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特斯拉交車地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特斯拉交車地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特斯拉交車地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特斯拉交車地點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股盤後〉傳拜登延續川普中企投資禁令 道瓊續刷新高 週四 (6 日)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低於預期,創疫情以來新低,恐慌指數 VIX 下滑,美元回落,思科、IBM、高盛領跑,科技尾盤急拉向上,四大指數齊揚,道瓊再刷歷史新高。 政經消息方面,彭博社報導,拜登政府正對與中國軍方關聯的企業投資...

  • 特斯拉交車地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7 07:35:56
    有 237 人按讚

    〈美股盤後〉傳拜登延續川普中企投資禁令 道瓊續刷新高

    週四 (6 日)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低於預期,創疫情以來新低,恐慌指數 VIX 下滑,美元回落,思科、IBM、高盛領跑,科技尾盤急拉向上,四大指數齊揚,道瓊再刷歷史新高。

    政經消息方面,彭博社報導,拜登政府正對與中國軍方關聯的企業投資禁令進行初步討論,其中包括中國三大電信公司。消息人士稱,由於貿易、人權、南海問題緊張局勢加劇,料拜登將對中國延續川普的中國投資禁令,採取持續強硬立場。

    美國總統拜登原本預計將企業稅從 21% 提高到 28%,但他做出妥協,表態能接受企業稅率介於 25% 至 28% 之間,為 2.3 兆美元基建計畫提供資金的談判空間。

    聯準會 (Fed) 週四發布《金融穩定報告》提到,儘管金融系統在疫情中基本上保持穩定,但未來的危險正在上升,股市和其他資產價格上漲對金融體系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如果風險偏好下降,資產價格可能容易大幅下跌。

    Fed 理事布蘭納德 (Lael Brainard) 稱,目前的情況值得關注,並強調了確保金融體系擁有適當保障措施的重要性。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升溫,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55 億例,死亡數突破 324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259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8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2107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493 萬例。

    週四 (6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318.19 點,或 0.93%,收 34,548.53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4.03 點,或 0.82%,收 4,201.62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50.42 點,或 0.37%,收 13,632.84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3.34 點,或 0.77%,收 3,066.22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全數收紅,金融、必需消費品和通訊服務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集體走升。蘋果 (AAPL-US) 上漲 1.28%;臉書 (FB-US) 上漲 1.59%;Alphabet (GOOGL-US) 上漲 0.98%;亞馬遜 (AMZN-US) 上漲 1.10%;微軟 (MSFT-US) 上漲 1.32%。

    道瓊成分股多收高。高盛 (GS-US) 上漲 2.33%;思科 (CSCO-US) 上漲 2.56%;IBM (IBM-US) 上漲 2.20%;陶氏化學 (DOW-US) 上漲 0.93%;雪佛龍 (CVX-US) 上漲 0.055%;開拓重工 (CAT-US) 下跌 0.29%。

    費半成分股多收高。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1.11%;美光 (MU-US) 下跌 0.41%;AMD (AMD-US) 上漲 0.077%;英特爾 (INTC-US) 上漲 1.22%;NVIDIA (NVDA-US) 上漲 0.45%;高通 (QCOM-US) 上漲 1.00%。

    台股 ADR 僅聯電下滑。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1.40%;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0.90%;聯電 ADR (UMC-US) 下跌 0.64%;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0.42%。

    個股消息

    拜登政府週三公開支持疫苗專利豁免後,疫苗股週四震盪走低,輝瑞 (PEE-US) 下跌 0.99%;莫德納 (MRNA-US) 下跌 1.44%;阿斯特捷利康 (AstraZeneca)(AZN-UK) 下跌 0.052%;嬌生 (JNJ-US) 上漲 0.42%。

    傳出拜登將延續川普時期的「中國涉軍企業禁令」,百度 (BIDU-US) 下跌 0.03%;阿里巴巴 (BABA-US) 下跌 0.15%;騰訊 (TCEHY-US) 下跌 0.43%。

    IBM (IBM-US) 上漲 2.20% 至每股 148.42 美元。IBM 發表 2 奈米晶片製程技術,較目前 7 奈米製程快上 45%,能效高達 75%。

    UBER (UBER-US) 暴跌 8.90% 至每股 46.65 美元。第一季財報營收達 29 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但該公司出售自動駕駛部門 ATG 讓其虧損有所改善,第一季每股虧損 6 美分,優於市場預期 (虧損 60 美分)。

