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牛頓第三定律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牛頓第三定律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牛頓第三定律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牛頓第三定律公式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作者的物理空間:為甚麼軟柄鎚比起硬鎚更可幫助農民工發力? 同樣的Kinetic Energy,如何造成Greater Impact? 衝量(p)公式:p=mv 質量(m)愈大,速度(v)愈快,衝量就愈強。螳螂蝦雖小,但牠的秒速子彈拳可以一下打斷潛水員的手指。而你不會笨到用鎚柄打釘,因...

  • 牛頓第三定律公式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31 02:02:48
    有 162 人按讚


    作者的物理空間:為甚麼軟柄鎚比起硬鎚更可幫助農民工發力?

    同樣的Kinetic Energy,如何造成Greater Impact?

    衝量(p)公式:p=mv

    質量(m)愈大,速度(v)愈快,衝量就愈強。螳螂蝦雖小,但牠的秒速子彈拳可以一下打斷潛水員的手指。而你不會笨到用鎚柄打釘,因為鎚頭比鎚柄重。

    力學(F)公式:F=ma

    a係加速度,即係速度v除以時間:a=v/t

    速度可改寫成 v=at

    代入一式,p=m⋅at

    代入二式,p=F⋅t

    即是說,用同樣的力,接觸時間愈長,衝量就愈大。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硬鎚擊中後會因反作用力而彈開,接觸時間短;軟鎚接觸時間較長,於是農民工用較小的力,就可將鐵釘鎚得更深。以柔勝剛。

    為甚麼海綿彈打得穿鐵板,但打不穿軟墊?

    F=p/t,同樣的衝量,力與時間成反比,俗稱卸力。

    關於鎚打的純學術討論告一段落。

    作者

    https://youtu.be/4eDaFYtS9lE

  • 牛頓第三定律公式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01 19:10:00
    有 72 人按讚

    【用演算法過好一生,可以嗎?】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本日單元:我的學習之路。

    在計算機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在網路上所做的各式交易,都會被網站後台AI厲害的演算法紀錄,透過數據分析你的購物偏好,當你下次再瀏覽網站,要下單購買商品時,網站便會「貼心」的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東西,而這些推薦,有時候還真的打中內心。你忍不住將商品一一加入購物車,等你意識到會不會買了不必要的東西,卻已經按下結帳,你不免哀嘆:「這個月的支出又超支了!」💸

    既然演算法這麼厲害,那我們的人生,是否也可以用演算法計算呢?🤔 🤔 🤔

    電腦科學家布萊恩‧克里斯汀2017年時的書〈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大膽提了個假設:人如果交給演算法做決策,人生是不是更好?

    讓我來分四個部分為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演算法可以怎麼運用?

    ↠↠↠

    第一單元:面對截止日專案的正確作法

    日常工作上,我們往往被無數專案的截止日期追著跑!下個禮拜一要完成A專案、下禮拜二又要完成B方案,下禮拜三完成C方案….那麼多事情,我一個人要做完,怎麼辦?

    讓我們用「最佳截止日期演算法」試試吧!💡

    這個方法很直觀,我們就按照截止日期的先後順率做事情就好了,按照最佳截止日期演算法,你做事情的順序應該是:A→B→C ✅

    但是,真實世界中,方案的難度跟大小並不同,如果A專案很難,做完A專案delay,勢必會連帶影響B方案跟C方案,如果照順序做,每個方案都拖延了,不就被老闆開除了,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對此,數學家給予的建議是:把「花時間最長」的專案,放生吧!👋

    如果你想要盡可能按時完成「最多任務」,就應該放棄占用時間最長的任務,這個方法,就是「摩爾演算法」。

    你聽完以後,一定覺得數學家糊塗了,難道沒有方法,可以做好萬全之策嗎?

    答案是,還真沒有。😅

    ↠↠↠

    第二單元:小事退散,要事優先!

    如果你是個管理者,你絕不可能用「摩爾演算法」做決策,放棄時間最長的任務,往往是公司最核心價值的任務,那可不是做其他小專案得到的效益,可以彌補的。

    我們應該要區分,什麼才是對公司真正重要的任務。🔍

    讓我們用「加權最短處理時間方法」,做量化吧!

