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無謀生能力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無謀生能力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謀生能力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謀生能力定義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 當了媽媽之後,妳以為自己在面對孩子,但其實,妳真正在面對的是自己。 並沒有刻意拼命,但我從小就是個學習比較早熟的孩子。有時候老師在上課時教的內容,我聽完大概就知道重點,還有考試會考什麼。就這樣一路從小學到國中、高中,再考上台大醫科,其實很少讓父母操過心。 我父母對於我的課業...

無謀生能力定義 在 婷婷兒 ∣ 彩妝保養 減肥瘦身 膠原蛋白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29:26

人們喜歡香奈兒的logo, 也曾因為LV的名聲慕名,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它們獨有的品牌故事? . 說到品牌, 也許很多人給我的工作,定義稱為直銷, 但是玫琳凱這個品牌,卻也有她獨有的故事。 就在58年前,有一個單親媽媽, 因著想給女性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 玫琳凱女士憑著全身1500元美金的積蓄,...

無謀生能力定義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36:35

『完美不是一個小細節,然而注重細節卻能造就完美。』 . 3月6日知名壽星:「Il Divino」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 - 1564) . 改變世界文化史,重新定義藝術精髓的雙魚座大師,米開朗基羅,無人不知的盛名,他誕生於昔日佛羅倫斯共和國卡普雷賽(Caprese,今義大...

無謀生能力定義 在 黃靖芸律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0:29:40

【我要 #離婚,能要求對方支付 #贍養費 嗎?】  大家想必常常在電視劇裡看到主角離婚,並且上演離婚官司的劇情。其中更不乏「要求天價贍養費」的橋段。  但實際上,只要離婚都可以要求對方支付贍養費嗎?  其實並不是所有狀況都可以向對方請求贍養費的。  根據民法第1057條的規定,夫妻「...

  • 無謀生能力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9 10:46:52
    有 720 人按讚

    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

    當了媽媽之後,妳以為自己在面對孩子,但其實,妳真正在面對的是自己。

    並沒有刻意拼命,但我從小就是個學習比較早熟的孩子。有時候老師在上課時教的內容,我聽完大概就知道重點,還有考試會考什麼。就這樣一路從小學到國中、高中,再考上台大醫科,其實很少讓父母操過心。

    我父母對於我的課業很少過問,對我的成績更沒有什麼概念。記得我高三正在準備大考,目標放在台大醫學院的時候,我媽跑來問我,要不要去考警校?她說她覺得我個子高大,警校應該滿適合我的,多報考一間才能避免考不上(哈哈,我媽居然擔心我考不上)。

    自律、自動、自我要求,一直是我童年到大學時期,面對課業的態度。所以,很少有沒有準備完的考試,很少粗心答錯的題目,也很少拿全校前三名以外的成績。

    設定目標、規劃方向,執行並修正路徑,然後努力去達標,也一直都是我畢業後,對待事業和現在創業過程,滿重要的心態。

    但,有了孩子之後,我卻常常面對一種,「計畫趕不上變化」,以及「成果不如預期」的焦慮感。

    比如,女兒直率、活潑的個性,是我兒時的翻版;但她在課業上卻很少有我學生時代的目標感,對於考試成績,也很難產生像我小時候那樣,精益求精的心態。

    可是,在藝術方面,她卻又常常有出人意表的創作能量。老師稍微引導,她就可以創作出一本精緻的繪本書;一枝鉛筆在她手上,畫著畫著,就畫出一張有模有樣的設計圖。

    一路從傳統體制中走上來,我太清楚台灣的教學現場的狀況,整個體制喜歡像我小時候那樣的學生。那些懂得抓重點、懂得考試,在考場上表現優異的孩子,更容易在校園裡面獲得肯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即使在現在這個講求多元的環境裡,對成績高度重視,仍是一般家長甚至是整個台灣教育的共識。

    我自己是這麼走過來,我很瞭解要怎麼在體制內獲得好成績,所以我對孩子們找不到好的唸書模式感到著急,我也曾經被其他家長和整體教育氛圍的影響,在意那一分、兩分,甚至想讓孩子補更多學科,讓他們快點拿回分數。

    然而,期望越高、壓迫越大,孩子的眼神慢慢失去信心,遇到我詢問成績的時候,會支支吾吾、緊張不已。

    那時,我突然開始反思:「我到底要給孩子些什麼?」又或者「新的時代,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成績真的代表一切嗎?即使我自己一路資優,但兒時那些成績不如我的同學們,難道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嗎?有的同學小時候喜歡上美術課,長大後在廣告公司做多媒體;有的同學國中畢業後停止升學,轉往裝潢公司從學徒做起,後來慢慢精進,成了室內設計師。

    「謀生的能力」以及「對生命的熱忱」,都不是從成績裡面可以看到的。甚至,當我們太在意單一的標準時,會很容易忽略孩子其他的長處。

    我看過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念好書,除了補習、考試之外,沒讓孩子學其他東西,更不需要做家事。因為太常被困在書桌前面,這些孩子的生活失去了熱情,每天只為了考卷上的成績在競爭。

