是下午看完了之後,我心中澎湃的想法(我還只看了1/3),但是我不得不寫(上一次看這心理類型的書籍有同樣的感覺是看《#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也是好看到我馬上寫心得,又扯遠了)。​

    anyway,我必須說,不要被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偏見,哈哈哈,這是我最近看過最好看的書了。​

    大家去買吧!​



    謝謝行路​出版了這本書
    謝謝Kobo​電子書讓我可以秒看這本書

    ▍相關連結
    ☑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博客來購買連結:https://ibestfun.net/2qBlc?uid1=facebook
    ☑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kobo購買連結:
    https://www.kobo.com/tw/zh/ebook/y9kyqaa7xzazngbppkwjuq


    #其他文章提到的書籍博客來購買連結
    ☑ 《小腳與西服》:https://greenmall.info/2qBnd?uid1=facebook
    ☑ 《富蘭克林》:
    https://whitehippo.net/2qBns?uid1=facebook
    ☑ 《疫後大未來》:
    https://easyfun.biz/2qBoO?uid1=facebook
    ☑ 《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https://dreamstore.info/2qBqX?uid1=facebook
    ☑ 《魅力學》:
    https://shopsquare.co/2qBrZ?uid1=facebook
    ☑ 《七週遇見對的人》:
    https://ibanana.biz/2qBrj?uid1=facebook
    ☑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https://ibanana.biz/2qBul?uid1=facebook


    #小金魚的讀書心得 #欸等等我是不是很多都忘記寫讀書心得 #阿賀
    ☑ 《小腳與西服》:
    https://goldfishblog.tw/reflection-bound-feet-and-western-dress/
    ☑《富蘭克林》:
    https://goldfishblog.tw/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
    ☑ 《七週遇見對人》:
    https://goldfishblog.tw/7-weeks-to-attracting-the-love-of-your-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