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環球貨櫃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環球貨櫃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環球貨櫃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環球貨櫃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825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APf7jmLfnLw 明報社評 香港抗疫陷苦戰,單日確診病例過去數天雖能勉強保持雙位數,可是不明源頭個案眾多,留院重症患者除了人數見新高,更有年輕化之勢,不少人誤以為只要年輕兼無長期病,就算染疫也可以很快無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APf7jmLfnLw 明報社評 香港抗疫陷苦戰,單日確診病例過去數天雖能勉強保持雙位數,可是不明源頭個案眾多,留院重症患者除了人數見新高,更有年輕化之勢,不少人誤以為只要年輕兼無長期病,就算染疫也可以很快無事...

環球貨櫃屋 在 Gina環球旅行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0 18:23:49

🇹🇼 #GINA玩台灣 🌍 #機車環島中 🛵 📝 環島Day 13 3/15(一)墾丁 > 台東 終於要往北前進,雖然還有一段路幾天的時間,但想到離台北越來越近就好開心😆 本來在墾丁是想直接走「東部海岸線」,但前一天騎在墾丁上,真的覺得風無比大!沒有開玩笑的那種!真心覺得我車子跟包包還有人這麼大,都...

環球貨櫃屋 在 跟著呋亭吃起來? 台北|基隆帶另一半吃美食追蹤我就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7 06:38:07

⭕️Sherry BombLab雪莉炸彈實驗室 近捷運市政府站 H&M前面 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個神秘貨櫃屋😬 是johnnie walker舉辦的快閃活動 超有趣! 看到超多網美 就跑來玩一下XD - 打造一個密室概念的實驗室 有解除炸彈的任務! 還要穿著實驗袍 很不一樣的體驗 走高科技感 互動式體...

  • 環球貨櫃屋 在 巴打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16 10:01:17
    有 4 人按讚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APf7jmLfnLw

    明報社評
    香港抗疫陷苦戰,單日確診病例過去數天雖能勉強保持雙位數,可是不明源頭個案眾多,留院重症患者除了人數見新高,更有年輕化之勢,不少人誤以為只要年輕兼無長期病,就算染疫也可以很快無事,真實病例卻說明,倘若忽略病徵延遲醫治,病情可以急速惡化,甚至有生命之虞。當下社區存在大量傳播鏈,市民必須避免高風險群聚,即使冬至聖誕將至,所有人亦得嚴守抗疫紀律,不能掉以輕心。外圍疫情未見改善,最近英國南部發現變種新冠病毒株,涉及逾千宗感染個案,當局不排除新變種的病毒傳播能力更強。現在正是本港留學生從歐美返港的高峰期,港府必須密切留意病毒變種情况,做好外防輸入把關。

    蘋果頭條
    中國最大票務網站貓眼娛樂(1896),正式奪得康文署票務系統及營運服務標書,惟總代價竟然低至9,170萬元,比7年前更便宜;在康文署營運服務近14年的購票通(Cityline)直言相同價錢在港聘請相關IT人才及資源存相當難度,其將於2021年底黯然退場。市民欲訂票紅磡體育館、伊利沙伯體育館等28個場地,必然經過中資關卡。有專家憂心用戶私隱事宜。康文署票務系統及營運服務今年初重新招標。知情人士指共有4間公司入標,除貓眼娛樂及爭取續約的購票通外,亦有新世界(017)旗下快達票及本港初創公司iMusic,各間公司擬邀香港寬頻(1310)及電盈(008)在技術層面上合作,令競爭白熱化。

    東方正論
    昨日本報頭版報道葵涌天台貨櫃屋事件,問題核心源於房屋供應短缺,基層排隊等上樓,但政府起公屋進度緩慢,造成輪候公屋時間愈來愈長,致令僭建天台屋亦有人爭相租用,否則難道舉家瞓街?政府經常喊窮,警告未來財赤連年,然而香港家底本來特厚,過往豐盛經濟成果到底去了哪兒?原來統統都給政府倒錢落海,更可惡是受惠的並非香港市民,而是破壞香港治安的假難民。今年首9個月被捕的非華裔人士有2,225人,較去年增加,其中持行街紙被捕的人士共有641人,增幅近三成,涉及觸犯刑事罪行包括店舖盜竊、爆竊、傷人以及毆打等等。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本港昨新增九十八宗個案,當中八十九宗均為本地個案,包括三十宗源頭不明個案。本地群組繼續擴大,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大埔豐年樓外傭宿舍群組。相關群組昨再添十人確診,有六名為曾到外傭宿舍的外傭,而四人則為日前確診外僱的僱主一家,包括一名六個月大嬰兒。相關群組至昨日已有十二人確診,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昨日共追蹤到三十三人須接受強制檢疫,另又指示上月十五日或之後到訪過豐年樓1C單位兩小時以上人士要接受強制檢測。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當局未有針對外傭提供恒常檢測,或會成為防疫漏洞,建議停留外傭宿舍的人士要強制檢測。