    特斯拉 (TSLA-US) 下跌 1.10% 至每股 663.54 美元。因汽車需求異常強勁,傳出特斯拉第 2 季產能已告罄。特斯拉此前預計,Q2 交車量將略高於上季創下的紀錄新高,其 Q1 交車量高達 18.5 萬輛。

    食品巨擘家樂氏 Kellogg (K-US) 上漲 7.07% 至每股 67.53 美元。該公司第一季財報表現強勁,調整後每股純益為 1.11 美元,營收為 35.8 億美元。並提升全年財測。

    Paypal (PYPL-US) 上漲 1.87% 至每股 252.02 美元。該公司新財報亮眼,調整後每股純益為 1.22 美元,Paypal 執行長指出,加密貨幣是關鍵成長引擎。

    經濟數據

    美國上周 (5/1) 初領失業金報 49.8 萬人,預期 53.8 萬人,前值自 55.3 萬人上調至 59 萬人
    美國上周 (4/24) 續領失業金報 369 萬人,預期 362 萬人,前值自 366 萬人下修至 365.3 萬人
    華爾街分析

    華爾街靜待週五非農就業最新報告,經濟學家預測,美國 4 月份將新增約 100 萬個工作崗位。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表示,鑒於就業市場緊張趨緩,正如週四數據顯示那樣,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將下降,今年夏季合理目標是低於 30 萬。

    E * Trade Financial 投資策略董事總經理 Mike Loewengart 表示:「美國距離全面經濟復甦僅一步之遙,隨著失業救濟人數跌至疫情來新低,人們對即將出爐的非農就業報告期待越來越高。」

    Truist 首席市場策略員 Keith Lerner 指出,科技財報動力相對整體大市已於去年 5 月底見頂,基於今明兩年經濟增長將遠高於趨勢,價值股勢將受益。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9037?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5-06(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聚餐報名
    https://reurl.cc/qm6RX0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2021下半年台股投資策略】
    .
    日期:5/29(六)
    時間:下午1點-下午4點
    地點:天成飯店(台北車站)
    .
    費用:600
    .
    報名網址
    https://goo.gl/5CzFuK
    .
    洽詢電話:(02)8502-6666.

  • 特斯拉交車地點 在 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2 07:27:39
    有 398 人按讚

    〈美股盤後〉拜登正式簽署刺激法案 那指費半強彈 台積電ADR飆近6%

    美國總統拜登提早一天、在美國疫情爆發滿一年的周四 (11 日) 這天簽署 1.9 兆美元紓困案,美國民眾最快本周末就能收到現金支票,美股四大指數全面收高,道瓊、標普 500 雙雙躍上歷史新高,科技股也強彈,那斯達克反彈 2.5%,費城半導體強漲逾 4%,台積電 ADR 大漲 5.9%。

    晶片股引領科技股漲勢,費半大漲,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自高點回跌幅度收斂為 5%,脫離修正區間。中、美兩國半導體業協會周四宣布共同成立「中美半導體產業技術和貿易限制工作組」,建立及時溝通的資訊共享機制,交流有關出口管制、供應鏈安全、加密等科技和貿易限制等政策。

    拜登正式簽署 1.9 兆美元刺激法案,比原定的周五提早一天,白宮新聞秘書莎琪 (Jen Psaki) 表示,現金支票最快本周末就會發放到民眾的銀行帳戶。這個名為「美國救援法案」(American Rescue) 的法案將發放 1400 美元直接現金給多數民眾、撥款 3500 億美元援助州和地方政府,並提高疫苗發放資金和兒童抵稅福利。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上周請領人數下降到四個月來最低的 71.2 萬人,降幅超過市場預期,強化投資人對就業市場復甦的信心。

    美債殖利率持穩在 1.53% 附近。美國財政部標售 240 億美元 30 年期公債,利率符合預定水準,投標倍數略高於市場所料。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發燒,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124 億例,死亡數突破 261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2909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2.7 萬。

    拜登稍晚將發表任內首次黃金時段演說,悼念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將近 53 萬美國人民,並公布疫情過後的願景和規畫。

    周四 (11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88.57 點,或 0.58%,收 32,485.59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40.53 點,或 1.04%,收 3,839.34 點。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勁揚 329.84 點,或 2.52%,收 13,398.67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飆漲 117.81 點,或 4.09%,收 2,997.13 點
    標普類股表現,科技股和非必要消費品類股強力反彈,近日表現突出的金融、工業類股相對平靜。

