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王銘義wiki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王銘義wiki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王銘義wiki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918的網紅鄭龜煮碗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同時在看兩檔台灣原創的精彩戲劇。 一檔昨天晚上剛播畢,一檔還會繼續演下去。 播畢的那檔,叫做《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讓我感覺戲如人生。 還要演下去的那檔,叫做《#我們與民主的距離》,讓我感覺人生如戲。 郭台銘 董事長宣布角逐 #中國國民黨 的黨內總...
王銘義wiki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同時在看兩檔台灣原創的精彩戲劇。
一檔昨天晚上剛播畢,一檔還會繼續演下去。
播畢的那檔,叫做《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讓我感覺戲如人生。
還要演下去的那檔,叫做《#我們與民主的距離》,讓我感覺人生如戲。
郭台銘 董事長宣布角逐 #中國國民黨 的黨內總統初選,快打旋風那「Here comes a new challenger」的提示聲突然在我耳中響起。
相對於我的同溫層對 韓國瑜 市長的壓倒性不認同,對郭台銘董事長的態度及認同與否,分歧就大很多。
我自己在創業,很多朋友也是還在路上勤勤懇懇的創業者,有不少人接受過郭董事長跟鴻海集團的投資或是提攜。另外,有好幾位企業家朋友,也都立刻表態支持他。
也有朋友馬上質疑他在中國的龐大事業,會無可避免地成為中共政府的把柄。
另外也有少數幾位,是製造業子弟,曾受過鴻海的氣,例如拖延半年才付款之類的。認為光是這種他們親身體會過的行徑,就讓他們不可能支持郭董事長成為總統。
當然,有更多跟我一樣的人是被「媽祖托夢」說給刺激到了,嘲諷技能全開,畢竟連外國媒體也都拿「海洋女神」為標題,報導這起大事件。
也有朋友說,因信仰而做出重大決策,古今中外皆有之,何必用科學主義強壓信仰?雖然我是一個科學傳播工作者,想了想,也可以認同這說法。
這些都是這檔戲劇之所以精彩的原因,更何況全民共創,有超級富豪參演的政治真人秀,怎麼能只是美國的專利?
然而就如我希望自己能夠撇開既有偏見,重新看待韓市長一樣,我也希望能用同樣的方式,重新看待郭董事長。
當我們討厭,而且想要繼續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就會不自主地累積那些相罵本,讓我們得償所望,實現一個 #自我實現的預言。
(參考閱讀:自證預言(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8%AF%81%E9%A2%84%E8%A8%80
同樣的,當我們喜歡,而且想要繼續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不自主地陷入「情人眼中出西施」的情結,#愛上那個愛那一個人的自己 。
照慣例,我先把形成我目前個人「偏見」的那些關鍵訊息曬出來。先知道自己既有的偏見長什麼樣子,才能往後走。
郭董確認要選了之後,我立刻看到有人把 2010 年那陣子深圳富士康員工的連續跳樓事件拿出來討論,「血汗工廠」的標籤立即醒目地貼上。
蕭立峻 導演將他的紀錄片《機器人夢遊症》完整公開在 Youtube 上了。這是一部得過 2016 年台北市勞動局勞動金像獎的作品。
Youtube 完整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7__lZsrZc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則以實際行動表示他的反對。他在昨天(21)晚上到土城的鴻海廠區,朗讀由墜樓身亡的深圳富士康前作業員許立志所寫的詩《一顆螺絲掉在地上》。
https://www.facebook.com/IndieDaaDee/posts/2157323121015916
