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十二點後上載,同學可能會見唔到,所以改一改時間,其實聽日開始,如果做左「差役」的同學,可以對一對)
DSE 中史溫習計劃-DAY THREE 再下一城
第三天:皇權旁落、戚宦當政:王莽篡漢與東漢戚宦相爭
~第二天差役,建議大綱:
1.開皇、貞觀、開元,何者更能體現「盛世」?(25分)
同學還...
(鑑於十二點後上載,同學可能會見唔到,所以改一改時間,其實聽日開始,如果做左「差役」的同學,可以對一對)
DSE 中史溫習計劃-DAY THREE 再下一城
第三天:皇權旁落、戚宦當政:王莽篡漢與東漢戚宦相爭
~第二天差役,建議大綱:
1.開皇、貞觀、開元,何者更能體現「盛世」?(25分)
同學還記得哪六個標準嗎?可以應用喔。請謹記,我們只能三者選其一。
假設,我們要選擇「貞觀」,就要道出開皇、開元之不足,並要在同一段落中比較,
大綱如下:
一.君臣共治-君主與臣下之間共同分享帝國管治柱
先論貞觀之間君臣共治精神,太宗身為明君,願意與臣下分享權力,共同合作。設立三省六部,分理政事,又設「政事堂」,體現「多相合議」精神,臣下亦願意扶助君主治國,政事有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軍事有李靖、秦叔寶;文化有虞世南、孔穎達,與君主共治天下,君主不致專權、臣下不致弒君
~比較-
隋文帝:文帝信任佞臣楊素,猜忌身邊的功臣,不太願意分享權力
唐玄宗:開元後期、天寶初年眼見天下昇平,荒廢朝政
---------------------------
二.制度優良-政治、地方、軍事、經濟制度支持
制度-中央-三省六部,讓相權互相制肘,設立「政事堂」,加快行政效率
地方:州縣二級制-減少國家行政開支
經濟:均田、租庸調制-為民制產、輕傜薄賦、稅項分明簡單、人民安居樂業
軍事:府兵-寓兵於農,戰鬥力強,減少軍事開支
取士:科舉-消融門第
~比較-
隋文帝:制度還未成熟,難有盛世可言
唐玄宗:破壞了三省六部制,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
而府兵制崩壞,開始採用「彍騎」、「十大兵鎮」,打破「關中本位政策」
---------------------------
三.人才濟濟-唯才是用,不計身分
如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明於決斷,
尉遲敬德、李靖、李勣精於軍事,
長孫無忌長於政治、法律
諫官魏徵、馬周,褚遂良……
~比較-
隋文帝:性格猜忌,而世族力量依然雄厚,傾向信任楊素
唐玄宗:玄宗晚年,不再以賢臣為相
---------------------------
四.經濟發達-人民富足程度、社會穩定
社會家給人足,遇有天災,即開倉賑給,並拿出御府金帛,
又准許百姓就食他州……
~比較-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關中大旱,不肯開倉
唐玄宗:土地兼併加劇
---------------------------
五.文化鼎盛-外國來華學習
有「史館」、「文學館」、「國子學」……
外來使節學習之,日本、朝鮮將其官制、儒學移到東亞,形成「東亞文化圈」
~比較-
隋文帝:文化還未遠披外國
唐玄宗:沿用唐太宗政策,難有創新
---------------------------
六.武功彪炳-外族稱臣,與外國良好邦交
太宗:恩威並施
恩:文成公主外嫁吐蕃
威:征討政策,派李靖征討突厥……侯君集討高昌……外國尊太宗為「天可汗」,並設「參天可汗道」,覲見唐太宗,是為「亞洲盟主」
~比較-
隋文帝:三征高麗失敗,煬帝效尤
唐玄宗:晚年多次征戰,但卻失敗而還
---------------------------
2.隋文帝結束南北分裂,開創治世,有多少遺產由太宗繼承?(15分)
-中央制度
-地方制度
-軍事制度
-取士制度
-經濟制度
-法律
-政治作風:檢僕……
---------------------------
第三天:皇權旁落、戚宦當政:王莽篡漢與東漢戚宦相爭
~基本認識~
這個課題可說是比較輕鬆的一環,因為它不會叫我們背什麼、什麼政策,而是記得一個現象為先,而且從這個課題我們可以明白「皇權旁落」的特殊性,它證明了帝皇封建制的漏洞,有時皇帝也是一個傀儡,所以有時都要思索一下,「封建」、「專制」形容中國帝制究竟是否應該要重新考量一次。至少,在這個課題可知宦官、外戚是主角,皇帝只是配角。他,被玩弄在股掌之間。
1.「天時」與「人力」,以往會用「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的對立概念,除了王莽之外,還有其他帝皇都會用到這個概念,只不過會用其他字眼,不過萬變不離其宗。表列如下:
~天時-環境-偶然-不可控制範圍
~人力-個人-必然-可以控制覺圍
在王莽的課題中,我們只要理解其篡漢原因,
從原因中,我們要理解什麼是「天時」、什麼是「人力」,基本上溫習王莽,只需要理解這兩個特質,而問題都傾向這樣問,不妨將其原因,歸納在此兩個範疇中。
王莽篡漢成功之「人力」與「天時」:
「人力」:性格謙恭、愛好儒術、控制輿論、製造祥瑞……
「天時」:內朝形成、外戚專權傳統(由呂后始)、皇帝年幼繼位、王氏勢力庇蔭、天災、五德終始學說……
另外,不要忽略王莽為西漢末年的人物,其得天下,必然與西漢整個政治環境有關,尤其漢武帝,
同學想要擴展整個思想,不妨從這個角度開始。
---------------------------
2.東漢戚宦相爭............
上載唔到啦,各位請移玉步Facebook 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