    科技五大天王全面上漲。蘋果 (AAPL-US) 漲 1.65%;臉書 (FB-US) 漲 3.93%;Alphabet (GOOGL-US) 漲 3.16%;亞馬遜 (AMZN-US) 漲 1.83%;微軟 (MSFT-US) 漲 2.03%。

    道瓊成分股漲跌互見。波音 (BA-US) 勁揚 2.7%;Nike(NKE-US) 漲 2.61%;Walgreens(WBA-US) 漲 1.97%;Salesforce(CRM-US) 漲 1.88%。Verizon(VZ-US) 挫跌 2.75%;可口可樂 (KO-US) 跌 1.08%;麥當勞跌 (MCD-US)0.81%。

    費半成分股絕地反攻。Cree(CREE-US)、邁威爾 (MRVL-US) 均強漲逾 8%;賽靈思 (XLNX-US) 漲 6.19%;科沃 (QRVO-US) 漲 5.79%;超微 (AMD-US) 漲 3.71%;美光 (MU-US) 漲 4.57%;輝達 (NVDA-US) 漲 4.21%。

    台股 ADR 悉數收高 。台積電 ADR(TSM-US) 大漲 5.93%;日月光 ADR(ASX-US) 漲 6.28%;聯電 ADR(UMC-US) 漲 5.76%;中華電信 ADR(CHT-US) 漲 0.41%。

    焦點個股
    中美半導體產業加強溝通與分享資訊,晶片股大漲,超微、輝達均漲逾 4%,賽靈思勁揚 6.2%。

    特斯拉 (TSLA-US) 延續反彈走勢,上漲 4.72%。路透則報導特斯拉提高部分車款售價,官網顯示 Model Y 長哩程和 Model S Plaid 皆漲價,有助提高未來利潤。瑞穗最新給予特斯拉「買進」評等。

    赴美首次公開發行 (IPO) 的韓國電商巨擘 Coupang(CPNG-US),掛牌首日大漲 40.71%,以每股 49.25 美元作收,市值約 840 億美元,盤中最高一度超越 1000 億美元。Coupang 有「韓國亞馬遜」之稱,以每股 35 美元發行股票募集 42 億美元,是美國今年來最大規模 IPO,也是阿里巴巴之後海外公司在美最大 IPO 案。

    美國生技公司 Novavax(NVAX-US) 盤後飆漲 22.6%。後期臨床實驗結果顯示,Novavax 的新冠疫苗對英國變種病毒具有 96% 的保護效力,朝取得主管機關批准使用又邁進一步。

    Canoo 收盤大漲 13.81% 至每股 14.67 美元,盤後續揚 6.5%。這家獲國巨、宸鴻投資的電動車廠周三宣布切入電動皮卡市場,將推出美國製造的吊艙式電動皮卡,第 2 季開放預訂,最快 2023 年第 1 季交車。

    甲骨文 (ORCL-US) 挫跌 6.5%。該公司周三盤後公布會計年度第 3 季財報,雲端部門營收年增 5%,成長不及市場預期;財測也不如華爾街所料,預估 EPS 介於 1.20 至 1.24 美元。

    GE(GE-US) 重挫 7.36%,盤中一度跌 8.8%,為近一年來最大跌幅。投資人對 GE 旗下客機租賃公司 GECAS 與同業 AerCap(AER-US) 合併的條件不滿意,分析師也表達對 GE 股價估值過高的疑慮。

    經濟數據
    美國上周 (3/6) 初領失業金報 71.2 萬人,預期 72.5 萬人,前值自 74.5 萬人上調至 75.4 萬人
    美國上周 (2/37) 續領失業金報 414.4 萬人,預期 420 萬人,前值自 429.5 萬人上調至 433.7 萬人

    華爾街分析
    E-Trade Financial 投資策略執行董事 Mike Loewengart 說:「初領失業金人數再次下滑,是我們邁向疫情後正常生活的良好跡象。在過去通膨疑慮引起市場恐慌之後,經濟數據描繪出樂觀的景象。」

    TIAA 銀行全球市場總裁 Chris Gaffney 說,拜登政府透過法案為股市又添了一些柴火,股市創新高就是因為刺激支票正在發揮功效,而且因為新紓困案受惠的領域和前幾輪財政刺激相比更廣泛。