清華大學 林宗弘 教授將鴻海的稅後純益率與台積電的加以比較,有人認為這代表鴻海經營績效不怎樣,也有人認為這樣比較並不妥 (可看下方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6311940203174
意見領袖 飆捍 館長則延續他這陣子與台北市議員 羅智強 的齟齬,表示他不會投給郭台銘董事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AOrFfgTS8
黃國華耕讀筆記則在今年 1 月就發了這篇〈首富的忽悠史〉,批評了郭董事長過去多年來沒實現的承諾:
http://bonddealerbook.pixnet.net/blog/post/466848953
郭董事長則是與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連番在臉書上一來一往,我覺得 Hao Chuang 這篇評論值得一看:
https://www.facebook.com/tzyhao/posts/10214430100931303
元毓 這則發文從經濟發展創造財富,讓更多人能以更低代價滿足生活需求的角度,認為郭董事長對世界的實質貢獻遠遠超過檯面上所有政客總和:
https://www.facebook.com/yuanyustatement/posts/2263027443762285
中國的一位網紅「本末測評」最近才發表的兩部影片〈三百六十行:某网红潜入富士康做苹果质检员!〉與〈本末测评:10块钱在富士康食堂能吃到啥?〉,則讓我們看到現在深圳富士康廠區的樣貌,並沒有那麼血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e7V8BL2V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AEkkjKtU8
相反地,戴興盛 (Hsing-Sheng Tai) 教授,則試圖用多個問題來反駁郭董事長對於「意識形態」的理解,認為若真如郭董事長聲稱的「不要用意識形態治國」,我們會失去的更多:
https://www.facebook.com/hsingsheng.tai/posts/2273293292988434
至於誰主張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民主跟經濟,統與獨...這些內涵類似的議題我個人之前幾篇文章已經談過,目前還沒有改變立場,就不多討論了。
但 王宏恩 (Austin Wang) 老師這則對於民粹的簡短定義〈到底什麼是民粹〉,我認為很棒,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太過薄型化的操作:
「根據政治學界目前最流行的Mudde(2004)的定義,民粹就是:
1. 把全體民眾區分成平民跟菁英兩種
2. 把所有議題都只二分成好或壞兩種
3. 民眾的全都是好的,菁英全都是壞的,然後我站在民眾這邊,不管你覺得啥政策議題有問題,反正解法就是支持我打倒菁英就解決了!」
https://www.facebook.com/wearytolove/posts/10161835129535694
林從一 (Lin Chung-i) 教授這篇其實並不長的〈防衛性民主保衛了民主還是破壞了民主 〉,也非常推薦大家讀讀:
「也因此,我贊成歐洲人權法庭(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的這段話(ECHR , Petersen v. Germany, 2001):
『多元主義和民主是建立在一種妥協上,那妥協需要個人或團體的某些讓步,有時候個人或團體為了保障一整個國家的更高的穩定性,必須同意限制他們所享有的一些自由。』」
「防衛性民主的實施也要符合民主、法治的原則,而在內容面上,對於甚麼樣的言行屬於「嚴重威脅民主體制」,特別需要界定的非常清楚。寧願過於嚴格,也絕不寬鬆,因為當「嚴重威脅民主體制」行為的界定過於寬鬆時,防衛性民主將剝奪過多個人政治自由,因此成為反民主。」
https://www.facebook.com/prof.chungilin/posts/2306910856223679
我認為,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律師王赦的經典台詞定義了這部戲:「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而我想,在《我們與民主的距離》這部長壽劇裡,「什麼是好民主?什麼是壞民主?你有標準答案嗎?」也是我們所有人要一起學習回答的。
