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中化學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中化學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中化學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中化學公式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寶妮老師 Bonni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別再說學數學沒有用了 是你不會用XD 不然早就銷量冠軍了(誤)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

國中化學公式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54:15

🔍 超詳解 🔍 主題:自然科讀書技巧分享 🔍 自然科包含了四個領域,相較於其他科目,必須熟讀四個領域才能考高分!以下學測自然15級分的小編就自身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科的讀書方法! 🔍 很多人覺得自然科不是背科?重在理解? 其實不然,自然科還是有很多知識都建立在背誦的基礎上。像是物理的圓周運...

國中化學公式 在 小比的讀帳&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34

《自然怎麼讀?》 會考A++之小比の不專業分享 圖:問題集的回覆 (這次很多人都回覆說內容背不起來 (雖然我圖片分成生物 物理 化學 地科講解 (但我覺得我講起來好像每個的讀法都差不多哈哈 文:國中三年自然讀法 👩‍🏫👨‍🏫課堂上: 認真聽!保持絕對專注 上課認真聽=比別人多讀了一遍 而且有時...

國中化學公式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2:32:11

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

  • 國中化學公式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7 13:45:16
    有 88 人按讚

    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普通班要7%或是老師推薦)。
    數理科目進度高二就上完,要在高三去台大修課(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四選一)。高二下須通過資格考試方能第三年取得台大修課資格,沒考過者你會拿不到科學班認證證明文件,但是不會強制將你轉班。

    📍 科學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老師比較少管必選修,以主題式教學為主。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只要你有努力老師一定看得出來分數給的算高。文科被當在科學班會更常發生,因為我們甄選就是數理跟一階不太難的語文考試。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注意,那是會考前),要怎麼準備考試?
    🔆 初試:
    語文:不用太擔心,英文國文都在會考範圍,然後T分數差距也不大。
    考古題以及其相似題型有公開,建議練完,才有考過初試的機會。
    同樣地,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最後T分數大概會落在60上下,在總體人數上大約是60/350。
    科學班數學考試絕大多數題都可以國中解法,但多半想不太到。不會寫不要太沮喪,其他人大部分也不會寫。如果有餘力可以學習一些高中好用的單元如三角函數,能在你想不出那些超難解法時提供一個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方法。
    自然科會參雜一些高中觀念,但是不太會影響到解題,計算方面則多半是國中公式在高中的延伸。可以針對考古題去對對應的高中章節進行延伸閱讀在考試時比較不會那麼慌。

    🔆 複試(實驗&證明):
    數學佔複試4成,數學會是好幾大題每題帶六七小題的形式,其中每題的前段基本上通過初試的人都做得出來,建議每題都先做完前幾小題,卡在一大題很久會造成大量的分數損失。建中沒有公布複試題目,但外縣市學校好像有,可以去找找,但難度低於建中。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較難的高二高三題型最難到達物理奧林匹亞初複試水平,運動學和力學佔大宗,物奧初選該部份可以在高中範圍念完後練習一下。光學和熱學出現了國中為提供的公式請先自行預習,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且量也很多(四十幾頁),有英文文章的閱測,比起其他題這類題目只要英文能力強一點就能做了。其他題目需要高中大量觀念,而且有些觀念是常常連高中生都忽視的(像溶解)。

