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照鏡照鏡子本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照鏡照鏡子本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照鏡照鏡子本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照鏡照鏡子本名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未來機器 ◎方群 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 抵禦不同的冷言熱語 有人的手十分溫暖 有人的心卻善於懷疑 但我們是一群戴著面具的龐克貴族 感受不同劇烈的冷熱差異 用面具掩飾極端卑微的心 我們從不懼怕寒流暑氣 透過晶片控制的相對空調 一年四季我都帶著淺淺的笑意 有時,臉上是萬里晴空 有時,背後難免會飄...

照鏡照鏡子本名 在 秋田一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5:43

慎重介紹一之郎🐶 其實本名叫一郎,是明倫改叫他一之郎,聽起來也是不錯哈哈。 今年三歲的時候,被我們帶回家了,我們是他的第四個飼主。 帶回家之後發現他是隻成熟穩重的狗,只是平常不跟狗狗當好朋友。😅 他是隻慢熟的狗兒,領養到現在,最近才會開始跟我玩,一起在地上滾啊~或是緊抱著他,他也不會生氣。這種...

照鏡照鏡子本名 在 阿岑|白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1:08:01

#右滑無濾鏡素顏注意⚠️ 疫情出不了門,抓緊時間保養皮膚 這次自己用了喜歡、連帶抓著男友的半張臉來實驗,實際感受到膚況溫和而有效的改善 (內文看實測結果💕) - #meeth 來自日本🇯🇵(日本貨還不買爆),是由日本名模自創的保養品牌 #meeth碳酸護膚面膜 ,由碳酸粉及保濕凝膠組成,都是獨立...

照鏡照鏡子本名 在 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4:21:25

。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我的一位朋友~Amber!我有好多叫「Amber」的朋友耶!共同點除了英文名字,她們還都是美女唷!😍 今天介紹的這位Amber當然也不例外!為什麼要特別跟大家介紹她呢?因為最近她開始了她超酷的「斜槓事業」~她跟著日籍老師進修學習相關課程,並在去年取得證照!工作室也在今年正式開幕...

  • 照鏡照鏡子本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1 21:21:05
    有 72 人按讚

    未來機器 ◎方群
     
    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
    抵禦不同的冷言熱語
    有人的手十分溫暖
    有人的心卻善於懷疑
     
    但我們是一群戴著面具的龐克貴族
    感受不同劇烈的冷熱差異
    用面具掩飾極端卑微的心
    我們從不懼怕寒流暑氣
    透過晶片控制的相對空調
    一年四季我都帶著淺淺的笑意
    有時,臉上是萬里晴空
    有時,背後難免會飄起細雨
     
    社會這個古老的競技場
    不是敵人的未必就是同志
    在每條通往理想的捷徑,都有
    嫉妒的眼神在覬覦
    也許一枚白晝的指紋
    也許一句黑夜的囈語
    我已跌落茫然的絕望谷底
     
    但我們仍不停地學習生存的技巧
    以及如何簡單的填飽肚皮
    在多重身分的交叉粉飾
    我們小心,翼翼
    如一隻怯懦的亞種變色龍
    謹慎地穿著和環境相似的防護衣
     
    一眨眼就是十年
    一回頭就是半個世紀
    照片上的自己依然沒有皺紋
    鏡子裏的未來永遠都年輕美麗
    雖然龐大軀體的價值日漸走低
    但靈魂的高貴仍然是一如往昔
     
    當沮喪與死亡的指導原則已被面臨放棄
    我們早已不再奢望純淨的陽光和雨滴
    在這片核能放射嚴重汙染的黃色土地
    我們仍開花結果
      仍生生不息
    在貴族面具的庇蔭下
    繼續努力演化成適合二十一世紀的
    未來
    機器
     
     
    --
     
    ◎ 作者簡介
     
    本名林于弘,1966年生,臺北市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小、國中、高職及大專教師,現為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學術專長為語文教學及當代臺灣文學,創作以新詩為主,並兼涉散文及傳統詩。著有詩集《進化原理》、《文明併發症》、《航行,在詩的海域》、《縱橫福爾摩沙》、《經與緯的夢想》、《微言》及《邊境巡航──馬祖印象座標》,論文《臺灣新詩分類學》及《群星熠熠──臺灣當代詩人析論》等。。
     