前提是:我們是抱持著學習跟同理的態度,而不是使出超能力,扛著各種修辭武器,打算來場英雄內戰。
以上,差不多就是形成我個人目前的偏見/立場的資訊來源。其實蠻少的,也因此我覺得得坦承 #我自己根本還什麼都不知道,不該急急忙忙就上舞台,開始站隊當小兵跑龍套。
我真的不熟悉郭台銘董事長。我沒看過他的傳記,對他的企業的了解跟任何一個台灣一般人差不了多少。
我不持有鴻海的股票,我跟鴻海最近的接觸,除了拿著他們代工的手機,常常去逛 SYNTREND 三創生活園區 以外,大概是當過兩屆 鴻海獎學鯨 的評審。
https://www.facebook.com/foxconnscholarship/photos/a.316005262172506/606081566498206/?type=3&theater
不過有一個立場是我目前可以明確表態的,那就是既然郭董事長已經宣布要角逐總統,我認為就代表身為公民的我可以開始將他的言語、行動、歷史,當作政治人物來衡量,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只當作一位成功的企業人士。
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當中,肯定有非常多人比我更了解郭董事長,如果你們願意分享「可信」且「可追溯來源」的資訊,不管是支持他還是不支持他的,我都想看看。歡迎提供給我。
越完整豐富的媒體再現,會讓無邊想像塌縮成無趣現實。這就是為什麼通常原著小說比翻拍的電影更好看,但在政治跟公共領域,我不能放任我那無邊的想像去自動駕駛,想像一個可能的台灣總統參選人有多棒或多糟。
我需要無趣,但現實的現實。
為什麼當個台灣人要那麼累?可能因為我們比較勇敢吧。
(借宋喬平的台詞改一下)
------------------
#今天的鄭龜嗑什麼暫停一天明天繼續
#Podcast徵求來賓歡迎來訊報名主題不限
#下一篇文章談死刑
王銘義wiki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03
在許多音樂講座或教育課堂中,我很喜歡引用來自馬友友先生傳記的一句話:『音樂是人的表現』,來解釋凡是在你日常生活中所經驗過的喜怒哀樂,會如何型塑你的人格特質也進一步影響你的音樂思考與呈現的樣貌;當然,有一些音樂的運作,來自於老天給予你的天份,但也有很大一部份,你所思、所覺的後天感受,會讓你在做若干音樂判斷時,依靠的是你自己培養出來的價值觀。如同我會在課堂中指定學生一定要去閱讀德國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赫曼赫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AB%E5%B0%94%E6%9B%BC%C2%B7%E9%BB%91%E5%A1%9E )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樣,你在你的理性與感性的天平中,所取得平衡的那個法碼點,應該就是你個人音樂人格的定位。
在我有趣的職業音樂生涯中,我最歡樂的時光,都是發生在與傑出的創作型歌手合作的時間。而其中一位『完全沒有藝人包袱』的特出人物,我敢打包票說:『他的人就是他的音樂』者,就是我的朋友謝銘祐。
謝銘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9%8A%98%E7%A5%90 ),被大家明確認知的起點,應該是在2013年以『台南』這張專輯同時拿下最佳台語男歌手、最佳台語專輯兩項大獎以後了,但大家可能真的不會知道這位最能代表臺灣新台語音樂復興與創作良心的菸嗓歌手,在2000年時如何斷捨離了當時『主打歌寫手』的身份,回到臺南扎扎實實地『生活』了多久,用自己獨立的資金完成了哪三張創作專輯,才在12年後,得到金曲獎的肯定;不過,這也已經不重要,因為,那些在市井底層的生活歷練,本來就是一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慨念。今天所想要說的,是一個發生在2002年、謝銘祐回到臺南兩年之後的音樂故事。
但如果要講這個故事,卻又得從更早的很久以前開始說起。
[一. 漫談我的經驗與想法_03]
謝銘祐~『圖騰』專輯三部曲
https://www.kawamusic.com.tw/blank-2
