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一定要懂「法」。 關於孩子在校課業與成績等權利的爭取,一切都先從「法」開始。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提醒特殊生的家長,一定需要熟悉《特殊教育法》。 實務上,經常會面臨以下的一些情狀。例如兩個孩子一樣都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就診,一樣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一樣醫生都開立了診斷證明書,甚至於一...

  • 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34:37
    有 385 人按讚

    你一定要懂「法」。
    關於孩子在校課業與成績等權利的爭取,一切都先從「法」開始。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提醒特殊生的家長,一定需要熟悉《特殊教育法》。

    實務上,經常會面臨以下的一些情狀。例如兩個孩子一樣都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就診,一樣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一樣醫生都開立了診斷證明書,甚至於一樣醫生都開立了藥物,無論是利他能、專思達或思銳。好吧,如果這兩個孩子在學校讓老師頭痛的狀況都一樣。

    但是,擁有醫療診斷,並不等同於是特殊教育學生,除非孩子經過各級主管機關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鑑定、通過,而取得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

    假如,這兩位孩子,一位經過特教鑑定取得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另一位則沒有通過鑑定,一般會建議轉為由校內輔導系統協助,或者家長因各種理由拒絕接受特教鑑定(一般是擔心孩子被貼上所謂的「標籤」)。

    以往,取得特教身分的孩子,例如ADHD孩子取得「情緒行為障礙」,接著他的相關學習權利往往可受特殊教育法的支持與保護。例如《特殊教育法》第19條:

    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性及需求;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而這一點,往往是過去未取得特教身份與資格的ADHD孩子無法爭取的。

    但現在通過的《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第7條(發布日期:民國 104 年 10 月 15 日),則詳列了以下的內容。

    學校應針對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之學生,列冊追蹤輔導。

    學校得召開個案會議,針對前項學生之個別特性,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等相關措施。

    學校得邀請學校行政人員、相關教師、輔導教師、專業輔導人員、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參與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等相關措施。

    學校得視學生輔導需求,彈性處理出缺勤紀錄或成績考核,並積極協助其課業,不受請假或成績考核相關規定之限制。

    特別是這一部分:

    學校得視學生輔導需求,彈性處理出缺勤紀錄或成績考核,並積極協助其課業,不受請假或成績考核相關規定之限制。

    關鍵是,那麼對於未取得特殊教育學生身分的ADHD孩子,如果屬於學校「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之學生」,且有課業與成績需求,這時候則有了法源的依據。

    但有意思的地方也在這裡。一般來說,校內對於特殊學生最為熟悉的人員,主要為資源班老師或特教老師。對於輔導系統來說,這部分相對會是陌生一些。未來,如果孩子的條件是:在醫療上,擁有ADHD的診斷,未取得特教身分。但他卻符合《學生輔導法》裡的「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之學生」,那麼關於孩子日後在課業與成績的輔導上,特教系統與輔導系統如何合作與區隔,將會是一場微妙的互動。

    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課業與成績的權利又多了一條法律來支持。當然,未來家長是否為孩子爭取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特別是ADHD或其他情緒行為議題的孩子又將會有另一番的考量。

    關於相關法律條文的解釋,請特別留意在「應」和「得」之間。前者提供了相對的法律保障或義務,例如《特殊教育法》第19條 :「......『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性及需求......。」後者則反映出,在親師溝通上所需說服力的重要性。例如《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第7條:「......學校『得』視學生輔導需求......。」—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在 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31 10:16:12
    有 109 人按讚

    昨晚新聞在報導「頭份國中招生爆滿問題待解」這個討論已久的問題。
    其實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從制度面的設計來改善,因為單從校舍不足的方向去討論,除了新建校舍的經費籌措及工期來看根本緩不濟急之外,無形中只是在鼓勵創造明星學校,對於整個地方教育的生態將會產生畸型的發展,所以我在今年議會第一次定期會時我就提出建議並提案制定【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及總量管制辦法】,務必要從制度面中去訂定一套合理、公平的總量管制辦法,讓各個學校可以均衡發展,也讓偏遠地區的特色學校可以因這套制度,不要受到學區的限制而阻斷學生來源。

    我的提案在議會的第一次定期會已經正式通過,希望苗栗縣政府教育處可以盡快研擬出相關的作業辦法。

    #以下是我所草擬的草案版本,已送交苗栗縣政府教育處參考: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及總量管制辦法草案(議員陳光軒版)

    第1條
    本辦法依國民教育法第四條第二項及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五條規定訂定之。

    第2條
    學區劃分之原則如下:
    一、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應以便利學生就讀為原則,並依據人口、交通、社區、文化環境、行政區域及學校分布情形,劃分學區,分區設置。
    二、應顧及學校容量及學齡兒童人數,保障學區內家長教育選擇權及學生學習權。
    三、學校學區劃分應明確,如有特殊原因時,得採開放學區。
    四、私立國民中小學(代用國中除外)及特殊教育學校不受學區限制。

    第3條
    學區之種類及定義如下:
    一、基本學區:指學區內僅有一所供區內學生就讀之學校。
    二、共同學區:指兩校學區鄰近重疊之範圍,範圍內學生可依其意願選讀學區內任一所學校。
    三、大學區:指以鄉(鎮、市)之行政區域為學區,區內學生得依其意願選讀區內任一所學校。
    四、開放學區:指基於實驗教育之需要或受特色學校認證之學校,不受基本學區及行政轄區之限制,學生得依其意願選讀學校。