    🔆 實驗的部分:
    兩科都是以高中實驗改編而來,會有線索提供你研究步驟以及計算,在討論的部分最好能去閱讀一些高中的實驗手冊,了解格式以及重點句的寫法,不要玩器材,會被扣分,打破也會(手殘者在此)。數據做出來差強人意也要放然後再想辦法解釋,你如果捏造數據老師一定會發現,你的成績就不會太高。有些討論不會需要作完實驗,實驗做不出來趕緊寫那裡搶分!!
    複試的實驗技巧很多難以以國中的能力去填補,如果有這個規劃,可以在初試後詢問你的國中理化老師是否有機會讓你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高中實驗。(我的國中老師蠻支持的)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生物高機率動植物器官、滲透壓、細胞觀察。做好這三類的實驗考過機率較大。地科由於內容不多,推薦讀完高中內容,才能節省做題組前要看大量資料才能解決的窘境。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考上者你們跟數資班對比的優勢就在四月到七月了,趕緊選一科專心拼競賽。在開學後你們可以跟數資班拉開一段距離(但在一、兩年後就沒了QQ)
    ✅專題研究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資訊六科可以選,與你的競賽能力無關,建議去台大或中研院找個指導教授,他能帶給你大量的收穫。
    專題研究高一下開始分組,高二上10月有國際科展初審,進度快者可以直接拼這個
    高二下三月會有校內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台北市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全國科展,最後還是會回到台灣國際科展,台灣國際科展的目的就是篩選出一批國手前往美國比ISEF選上國手至少可以推薦本科系,得幾等獎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以及各科奧林匹亞,能力競賽物理、化學、生物、地科限四選二初試,到了校隊培訓時資訊以外科目限選一科成為校隊。
    然後有時候比競賽還是會吃天賦的,吃天賦的大小由左至右遞減大概是
    數學>資訊>物理>化學>生物
    但同樣也有人全部都行然後被迫上述能競四選二
    最終能力競賽與奧林匹亞都會匯流到選訓營,然後決選營,而選訓營前半會推薦個本科系,成為國手後得金銀銅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科學班保送推薦人數僅佔三分之一,其餘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流到學測指考。如果當初文科很爛考進來,沒拼到保送或推薦及特殊選才者很吃虧。可能會因此落入一些較差的志願。申請時如果有一個某科選訓營,加分會很賺。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這可以推廣到專題研究的部分,如果你對計畫裡的指導教授的研究主題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毛遂自薦,指導教授get!
    ✅科學班的同儕實力很強大,有數物化生地免修的人、各科的奧林匹亞決選者與國手,跟他們一同考試時不要壓力太大。也因為這樣你永遠有奮鬥的目標,以及能幫你在課業跟競賽都走得更遠的人。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他們認真拚數理科學
    #但也沒偏廢英文的學習喔
    #台大明明高手輩出

  • 國中化學公式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30 14:37:41
    有 2 人按讚


    [0928 教師節*憶名師]
    今天是教師節,也剛好是我踏入補教界第20年,趁這個機會回憶一下高中補習的經驗

    感謝當時的補教名師們給我的養分,滋潤我的補教夢想,也祝各位教育夥伴 #教師節快樂

    請把要給我的祝福化為行動,幫我的IG教學帳號(即將滿2萬追蹤)分享給高中生,也幫我的Youtube頻道(即將破萬訂閱)按個訂閱。
    https://www.instagram.com/cmmath/?hl=zh-tw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FG4UB42m0vvx9Rv8ISeFw…
    ***************************************
    故事開始:
    高中是我補習最多的一個時期,英文、數學、物理、化學、每科都補,從升高一的暑假就開始我的補習之旅,到處試聽(領贈品.車馬費),

    國中我補的都是小型家教班,人數不超過20人,但是一到台中的補習聖地-水利大樓,讓我開了眼界,班班都是百人以上

    我也在心中默默的幫老師數錢,一班200人,一人一學期學費$6000(民國88年左右),三個年級再乘以3,然後有的一個年級還開2班,

    你自己心算一下,應該也會跟我一樣張大嘴巴: 哇!!!,

    於是那時候,我就立志要當個補教名師,哈哈


    當時流傳一個說法: 數學補羅輯,英文補劉鎮,

    所以第一個試聽的就是羅輯老師,當時跟我國中的好朋友阿鈞一起去,我們遲到10分鐘,導師引導我們快點進教室,一開門我整個呆住,300人的大教室全部坐滿,座位是跟電影院一樣由低到高,中後段的兩側牆壁還掛上電視螢幕,讓太遠看不到黑板的學生可以看螢幕抄筆記,



    我繞了一圈真的沒有座位,轉頭看到導師拿了2個板凳,示意我們坐在走道上,挖靠!好像我在小時候巷口廟會播放露天電影院的時候,



    你說那怎麼抄筆記? 就是趴在前一個人的背上抄,那時候我真恨我前面不是個妹仔,是我那個宅男朋友


    羅老師上課很有活力,會像猴子一樣蹦蹦跳跳的,有時候一眨眼他就從講台右邊奔跑到左邊,我筆記還來不及抄,他又從左邊跑到右邊了



    中堂休息的時候,我腰酸背痛,我跟阿鈞很有默契的拿起包包逃離現場,這種環境不是我要的!雖然沒有補羅老師的數學,可是卻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名師的魅力,之後羅老師創辦了私校-弘文中學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那英文劉鎮呢?

