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現代女性科學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現代女性科學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現代女性科學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現代女性科學家產品中有1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床才給工作!WHO爆權勢性侵犯 29人「無套」懷孕 #全球熱播發燒新聞 1.吃下肚就接種! 新研發「蔬菜疫苗」 2.世衛惡狼權勢性剝削 兩年29人被迫懷孕 3.戰機駕駛是九旬爺爺! 展現寶刀未老英姿 4.脫歐+疫情衝擊 英國「恐慌搶油潮」 5.泰國季節性豪雨 洪水毀滅性淹古城 6.文學...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1:06)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00:18:17)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00:39:49) ▶ 1943-...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獨身健力仔-阿維 William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32:22

. 這次分享一種更好判斷健力成績的方式- 『IPF Points』 作為開胃菜,這兩天還會分享重頭戲: 1⃣.IPF Points等級表 2⃣.男女成績對應等級表 敬請期待😁 - 相信有一定訓練資歷的人都知道體重越重,成績越難達到跟輕量級選手一樣的體重倍數, 這是因為“身高是線性成長,力量是平方...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XX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6 18:59:29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25 ~ 5/31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嘟嘟鼠漫畫? (張芊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1:43:11

一人一相飲凍飲行動,抗議偽科學操縱子宮💁🏻‍♀️🥂💦 希望有如女明星貼黑白照就被女權一樣,終於能夠成為真正的女權分子,發聲終能被看見👊🏻 我現在挑戰以下朋友貼一張飲凍飲的照片,並標記 #womenempowerment🥂 #womenempowerment🐹 @emiliawyk @kiria...

  •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0:20:39
    有 24 人按讚

    上床才給工作!WHO爆權勢性侵犯 29人「無套」懷孕
    #全球熱播發燒新聞

    1.吃下肚就接種! 新研發「蔬菜疫苗」

    2.世衛惡狼權勢性剝削 兩年29人被迫懷孕

    3.戰機駕駛是九旬爺爺! 展現寶刀未老英姿

    4.脫歐+疫情衝擊 英國「恐慌搶油潮」

    5.泰國季節性豪雨 洪水毀滅性淹古城

    6.文學史上開創現代小說 塞凡提斯《唐吉軻德》

    7.大誠保經疫後新時代 知名歌手輪番上陣

    全球趨勢新聞 主播 邦妮寫日記 帶我們掃描國際熱搜關鍵字
    🌍每天來點國際觀🌍

    訂閱+追蹤👇👇
    ➲全球趨勢新聞YT ▶https://pse.is/RTPGQ
    ➲全球趨勢新聞FB ▶https://pse.is/QEJ86
    ➲主播 丁靜怡臉書 ▶https://pse.is/v4y3w
    ➲邦妮寫日記臉書 ▶https://pse.is/P5U9H   

    #世界衛生組織 #譚德塞 #蔬菜疫苗 #接種疫苗 #菠菜 #萵苣 #WHO #醜聞 #伊波拉病毒 #剛果 #女性 #少女 #越戰 #老兵 #戰機 #T-33戰鬥教練機 #美國空軍 #英國 #能源危機 #石油 #搶油 #卡車司機 #脫歐 #高齡化 #供給鏈 #泰國 #洪水 #大城府 #阿瑜陀耶古城 #世界遺產 #塞凡提斯 #唐吉軻德 #大誠保經 #直播 #頒獎 #疫後新時代 #歷史上的今天 #國際新聞 #國際 #趨勢新聞 #全球趨勢新聞 #News #MINTNEWS #邦妮寫日記 #Bonnie

  •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命運好好玩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20:20:09
    有 84 人按讚

    上床才給工作!WHO爆權勢性侵犯 29人「無套」懷孕
    #全球熱播發燒新聞

    1.吃下肚就接種! 新研發「蔬菜疫苗」

    2.世衛惡狼權勢性剝削 兩年29人被迫懷孕

    3.戰機駕駛是九旬爺爺! 展現寶刀未老英姿

    4.脫歐+疫情衝擊 英國「恐慌搶油潮」

    5.泰國季節性豪雨 洪水毀滅性淹古城

    6.文學史上開創現代小說 塞凡提斯《唐吉軻德》

    7.大誠保經疫後新時代 知名歌手輪番上陣

    全球趨勢新聞 主播 邦妮寫日記 帶我們掃描國際熱搜關鍵字
    🌍每天來點國際觀🌍

    訂閱+追蹤👇👇
    ➲全球趨勢新聞YT ▶https://pse.is/RTPGQ
    ➲全球趨勢新聞FB ▶https://pse.is/QEJ86
    ➲主播 丁靜怡臉書 ▶https://pse.is/v4y3w
    ➲邦妮寫日記臉書 ▶https://pse.is/P5U9H   