早在高中時代,Pink Floyd樂團的『The Wall』專輯中的音樂敘事手法,就深深吸引著我,這種『搖滾歌劇』(https://ysolife.com/pink-floyd-the-wall-cover-art/ )的畫面感,幾乎成為我對於音樂呈現方式的最高指導原則。幾年後的1997年春天,我被一通工作電話找去了豐華唱片的會議室,坐在對面的,就是名動一時的歌手張雨生先生小寶兄,我看著這個只會在電視螢幕裡出現的音樂人說著他正在籌備一場音樂劇需要尋找一個可以現場演出的吉他手云云,心理只是想著:『這是真人嗎?』、『哇~他的笑聲…也太驚人的巨大了吧?』。『而且~』,小寶突然把身體往前越過了會議桌那樣地縮短了我們中間的距離,『我想做的是搖滾音樂劇!』
後來的事都是真的!『吻我吧,娜娜』在臺灣各地演出(http://www.godot.org.tw/drama/223 ),每個晚上,我們都在一種亢奮的玩鬧中歡樂地渡過;再後來的事…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小寶沒說什麼就走了。然後,我帶著對於他的記憶以及他所提到的,來到了紐約百老滙,親眼看了一場傑出的搖滾音樂劇『Rent』。
你如果看過『Rent』音樂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9%E5%B1%8B%E5%87%BA%E7%A7%9F ,絕對不要是電影版的!),你就會知道我要講的是什麼;而如果你沒有看到『Rent』…我只能說:那真是太可惜了!且不說這齣音樂劇在首演當天的傳奇悲劇,也不談這齣音樂劇所探討的社會議題(如果你剛好看過關於Queen樂團主唱Freddie Mercury的傳記電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gapPLhWbY ,你就會理解在九〇年代前後,愛滋是如何普遍性地影響著歐美社會),我們只著眼在整個劇中音樂構成的元素,是如何地建構起若干的音樂動機、主題,然後如何巧妙地在全劇中反覆出現、演變,甚至互為音樂結構的表裡、彼此穿插呈現,那種對於『用音樂敘事』的手法、能力,我覺得足以與『The Wall』這等曠世巨作相提並論!如果如果如果~你真的沒能有機會親眼看到過『Rent』現場演出,我覺得你至少應該去買一張劇場原聲帶(實體CD也已經不好找了…姑且先補一個數位形式的:https://www.mymusic.net.tw/ux/w/album/show/80238 ),也許可以稍稍減少這個遺憾。
然後,2000年,銘祐回臺南了。可能有個將近兩年以後,銘祐捎來電話,說著他要獨立發行一張原創作品,我聽著電話那頭他說的創作源起,心裡想著的是我與他相識的第一天。那是在雅弦錄音室還有著七、八間錄音室的年代,我還是錄音室吉他手接案的小毛頭,製作人是恩師黃大軍老師,執行的是一位律師身份的歌手蘇兒真先生的一首曲目的吉他錄製,錄音師是後來成為我的摯友、但第一次見面的這一天非常痛恨我的許財翁先生,而銘祐當時是大軍老師的助理兼整個案子的執行製作。那一天的事件,現在說來只是一個玩笑,但在當天,完全是一個悲劇:編曲王繼康先生編寫好的一段八個小節吉他Solo,我錄了八個小時才勉強下課。
八個小節八小時!發生在一個錄音室、錄音師還是以小時計費的華語音樂黃金年代,我只記得錄音師到後來完全癱在椅子上,幾乎無意識地反覆操作著盤帶錄音機,讓我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重錄…
銘祐就是看著那樣程度的我,在大軍老師的鍛鍊之下,與他一起成長到後來的模樣;當他說要自費獨立弄自己的專輯作品而且想找我參與編曲時,我當然義不容辭。隔不久,他北上來到另一位友人洪晟文老師的工作室召開編曲的製作會議,細細地訴說了回到臺南的日子中經歷的荒誕與驚醒,說著這樣的創作對於他的意義,然後毫無例外地又開了當年八小節八小時的玩笑後,鄭重地交給我五首作品。
我反覆聆聽著他的Demo,特別是他洗盡鉛華、回歸土壤重新創作的第一首作品『31歲01天』。我虛長銘祐兩歲,他的三十一歲也讓我走馬燈式地回憶起自己三十歲前後的種種,那些喜怒哀樂生活過又遺忘掉的許多事,讓我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想要在這些音樂裡留下一些日後回想起來會覺得精彩的印記。
說到底,我覺得所有人們的心中,都一定住著一個小孩,我常常覺得:為了保護好這個小孩,你必須學會所有社會化的手段,才能在回歸到一個人的時候,還能聽到這個小孩天真的聲音,幸運的話,你還可以與你的童心說說話。我看到、聽見了銘祐心中那個小孩的模樣,我想著究竟該如何才能完整地傳達出我對這個小孩的珍惜與我想說的話。
『一閃一閃亮晶晶~』,還有什麼能比這首我們從童稚時期就琅琅上口的『小星星』更具體表現我對於『心中的孩子』那樣純真的描述?