     
    --
     
    ◎ 小編 #烏龍 賞析
     
     
    進入21世紀,核能絕對是爭議性最大的生態環境議題之一。今年5月份由於高雄興達電廠發生故障,造成幾度的全台分區停電,又使核四是否重啟的討論再度浮上檯面。
     
    回顧核四歷史──龍門核能發電廠的興建發展史,最初在1980年5月提出興建計畫、編列110億預算,但受到選定廠址的貢寮居民強烈反對,1986年發生烏克蘭車諾比核災,使民間反對聲浪到達高峰,迫使政府決定核四興建計畫暫緩,並一併凍結預算中尚未執行的79億元。一直到1992年立法通過「核四計畫」,並通過解凍核四預算案,而前一年,林義雄與相關人士認為國民黨政府強勢興建核四,違反沉默的多數民意,因此發起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
     
    方群的〈未來機器〉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1992年3月發表在「珊瑚詩社」的刊物《珊瑚礁》中,後收錄於1994年出版之詩集《進化原理》。
     
    自詩末段「當沮喪與死亡的指導原則已被面臨放棄/我們早已不再奢望純淨的陽光和雨滴/在這片核能放射嚴重汙染的黃色土地」,便能看出詩人直接地指出核能對土地的汙染,而這首詩除了提及核能,更多的是在科技發達接近爛熟的21世紀下,人類、社會乃至於世界都逐漸被異化。
     
    「我們從不懼怕寒流暑氣/透過晶片控制的相對空調/一年四季我都帶著淺淺的笑意」精準地同時表達了科技的發達讓人類有辦法過著更舒適的生活,卻也逐漸在其中多了偽裝與不信任,「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抵禦不同的冷言熱語」、「但我們是一群戴著面具的龐克貴族/感受不同劇烈的冷熱差異/用面具掩飾極端卑微的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多了隔閡,彼此猜忌的同時,也隱藏自己脆弱的一面避免成為把柄:「社會這個古老的競技場/不是敵人的未必就是同志」。
     
    全詩談及在新世紀下科技與汙染的交互,也能看見詩人於詩句中擅用許多諷刺技巧,如「鏡子裏的未來永遠都年輕美麗」、「但靈魂的高貴仍然是一如往昔」、「我們仍開花結果/仍生生不息」,但那些年輕美麗、高貴、生生不息並持續開花結果的,已經不再是人類:「繼續努力演化成適合二十一世紀的/未來/機器」更像是裝載許多科技於自身以適應、更是主宰自然環境的「未來機器」。
     
     
    參考資料:

    陳文成,〈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之研究(1987—2004)〉,(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蕭上晏,〈方群的政治詩(1994-2009)〉,《臺灣詩學學刊》第23期(2014年6月),頁189-211。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方群 #核能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01.html

  • 照鏡照鏡子本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6 21:30:35
    有 750 人按讚

    《千年女優/魏海敏》

    訪談進行到一半,魏海敏似乎被我們拋出來的某個問題難倒了,她沉吟片刻,斟酌該如何回答,雙手捧著白瓷杯,緩緩地轉動著。搭在杯子上的手指,修長而白皙,如同一株花草。她的手指在戲台上確實能幻化成一朵蘭花。蘭花指能捻針穿線,補綴苦守寒窯的寂寞時光;也能舉杯澆愁,傾訴貴妃醉酒的心聲。一屈一伸,一動一指,能說千言萬語,故而絕世名伶端坐在眼前,即便面有難色,手指也是這樣充滿美感。

    其實都已洩題,訪綱早在訪前便已寄交受訪者,所謂訪問,無非照著紙張上的題目行禮如儀走過一遍,但受訪者回應字字斟酌,句句鏗鏘,所有答案打磨得閃閃發亮,宛如唱詞。都說青衣扮演的乃戲曲中最典雅端莊的女性,笑不露齒,行不見足,63歲的魏海敏作為台灣一代青衣,被制約成美的化身,舉手投足必得能定格成照片,專訪過後大半月,她為新戲《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辦記者會,與隔離中的新加坡導演王景生聯訪,未輪到她說話之時,但見她眼觀鼻,鼻觀心,腰桿挺得直直的,若捻一朵花在手上,便是蓮座上的觀音了。