    經濟社評
    中國公布11月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勢頭持續,惟中國經濟增長回暖並不能帶動環球經濟復甦,因中國本身仍存在眾多挑戰;當局最近提出需求側改革,希望藉此釋放消費力和民間投資,促進內循環,為未來經濟增添新動能。繼早前公布11月出口(美元計價)按年增長21.1%,創近3年新高後,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5%,均創下年內高點,反映三頭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繼續回暖。統計局更預期第四季GDP增長進一步加快,中國今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環球貨櫃屋 在 莊逸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01 12:16:37
    有 47 人按讚


    [是但噏]
    撤辣,供樓差餉及稅務優惠只適用於primary residence,再收exponential上的空置稅。等等。

    收棕地和私人會所地(咪搞郊野公園)起公屋,靚地賣造私樓補貼公營房屋建築成本;再填海造新市鎮,再輸入外勞減低建築成本。等等等。

    Easier said than done- 不知有多少個既得利益集團會跑出來反對:收租的,發展商,承建商,曬太陽的地主,私人會所會員,勞工,等等等等。

    所以香港要樓價跌?只好等。等單大野,外來好自爆好;否則大家繼續溫水煮蛙,做旅行青蛙。

    //樓市升極都唔識停,政府辣招可算是一大功臣。當初政府錯誤判斷,誤以為樓市主要被炒家弄高,於是重點壓制樓市需求,以為讓人買賣及換樓變得困難之後,樓價就應該唔會升了;結果當然是完全無效,辣招愈加樓市就升得愈快。這主要犯了幾個嚴重錯誤,包括:

    (1)政府不了解樓價上升的原因。樓市上升的三個因素,是供應短缺、低息環境及環球QE放水;政府及媒體成日以為炒家推動樓價上升,這是1997年的主因,但今天已經不是了;

    (2)樓市需求是沒可能壓制的,愈壓制,人就愈想買樓,這就是人性;

    (3)辣招讓二手供應大減,換樓人士不再換樓,收租佬不捨得賣樓;

    (4)二手沒有供應,結果益晒發展商,一手新盤賣得滿堂紅,愈賣愈貴,再反過來推高同區二手樓價。

    政府不懂經濟學而出招錯誤,但全港市民就要承受後果。由於辣招沒有對症下藥,結果出現了好像追女仔的情況,就是「愈追唔到就愈想追」,有樓就是身份象徵,冇樓就冇社會地位;樓價升到癡咗線,買樓已經從自住需求,變成「擔心遲啲買仲貴」的需求,就算今天摸頂都要入市。

    要解決樓市問題,就必須對症下藥,從供應方面入手,而不是壓制需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搞了半年,更讓人覺得政府根本冇能力搵地;近期研究組合屋及貨櫃屋,興建時間當然較快,但問題是可以提供多少供應?每年幾百間到一千個單位?概念很好,可惜數量太少,整體幫助不大。

    所以我們必須用近水來救近火。政府可考慮改變房屋用途,其中一個例子是讓發展商拆售酒店當住宅賣(就好像五年前雍澄軒的例子,雖然上次是失敗收場),目前全港酒店約75,000個房間,如果政府可以放寬出售,估計很多大業主都會有興趣,立刻變成數以萬計的市場供應;當然政府可保留一些限制,例如價格、轉售、稅率等,但比起今天搵地十年後變成供應,起碼可以救到一點近火。

    放寬工廈地契限制,只要搞好安全問題,讓工廈可以改建變成住宅,也是一個近水救近火的方法。目前香港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的總面積約為1.8億平方呎,約七成位處非工業地帶,只要將十分之一非工業地帶的工廈改建成住宅,立刻提供4萬個300呎的單位。儘管發展局早年引進了規劃措施,但現有工廈重建和改裝一直進度緩慢,如果政策得到配合,將會是一個提供大量單位的方法。

    對於這些「近水救近火」的建議,根據香港回歸後的慣例,當然有一些完美主義者及凡事必反的人會說︰拆售酒店及工廈改建住宅之後,又會有XXX問題,YYY影響,ZZZ壞處.....結果就什麽都不用做了。//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8220

  • 環球貨櫃屋 在 譚文豪 Jeremy T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10 20:27:32
    有 106 人按讚


    【住貨櫃】
    聽日施政報告有可能講到「貨櫃屋」,記者們就做埋政府嗰份,計埋成本效益,講政策仲講得好過陳帆。

    不過就算真係好似外國設計得咁靚,係咪幫到劏房戶住大啲?起到幾多間幫到幾多人?選址係邊?有無居民反對?會唔會破壞環境?排污點做等等,仲需要充份討論。

    #香港政府學唔學到先係問題
    #收地又話要郁郊野公園
    #陳帆喎

    【HOSTVIEW】住貨櫃屋不用怕?!
    (如果質素拍得住外國、租金又相宜)

