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現代社會問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現代社會問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現代社會問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現代社會問題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睇展】以大幅建築和風景彩色圖片聞名的德國攝影大師Andreas Gursky,首次在出生地Leipzig(萊比錫)舉辦大型回顧展,將展出200多幅揭露現代社會問題的作品。過去數十年,他堅持走訪世界各地,以鏡頭為眼,探討工作與生活、消費模式、金融體系等題材。 被稱為宏觀敘述者,Gursky擅用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00的網紅Moviemat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按下手機錄影鍵,冷眼凝視殘酷現實;女孩Eve走進中產家庭的豪門大宅,成為見證這個家庭崩毀的記錄者。了無生趣的爺爺George只想有個了斷;接管建築公司的大女Anne為工地意外和失控兒子而惆悵;次子Thomas把前妻所生的女兒Eve接回家,又背著現任妻兒偷歡…… 在生活富裕的上流家庭裡,各人都有自己的...

現代社會問題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3 15:45:46

【#睇展】以大幅建築和風景彩色圖片聞名的德國攝影大師Andreas Gursky,首次在出生地Leipzig(萊比錫)舉辦大型回顧展,將展出200多幅揭露現代社會問題的作品。過去數十年,他堅持走訪世界各地,以鏡頭為眼,探討工作與生活、消費模式、金融體系等題材。 被稱為宏觀敘述者,Gursky擅用巨...

  • 現代社會問題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4 21:30:00
    有 113 人按讚

    【#睇展】以大幅建築和風景彩色圖片聞名的德國攝影大師Andreas Gursky,首次在出生地Leipzig(萊比錫)舉辦大型回顧展,將展出200多幅揭露現代社會問題的作品。過去數十年,他堅持走訪世界各地,以鏡頭為眼,探討工作與生活、消費模式、金融體系等題材。

    被稱為宏觀敘述者,Gursky擅用巨幅影像,以俯瞰視角與鮮明色彩,表現資本主義龐大機制下、人們繁複微小的處境:「遠距離大場景的拍攝方式,因人形的渺小而產生去個體化的現象,我所關心的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人類這個物種及人們生活的環境。」

    1955年出生,雙親和祖父皆為商業攝影師,Gursky從事攝影有家庭氛圍的影響。1981至87年,他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隨類型學攝影先驅Bernd and Hilla Becher夫婦學習。這對夫婦以拍攝日漸消失的工業建築為名,其冷面(deadpan)攝影美學,亦影響了Gursky往後風格──追求精神上的客觀與疏離,賦予畫面或被攝者更高的主觀性。

    是次展覽,將展出Gursky名下標誌性舊作(包括《99 Cent》、《Chicago Board of Trade III》等),以及從未公開發布的新作。全球疫情持續,不知何時才能外遊,想看Gursky展而又無法親身前往的朋友,不妨跟我們一起,線上回顧他的經典!

    .展覽詳情.
    地點: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萊比錫美術館 )
    日期:即日起至8月22日
    注意事項:
    展覽採預約制,請參見 https://mdbk.de/en/exhibitions/andreas-gursky/ 指示
    ---
    延伸閱讀:
    打開五十年代的時間囊 李福志鏡頭下的舊香港
    https://bit.ly/39AkcDp
    藉攝影詰問什麼是香港人? 吳啟峰:記錄世代的徬徨迷失
    http://bit.ly/3oxCzNJ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攝影 #攝影展 #攝影師 #德國攝影師 #andreagursky #gursky #BerndandHIllaBecher #回顧 #經典 #宏觀 #客觀 #冷面 #無表情 #deadpan #美學 #風格 #藝術 #工業 #建築 #全球化 #消費 #金融 #生活 #渺小 #leipzig #我就是我

  • 現代社會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18:30:14
    有 533 人按讚

    「非標準答案」特別策劃。

    最近參與了一個有意思的「非標準答案」特別策劃,據說問題的來源是大陸科技媒體36氪從1000位年輕朋友們的困惑中,挑選出了18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並請來投資人、企業家、創業者、經濟學家集體來解惑。

    我擷取了幾個問答分享出來,也許這些答案並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最標準的」,但看完相信你一定有所收穫。

    原文來自:Kr Lab 後浪研究所微信公眾號。

    ▎問題:學歷真的重要嗎?

    李開復:「唯學歷論」和「是否去大廠」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先來看唯學歷論。 學歷不是衡量一個人優秀的唯一標準,但同時,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確是用人機制中的一個重要考察維度。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非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的確比戴著文憑學歷的大學生要弱勢。

    大學四年,有很多改變的機會,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提前做好規劃並加以執行。 你需要有「三力」:規劃的能力、追求的毅力、執行的魄力。 計劃的能力——多管道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考專業技能很高的從業資格證(CPA等)、參加含金量高的競賽奪獎等都能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 大學四年,多參加能提高專業能力、同時符合自身發展興趣愛好的第二專業也是很大的加分項。

    如果找到了符合自己興趣愛好且發展前景很好的專業,申請調換專業也是一個選擇。 這過程,需要你追求的毅力和執行的魄力。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開始主修的是學校王牌專業法律,畢業后保證有個金飯碗,但後來發現自己所愛計算機專業后,在放棄已有學分的情況下毅然選擇更換專業,在大學時光勤奮刻苦,最後以最高榮譽畢業。 這個選擇讓我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不僅做得更深更好,也讓我受益終生。 在大學四年提高自身競爭力后,你選擇的機會變多了:是去跟同學一起創業,還是去互聯網大廠? 或者選擇讀研讀博繼續攀登學術高峰?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你有規劃能力,追求毅力和執行力,夢想會照進現實;但如果大學四年毫無規劃、碌碌無為地混日子,就算你是985、211 學歷的學生,大廠也很難向你招手。

    ▎問題:在職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重要,還是融入集體更加重要?

