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米蘭昆德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米蘭昆德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米蘭昆德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米蘭昆德拉產品中有6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夜.語錄.夏日最後的花園》 * 冬是孤獨, 夏是離別, 春是兩者之間的橋梁。唯獨秋,滲透所有的季節。 ——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 真正的幸福的源泉在我們自身,一個人只要自己善於追求幸福,別人是無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慘的境地。—-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 世態人情,可作書讀,可...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繼四哥(李康廷)之後,MING'S RADIO 迎來另一位好青年荼毒室的成員──鹽叔(楊俊賢)。今次他為大家帶來《等待果陀》和《雙城記》兩個故事。 鹽叔選擇不為《雙城記》作任何註釋,他說在現今環境之下,相信不用多作解釋。至於同樣聞名而且頗為艱深的著作《等待果陀》,鹽叔就分享了有些詮釋文本的角度。 ...

米蘭昆德拉 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44:22

縱然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卻無事可做。拖到了中午才吃早餐。打掃。看米蘭昆德拉。 睏了洗澡,躺在床上。腦中浮現:「攝影是述說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不信你去問米蘭•昆德拉 by 糜爛•睏太郎。」嗯,新段子。Zzzz 日頭西沉,道阻且長。 人生處處潑冷水。 我色故我在。 攝。護腺 窗簾外面,夏天的雲,...

米蘭昆德拉 在 微咖啡 coffee_where_ |咖啡廳推薦|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14:06

|生活在他方| / ☕️ · 美式咖啡 $100 🌕🌕🌕🌗🌑 🍰 · 小山園抹茶千層蛋糕 $150 🌕🌕🌕🌕🌗 / 這次要先介紹一個活動,小編除了幾間優秀的咖啡廳邀約還真的沒接過活動,因為某些活動每次收到都訴說著你找錯人了,不然就是黑人問號到不行,但這次!這個活動實在太棒必須推薦! 妞新聞的[咖啡日...

  • 米蘭昆德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01:00:50
    有 1,981 人按讚

    《夜.語錄.夏日最後的花園》

    * 冬是孤獨, 夏是離別, 春是兩者之間的橋梁。唯獨秋,滲透所有的季節。
    ——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 真正的幸福的源泉在我們自身,一個人只要自己善於追求幸福,別人是無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慘的境地。—-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 世態人情,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楊絳 ​​​

    *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

    * 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樹,守靜、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經末梢,觸著流雲和微風,竊竊的歡喜。腳下踩著最卑賤的泥,很踏實。還有,每一天都在隱秘成長。—-黎戈《私語書》 ​​​

    * 努力想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只要沈著鎮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過於使勁,鬧得太凶,太幼稚,太沒有經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桌布,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上的好東西都扯到地上,永遠也得不到了。—-卡夫卡《城堡》

    * I like a man who grins when he fights.
    我喜歡微笑著戰鬥的人。—-丘吉爾

    * Nothing is more costly, nothing is more sterile, than vengeance.
    沒有比復仇更昂貴、更沒用的事情了。—-丘吉爾

    * 如果一個人能夠享有自己卓越的、與眾不同的精神個性所帶來的樂趣,那麼,普通大眾所追求的大部分樂趣對他來說,都是純粹多餘的,甚至是一種煩惱和累贅。
    —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

    * 我的確應該傷感,但是我沒有時間。
    ——亦舒《城市故事》 ​​​

    *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培根《培根隨筆》

    * 當生活亂了套時,文學就出現了。——西蒙波娃

    *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宮崎駿《千與千尋》

  • 米蘭昆德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01:00:50
    有 3,913 人按讚

    《夜.語錄.王建煊的溫度計》

    *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在夢中的城市裡,他正值青春,而到達依西多拉城時,他已年老,廣場上有一堵牆,老人們倚坐在那裡看著過往的年輕人,他和這些老人並坐在一起。當初的慾望已成記憶。 —-卡爾維諾 《看不見的城市》

    *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國真《我喜歡出發》 ​​​

    * 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余光中《滿月下》 ​​​

    *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無遺憾,如山崗上那輪靜靜的滿月。——席慕容 《無怨的青春》 ​​​

    *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給予比接受更快樂。——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

    * 我的溫度計 隨著她升降——王建煊2021/09/27

    我和妻子蘇老師結婚58年,一直是「無子西瓜」。我年輕身體健康,工作一帆風順,工作忙碌。家務大小皆由妻子蘇老師一手包辦,蘇老師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失智的她

    日子很快,現在我們都已83歲,我有攝護腺癌,蘇老師患失智症,雖都不嚴重,但總是在末日陰影中。

    蘇老師失智雖甚輕微,但仍時露失智特徵,看在我的眼裡,心中感覺不是滋味。很難想像,一個活潑能幹的人,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常問我:「我媽呢?」我說:「她已過世,去天家了。」我爸爸呢?「也去天家了。」他們什麼時候來看我們?「他們不會來看我們的,但有一天我們會去天家看他們。」我們什麼時候去呀?我說:「這個我們不知道,只有神知道。」那你去問神呀!我說:「我怎麼有辦法去問神呀!」蘇老師很輕鬆的說,你就說是我叫你去問祂的不就可以了嗎?