    #世界衛生組織 #譚德塞 #蔬菜疫苗 #接種疫苗 #菠菜 #萵苣 #WHO #醜聞 #伊波拉病毒 #剛果 #女性 #少女 #越戰 #老兵 #戰機 #T-33戰鬥教練機 #美國空軍 #英國 #能源危機 #石油 #搶油 #卡車司機 #脫歐 #高齡化 #供給鏈 #泰國 #洪水 #大城府 #阿瑜陀耶古城 #世界遺產 #塞凡提斯 #唐吉軻德 #大誠保經 #直播 #頒獎 #疫後新時代 #歷史上的今天 #國際新聞 #國際 #趨勢新聞 #全球趨勢新聞 #News #MINTNEWS #邦妮寫日記 #Bonnie

  •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15:00:56
    有 1,286 人按讚

    《梅克爾如何成就了她的超級權力》紐約時報專欄 Serge Schmemann

    幾乎每篇關於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擔任德國總理期間的文章都指出,她最大的政治優勢之一就是她經常被低估。

    在這一點上,她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科爾曾將梅克爾推向政界,科爾在德國總理職務時,也曾宣稱:“我靠著被低估爬上來。“

    但梅克爾女士和科爾先生有很多不同——她來自共產主義東德的一個新基督教家庭,科爾來自天主教萊茵河畔;在進入政界之前,梅克爾是一位嚴肅的科學家,而科爾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位政治家。

    但這個共同特徵反映了現代德國政治以及德國在世界上的獨特性。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動盪歲月——德國和世界從起點上重新排序的歲月——這個國家由兩位保守黨領導人領導,他們在風格、舉止和言談上,都沒有魅力。

    這可能部分是因為德國的納粹歷史阻止了德國政治中的煽動、激情和自我膨脹。不管是什麼原因,它對德國有用。儘管科爾先生在政治獻金醜聞的陰影下退出政壇——這是他的門徒梅克爾女士給他最後的「一槍禮物」——但世界已經賦予科爾作為政治家的牢固地位。科爾在德國和歐洲的和平統一中,發揮了核心力量。

    如今,梅克爾更進一步。

    她已被全球認為歐洲真正的領導人及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她已獲得了更大的榮譽。

    她在歐債危機中一開始採取保守吝嗇的態度、她拒絕遵從美國的利益從俄羅斯拆除北溪 2 管道、德國持續不增加其軍費開支以及她不想干涉中歐崛起的威權民粹主義者。

    但當數百萬敘利亞人開始逃離他們飽受戰爭蹂躪的土地,尋求歐洲的保護時,梅克爾打開大門。 “Wir schaffen das”——在德語中相當於歐巴馬的“Yes,We Can”——她面對難民恐懼的浪潮,以如此無情緒但堅定的態度,這句話成了她領導的最重要形象。

    在今天周日的選舉之後,將會有更多關於她 16 年統治的評估,這也將決定她的繼任者,以及接下來的事情。許多人將關注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和歐洲政治的不確定性。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梅克爾留下的爛攤子”為標題;英國 《衛報》對梅克爾退出的歐洲的看法是“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不是已經解決了”;華爾街日報的德國記者寫道,她的國際遺產將是“更冷靜的跨大西洋關係”。

    在美國的民主似乎因嚴重的兩極分化而癱瘓、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民選領導人受到蔑視、獨裁者不斷崛起的時代,研究一下為何梅克爾女士可以成功治理德國及歐盟,可能是有價值的。

    她持續強勁的國內支持率之外,她也使德國在她的領導下享有了高度的榮譽、繁榮與政治和諧。

    部分原因在於梅克爾女士對權力的偽裝沒有興趣。

    她隱藏著某種真正的自然的政治技巧,她的舉止可能是一個在警察國家的新教家庭中長大的自然謙虛女性,而她的這種性格,在保守的、男性主導的政黨中,剛好發揮作用的一種回應。但那些將她的平淡誤認為軟弱,或將她的安靜誤認為她沒有政治野心的人,最後都成為她的手下敗將。