    訪問本該在去年進行,未料新戲因疫情耽擱至今,但她卻說大疫之年比往常還忙碌。去年下半年《四郎探母》《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樓蘭女》3齣戲巡演結束已是今歲初春,接著是4月的《千年舞臺》,下半年還有國光劇團的新戲銜接,「我覺得疫情帶給我的衝擊好像是一切都停下來,但反而可以讓大家回頭看自己是誰,難道我們還是像過去一樣,庸庸碌碌過下去嗎?」對她而言,2020年是人生的回顧和再出發,這一次與王景生合作的紀錄劇場《千年舞臺》,重現往年六個經典角色,何嘗不是一次新歌加精選?

    80年代中期,她與京劇名家吳興國將一系列外國名著改編成京劇,《樓蘭女》即脫胎自希臘悲劇《米蒂亞》。1991年,她拜中國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師,《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2齣梅派折子戲,是她做「梅派大師姐」的成果驗收。《曹七巧》《孟小冬》為2000年後,她與國光劇團王安祈合作的新里程碑,前者是她對張愛玲解讀,後者是對京劇老生皇帝致敬。2008年,她與劇場大神羅伯.威爾森跨界改編吳爾芙《歐蘭朵》,舞台上2個小時的獨角戲已然是經典。

    戲台上,她用京腔翻唱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或張愛玲,唱念做打俱佳、文武崑亂不擋,然而此番登《千年舞臺》,除上述角色,她還要在戲台上扮演自己,「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那個「我」,是魏海敏,習慣粉墨登場的名伶在舞台上自報家門,追憶女兒心事,與素顏無異,心情忐忑是必然的,否則我們訪問中,那個問題怎會將她難倒了?「早年父母離異,母親在您成長過程的缺席,讓您少了許多與年長女性互動的經驗,這個缺憾會讓您在理解角色造成困難嗎?」

    一代青衣本名魏敏,出生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鶯歌,三姊妹中排行最小。魏父軍人出身,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雖有大學學歷,卻懷才不遇,早年便從軍隊退下,與妻離異,四處打零工。有志難伸的男人偶爾在夜裡拉著胡琴,哼唱京劇排遣悲懷,興之所致,也教女兒唱戲,魏敏才4歲,便懂得尖著嗓子高唱「蘇三離了洪桐縣」討好父親。魏敏10歲那年,魏父在嘉義謀得某一工廠廠長職缺,一家人南遷,眼看就要過上好日子,豈知2位姊姊又將負笈北上,中年男人拿即將青春期的幼女不知如何是好,又見這小女娃活潑好動不愛讀書,遂狠下心腸送她到高雄左營海軍附設的海光劇校,劇校將她的名字嵌入海光的「海」字,魏敏成了魏海敏。

    進劇校第一天就得學倒立,天地乾坤顛倒看,有了新境界,「第一次懇親,爸爸姊姊們都來了,大夥兒高高興興吃著零食,但對話客客氣氣的,從此一切都不同了。」她說電影《霸王別姬》演的都是真的,劇校坐科7年,每天晨起練功,吊嗓子、拉山膀、跑圓場,四功五法稍有差錯,老師一棒子就打下來。但她個頭好,嗓子好,一下子就挑大梁演出。13歲,她擔綱演《穆柯寨》,父親歡歡喜喜來看她演出,那是父親第一次看她演戲,但也是最後一次—那一年,魏父癌症病逝。她嘆,這一次等於跟原生家庭斷裂了,「我之前參加一個電視節目談眷村文化,講到爸爸媽媽,哭得稀哩嘩啦,因為他們是誰?愛吃什麼?老家在哪裡?家裡有沒有兄弟姊妹?我都不知道。父母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吶。」

    其時,軍隊劇校常有巡迴勞軍,某次北上公演,她得空與姊姊見面吃飯,姊姊帶來陌生女子赴會,她只道是戲迷,未料姊姊卻說「小敏,這是我們的媽媽」,她臉色登時一變,「我當初覺得媽媽欠我一個道歉,我如果離開女兒,我一定會跟她道歉,但媽媽沒有,我對她不大諒解。」一代青衣說起往事,雲淡風輕,說當日情形已不復記憶,只道吃完飯,恍惚回宿舍,見桌上一串葡萄,二話不說就往嘴巴塞,愈吃葡萄,心中愈亂,半夜裡,全嘔了出來,定睛一看,全是一顆顆完整的葡萄,「後來我才明白母親當年離婚是要帶走我的,但父親不許,說要走就得一個人走。最後母女是相認了,但很多關係錯過就是錯過了,兩個人就維持著一個客氣的距離。這個缺憾讓我不知如何跟女性單獨相處,尤其跟女性長輩在一塊,會莫名奇妙地手足無措。」