    蘇老師是我的溫度計

    類此看似笑話的事,時有發生。你可能會覺得好笑,但對我來說,有時真想哭。

    跟我在一起生活了58年,這麼能幹的人,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我的心立刻回到她健康時代,過往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了。心情十分低落,我的心情溫度計的溫度隨著她的身體狀況下降。

    蘇老師是我的溫度計。

    新冠肺炎期間,我們幾乎是足不出戶。有時間,就讀聖經,終於把整本聖經完整地讀了一遍。我經常在教會站講台,但始終沒把聖經完整的讀過一遍,真是慚愧,這次終於一了心願。

    在讀聖經時,有的字不認識,蘇老師認識,有讀錯的,蘇老師會糾正我,我心中溫度計的溫度又上升了,因為這表示她的認知仍然清晰,我十分欣慰。

    蘇老師食慾甚差,一餐只吃一點,有時幾乎是意思一下。看醫生,吃開胃藥也沒有甚麼用。每到用餐,我的溫度計就降溫,心情低落。但偶而她也有多吃一點的,溫度計立刻增溫。

    患失智症的人有時會嗜睡,動不動就睡,一天可睡15個小時,看到心裡,溫度計降溫。有時中午蘇老師睡了一小時就自動起來了,太好了,溫度又上升。

    愛是溫度計的指標

    有天晚餐時,我要牽蘇老師去餐桌用餐,她把我臭罵了一頓,拒絕用餐。我很難過,不是因為她罵我,而是因為這種現象,在失智症裡稱為是「黃昏症候群」。就是到黃昏時刻,不知是陽光問題,或是其他原因,病人會出現怪異行為。

    想到可憐的蘇老師,情不自盡,會傷感好一會,溫度計降溫了。

    當我們愛一個人,關心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變成那個人的溫度計,愛得越深,溫度計的靈敏度愈高。

    人世間除了夫妻之愛外,就是父母子女之愛。孩子學業成績變差或進步,孩子生病或痊癒,父母心中溫度計,溫度都會立刻變化。

    為了所愛之人升溫

    東京奧運結束不久,自己國家運動員金牌,全體國人歡呼,溫度計溫度躍升,因為人民愛國家。

    有對夫妻,妻罹癌,夫有小三,一直以為妻病,最多一年就要離世,但妻子活到第三年還沒走。小三打手機留言給男的說:她怎麼還不走呀!我們要等到甚麼時候呀?留言剛好被病妻看到,妻子哭到沒有聲音,她心中的夫妻溫度計,已降到冰點。

    盼望我們大家心中都充滿了愛,以致所愛者的一舉一動,我們都關心不已,深同感受,都會使我們的溫度計,敏感的跳動。

  • 米蘭昆德拉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3:27:03
    有 22 人按讚

    【伊格言談小說《零度分離》:透過那「片面」的狹小視角,來說出合理精彩又動人的敘事】

    有2個重要的因素影響了我,第一是馬奎斯的《異鄉客》。馬奎斯在《異鄉客》中採取了一種回歸人類原始「說故事」的方式,一種「採訪者親身涉入事件的非正式採訪」的方式。

    而當我想這樣「夾敘夾議」時,就牽涉到第二個重要因素:米蘭昆德拉。他也是個樂於夾敘夾議的小說大師。因此《零度分離》選擇透過敘事者Adelia Seyfried來評議、陳述200年後文明世界的片段與價值:

    #零度分離 #科幻小說 #專訪 #伊格言

  • 米蘭昆德拉 在 MING'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14 20:00:12

    繼四哥(李康廷)之後,MING'S RADIO 迎來另一位好青年荼毒室的成員──鹽叔(楊俊賢)。今次他為大家帶來《等待果陀》和《雙城記》兩個故事。

    鹽叔選擇不為《雙城記》作任何註釋,他說在現今環境之下,相信不用多作解釋。至於同樣聞名而且頗為艱深的著作《等待果陀》,鹽叔就分享了有些詮釋文本的角度。

    要趕走MONDAY BLUES有很多方法,不妨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 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ME-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相關影片:

    ➜ 好青年荼毒室成員 康廷 正在為你閱讀米蘭昆德拉的《可笑的愛》及《笑忘書》|MONDAY IS NOT BLUE EP.09|MING'S
    https://youtu.be/3c4MnV-WvwI

    ➜ 鄧小樺x鹽叔:荒謬的等待!貝克特《等待果陀》|無定向會客室@已讀不回#46
    https://youtu.be/Er3uCQXOIUg&t=813s

    ➜ 鹽叔:存在主義究竟係乜?——卡繆《異鄉人》︳已讀不回#21
    https://youtu.be/53W-3ccLYV0

    ➜ 【LIVE】2021/01/15 | 金毛尋回犬丨論尼采永劫回歸
    https://youtu.be/EhiYuL3vWiY&t=2711s


    0:00-0:10 INTRO
    0:10-1:20 《雙城記》
    1:20-9:08 《等待果陀》
    9:08-10:30 鹽叔最初怎樣接觸到這個劇本?
    10:30-14:40我們有什麼角度去分析劇本?
    14:40-15:00 ENDING


    #MINGSHK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鹽叔 #楊俊賢 #好青年荼毒室 #等待果陀 #雙城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 米蘭昆德拉 在 MING'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11 20:00:25

    疲憊的星期一,彷佛瀰漫著一絲憂鬱的氛圍。不過要趕走MONDAY BLUES有很多方法,例如泡個暖水澡、整理工作環境、做個瑜珈…… 但如果有人能在你耳邊說個小故事就最好不過了。

    歡迎收聽 MINGS RADIO-MONDAY IS NOT BLUE。今集的 STORY TELLER 是來自專研哲學的好青年荼毒室成員——康廷,今天他為大家分享的是《可笑的愛》及《笑忘書》。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 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ME-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INGSHK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康廷 #好青年荼毒室 #可笑的愛 #笑忘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米蘭昆德拉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04 22:15:13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