    Horizon 投資公司投資長 Scott Ladner 說,財政刺激正在減緩疫情影響,接近負值的實質利率對資產價格將扮演很好的助力,讓投資人忽略每日波動。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1528?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3-11(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
    https://reurl.cc/KjrbGR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台股多頭能走到多久
    多空交易策略公開
    【阿斯匹靈台股攻略講座】
    日期:3/21(日)
    時間:下午1點-下午4點
    地點:天成飯店(台北車站)
    費用:600
    報名網址
    https://goo.gl/5CzFuK
    洽詢電話:(02)8502-6666

  • 特斯拉交車地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2 15:23:37
    有 0 人按讚

    滴滴真的在上海推出無人車了,記者上車親測報告

    2020-06-30
    本文來源:燃財經
    作者:金玙璠、周繼鳳

    「兩個黃鸝鳴翠柳,自動駕駛也能走,閒敲棋子落燈花,自動駕駛送到家。」

    6月27日,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開始在上海接受公眾體驗報名。

    央視主播朱廣權在當天央視新聞的直播中,賣力地宣傳了一波自動駕駛。

    前有百度,後有高德、滴滴,從4月下旬到現在的70天內,三家出行平台密集開放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均是僅在部分城市的固定區域內運營,運營車輛和時間有限,隨車配有安全員、測試員。

    這在行業內是什麼水平?

    滴滴號稱此次在上海投入的是L4級別的智能駕駛無人車,但是在直播中駕駛員多次接管方向盤,遇到復雜場景需要遠程求助,這所謂的L4,是真落地還是搞噱頭?

    事實上,不少企業給自家自動駕駛技術的定位都是L4級別,與全自動只差一個級別。

    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現在要想達到L4非常困難,短期來看,至少還需要將近1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做到。

    亦有觀點認為,最多只能理解為是L4級技術、但並非可商業化的產品。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滴滴這次試乘流程是目前Robotaxi裏最全面的,可以說是一次很好的面向大眾的科普直播。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燃財經,滴滴這次和其他兩家一樣,營銷意義大於實際。

    談L4的商業化更是為時過早,而滴滴這場直播是單純地秀肌肉,吹響IPO的號角。

    01.滴滴首秀翻車了嗎?

    我們先來看滴滴自動駕駛的車輛和測試範圍。

    車輛由沃爾沃XC60改造,據滴滴介紹,給它安裝了近20個感測器,其中包括1個64線雷射雷達、2個16線雷射雷達、7個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一輛車的造價在100萬以上。

    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範圍僅限於上海開放測試道路,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全長53.6公里。

    在滴滴指定的接駁地點,央視記者通過App線上下單了一輛自動駕駛網約車,車輛按時到達後,記者打開車門後發現車內前排還坐著兩名工作人員。

    滴滴自動駕駛首席運營官孟醒給出的解釋是,兩位工作人員是為了確保行程安全,其中一位是安全員,應對突發情況,另一位是測試員,實時記錄的同時,能夠提前了解路況與安全員進行溝通。

    滴滴這次秀肌肉,不巧碰上了上海的梅雨天氣。

    據滴滴介紹,遇上大雨,對自動駕駛車輛的雷射雷達和攝像頭這些感測器都是考驗,比如,對雷射雷達來說,雨點、地面上的積水以及濺起來的水花都可能引發噪點,這就相當於「駕駛員」視力變差,需要演算法有效地去除這些噪點,否則容易引發各種急剎。

    但現場的記者和滴滴高管也在反復強調——自動駕駛不等於無人駕駛,如今滴滴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可以做到自動駕駛,配備安全員是為了乘客的安全兜底,以便在突發情況下隨時接管車輛。

    記者上車前需要手簽一份知情責任書。

    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陳卿表示,這是目前所有的自動駕駛的常規操作,也是讓用戶認識並對自動駕駛保持警惕的一個重要步驟。

    第一次測試是從安拓路公交車站到上海汽車城地鐵站。

    整體來看,自動駕駛車輛在剎車、避讓、減速超車、掉頭方面還算順暢,但可以發現,因為速度慢,加上都是右轉彎,車輛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最右側車道。

    但是,還是出現了引發大家關注的「翻車」情況:

    比如,第一次啟動時,大約等待了兩分多鐘車輛才出發。

    記者略顯尷尬,在等待啟動過程中,多次詢問「可以出發了嗎」,介紹完整體情況後,又說起了當天的天氣狀況。

    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多次接管方向盤。

    直播到39分鐘時,當時車輛路上一個丁字路口,前方、旁邊沒有其他車輛,也無其他突發狀況的情況下,駕駛員開始接管方向盤。

    測試員的解釋是,「雨量較大的時候,濺起的水花會對雷達和攝像頭造成影響,駕駛員就會接管方向盤」。

    這位測試員稱,接管的另外一種考慮是,自動駕駛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但不能保證行人或者電動車等完全按照交通規則行駛,因此面對幹擾的時候,駕駛員也需要接管方向盤。