    相較之下,她和叔叔伯伯們在一塊自在多了,無論是父親、劇校老師,或稍後提攜她的學者俞大綱,她在父執輩中恰如其分扮演受寵的小女兒。

    1976年,她從海光劇校畢業,入海光劇團。想當年,京劇受黨國扶植,最紅旦角是顧正秋、徐露、郭小莊,中山堂和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公演往往冠蓋雲集。她雖是後起之秀,但連連得獎,前程遠大,然而她卻在此時嫁給大她9歲的香港商人,「當年才21歲,但我想反正早晚要結婚,就結了吧!這輩子就屬那時期最感寂寞,每到放假又特別愁煩,姊姊們有自己的家,媽媽早已另嫁,更不方便去找她,我就孤家一人,沒地方可去。坐科時有個專心的目標,一畢業整個人好像突然架空了,大好人生似乎正要開始,但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只是徬徨無依,好想有個家…」

    80年代初期嫁與商人,港台兩地跑,是1982年吧,她說那時在香港待產,得知北京、上海京劇院一票名角南下大匯演,她慕名而去,節目單上的《鳳還巢》《別姬》她早已唱得爛熟,但台上的梅葆玖舉手投足、落腔、咬字,其氣度前所未見,她頂著8個月的孕肚坐在觀眾席,感受的不是胎動,而是藝術的震動。

    然而時代氣氛悄悄改變了,她去勞軍時,發現阿兵哥更迷戀的是鄧麗君、鳳飛飛,有了時不我予的危機感。解嚴前一年,她與吳興國將莎士比亞《馬克白》改編成京劇《慾望城國》,「京劇手段很多,但這些手段我不一定都會,潑辣旦、壞女人的角色我沒演過,但我不想一直演我的大青衣角色,於是我重新打造馬克白夫人,打造她的心境、手勢,跟懷胎生子也沒兩樣。」她驕傲地說那個轉折是她從照本宣科的伶人,脫胎換骨成了獨立思考的藝術創作者。

    1991年,她如願拜梅葆玖為師,在北京前門飯店下跪行禮,袁世海、張君秋、葉少蘭一票北京名角都到場觀禮。拜師宴上,等到客人都走了,她對梅葆玖說:「老師,《霸王別姬》我都學會了,但舞劍看不清楚。」但見梅葆玖起身,拿起桌上筷子,嘴裡嗆嗆嗆數著節奏,腳上啷啷啷走了一個過場,她跟著演一遍,師徒如此授課。1996年,她以《貴妃醉酒》和《宇宙鋒》得梅花獎,是為京劇藝人最高榮譽。

    她來到事業的巔峰,但疏於家庭,婚姻以離異告終。與此同時,台灣本土意識抬頭,京戲式微,三軍下轄劇團宣告解散,原本熱門滿檔的她竟也無戲可演,無論感情或事業,都只剩自己了。但她不喪志,加盟國光劇團,兼顧老戲新戲,扮王熙鳳、曹七巧,好戲一齣接一齣,又拿國家文藝獎,無疑是絕處逢生。13歲登台,唱戲至今五十載,戲台上演盡了才子佳人千古風流,戲台下卻嘆這一生似乎交了白卷,好像沒怎麼活過。

    於是我們不免要問:「生為女性創作者,難道家庭、事業只能二選一嗎?」「是啊,當媽媽是經驗,當太太也是經驗,但那些經驗都是階段性任務,唯有完成了那些任務,我才能專心在藝術創作上。」可是您的梨園大前輩孟小冬晚年來到台灣,最後一人一狗孤老終身,同為女人,同為伶人,您難道不會有兔死狐悲的傷感?她很篤定地回答:「不,她真的把藝術發展到極致,我認為她這一生是沒有遺憾的。」

