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如何準備學測地科
📍|前情提要|
地科地科,讓你ㄎㄎ。在學測自然的四科中,物理、化學屬於基本分,基本上題目不會太難,大多數人考出來的分數也不會差太多;而生物、地科則是和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為這兩科的題目很活,而且很常考一些枝微末節的觀念。所以...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如何準備學測地科
📍|前情提要|
地科地科,讓你ㄎㄎ。在學測自然的四科中,物理、化學屬於基本分,基本上題目不會太難,大多數人考出來的分數也不會差太多;而生物、地科則是和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為這兩科的題目很活,而且很常考一些枝微末節的觀念。所以囉,如果你想追求高分的話,地科一定要好好把握!
(翻譯年糕:地科是拿到自然滿級分的關鍵!)
📍|如何準備學測地科?|
地科大概可以分成五大領域:天文、地質、海洋、大氣、環境與變遷。這五個領域的取向其實不太相同,所以每個領域的讀書方式其實有些差異。好啦不廢話,接下來讓帥編簡單分析一下每個領域要怎麼複習比較好~
▫️天文
對多數人來說,天文應該是最困難的一個領域,因為記憶跟理解的成分都很重,所以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得到成效。在讀天文時,建議大家從理解下手,不要記一些太瑣碎的東西,因為其實大部分的天文現象都能從一些基本性質推論出來。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直接來看個例子ㄅ~
舉例來說,太陽的運動軌跡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這種題目其實只要用兩個原則 – 「軌道最高點傾向太陽直射點」與「軌道傾角等於所在地緯度」就能全部搞定了,但坊間有些參考書整理了一大張表格,把不同緯度的日出點、最高點、日落點、軌道傾角、最高點夾角等結果全部寫成公式,再讓你各位把這些公式全部記起來。這樣做的話,雖然你當下可能還背得出來,但當你到了學測的考場,一次要想起四科內容的時候,你還有把握你能把這些公式都再回想起來嗎?相信我,你腦袋中只會記得一堆三角函數公式和英文單字而已。所以,在面對天文領域時,一定要以觀念理解為主,把現象整理成一兩句自己記得起來的結論。
(翻譯年糕:只記大觀念,不要記太多無關緊要的公式!)
▫️地質
天文強調觀念理解,而地質就強調記憶了!在五大領域中,地質需要理解的觀念不算多,但卻有最多要死記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通常沒有規則可言。在背這些內容時,建議大家要用「比較」的方式加強記憶力,把相關的內容整理在同一個比較表格中。
舉例來說,解理、節理、葉理、紋理、層理這五個名詞都有一個理字,但意義卻完全不同,這時候就可以自己整理一個表格,把這五個名詞的意義、出現岩類、特徵、例子統整在一起,一次把全部記起來,這樣不僅能提高記憶的效率,還能增強觀念之間的連結。
▫️其他領域
海洋、大氣、環境與變遷這三個領域相對起來難度比較低一些,基本上只要能掌握核心觀念、以圖表輔助記憶的話,答題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那要怎麼檢驗自己是不是已經足夠理解這些觀念了呢?這邊推薦大家一個做法:把課本或參考書中的圖表找出來,蓋住說明文字,自己想辦法解釋這張圖的意義與背後觀念,並且延伸出其他相關概念。
舉例來說,看到聖嬰現象時的海溫分布圖,要能說出當下的海溫分布特徵(赤道太平洋溪高東低、其他洋面較不受影響…),造成海溫分布不均的背後成因(湧升流、赤道東風減弱、沃克環流平移…),並且延伸出其它自己想得到的觀念(斜溫層厚度的變化、營養鹽分布的改變、農獲/漁獲/鳥糞量在不同地區的改變…)。透過這種看圖說故事的方法,不僅更容易把零散的觀念整合在一起,還能讓自己遇到圖表題時更得心應手!
📍|總結|
上面雖然把五個領域的複習方式分開說明,但其實這些方式都能互相使用,只要自己覺得有效的話就OKㄌ。最後,帥編建議大家按照以下原則分配讀地科各領域的時間:
1. 複習時間比例-天文>地質>海洋=大氣>環境與變遷
(天文最難,地質次之,所以要多花點時間)
2. 天文至少要複習兩輪以上(如果你只讀一遍的話,考場上一定啥都想不起來),其他領域也要至少完整的讀完一遍!
📍|帥編的話|
一轉眼,暑假就要到了。雖然現在疫情當頭,打亂了大多數人的讀書計劃,但不要就此灰心、喪失讀書的動力。學校的課是停了,但學測的考試日期沒有改變,考試範圍也不會因此縮小。所以,請好好利用這段多出來的時間,不要讓明年的自己後悔!
📍|編者|
▫️ #帥編
|#台大 #醫科 #108課綱 #學測 #指考 #110學測|
|#社會組 #自然組 #學習 #讀書 #筆記 #作文|
|#讀書計畫 #生涯 #生涯規劃 #經驗 #探索自我|
|#升學 #衝刺 #地科 #複習 #exam #study #test|
|#experience #mentor #university #p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