兩三個月後,我完成了所有編曲工作。在銘祐的五首作品中,我選擇了『夜行. 性動物』、『天塌下來也不管』與『31歲01天』,做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編曲三部曲,同時,用各種不同的詮釋方式,將『小星星』的旋律,都融進了三首編曲中。也就是說,在這三首不同的原創音樂裡,你都可以發現、聽到『小星星』這個孩子貫穿其中,而在任何一首曲目中,你都可以聽到另外兩首曲目的重要音樂線索;這樣的編曲方式,這一生中我只有在謝銘祐回歸臺南的第一張獨立原創專輯『圖騰』中用過,然後我就封存了這個敘述方式,因為,這樣的心意只適合獻給一位朋友。
我很抱歉在這篇文字裡,無法提供任何與這三首曲子的相關音樂連結,因為從專輯意念一開始,銘祐就打定主意這會是一張限量發行的作品,售完就不會再版,並且從來沒有在任何數位平台上架,這是他對於從初始就願意支持他創作、並且付費購買了正版CD專輯的愛樂者的一種尊重;『有時候,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我覺得他心中那個任性的小孩一定是這樣想的。一直到15年後的2017,他才因為自組的『三川娛樂』公司做了品牌形象創新行銷,重新將歷年來的五張六片創作專輯(包括了『情獸』、『也獸』的國台語雙專輯)整合成『南方漁村印象手繪套裝組』,再次將這張絕版CD重新包裝上市,但一樣是非常少量的限定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198958 )
這十多年來的銘祐,在臺南除了積極推動台語文的使用與正音、潛心研究當地的文化系統與風土典故之外,並且用非常有限的資源,開創了許多年度例行性的音樂節活動;同時,與臺南在地的音樂夥伴成立了『麵包車樂團』,在南部各鄉里的老人安養中心或醫療院所免費義唱給許多年長者或病患,真實地將音樂帶到人與人之間,成為一種無可取代的溝通橋梁與心靈寄託,他還原了音樂的本色,沒有任何一點多餘的做作,他那樣地生活著,他成為那樣的音樂人。
2016年底,銘祐發行了第六張作品『舊年』,他以一種孺慕之情唱出了他對台語文歌謠的眷戀,並再次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金音獎最佳民謠單曲與最佳民謠專輯,以及最重要的最佳專輯等等獎項的肯定,成為台語文原創音樂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我非常榮幸能在相隔十來年之後,再次參與了這張專輯的三首編曲,雖然這次我不再以『結構性敘事』的方式來詮釋這些作品,但我仍然像十多年前的那個孩子,熱切地想把這後來十多年的喜怒哀樂都放進這些故事裡。
因為…音樂不是就該是這樣的嗎?