    公式是:任務的密度 = 重要程度 / 完成時間。

    我來舉個例子:如果A專案要用5小時完成,帶來的公司收益是5千元。而B專案只要花一小時,帶給公司的收益是2000元。

    那你理所當然要先做B方案,因為以一個小時的單位密度來算:B方案一小時的2000元收益,大於A方案一小時的收益1000元。

    這個方法看起來比上一個按照截止日順序完成的方法好多了吧!但是,它忽略了一個問題。

    如果我要同時考量截止日期,跟重要程度,我該怎麼辦?🤷

    數學家遺憾的告訴你,這就跟時間管理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

    第三單元、演算法的真實實踐

    如果你手上正在做一個專案,突然接到新任務,如果你用的是「最佳截止日期」演算法,請你比較一下新任務和手上專案的截止日期;如果你用的是「加權最短處理時間」演算法,請你計算新任務和手上專案的「單位密度」。

    你要明白,各種的演算法都是不完美的。❎

    「加權最短處理時間」演算法的合理性,是假設你切換任務「沒有成本」。但是,按照一般人的大腦習慣,我們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是要花很多時間跟代價的。⏳

    如果我在寫文章,我的老闆突然叫我幫公司同仁買便當,我出門買個便當回來後,剛剛寫文章的邏輯被打斷,可能靈感全失,再寫文章就要花更多的時間。📝

    如果你是個對自己工作有掌握力的人,不容易被打擾,那麼加權最短時間處理法,可能是比較適合你的。

    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演算法不是技術,是藝術。🎨

    ↠↠↠

    第四部分、演算法給予我的啟示

    在工業革命之前,我們今天敬佩的數學家、科學家,並不是個高尚的工作。更別提在中國,「科學」一詞可是近代才有的東西。

    而我們今天科技文明不斷進步,給予我們最新的決策方法、時間管理等各式工具,我認為最值得我們研究的,不是如何按著方法做,而是思考背後的道理。🗣

    日心說提出之前,地心說可被地位神聖崇高的主教們視為圭臬,牛頓三大定律提出後,正當人類以為破解了大自然的規則,突然神空一世降生了愛因斯坦,提出了顛覆人類想像的光粒子說,開創量子力學,而後來,愛因斯坦又被波爾的測不準原理推翻…。

    從科學的歷史角度來看,科學的提出並不是出於「邏輯」驗證,而是幾乎完全顛覆性的「創見」推翻前人的「真理」,一步步實現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世界觀。

    眾多演算法面前,我覺得我們只能抓住一個「原則」:讓決策流程更合理,讓事情做的更好!並不是事事要你照著演算法操作。🙅

    畢竟,電腦只是輔助工具,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今天你用演算法決定你的結婚對象,演算法推薦了一個「最佳人選」,但你見了面覺得沒眼緣,聊起畫來不投機,你真的願意和對方共度一生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同我為你介紹的上本書:「選3哲學」一樣,作者沒有標準答案,他把每天三件事提升到了「哲學」層次,從5大模塊選3塊,每天更新選擇,但也不保證你這樣照著做,人生會變得更輕鬆簡單。👀

    ↠↠↠

    好,今天我想分享的就到這邊。

    今日提問:生活中你已經用演算法做決策嗎?還是你傾向用感覺做決定呢?歡迎在底下留言,與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威爾遜,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一起前進!我們下次見!

  • 牛頓第三定律公式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5-20 10:02:17
    有 357 人按讚


    有讀者問我係咪收咗無綫錢賣廣告,冤枉呀大人,你講我先知今晚明珠930播《Interstellar》,有冇咁巧合?我思疑係咪編節目表嗰位人兄被我嘅文章影響咗。

    無論如何,不用再煩搵seed,今晚正是欣賞Nolan傑作的大好機會,就破例讓無綫賺一晚收視吧。請把全屋的燈關上,把音量校到最大。以下附上文章連結,全與《Interstellar》相關:

    NASA偽造阿波羅計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50067081710092&id=972393926144079

    Hans Zimmer用管風琴做主力配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01103036606496&id=972393926144079

    Cooper錯過內在記憶: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10019419048191&substory_index=0&id=972393926144079

    五次元書房的理念: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11439065572893&substory_index=0&id=972393926144079