    李開復:在職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和融入集體並不衝突,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概念,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專業度。 一項任務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該任務不切實際、無法完成,但為了逃避責任,都心照不宣地隨大流集體性選擇「沉默是金」,誰都不願將實際情況告知上級領導——這是典型的「負面默契」。 這樣的「負面默契」有百害無一利。 這時候,擺脫「負面默契」,做出冷靜客觀的專業建議才是最為重要的。

    正確「融入集體」的打開方式,應該是保持專業度,避免個人英雄主義的團隊合作方式。 不只創業團隊需要高度的team work合作,學生的報告與社團、甚至大公司內的各部門分工都需要團隊合作。 對於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的。 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

    像Windows 2000這種產品的研發,微軟公司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 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靠個人努力、單打獨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團隊合作越來越重要。

    因此,必須時刻警惕「負面默契」的出現,同時悉心學習團隊合作的原則和技巧,保持自己的專業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現代社會。

    ▎問題:在沒有其他特長技能的前提下,發展副業重不重要?

    李開復:要發展副業,一要認真評估是否符合興趣愛好和自身特長;二要計算投入產出比。

    副業至少要符合興趣愛好,或者自身特長兩個要素中的一項,兩者兼而有之最佳。 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甚至可能把副業發展成為主業。 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也無任何特長技能,那麼不建議你發展副業。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需要認真考慮幾個因素:

    首先,評估自己主業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其次,評估自己崗位的天花板是高還是低。

    如果行業發展趨勢是良好的,且崗位的天花板很高,那麼應該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主業,職位上去了,薪水也提升了,如果有額外的精力,再考慮接洽一些能輔助主業繼續精進的副業也不遲。 否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精力分散主業副業都做不好,得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你的工作處於夕陽產業,或者處於簡單重複勞動的「螺絲釘」狀態,則可以考慮通過從事適合自己的副業,實現人生突破或者切換跑道。

    再一點重要提醒,人工智慧時代已然揭開序幕,請認真檢視你所從事的主業副業,是不是有可能5年內被AI取代,確保自己站上正確的賽道!

    ▎問題: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你覺得你的人生成功嗎?

    李開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 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 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強 」 。

    當前社會有個急躁的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 尤其是在今天的社會,人們對一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指標。 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 有名利就一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 成功可能是你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凌志軍在其《成長》一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瞭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 現代社會問題 在 資策會創新學習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09:00:28
    有 4 人按讚

    #洞悉全球教育科技產業新趨勢 #突破界限👊#放眼世界👀
    #METAEDUSUMMIT2020

    【METAEDU SUMMIT 2020 智慧教育高峰會】講者介紹#4
    Minerva Project 沒有校園 擁有世界 少了限制🚫 眼界大開👀

    ◤#教育專家名人論壇-回到未來:後疫情時代新常態的教育課題◢ Minerva Project亞洲區總裁 Kenn Ross

    現代的創新科技與社會議題,已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活;擁有更多資源的同時,也正經歷更不同以往的挑戰。
    Minerva Project,2012年成立,總部位於舊金山。打破實體校園的限制,提供主動學習平台(Active Learning Forum)與視訊互動教學,更希望透過移動學習讓學習者體驗不同城市生活(4年中拜訪全球7座城市),目的是要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現代社會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能力的學生。
    你從來沒有想過的國際教育創新模式,都集合在本次的Keynote專題演講。
    #1125松菸 No.1 等你 #教育改革
    延伸閱讀📣Minerva Project Education Reformed:https://reurl.cc/pyozdZ
    ——————————————
    👉免費報名 (擇一登記即可)
    https://IEvents.iii.org.tw/EventS.aspx?t=0&id=1103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10161208071940036449
    👉瞭解更多:https://www.metaedu.org.tw/summit_2020/
    【METAEDU SUMMIT 2020 智慧教育高峰會】
    時間:2020/11/25 (三) 09:00-16:30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1 號倉庫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 現代社會問題 在 Moviemat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6-19 12:43:40

    按下手機錄影鍵,冷眼凝視殘酷現實;女孩Eve走進中產家庭的豪門大宅,成為見證這個家庭崩毀的記錄者。了無生趣的爺爺George只想有個了斷;接管建築公司的大女Anne為工地意外和失控兒子而惆悵;次子Thomas把前妻所生的女兒Eve接回家,又背著現任妻兒偷歡…… 在生活富裕的上流家庭裡,各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與難題,面對不斷來襲的「驚喜」,何時迎來快樂終結?

    兩屆金棕櫚獎得主奧地利「挑釁大師」米高漢尼卡(Michael Haneke)最新作品,《快樂終結》(Happy End)入圍康城影展競賽片單元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奧地利代表,由柏林、康城影展影帝尚路易杜迪昂(Jean-Louis Trintignant)及康城、威尼斯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等主演,從一個法國北部的中產階級家庭出發,揭示人性陰暗面及現代社會問題。電影暗自延續《愛》(Amour)的故事,側錄概念讓人想起《偷拍》(Hidden)、童年的邪惡與《白色恐懼》(The White Ribbon)遙相呼應,極致黑色幽默,令人如坐針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