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春秋》|#黃崇凱|#衛城出版
〈當我們談論瑞蒙.卡佛,我們談些什麼〉,談處在偏離非正統的身份視角如何關注這個世界,觀察這群因為「事件」擱置在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雖是《文藝春秋》第一篇短篇,「當我們談論⋯⋯我們談什麼⋯⋯」同時也概括整本書的書寫策略,亦或者,身為讀者的我等,一個複雜的總體群如何...
《#文藝春秋》|#黃崇凱|#衛城出版
〈當我們談論瑞蒙.卡佛,我們談些什麼〉,談處在偏離非正統的身份視角如何關注這個世界,觀察這群因為「事件」擱置在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雖是《文藝春秋》第一篇短篇,「當我們談論⋯⋯我們談什麼⋯⋯」同時也概括整本書的書寫策略,亦或者,身為讀者的我等,一個複雜的總體群如何看待「文學」,看待我們或長或短的「歷史」。
我對黃崇凱的印象得從社群平台上讀到其他作者分享他的文章開始說起,對他的印象相當粗淺模糊,之後因公務出席#盧建彰 的座談活動,認識盧導的人都曉得他是名符其實的書蟲,言談間總能輕易列出一長串推薦書單,而《文藝春秋》亦是他大力推薦佳作,腦中便在無形間被偷渡了本書的好印象。
閱讀亦即進行一場與作者密集相處的過程,欣賞《文藝春秋》也等於在認識黃崇凱是誰。書中諸多片段栽種著台南的生活光景,那對一名離鄉六年的青年來說,甚是感動。幽微距離感牽引出的街坊模樣,排除景點之外熟悉的在地路名,哪棟建築在哪座標的左前方,那是外者無法從google地圖得知的資訊,屬於與這座城市共存的居民回憶。在老台北氾濫的文學熱潮中,任何一名北部以外的讀者能從書中找回自己家鄉想必都會格外感動,我在《文藝春秋》找到了,它甚至為我打開另一扇建構台南的想像機會,在延續生命與死去的反覆交替與重疊間,正如文學脈搏始終在新血與前輩的繼承傳遞間不停跳動,黃崇凱選擇以偏離,富有玩味手法使「過去」復活:我認識的#聶華苓 在情報人員的監控下,擺脫才女之姿是漂泊的靈魂。二〇〇〇年炙手可熱的#周杰倫、#梁靜茹、#蔡依林、#王力宏、還沒崩壞的#陶喆、#光良 彷彿在KTV的歌曲播放那瞬間,回歸表演初衷,集結時下流行元素,讓《#葉惠美》感動再現,聽到〈#落葉歸根〉會跟著哼唱幾句。《#狄克森片語》、《#漢聲小百科》不存在於我的童年,卻著實建構在多數台灣人記憶中,也都一併讓我從《文藝春秋》中拾起。
當我們在談論這塊土地時,有多種方式,可以是影像,是連環漫畫,是某個空間一隅,是你我間談中共構的過去,《文藝春秋》展現了什麼是文字的靈活運用,參雜著排除矯揉造作的政治不正確,不管是村上迷或是五迷肯定會反問:為什麼把我的本命比喻成芭樂代表?喜惡赤裸展現在角色行為之上,省略被公開評論的經過,只因為終究架構於一個近乎現實的虛假世界裡。
收錄的十一則短篇中我近乎瘋狂地喜歡〈#宇宙連環圖〉,故事發生在一座存在於台南巷弄的小酒吧,老闆小賀做著不能賺錢小本生意,過著現下不需被拘束的愜意生活,有點悶有點偏離需要被計畫的未來,這樣的境遇真切地透露著任何一名年輕老闆的心境,過度真實,腦中順其自然地補上了具體畫面,那是在寧靜的巷弄中,沒有明顯招牌,窗戶透入的客人小貓兩三隻,老闆不忙,就這樣和客人瞎說聊天,時光流逝避開了室內,只讓夜更深,等待更多居民入夢。
喜歡這本書很大成份出自於黃崇凱把台南生活經驗交織進每篇作品,再者為他提供另一種認識台灣文學、文化歷史的嶄新角度,不需要深厚的台文知識,卻可以從他的書寫中開啟對台文濃厚興趣。
請容我用一千字左右的幅度限制我對《文藝春秋》的喜愛,再多,我可能就會瘋狂引述任何一段讓我足以證明喜愛它的文句。當我們談論文學時,你談論什麼?我談我自己,因為不足,需要更多載體去延長我的一生。
//這是雙向的,一方面我保有了自我,一方面也受到了拘束。語言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而我以無垠、無繁衍、無互動的語言書寫,那也不過是我個人的事。正因為與他人無關,可讓我專注於語言的淬煉,進而在那語言占地一席,把握著只屬於我一人的語言。//——〈遲到的青年〉
