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我發現好多朋友 要考11月記帳士
這些是我最常見到的考題
和新修法的內容
啊沒考不要怪我
記帳士稅法預測及基本題型
稅捐稽徵法
§10 疫情延後繳納期間
§11-1擔保品修法的第四款土地部分
§26 因疫情延期或分期繳納時限
§27 因26條延分期仍未如期申報者應一次還清時限
稅務...
0901
我發現好多朋友 要考11月記帳士
這些是我最常見到的考題
和新修法的內容
啊沒考不要怪我
記帳士稅法預測及基本題型
稅捐稽徵法
§10 疫情延後繳納期間
§11-1擔保品修法的第四款土地部分
§26 因疫情延期或分期繳納時限
§27 因26條延分期仍未如期申報者應一次還清時限
稅務救濟程序 時限及地點
更正及復查處理方式
稅捐稽徵法重要罰則
§41 §42 43 逃漏稅及幫助逃漏稅 (今年會計師申論)
§44 行為罰 與 營業稅法§52漏稅罰擇一從重
§48-1自動補報
納保法 基本生活費部分
營業稅佔考試最大宗
納稅義務人
視同銷貨
免稅零稅率內容 金塊的進口與銷售
總額型稅率及計算
小規模營業人進項得扣10%
營業稅分支機構申報採個別申報
營所稅分支機構採彙總申報
進項申報年限10年
開立發票時限
罰則 看到五倍以下選就對了
§51 §52
統一發票給獎 全年稅收3%
跨境電商 年銷售額超48萬 辦理稅籍登記
綜合所得稅 修法多 選擇題考點
股利所得分開計稅28%
及合併計稅8.5%上限八萬可抵減稅額
薪資所得定額免稅
扣除20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後入薪資所得
薪資核實認列費用 三項 各3%
長照特別扣除額 每人12萬
及排富條款 稅率20% 股利分開計稅 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
統一發票或彩券中獎 5000以上分離課稅20%
公益出租未考過
基本生活費差額計算
物價指數調整時限%及適用項目
非居住者營利所得扣繳率21%
營所稅
納稅義務人
108年全年所得50萬以下19%
國外及大陸已納稅額上限
換算全年所得額算應納稅額
國內轉投資免稅
公式型所得 總機構境外
噸位稅 總機構境內
營業收入調節表
普通收據 製造加營業費用 千分之30
職工退休金 薪資總額*%
交際費 折舊 職工福利 呆帳
無形資產耐用年限
盈虧互抵 10年 及其條件
公司組織 如期申報 帳簿完備 簽證或藍色申報
資產重估 物價指數25%
反避稅四天王
已啟用 及 差異判斷 比例等
未分配盈餘5%
房地合一
計算方式 稅率 申報時限
非居住者稅率只有45% 35%
個人分離課稅
營利事業計入所得額
自用住宅定額免稅400萬
超過部分10% 及適用規定
罰則
短漏報 已申報2倍 未申報3倍
所得稅稽徵程序
扣繳率 暫繳兩種 結算 清算 就源扣繳
填發單據日期 時限 申報期間
未分配盈餘的罰則
最低稅負制計算
免申報最低稅負制者
個人 海外所得全戶未達100萬免計入
保險給付 受益人要保人非同一人
全戶未達3,330萬免計入
營利事業 計算方式 稅率 扣除額
遺贈稅 考最少
納稅義務人 稅率 免稅額 扣除額申報時限
遺產稅因公殉職軍公教加成
繼承人順位
區分是否將海外計入遺贈總額
經常居住境內之國民
非經常居住境內之國民及外國人
視同贈與 財產估價 罰則
申論題 綜所應該必考
薪資定額免稅 跟 長照特別扣除額
有稅法題目可以小盒子
太基本的題型不受理
上述基本題 讀到的時候記得多留意
祝一次上榜 專業科目總分盡量抓個 290
大家真的快點上榜一起報明年會計師
#記帳士 #普考 #稅法 #專技 #tax #會計
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投資思維筆記- 2017上半年投資回顧(上)
我們目前的投資組合,包含股票以及衍生性商品,比例約6:4。其中股票的配置包含台股與美股的部分。在2017年上半年,我們台股的投資組合如下:
鴻海 +31%(已賣出)
群創 +8.6%(已賣出)
仁寶 +1.27%(已賣出)
中租-KY +34%(持有中)
2017年上半年台股大盤表現很好,指數創17年新高且至六月底都還維持在萬點之上,我們在之前選股的過程中,觀察許多獲利穩定的公司本益比都相當低,例如中租-KY,其EPS每年都有成長,營收也相當穩定,但本益比竟一度低到10倍以下。而當大盤在9000點附近盤整之際,本益比偏低的公司竟然還不少,所以我們認為,一旦這些被低估的權值股向上發動,上萬點的機會是相當高的。然而在台股提到萬點,投資人普遍都認為是處在高檔,心理因素影響往往導致錯失獲利的機會,但若我們聚焦在企業的本質上,並注意盤面內容,有優質的好公司被低估時,還是應該大膽買進持有,而不是預設立場,認為指數過高,不敢進場,甚至去逆勢作空。台股是加權指數的設計,在台積電這幾年持續成長的情況下,指數的點位早已被逐步墊高,導致大盤指數即使在以往的相對高檔區間,還是可以找到許多值得買進的公司。
就標的選擇來說,上半年我們主要觀察的股票以中大型股為主。很多人認為幾乎由權值股領漲,是因為指數化投資盛行,這或許是原因之一,但我們認為真正的主要原因,是從2012以來,各種稅制的施行使得台股量能不斷萎縮,尤其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的免稅門檻,從原本的200萬元降至50萬元,稅率則從原本的10%上調至12%,不利於本土內資法人,造成台股外資成交比重愈來愈高。而外資的主要部位都是中大型權值股居多,而大盤期貨及選擇權的獲利方式,都是以操控權值股的手法為主,而在指數拉動的時候,權值股的表現自然優於中小型股。投資人應忽視媒體渲染的氛圍,謹慎面對周遭的雜訊。全面思考大盤與個股的相互關係、籌碼流動的影響,才有利於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
在台股政經因素影響下,我們原本一度對台股的報酬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在台股配置的資金部位遠不如美股,因此也錯失了像可成、群聯等這些不錯的公司。時序近入下半年,我們認為指數的波動空間可能不如上半年來得大,選股難度也會逐步遞增。資金的輪動也要留意,許多漲多的電子股可能要稍作整理,我們會將主要目標轉而配置到傳產類股,另外配置一些小型電子股作為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