    第九集,Heidi 搜集了外國貨櫃屋的數據及建造成本,發現歐美多國都有用貨櫃屋作為基層市民的過渡住房。美國組裝6個貨櫃屋的成本大約18.4萬美元,即折合每個貨櫃屋只需要大約24萬港元。除了成本便宜之外,貨櫃屋佔地也不大、又易裝易拆,再加上技術成熟,已非外界想像中的「鐵皮屋」模樣,因此貨櫃屋比起劏房,其實更加適合用作臨時住房。

    #貨櫃屋不是鐵皮屋
    #易裝易拆
    #臨時住房的選擇之一
    #解決劏房問題需多管齊下
    #環球金融快線 #HOSTVIEW

    ===============================
    - 財經、地產同步睇:now財經 -
    iOS:http://bit.ly/11bgYgy
    Android:http://bit.ly/ZLf9WC
    ===============================

  • 環球貨櫃屋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16 10:00:00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APf7jmLfnLw

    明報社評
    香港抗疫陷苦戰,單日確診病例過去數天雖能勉強保持雙位數,可是不明源頭個案眾多,留院重症患者除了人數見新高,更有年輕化之勢,不少人誤以為只要年輕兼無長期病,就算染疫也可以很快無事,真實病例卻說明,倘若忽略病徵延遲醫治,病情可以急速惡化,甚至有生命之虞。當下社區存在大量傳播鏈,市民必須避免高風險群聚,即使冬至聖誕將至,所有人亦得嚴守抗疫紀律,不能掉以輕心。外圍疫情未見改善,最近英國南部發現變種新冠病毒株,涉及逾千宗感染個案,當局不排除新變種的病毒傳播能力更強。現在正是本港留學生從歐美返港的高峰期,港府必須密切留意病毒變種情况,做好外防輸入把關。

    蘋果頭條
    中國最大票務網站貓眼娛樂(1896),正式奪得康文署票務系統及營運服務標書,惟總代價竟然低至9,170萬元,比7年前更便宜;在康文署營運服務近14年的購票通(Cityline)直言相同價錢在港聘請相關IT人才及資源存相當難度,其將於2021年底黯然退場。市民欲訂票紅磡體育館、伊利沙伯體育館等28個場地,必然經過中資關卡。有專家憂心用戶私隱事宜。康文署票務系統及營運服務今年初重新招標。知情人士指共有4間公司入標,除貓眼娛樂及爭取續約的購票通外,亦有新世界(017)旗下快達票及本港初創公司iMusic,各間公司擬邀香港寬頻(1310)及電盈(008)在技術層面上合作,令競爭白熱化。

    東方正論
    昨日本報頭版報道葵涌天台貨櫃屋事件,問題核心源於房屋供應短缺,基層排隊等上樓,但政府起公屋進度緩慢,造成輪候公屋時間愈來愈長,致令僭建天台屋亦有人爭相租用,否則難道舉家瞓街?政府經常喊窮,警告未來財赤連年,然而香港家底本來特厚,過往豐盛經濟成果到底去了哪兒?原來統統都給政府倒錢落海,更可惡是受惠的並非香港市民,而是破壞香港治安的假難民。今年首9個月被捕的非華裔人士有2,225人,較去年增加,其中持行街紙被捕的人士共有641人,增幅近三成,涉及觸犯刑事罪行包括店舖盜竊、爆竊、傷人以及毆打等等。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本港昨新增九十八宗個案,當中八十九宗均為本地個案,包括三十宗源頭不明個案。本地群組繼續擴大,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大埔豐年樓外傭宿舍群組。相關群組昨再添十人確診,有六名為曾到外傭宿舍的外傭,而四人則為日前確診外僱的僱主一家,包括一名六個月大嬰兒。相關群組至昨日已有十二人確診,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昨日共追蹤到三十三人須接受強制檢疫,另又指示上月十五日或之後到訪過豐年樓1C單位兩小時以上人士要接受強制檢測。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當局未有針對外傭提供恒常檢測,或會成為防疫漏洞,建議停留外傭宿舍的人士要強制檢測。

    經濟社評
    中國公布11月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勢頭持續,惟中國經濟增長回暖並不能帶動環球經濟復甦,因中國本身仍存在眾多挑戰;當局最近提出需求側改革,希望藉此釋放消費力和民間投資,促進內循環,為未來經濟增添新動能。繼早前公布11月出口(美元計價)按年增長21.1%,創近3年新高後,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5%,均創下年內高點,反映三頭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繼續回暖。統計局更預期第四季GDP增長進一步加快,中國今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