狄克森片語推薦 在 Kk3c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好英文的前提就是要「增加英文單字量」,艾倫推薦這 App 超過8000單字真人發音,收錄了全民英檢 GEPT、多益 TOEIC、托福 TOEFL、狄克森片語 Dixson...等 100種主題分類單字。
https://kkplay3c.net/english-planet/
狄克森片語推薦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年第四十九屆吳濁流文學獎正式揭曉🎉🎉🎉得獎名單如下:
🎉小說正獎:黃崇凱《文藝春秋》,將獲頒獎金20萬元及獎盃一座。
🎉新詩正獎:騷夏 <淤積的字>等10首,將獲頒獎金10萬元及獎盃一座。
🎉新詩佳作獎:林婉瑜 <萬聖節派對>等10首,將獲頒獎金5萬元及獎盃一座。
🎉新詩佳作獎:崔舜華<口信>等10首,將獲頒獎金5萬元及獎盃一座。
🎊黃崇凱《文藝春秋》( 衛城出版)🎊
獲獎原因:以特殊視角介入台灣文學史書寫,以台灣創作群聶華苓、王禎和、鍾理和、袁哲生,以及深具影響力的影視、漫畫、音樂等藝文產品為題材,觸及台灣政治、語言、認同到社會變遷種種現象。作者以動人的文學姿態撿拾台灣歷史碎片,紀實與虛構交錯,卻又層層逼近現實,書寫句法饒富趣味,極具吸引力。
👉延伸閱讀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文藝春秋 https://goo.gl/HwMR9z
👉10月伴讀 #English》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美國夢——黃崇凱、蔡振興對談《文藝春秋》之〈狄克森片語 https://goo.gl/N99FpE
🎊騷夏 <淤積的字>等10首🎊
獲獎原因:以《瀕危動物》一書,揭開華文詩集前所未有的女同志情欲書寫,騷夏(1978-)的詩,對於性、性別、家庭、人我關係,一貫有著深刻嶄新的挖掘。獲獎的〈淤積的字〉等十首,半數為散文詩搭配曼陀羅畫作,另半則形近傳統抒情詩。騷夏自在遊走兩者間,以帶有童趣的塗鴉,揉合動物意象的描述,說出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惑與痛,並揭露對另一女性身體的渴求與挫敗,在誠實直面欲望所誕產的即興劇碼中,銳利,苦澀,強悍地戳穿了各色假面。不可得的愛,則是下半場的基調,無愛生活的自我咀嚼,獻給欲望對象的想像與告白,如得其情者,必也見識了有愛之人的哀憫與矜貴。
👉延伸閱讀:《橘書》( 逗點文創結社)
👉閱讀讀者(詩人篇)》騷夏:「推薦詩集,就像推薦『藥』給別人一樣荒謬——但我推薦波戈拉《陰刻》。」
https://goo.gl/PXAwfr
🎊林婉瑜〈萬聖節派對〉等十首🎊
獲獎原因:林婉瑜(1977-)的詩可口,悅人,〈萬聖節派對〉等十首長短詩作,對童話、app、試卷、考題等既有形式進行翻轉,除呈顯其詩作中後現代特質的遊戲性,亦一一藏進詩人對生命、對世界的關懷與思索。有別於現代詩易見晦澀之病,林婉瑜準確拿捏比例,使詩在能解之外,猶保留可耐尋味的餘地,鬆緊有致的文字,動用日常生活或自然景觀的種種意象,於是親切邀請所有讀者進入她稠人廣坐的,心的小劇場。
👉延伸閱讀:《愛的24則運算》(聯合文學)
👉人物》對詩和愛的一些計算:專訪林婉瑜 https://goo.gl/GQ4nvy
🎊崔舜華〈口信〉等十首🎊
獲獎原因:崔舜華(1985-)透過大量名詞,自現實的裂縫,思想的開口,情感的針孔,在詩中砌造出一個異質的(失)樂園。——內在信仰被削尖,因而可以便利地,舉發一則隱密的私人經驗;或是鑿壁借光,借來想像中得以脫離現實的他方。降低敘事,高度風格,字字斟酌,讀崔舜華如同讀一條繃緊的弦。弦上有音樂:生存的哀歌。
👉延伸閱讀《婀薄神》( 寶瓶文化)
👉餐桌對話》他們的生活如生食,他們的爭吵即熱炒 https://goo.gl/XTmR9c
吳濁流文學獎頒獎典禮將於七月中旬在新竹舉行。
照片左起依序為:黃崇凱、騷夏、林婉瑜、崔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