    梅克爾的朋友們說,私下她有一種敏銳的幽默感。在談判或會議之前,她會以科學家的冷靜專注做功課,不。

    在普丁或川普等粗魯的男子對手前,她在那些可笑的、故意展示男子氣概的男人面前,從不退縮。

    梅克爾女士曾經留下一張照片,7 大工業國集團領導人站在身後,她的目光凶狠地盯著一位覺得自己當然要坐前排的美國總統,這成為她抵抗誇誇其談的川普先生的標誌。

    在普丁知道梅克爾女士怕狗之後,故意把他的黑色大狗叫到他們會面的房間裡,梅克爾提出了一個尖刻的解釋:“我理解他為什麼必須這樣做——以證明他是一個男人。他害怕自己的弱點。”

    這是梅克爾女士為數不多的引述之一,但她並不是沒有話要說。

    幾年前,她在一次採訪中解釋她根本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用言語打動他人,讓他們改變主意”。

    因此,她總是更注重行動而不是言語。

    她幾乎從不接受外國新聞媒體的採訪,而她對德國媒體的採訪也很少令人有興奮之處。她從來防範小報,哪怕是一點小趣事,遑論醜聞。

    這些誠實、謙虛、紀律、堅持和保留的特徵,在紐約市及美國、英國⋯⋯其他民主國家看起來近乎是古怪的。

    但是當一個人面臨幾乎無法克服的政治困境,不管身為一個女人、一個東德人和一個科學家——能夠爬到德國權力的頂峰,並在那裡呆了四個任期,這簡直不可思議。

    相對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正派的人越來越迴避政治,美國無法學習和模仿梅克爾。

    梅克爾女士的施政當然並非完美無缺,她留給下一任總理的德國,將在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她的真正遺產證明,有效的政治並不意味著要擺脫人性。

    而「被低估」,可能是她政治長壽的真正關鍵。

  •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25 22:00:15

    (00:00:00) 開場引言
    (00:01:06)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00:18:17)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00:39:49) ▶ 1943-MAY. 27 法國反抗軍成立 / 《無聲救援》Resistance
    (00:57:31) ▶ 1936-MAY. 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01:13:53) ▶ 1382-MAY. 29 錦衣衛成立 / 《錦衣衛》14 Blades
    (01:44:49) ▶ 1928-MAY. 30 安妮華達 /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01:57:04) ▶ 2005-MAY. 31 深喉嚨揭曉 / 《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02:10:44) 結語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25 ~ 5/31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m0OgzbF7e8A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3t1atmptrc08738p81dwcl/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勢如破竹在短短半年內橫掃了西歐大半土地,讓英法盟軍措手不及,被逼退至法國北部的臨海城市 敦克爾克,面臨到被殲滅的危機。英國再不救這大約40萬的官兵,這些人的下一步就只有跳海的份了。
    .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歐盟的前身 歐洲共同體正式採用了深藍色底、12顆環狀排列的金色五芒星旗幟,為歐洲共同體的正式旗幟,並在1993年改為歐盟之後,繼續使用,成為今日我們熟知的歐洲象徵。
    .


    ▶ 1943-MAY. 27 法國反抗軍成立 / 《#無聲救援》Resistance

    由法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戴高樂將軍所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在二戰期間為了集結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境內反抗勢力,在1942年初將此重責大任交給了反抗軍領袖尚穆蘭,並於1943年5月成立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是為具有系統組織化的法國反抗組織。
    .


    ▶ 1936-MAY. 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有「電腦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 艾倫圖靈,於1936年5月28日發表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論文,是首次提出「圖靈機」的概念,被視為電腦的前身。
    .


    ▶ 1382-MAY. 29 錦衣衛成立 / 《#錦衣衛》14 Blades

    錦衣衛的正式名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司」,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所設,直屬皇帝,主要負責審訊、巡查、緝捕、護衛等軍政特務,相當於現代的總統府特勤局侍衛。到了明朝後期因錦衣衛的權力擴張,被視為鞏固皇帝權力,以及政治鬥爭的工具。
    .


    ▶ 1928-MAY. 30 安妮華達 /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


    ▶ 2005-MAY. 31 深喉嚨揭曉 / 《#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1972年6月揭發美國著名的「水門案」線人「深喉嚨」,在經過超過33年後,終於在當年報導水門案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兩人協同行政編輯證實,當時的「深喉嚨」就是時任FBI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21:45:13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現代女性科學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0 22:00:10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