    為鼓勵小型學校發展學校特色,本縣五班(含)以下之國中小皆為開放學區類型學校(分校與本校分開認定)。
    學校符合下列申請條件之一,得向教育處提出開放學區申請,並經審查小組審查通過後公告為開放學區學校:
     (一)學校位於郊區,招生不易。
     (二)村(里)內人口外移嚴重,新生數快速遞減。
     (三)原由經審查小組核定。
    列為開放學區學校,如原核定條件消失時,由教育處提案經審查小組審查通過後得恢復為基本學區。
      
    共同學區內有跨鄉(鎮、市)區範圍之學校,如其中之一學校隸屬為大學區範圍者,僅能就讀共同學區之學校。

    第4條
    每年學區之劃分及調整結果,由苗栗縣政府於每年二月底前公告之。

    第5條
    各鄉(鎮、市)公所應於每年三月底前辦理國小新生入學名冊之寄發作業,以基本學區為主送達新生家戶,並於入學通知單標註大學區及開放學區之學校。國中新生由國小於每年三月底前造冊送各相關國中。

    第6條
    本縣國民中小學應依據本府每年三月底前公告各校招生班級數及招生員額辦理招生。

    第7條
    各校應依據本府核定之班級數及招生員額辦理招生,如登記入學員額超出規定上限之學校應實施總量管制,並以下列優先順位辦理登記入學:
    一、第一順位登記入學之學生如下:
    (一)設籍該校基本學區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或法定監護人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
    (二)設籍該校基本學區持有重大傷病卡者。
    (三)設籍該校基本學區並經依法令認定之低收入戶。
    (四)設籍該校基本學區父母雙亡者。
    (五)經本府核定之身心障礙者。
    二、第二順位登記入學之學生如下:
    (一)與直系血親尊親屬或法定監護人同一戶籍並實際居住其設籍該校基本學區之自有房屋或租賃房屋者。
    (二)該校編制內教職員工子女。
    三、第三順位登記入學之學生如下:
    (一)設籍該校基本學區者。
    (二)兄姐已就讀該校者。
    前項第二款之學生登記入學時,屬自有房屋者應檢附設籍之房屋所有權狀或房屋稅單影本;屬租賃房屋者,應檢附設籍之房屋租賃契約。

    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三款如涉設籍先後事項者,以設籍日期較前之學生優先入學,最後員額如有二人以上同日遷入學區者,採公開抽籤決定。

    第8條
    實施總量管制學校學生入學順序,除依前條規定優先入學外,依設籍時間先後順序登記入學,額滿為止。未能分發入學之學生依其意願輔導至鄰近未額滿學校就讀,未額滿之學校不得拒絕。

    第9條
    各校應成立學生入學審查小組,專責依本辦法規定處理特殊個案及學生入學事宜。
    前項成員由該校校長、教務(導)主任、行政代表一人、教師代表二人及家長會代表二人組成。

    第10條
    實施總量管制學校經報准之額滿年級,除依法令規定所安置學生外,不得受理學生轉入,並以轉出不轉入之作法逐步降至法定之班級人數為原則。
    實施總量管制學校因學生轉出或其他原因而有缺額時,依實際缺額授權學生入學審查小組辦理。

    第11條
    實施總量管制學校應公告周知。國小新生部分由鄉(鎮、市)公所核發入學通知單,國中新生部分由國中核發入學通知單事先告知家長。

    第12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 特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27 08:00:00
    有 183 人按讚


    孩子在學校是否取得特殊教育學生的身份,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考量,就在於孩子本身,在學習過程中,是否需要考量他的身心特質,以作為老師教學、教法、考試、評量、作業等修正的參考。



    這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也就是擬定特殊需求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EP)。這份資料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非常嚴謹的,考量孩子的障礙程度、身心特質、優勢弱勢,無論是孩子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動作,或聽說讀寫算能力等而釐訂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內容與方式。



    個別化教育計畫主要由學校最是熟悉特殊學生的特教老師、資源班老師(孩子的個案管理老師)負責撰寫。過程中,邀集導師、科任等相關老師,與專業團隊例如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等,以及家長,針對孩子在接下來的這一學期,學習內容的安排,進行方式,以及作業、考試、評量等進行討論。



    另外,確認孩子是否需要接受資源班服務與協助,無論是進行抽離或外加課程,給予學科補救,或是提供社會情緒、人際互動、或專注力等課程。並評估孩子是否需要接受專業團隊的安排與協助。



    在擬訂個別化教育計畫的過程中,家長以及相關老師在會議中,進行想法以及意見的溝通,以獲得對孩子最適切的交集。



    當家長出席個別化教育計畫,在與老師們的溝通過程中,建議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同時,進一步確認學校會如何進行相關活動與課程,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例如,孩子在社會情緒領域上有需求,學校端是否給予社交團體等訓練課程。或孩子有閱讀障礙,在考試、評量過程中,是否提供報讀服務等。



    家長在閱讀個別化教育計畫,需要留意的重點在於,孩子的課程內容、以及考試、評量與作業如何進行。



    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適時評量孩子的學習狀況,並進行調整與修正。因此,個別化教育計畫,也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文件,具有教學-評量-教學的概念,不斷反覆的教學、觀察、微調、修正、教學,以獲得最適合孩子的學習內容。



    請特別留意,在孩子個別化教育計畫,裡面所詳列的學習目標,是否距離孩子實際的能力太過於遙遠,太理想化而無法達成。個別化教育計畫絕對不該只是流於形式。而是親師生共同負責執行,以讓孩子能夠獲得應有的學習權益與因材施教。



    【註】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第 10 條 前條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學校應於新生及轉學生入學後一個月內訂定;其餘在學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畫,應於開學前訂定。前項計畫,每學期應至少檢討一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