    當面對相對復雜的場景時,滴滴的自動駕駛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在第二次測試過程中,車前出現了一輛三輪車,三輪車司機蹲在地上疑似修車,如果是普通駕駛員就直接繞道走了,但這對於自動駕駛系統來說,算是一道超綱題。

    滴滴解釋稱,這種情況屬於復雜場景,自動駕駛系統需要通過車內的感測器實時將數據發到遠程協助中心,由遠程協助中心給出協助指令。

    「前方突遇障礙,自動駕駛汽車自動變道」,自動駕駛車收到指令後,默默地繞開了前方的三輪車。

    「這(滴滴)和百度沒有太大區別,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好的水平之一。」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如此評價。

    02.真假L4

    滴滴號稱此次在上海投入的是L4級別的智能駕駛無人車。

    L4是什麼概念?

    按照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的定義,無人駕駛分為從0級(完全手動)到5級(完全自動)6個等級。

    最高級別L5可以做到全場景全自動,但目前科技水平有限,只能算是一個理想化目標,而在走向L5的路上,每提高一個等級,自動化的程度就會晉升一級台階。

    其中,L3級別屬於條件自動化,車輛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現自動加減速和轉向,不需要駕駛者的操作。

    L4的自動化程度更上一層樓,全程不需要駕駛員,但有限制條件,例如限制車輛車速不能超過一定值,且駕駛區域相對固定,並且一旦發生特殊情況,駕駛員可以切換到手動駕駛。

    前不久,工信部也出台了中國版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L3為有條件自動駕駛,L4為高度自動駕駛。

    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國外的標準。

    那麽滴滴和國內同行處於什麼技術水平呢?

    米磊給出的側面答案是,現在要想達到L4是非常困難的,短期來看,至少還需要將近1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做到。

    「現在我們看到的,要麽是低速,要麽是在簡單場景,而且短期內不可能去掉安全員去測試。」他表示。

    「目前國內的自動駕駛水平,L3都沒到,主要靠產業吹。」一位長期研究造車新勢力的分析師告訴燃財經,所謂的L3,其實都是一些結構化道路的L3功能,也稱為特定場景的L3自動駕駛,均是一些非常有限的場景,而自動召喚是L4的一個很小的應用場景。

    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則透露,目前滴滴給自己的定位是L4級,但很難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只能理解為是L4級技術、但並非可商業化的產品。

    另一位研究自動駕駛的業內人士對燃財經表示,如今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由兩大類公司研發推廣。

    一類是傳統的汽車製造生產商。

    這些公司面向的是C端消費者,「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不太敢宣稱自己的技術已經達到了L4級別。」

    另一類便是汽車新勢力。

    這些公司短期內並不會向消費者出售自動駕駛車,而是為了給投資人講好故事,拿到下一輪融資。

    「他們本身也不會自主造車,更多的是委托一家代理公司幫忙改造。」

    如今,自動駕駛因為技術上的不成熟帶來的安全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比如,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將白色卡車誤識別為天空,致使車輛駕駛員死亡;Uber自動駕駛系統對夜晚橫穿馬路的行人識別分類不準而發生事故,致使對方死亡。

    再加上L4是高度自動化,不需要駕駛員,在安全保障方面也就對研發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經常會有人跳出來說自己達到了L4水平。」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L4級別,絕不只是車的問題,配套的基礎設施也要有對應級別的支持,自動駕駛系統的級別越高,越需要依靠基礎設施的支持來確保安全性。

    在他看來,如果基礎設施方面有了足夠的支持,L4技術的應用是沒問題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國只能在有限的幾個地方測試應用L4級別技術。

    如今,國內只有六城開放自動駕駛載人道路測試和試運營,且對車輛數量測試裏程等都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取消安全員。

    滴滴此次的試運營也僅限於上海嘉興的固定路線。

    03.真落地還是搞噱頭?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對燃財經表示,這次滴滴的試乘流程是目前Robotaxi裏最全面的,是一次不錯的面向大眾的科普直播。

    在直播一開始,滴滴展示了指揮中心的交通大數據的分析界面、自動駕駛車隊的管控界面,技術講解也更加全面細致,紅綠燈計時時間的實時調整概念、車路協同、安全員培訓都有所提及。