    當然也不能錯過,當時他在水利大樓七樓,人數一樣很多,劉老師上課都講他自編的講義,課本的內容他會給你錄音帶自己回家聽(當時CD還沒很盛行,不是家裡都有CD Player)

    ​劉老師頭髮微禿,笑起來會憨憨的(沒有貶意),很有親和力,三不五時分享的故事都很好笑,有一些我都還記得,現在上課講給學生聽,大家還是笑到東倒西歪,不過真的很後悔當時沒有好好學英文,現在有時候想看一些國外大師的原文書或電子報都很吃力

    ​第一堂英文下課後,櫃台老師問我們要不要聽數學,劉鎮英文搭的是[朱志群]數學,而且當時櫃台老師都是正妹(一定都是挑選過的,所以後來我開補習班都秉持這個原則XD),正妹老師話還沒說完,我們就猛點頭預約了下次數學的試聽時間

    ​朱志群老師有一頭白髮,但是年紀看起來沒有很老,身材高挑,

    年輕時候一定是個帥哥,他是建中的老師,第一次試聽就送我們他自己編的參考書,上面有他的本名-朱正康,據說他是在外面補習班教書,一直被檢舉,所以乾脆離開建中不教了(可見補習班賺多大 哈哈)

    ​他上課很特別,是給一本空白講義自己抄筆記,筆記本我到現在還留著,是黃色的,封面有一隻貓,上課節奏有點快,一個題目可以延伸到另一個題目,讓整個觀念架構學得很完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學期最後一堂課下課散場時,他說要唱歌歡送我們,我跟幾個同學聽到他唱完才離開,朱老師讓我感受到補教名師該有的氣度與風采

    ​本來高一下要續報朱老師的課程,不過發生一個意外,寒假跟同學去參加了炬光社(一中一個服務性社團)的活動,是要到火車站募集發票,認識了一個女中的紅毛(他的髮色有很自然的晶瑩紅),朋友跟我說他是在陳立數學補習,這時候一定要見色忘友的拋下阿鈞,轉到12樓的[陳立數學](現在他是獨立一棟在太平路跟三民路的路口旁)

    ​但是不是陳立本人上課,是張老師,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陳立數學原來可以不用陳立上課,就跟長頸鹿美語不是長頸鹿上課一樣,補習班是全國統一一份講義,但是不同地區分校是不同老師上課,讓我在高一就有了教學團隊的概念。​

    陳立的講義是分很多小主題,真的編得很棒,這種主題式的編法很好抓段考的重點,一個主題就是一種題型,所以段考成績也進步很多,而且上課時可以遠遠的看著紅毛的背影,這個學費繳得很值得!​但是我覺得就是只能針對小範圍的考試有幫助,大範圍的考試很難靠這樣的題型整理去拿分。

    升高二的時候,聽說紅毛交男朋友了,又剛好發生一件超好笑的事,就是下課的時候拿問題去問輔導老師,那題頗有難度,老師想了一陣子,我同學是個賤嘴,就一直在旁邊喊:好了沒?要多久??要不要傳真去台北給陳立解呀?!

    ​結果主任在一旁聽了很不爽,考卷一丟把我們趕出去,我們嚇到從12樓跑樓梯下去,一邊跑我一邊幹剿我朋友:你真的嘴很賤耶。

    ​跑到一樓的廣場,我們停下來一邊喘一邊互看,2秒之後一起大笑,真的是很特別的體驗


    兩件事加再一起,讓我有想換補習班的念頭,這時候各門派的同學就會開始拉人,因為介紹費很優渥,印象中幾千塊的都有,兩人對分還是很多(以當時麥當勞一個套餐只要65的物價來說)

    最後被祐成一句話吸引: [劉力維]那邊一半以上都是女中的,而且人數比較少(不過他現在人數一直都是台中最多的了)

    他真的很了解客戶的痛點與需求!

    廢話不多說,馬上去試聽,果然!教室前面一半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當時我們都戲稱是[劉力維女子數學家教班],​雖然動機是去看妹仔,不過我還是很認真聽課啦!

    劉老師真的很強,他的教法很注重證明,每個公式定理都把來龍去脈講解得非常清楚,題目反而講得少,一開始很不習慣,後來慢慢發現,證明的過程中就是在建立解題策略,整個大策略建構起來,題目不管繞幾個彎,都能迎刃而解。

    劉老師在數學這部分是影響我最深的,至今我的教法八成以上都是源自劉老師當時灌輸在我腦袋中的,當時劉老師會給我們一個小本本把整理的題型解法抄在裡面,我也都還留著,直到我開始在補習班教書,也都延續使用這個小本本的方式幫學生整理

    ​所以如果要我選一個人當師父,或是要我選一個派別,我會說我是劉派的!後來踏入補教界,要取藝名時本來想叫[陳力維]來向老師致敬,後來怕被老師的粉絲攻擊就作罷。

    ​加上當時的導師-大曹姐/小曹姐很會凝聚班級氣氛,所以就一路補到畢業,之後親戚朋友要我推薦補習班,我也都是推薦劉老師!