------------------------------------------------------------------
後記1. 關於銘祐的『舊年』創作,廣播名人馬世芳兄有一篇訪談專文非常值得一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3789 ,並且有網友分享的訪談廣播錄音,可以聽聽銘祐的『菸嗓』有多菸嗓:https://mycuhk-my.sharepoint.com/personal/1098543571_link_cuhk_edu_hk/Documents/%E8%80%B3%E6%9C%B5%E5%80%9F%E6%88%91/%E9%9F%B3%E6%A8%82%E4%BA%94%E5%9B%9B%E4%B8%89%202017/%E9%9F%B3%E6%A8%82%E4%BA%94%E5%9B%9B%E4%B8%89%2020170228.mp3
後記2. 雖然不太能找得到關於『圖騰』三部曲的音樂連結,但~我還是把這三首曲目的音樂關聯筆記如下:
『夜行 . 性動物』~前奏是小星星第一次主題,小調,在C段副歌時主題重複出現。間奏AG是『31歲01天』的前奏AG變奏,小調。B段的Distortion EG線條是『天塌下來也不管』的B段旋律。整首歌的AG Pattern動機來自『31歲01天』主要AG的快一倍彈奏。
『天塌下來也不管』~B段AG是小星星第二次主題變奏,大調。副歌AG Pattern是前奏重現。間奏第一段是『夜行 . 性動物』A段旋律重現,間奏第二段是『31歲01天』的前奏AG疊上『夜行 . 性動物』前奏重現。最後一次副歌前的Music Break,是小星星第二次主題變奏的變奏。
『31歲01天』~前奏人聲是『夜行 . 性動物』前奏與『天塌下來也不管』A1段的混合再現。間奏是以小星星第三次主題為發展,後段加入的人聲是『天塌下來也不管』A2段再現。尾奏人聲是『夜行 . 性動物』前奏再現。
後記3. 且將『舊年』參與的三首編曲Youtube連結轉貼於下:
『彼卡皮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iJIaQXQHs
『港邊惜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Ee5njEU_0
『無字的籤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S_jkWmI6g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謝銘祐
王銘義wiki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8
近年來,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以『樂團教練』的身份,參與一些臺灣新興樂團音樂整合與訓練的工作。在過程中,我們除了先訓練與克服樂團在前置工作上的障礙---譬如現場Sound Check的順序與方式、監聽的調整、樂器、人聲音色的調整、Click的強制性要求等等這些在前述文章中已經討論過的要點之外,當我們終於可以開始去要求音樂構成細節時,我才開始意識到:現在的年輕音樂工作者是多麼一致地忽略了今天所要討論的器材。
這個『器材』…以器材的角度來說,直覺上是有一點兒勉強的;但如果『器材是為了更有效率達成音樂完整的呈現』,那麼,『開始對這個器材感知到重要性』,是我非常希望能分享給所有年輕音樂工作者的。
我們遇到的狀況常常會是:樂團們走(Run)過了他們某一首曲目的內容後,我開始想要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段落做音樂情緒的調整,或針對某個特定的節奏拍分,想要做一些重音的改變,或聽到在某些小節,樂器明顯有用音打架的狀況、而想請樂手相互確認使用的和絃時,往往,幾乎是百分之百,就會看到這些樂手開始相互張望、交頭接耳地討論:『是在說什麼地方啊?』…『喔~就是…那個唱進來第幾第幾小節……嗎?』…『這裡嗎?』…『不是啦!是那個咚次咚咚的過門之後啦~』…『不然…我們再跑一次,看看是不是那邊』。而我明明是希望去調整…副歌的第三小節的第二拍,樂團們幾乎都會下意識地從前奏又再開始走一遍…
『時間』!很可能是這些年輕音樂家最珍貴的資產,看起來很可以揮霍,但其實是不應該這麼無意義地揮霍;因此,在也許三個小時的訓練過程中,樂團們需要花去很高的比例去確認『那是在什麼地方』。
原因無他!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過一個年輕的樂團,會在進行訓練的第一次就準備好這個器材:
『樂譜』。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3]~樂譜
音樂,是一種與時間行進高度相關的藝術,就物理現象來說,你可以『感受』到音樂聲量的大小,但你完全無法明確地『看到』它的存在;不過,你可以『意識』到,整個音樂的進行會有一個符合時間流動的『橫向感』(關於這個究竟是不是一種假議題,我們還是先忽略跳過、而採用這種可以取得共識的概念來繼續往下討論),而樂譜的功能,就會像是一張『時間地圖』,它明確地告知你『在什麼時間點會發生什麼事情』,『它發生的構成元素是什麼』,『它用什麼方式發生』,『整件事的順序與邏輯是什麼』。
在1984年的電影『阿瑪迪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91%AA%E8%BF%AA%E6%96%AF )裡有一幕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作曲家薩列里拿著莫扎特的音樂總譜入神地看著,一行一行的墨水音符在他的腦海中即時地組織起來,在只有他一個人的空間裡,他已經憑著他的音樂知識,看著譜面、就『幻聽』到整個音樂構成的聲響!(關於這個傑出的演員所詮釋的角色,我真的認為無人能出其右!而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看啊!有另外一篇關於電影內容的影評,我覺得也可以參考一下:http://jjhsu.pixnet.net/blog/post/15757111-%E3%80%8A%E9%98%BF%E7%91%AA%E8%BF%AA%E6%96%AF%E3%80%8B%E7%86%B1%E6%83%85%E7%9A%84%E5%A4%A9%E6%89%8D-vs.-%E5%A6%92%E6%81%A8%E7%9A%84%E5%BA%B8%E6%89%8D%EF%BC%88%2B%E5%BD%B1 )
對於古典科班訓練的人才來說,我的讚嘆他們也許會覺得是『少見多怪』的土包子反應;不過…殊不知現今在流行音樂產業界的人物,卻很少是真正科班訓練出身的呀!