    絕代名伶很篤定她這輩子的角色必然先是藝術創作者,其次才是種種做女人的責任,當媽媽的責任、當女兒的責任。她與媽媽前後走向離婚一途,提及晚近母女相處,她嘆道:「繼父後來也去世了,我怎麼可以不照顧她?她晚年跟我住在一起,後來其實有點失智,不大認人了,跟我們沒什麼交談的意願了,但她審美眼光很好,看到我會說妳頭髮好漂亮喔,給她倒杯茶,她會道聲謝謝,教養很好。」4年前,母親九旬高齡壽終正寢,恩恩怨怨也該全數泯滅了,她得出結論:「我對她的恨,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母喪後某一天,她在大雨的天氣開車出門,車子爆胎,她停在路畔等待救援,想起喪父喪母,從此是一個人,於是趴在方向盤上失聲痛哭。

    或者她也不算一個人,孤獨的人還有心愛的藝術,4月仲春,她登《千年舞臺》,好戲開鑼前,一張素靜的臉在後台撲粉描紅,她往鏡子前一站,魏海敏變成了穆桂英。那是13歲初試啼聲的角色,50年後還扮同一個人物,以往自己常常夢見在臺上忘詞的噩夢,但她現在不會了,她自認嗓音依舊青春豐盈,甚至比年輕時唱得更好了。

    文章未完,可點加入會員點留言連結,解鎖全文,@@。
    照片 兩廳院提供 周佳慧攝影

  • 照鏡照鏡子本名 在 全職師奶‧Sin Mam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7 20:40:27
    有 62 人按讚

    小公主又出巡😚將軍澳中心迪士尼《魔雪奇緣》❄冬日冰雪王國😍

    《魔雪奇緣》繼2014年於商場聖誕佈置亮相後,相隔6年,再次踏足商場💗由2020年11月17日至2021年1月3日,將軍澳中心為一眾「Frozen」粉絲在溫馨浪漫的佳節帶來迪士尼《魔雪奇緣》冬日冰雪王國❄️

    走進《魔雪奇緣》的夢幻世界😍3大互動打卡秘景與主角同度佳節🌟
    ❄️Olaf魔雪夢幻小屋
    聖誕節首先拜訪天真活潑Olaf!【Olaf的溫暖窩居】門前有「回憶大電視」,以聲畫導航,與大家一同回顧電影中的精彩情節以及Olaf的生活片段🎄走進小屋,可見Olaf正熾熱地期待大家到來探訪!屋內更掛滿《魔雪奇緣》人物設定手稿,重現一眾主角一顰一笑🥰

    小白更為大家準備了驚喜禮物!小屋旁「冰雪扭扭賞登記站」一試運氣,有機會獲得《魔雪奇緣》角色小禮物🎁更有「Frozen 夢幻特展」門票、Maxcare 足舒健、CANVAS玫瑰保濕露水及購物現金券等等特級禮品!扭蛋機以QR code掃瞄運作,毋須觸摸,確保大家安全衛生✅

    ❄️Frozen 魔法冰雪庭園
    走過高達2.2米、掛滿小白的裝飾樹🎄進入魔法冰雪庭園【奇幻魔幻鏡】。站在鏡子前,魔鏡就會將鏡前人最動人的眼神和笑容凝住。大家更可以掃描 QR code即可將珍貴照片帶回家中珍藏📸

    奇幻魔幻鏡
    平日︰免費拍照,並可掃描QR code 取得照片電子檔📲
    逢星期六、日、公眾假期、12月24日及12月31日︰THE POINT by SHKP會員憑1,000積分可換領「奇妙魔幻鏡」列印通行證,便可即時列印照片乙張📸

    ❄️Let-it-go 閃爍音樂噴泉
    電影主題曲《Let it go》係Elsa首本名曲,走到【Let-it-go 閃爍音樂噴泉】便見Elsa在此迎接大家🎹以腳踏輕觸地上的琴鍵,便能聽到Elsa美妙歌聲,加入Elsa與她一起唱出奇緣🎤

    #迪士尼 #魔雪奇緣 #冬日冰雪王國 #將軍澳中心 將軍澳中心 Park Central Shopping Centre Disney Disneyland 香港迪士尼樂園 | Hong Kong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