    「但和其他家一樣,宣傳、營銷的意義大於實際(應用)。」其中一位業內人士說。

    就在滴滴推出Robotaxi服務的前五天,高德打車和自動駕駛出行企業文遠知行WeRide達成合作,在廣州正式上線Robotaxi服務。

    更早上線的還有高德與自動駕駛公司AutoX(4月28日)在上海接入的Robotaxi體驗活動、百度Apollo在長沙開啟的Robotaxi打車服務(4月19日)。

    前有百度,後有高德、滴滴,從4月下旬到現在的70天內,三家出行平台密集開放Robotaxi服務。

    「今年的疫情利好無人駕駛,行業關注度開始上升,各家應該都在根據環境的變化去推動測試。」

    在米磊看來,有滴滴這樣的公司進入,說明這個方向是對的,但Robotaxi的商業化的難度係數也是最大的,比其他場景都要難。

    一位汽車領域創業者表示,從各家通用的免費策略來看也是如此,商業化成績並不是他們的關注點。

    陳卿告訴燃財經,現階段固定路線的載人運行計程車服務意義不大,離真正的商用距離還很遠。

    三家開放Robotaxi服務的平台均是:目前僅在部分城市的固定區域內運營,運營車輛和時間有限,隨車配有安全員、測試員。

    除滴滴只能預約體驗試乘外,另外兩家對外的宣傳口徑是「呼叫不需要提交申請或審核,流程與一般網約車無異」。

    其中的滴滴,雖然從2016年就開始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次年在美國加州設立首家海外AI實驗室,但其實前些年的動靜並不大。

    直到去年,滴滴開始加強布局,8月份將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沃芽科技,天眼查顯示,今年5月底獲得軟銀超過5億美元融資,成為國內這一領域的最大單筆融資。

    可能是有了五億美金的底氣,孟醒在直播當天表示,到2030年,滴滴出行平台將擁有100萬輛全自動的無人駕駛汽車。

    滴滴CEO程維已經考慮清楚了,「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

    滴滴方面此次在直播中除了自報單輛車成本百萬左右外,還透露,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現階段需要配備一名安全員、一名測試員,其中安全員的培養成本也很高,需要經過1-2個月的培訓,錄取率僅為1%。

    按照文遠知行工程資深副總裁鐘華此前的表述,無人駕駛公司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第4階段,即限定區域、限定時間的全無人駕駛測試和試運營,進入第5階段(實現大範圍大規模的全無人駕駛運營)方能實現盈利。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Robo-taxi商業化現狀、挑戰及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指出,如今計程車司機人力成本與自動駕駛改造成本基本持平,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以傳統燃油車的計程車為例,自動駕駛計程車成本依舊略低;與電動計程車相比,自動駕駛計程車改造成本需控制在50萬左右,二者基本持平。

    未來5-10年人力成本將會進一步升高,而自動駕駛系統改造成本會逐漸降低。

    預計2025年左右,Robotaxi取消安全員並規模化部署後,其成本優勢凸顯,帶來出行服務的顛覆。

    麥肯錫的預測是,Robotaxi每公里成本不斷下降,與傳統計程車成本相比將在2025至2027年之間達到拐點。

    但與此同時,Robotaxi的實際落地應用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建議》中寫道,如今的技術雖可處理交通路況90%常規問題,但剩下的10%影響巨大,需要花費90%的時間解決,長尾效應明顯,且示範場景與真實商用場景存在差距。

    而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尚處於陌生認知階段。

    「L3自動駕駛量產難以落地,L4遙遙無期,所以能講故事的Robotaxi成了這幾年的熱門」。一位知乎網友如是寫道。

    陳卿亦告訴燃財經,「滴滴自動駕駛體驗車,離宣稱的L4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事實上,計程車領域的無人駕駛,五年之內都是難以落地的,談L4的商業化更是為時過早,而滴滴這場直播是單純地秀肌肉,吹響IPO的號角。

    附圖:▲來源 / 直播截圖 記者正在簽署知情責任書
    ▲來源 / 直播截圖,圖中安全員已接管方向盤
    ▲來源 / 直播截圖,自動駕駛網約車前方遇到三輪車障礙

    資料來源:https://chinaqna.com/a/112696?fbclid=IwAR0DFhoJ-qcw2TNX68nRy7inB7Xvpe5c6F8yxaPTv6r1aWaLhv-OPS9uLO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