但是!我並不是想要要求年輕的音樂家們都要有古典訓練的視譜能力(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就是有很好的視譜能力,那真是可喜可賀!),這一回我所想討論的,是適合於這個產業的簡化型譜面。
我們以範例來解釋:Pic 01是一份在錄音室(或編曲)時通用的和絃譜面,這是當時為金曲獎台語歌王謝銘祐先生編寫『彼卡皮箱』的編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iJIaQXQHs&feature=share )時所寫的工作紀錄;Pic 02是一份在現場演出時提供給職業樂手的樂團總譜示意,這一份譜是由『佛跳牆』吉他手、戴佩妮演唱會音樂總監黃宣銘先生(A.K.A 理事長),為歌手的下一場音樂演出的曲目『水中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mHWXPfMlc )所採寫的。而不論是哪一份譜面,它們都有一些功能可以被提出討論:
1. 和絃內容。
兩份譜剛好呈現兩種在職場上都可以通用的記譜法:音名式的和絃與數字級數式的和絃;前者,對於偏向古典訓練的人比較友善,後者,對於職業樂手在現場時常常遇到的『改Key』狀況會有比較大的幫助。但不論是哪一種類,當所有的樂手都是依據同一份譜面來操作時,對於『打架』的用音,就會有比較有效率的除錯功能---其實,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很希望年輕的樂團都能明確地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和絃的基礎上。
2. 段落標記。
這個看似沒什麼學問的小動作,卻是一個能夠提供鳥瞰音樂全貌的重要工具,它來自古典音樂對於『曲式』的定義,而在現代流行音樂增加了若干必要的銜接樂段,當它們能被清楚標示時,至少會提供兩個功能:
A. 它能夠更快提示你現在所討論的小節是在什麼精確的位置。
B. 針對這個『時間地圖』,它能從段落的標記約略得到音樂能量起伏變化的提示,讓你可以去分配在整個音樂演奏的過程中,如何去掌握力度或音色的變化---我指的是整個樂團都可以共有的一種『資訊』。
而段落的『命名』,除了依循曲式學上的標記,也有現代所約定俗成的音樂段落稱呼方式,它不見得有『絕對的正確性』,但當全部的樂手都是用『同一個標記來稱呼一個樂段』時,它就有了相對正確的意義---至少,大大降低一夥兒樂手迷路的畫面。
3. 反覆的方式。
為了讓樂手閱讀方便,我們習慣將整個音樂進行的書面紀錄,控制在兩頁的範圍內(當然,偶有真的必須超出的長篇型樂曲)。因此,針對重複型的樂段,我們會採用適當的反覆記號方式,來提高記譜的效率。關於反覆記號的使用,其實也來自古典樂譜的書寫,如果想知道大家通用的使用正確順序,可以參考一下這一篇的解釋:http://a8802020.pixnet.net/blog/post/27423618-%E5%8F%8D%E8%A6%86%E8%A8%98%E8%99%9F%E7%9A%84%E4%BD%BF%E7%94%A8 。可以補充一下的是:文中提到的『加蓋』,樂手習慣用『一房』、『二房』這種稱呼方式(但吊詭的是…我不知道是『房』還是『防』這個字~真是抱歉!希望這個疑點,可以有高手來指點解救一下,不勝感激!)。
4. 關鍵細節的紀錄。