    《Interstellar》的缺點是太專業,沒有理科底子的觀眾會對很多細節一頭霧水,我姑且點出幾個「補習重點」吧。

    地球缺氧
    大氣21%氧氣不是自古已有,而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故事中全球植物逐一染上萎黃病,全人類將缺氧絕種。(補充一點,在未有藍綠藻誕生之前,地球氧濃度超低,海水因鐵離子而呈啡色,後來因藻類釋出氧氣改變了地貌和生態,鐵離子氧化沉澱形成鐵礦,海水由啡變藍,90%物種因氧氣中毒而絕種。)

    重力
    質量愈大,重力愈大,人能站在地上因地球的重力牽引(1G),當太空人在質量較大的行星上行動會分外吃力,因為要抗衡超過1G的重力。Cooper說戲中的黑洞比較平和,意指它的質量不至於吞噬一切,容許行星繞着它運行。科學家至今仍未解釋到重力的本質是甚麼,而戲中的Murph藉黑洞數據破解了,NASA發明出巨型殖民太空船擺脫重力的辦法。

    太空船設計
    太空船內失去重力,太空人如何腳踏實地行走?全靠環狀設計,自軸旋轉形成1G的離心力,人就可以像倉鼠跑圈般在內環走動。當Cooper快到蟲洞按停了自轉,所有太空人就回到漂浮狀態。劇尾Cooper Station麥田也是地面延展到天花的環狀設計。

    相對論
    引力導致時空扭曲率愈大,時間就過得愈慢。新星系有黑洞主宰引力,地球的時間比黑洞區快,以致Cooper十幾天的冒險,地球已過了八十年。重力不是唯一影響時間的變量,其實還有速度,太空旅行者高速移動,相比「不動」的地球人,時針會轉得較慢,孿生子實驗證明在太空站生活的人比地球的兄弟年輕。

    蟲洞
    Nolan真的找了物理學家Kip Thorne去確保一切盡量合乎科學,Kip猜想蟲洞是負質量所構成的時空隧道。一個3D世界摺疊會有一個2D的洞,一個4D世界摺疊是一個3D的洞,所以戲中的蟲洞有別於以前的科幻電影,是一個球體的洞。據說Kip寫了一條複雜的公式模擬蟲洞,Nolan的科技團隊用了幾日幾夜才把方程式運算完成,模擬太空船穿過蟲洞的畫面。

    超立方體
    無限書房是4D的洞?這一幕是幾何學上四維超四方體(tesseract)的構想。人的視覺只處理到3D空間,4D空間換成3D視覺,形成多胞影像。一個3D的立方體可展開六個2D的正方面,而一個4D的超正方體可展開八個3D的立方體。

    黑洞
    無限小的空間存在無限大的質量,形成物理奇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裡面會失效。光不能逃離黑洞,所以是全然黑色,電影中黑洞被光環星屑圍繞,名為吸積盤。彌散物質被黑洞吸引,同時以自轉的離心力抗衡,在引力帶積成盤狀。有趣是,早前NASA發現土星環一顆星塵也沒有,是純粹的光圈。(在Cooper墮進黑洞一幕,留意畫面右上方,你會見到全宇宙變成一個球體。)

    梅菲定律
    任何有可能出錯的事,都一定會出錯。解釋了為何Cooper在三顆類地行星中選兩顆降落,偏偏兩次都選不中宜居星球,死得人多。

    牛頓第一定律
    物件按慣性移動,高速移動太空船即使關掉引擎,仍照原有速度前進。在地球上車子關掉引擎會減速,因為有摩擦力。太空沒有摩擦力。

    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成反比,你打人一拳,自己會因反作用力退後。Cooper駕船彈向黑洞,確保Brand有足夠動量擺脫黑洞。

    重力助推
    太空船不夠燃料時,可借助行星軌道進行加速,像擲鐵餅那樣。Cooper借助黑洞外軌道加速太空船,節省燃料。

    網上有很多文章指出《Interstellar》的科學謬誤,有興趣自己看吧。記住,電影是像真的,捉着犯駁位死鑽空子的人,試圖顯得自己高明,卻會表露出惡意。惡意者用理性扼殺藝術,無法欣賞美感。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現已接受網購,每本連郵費港幣$75,歡迎inbox洽訂。亦請期待下一本小說《捉姦》面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