    ​多年前回憶起這段補習歲月,我在google搜尋[劉力維數學],還找到一篇劉力維語錄的文章,裡面每個字都是有聲音的

    此外還有很臭屁的[劉譽物理],讓我知道名師要如何臭屁炫富到很討喜

    還有[陳建宏化學],讓我知道什麼叫台灣第一的教材,以及很多下流的化學口訣,我到現在還是朗朗上口,這開啟了我的口訣大道,上過我課的都知道,我超多口訣,都要押韻或是用故事包裝

    我印象超深刻有時候去上陳建宏化學,一進教室拿一張紙不是教材,是黃色笑話,還記得陳老師最後一堂上課還會倒立,這是什麼梗我到現在還是不懂,不過這就是名師的個人風格



    高中很有幸的給這些名師薰陶,攪一攪混合成現在的我-陳名數學,
    真的很希望有機會能夠在遇見這些老師,跟他們說聲教師節快樂!

    ​再寫就變成小說了,希望明年教師節可以來個續集,講一下我讀中一中的老師們!

  • 國中化學公式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6 14:00:59
    有 40 人按讚


    會考之思─教育要帶孩子去哪裡

    薛慧綺/教(台東市)

    國中會考中,仍有偏鄉考生對某些考科是直接放棄。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廿四日「會考自然科,出現城鄉差距」的報導,讓我想起擔任會考監試委員時無意間發現的情境,藉此分享一下我的所見。

    我監試的考場,有一半是某國中體育班學生,坐在講桌正前方的一位,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社會科、國文科都非常認真思考、作答,答案也近乎正確,寫作測驗更是寫到第二面的三分之一,且段落明晰。然而,數學科卻是幾乎不看題目的隨意畫卡;自然科剛開始還努力答題,遇到滑輪、電路等與物理相關、可能需要計算的題目時,就是一臉懊喪,胡亂填答;英文科第一大題還勉強,後面遇到閱讀題,也是直接放棄。

    從這位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可以算是有心想讀書的孩子,社會、國文,乃至於自然科中的化學或生物,應該都有認真準備吧?但為什麼其他科目,會選擇無奈地放棄呢?這樣的孩子,我相信不只是這裡,全國各地皆有,為數不少且逐年增加。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也只會加深挫折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數學不要硬背公式、自然科要實驗與探究、英文要重視聽力與口說,都是新課綱「素養」精神的要項,也是值得努力的目標。設計課綱與決定教材的專家學者們,是否捫心自問:什麼樣的情境下,可以不透過前人的理論或知識基礎,就發現一個公式且運用自如?可以自己傾注溶液、組裝零件、摘花採果,就知道自然界的道理?可以隨時如身處國外,自然而然地會聽會講?尤其在各方資源不足的偏鄉,可能連基本學科都顧不上時,這樣的教學與考試內容,無疑是不公平的。

    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已補助各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提升教學設備計畫,鼓勵各校申請實驗設備的建置,同時亦辦理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工作坊,以補足偏鄉教師資源。但這不僅是硬體與師資的問題,而是教育根本步驟錯誤的問題。

    一○八課綱新增了跨學科彈性課程之後,基礎學科時數大減,對科目的基本認識不夠,要懵懂茫然的國中生如何依興趣選擇課程?基本理論都不會,如何走進實驗室自由探究實作?學問有其順序與邏輯,如今已站在最高學術殿堂的學者們,是否就忘了自己以前求學的過程與面對課題的困境?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萬事萬物皆可有理;王陽明面對竹子數日,僅得到飢腸轆轆與頭暈幻聽的結果,並未「格」出任何「知」來。兩位學者如此大的分歧在於,朱熹認為應從外物去證明事理的存在,是先有理而證之,王陽明若未先得理,則如何得證?套用到現今的教育現場亦然,國民教育應該是培養全體國民達到某一知識水準,且以此為基準,發展各項專長。如今在還沒認識根本,就要往分枝邁進,無疑是教孩子邯鄲學步,最後一事無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