以第一份編曲的譜面來說,因為它只是提供我在編曲過程中的和絃提醒,而所有的編曲細節都在電腦的DAW裡,所以呈現得非常粗略。而第二份的樂團譜面,上面幾乎將樂曲中的重要樂器的重要樂句,甚至包括了鼓手的節奏模式,都做了明確的紀錄,這對於職業樂手在排練音樂過程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相同資訊』來操作樂器---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其實職業樂手通常會在排練開始之前的好幾天,就會先拿到類似這樣的詳盡樂譜,一方面協助樂手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簡省掉一些自己用聽力去『抓』音樂內容的時間(…有的時候,每一位樂手所抓出來的細節會不盡相同……),但當樂手走進排練室時,基本上他們都已經知道自己要負責的音樂內容,而譜面的資料,只是一種提醒作用,以及共同討論時的資料基礎;如果一位職業樂手在毫無事前準備的情形下,只對著一份團譜、視譜彈奏他所負責的部份,即便他有著優秀的視譜能力,但他的彈奏,在音樂性上,很可能會與原曲相去甚遠。因此,『樂譜』這個工具,理論上應該是要在事前準備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最好的效能。
以上。
不過,承第四點所述,樂譜也有它在功能上的局限性。以吉他來說,同樣的一個和絃命名,你可以在吉他指板上找到不知多少種的組合可能,而不同把位上所呈現同一個和絃的不同『Voicing』所詮釋的音樂聲響,可能會與原來的編曲所想呈現的音樂語彙相去甚遠,這即便是用了五線譜來紀錄,恐怕也不能窺其全貌。偶爾,我會看到樂手用吉他特有的六線Tab譜,來特別補註指型的位置與按法,但這也都必須建立在『事前準備』的基礎上。
那麼,這對於…特別是時下所謂的『創作樂團』來說,有什麼重要性呢?『反正我就是彈我編的東西,絕對錯不了!』、『我用背的就好了!』。
是!你可以彈任何你想彈的!但關鍵是,你其他的樂手知道你正在彈什麼、用了什麼和絃嗎?以及,他究竟可以怎麼協助你去延伸你的和絃、增加聲響的寬度,讓你們的音樂有更豐富的層次---如果他根本『記不住』你的下一個和絃?
對我來說,任何能夠有效率去整合音樂整體的工具,就是一個應該要使用的工具!我並不是要你在演出的過程中,去扮演類似職業樂手的角色,在面前擺一個譜架、看著譜來減弱你的英雄氣概。應該是反過來說:正因為我希望你可以在演出過程中能夠更有英雄氣概,所以在練習過程中,更需要這樣一種工具、器材,來幫助所有的樂手『都處在同一個世界裡』,來提高你們音樂的正確性!
後記~
1. 類似範例二的這種詳盡的團譜,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的『譜面採寫』的工作,在商業演唱會的前置階段,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專業項目,因此,所費不貲!對於某些刻意壓低成本的無良主辦方,會故意忽略這個部份的費用產生,而讓職業樂手『用自己的方式』來採譜;我個人對於這樣的作業單位非常不齒。
2. 範例二的譜面產生方式,是應用一個書寫軟體『GoodNotes 4』(https://itunes.apple.com/tw/app/goodnotes-4-notes-pdf/id778658393?mt=8 )來寫作的。這個軟體所提供的編輯功能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像我這種只習慣手工書寫的老傢伙來說,它的方便性真是令我咋舌!你可以看到整個譜面有多少密密麻麻的簡譜註記,這如果是用傳統的書寫模式…不說別的,光是省下來的立可白都可以買好幾打這個軟體了!
近日,有越來越多的樂手使用i-Pad或類似的平板行動裝置,直接以電子檔的方式來讀取譜面,說實話,這真的讓『樂譜』越來越成為一種『器材』,而且,潮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