    前陣子看到許多大學出現休學、退學,或是學生自殺的悲傷事件,讓我不禁思考:養出一個除了成績之外缺乏謀生技能,除了競爭之外沒有理想的讀書機器,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看事情的視野。你在意成績,孩子就很容易用分數來定義自己和他人。相反的,你在意生活品質、家人相處,那麼,孩子便會從你身上看到這一切的價值。

    想通了這一點,才發現孩子要帶給我的,其實是,讓我看見了我自己。

    我的人生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我覺得生命最重要的是什麼?在面對兩個大孩子的過程裡,我發現,兒時的我其實只是剛好對唸書有興趣,但長大後比起成績和事業成就,我更在意的其實是生活的品質,是生命的熱情。也因為這樣,雖然創業忙碌,我還是會安排不少家庭活動,對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重視,不亞於我在事業上投注的心。

    那麼,與其為了成績,讓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不如陪伴女兒去看藝術展,陪兒子運動,陪他們去探索世界,陪他們去找到真正的自己。雖然,走了一條跟自己學生時代不一樣的路,對無法確知的未來,難免會感到不安。但是,看到他們逐漸在生活中綻放笑顏,重新找到學習新事物的樂趣,身為母親的我,是真正感到欣慰。

    有人說,孩子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的模樣。那麼,你想要在「孩子」這面鏡子上,看見什麼樣的自己?

  • 無謀生能力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5 23:51:48
    有 48 人按讚

    【香港電影——或香港——有未來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蕭若元和游學修討論香港電影有沒有前途。自然以產值和產量計算,今時不同往日。其實不只電影產業,就算你從政,以前都容易得多,以前「愛國者」的定義也鬆很多,中國和香港的衝突也輕微得多,很多人都享受過統戰紅利。正如京官曾說,「泛民能活著,體現國家包容」。

    不同時代是有不同紅利的,以前很多事情都較容易,自然是老生常談。不過對這類「明天會不會好」的問題作何取態、如何表達,主要還是看你視產業為純粹生意,還是有一份熱愛。例如杜琪峯,我們經常聽到他在片場爆粗鬧人,他批評人也是不留情面,說話很難聽。他也是在香港影視業黃金年代發跡,但到了現在,他還是有搞長期計劃培養後輩,例如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就合拍出《樹大招風》,杜導自己監制。這些人都很值得尊敬。

    不知道如果問香港電影有沒有前途,他會不會抽著雪茄答:香港電影有撚前途咩?但不管如何,愛電影的人,總是口嫌體正直。雖然嘴裡唱著反調,但身體還是不斷在推進,不管現況如何,電影人就注定做電影。現在已經不是黃金時期,還繼續做,那就是真愛。

    對香港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是口嫌體正直,理性上「知道」前景悲觀,有時也會直說好撚討厭香港,但該做的還是會做。這就看你怎樣打算這件事,人們時常說香港人是難民後代,難民的逃難心態,是把居住的地方看成謀生之處,而不是終老之地。以前香港人自豪自信、熱愛香港,是因為見香港有錢又有自由,如果香港一旦沒有錢也不再有自由,不再優越,香港對他們的價值就可能瞬間歸零。

    全因為香港人精明計算,但算式裡面通常只有個人,最多包括家人,但不存在「香港人」這個數字。導致他們再厲害,也是「遺民不世襲」,榮耀及身而止,不能把燈傳下去,成不了一個體制。

    中國影視業虹吸效應之下,整個香港的台前幕後都等於搬到了中國,只有極少數的藝術家和工匠,能夠既有能力又有心,可以產生到接班意識。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後來才總結出來,也就是自己再厲害,都是一時,如果不能持續,也是一代人的過眼雲煙。既然傳不下去,究竟為何傳不下去,為何「青黃不接」,除了大環境,工業自己肯定都有問題,為何當年有一手好牌,卻打爛了局面?是否當年熱錢太多,機會太容易,吸收了太多有才能而沒有忠誠的人?一旦產業出現變化,油水不再足,產業中人就「產業移民」,把錢投到其他地方,例如買樓炒樓,那自然一切就煙消雲散。

    那麼承受過那個年代好景氣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運氣部份,便是認識問題,也看得出個人修養。黎明曾經在一個中國節目中這樣談過:

    「現在很多年輕的演員長得很帥,演戲演技一般,唱歌也一般,其實我當年也一般,到現在也一般,唯一替他們不值的就是他們生不逢時,假如早生二十年,今天已經是天王了。」

    現在當然沒法複製當年的天時地利人和,老一輩和新一代其實在不同的宇宙起跑,沒甚麼可以比較,也沒甚麼基礎互相理解。理解了,也不會改變新一代面對的困境。客氣反而是虛假。對自己當年「吃了時代的豆腐」,分別只有謙虛地承認,或者傲慢的否認,

    政治界也是如此,有甚麼比「五十年不變」更加體現世代之間的殘酷和殺子呢?五十年不變就是說,我們在生的時候,香港可以馬照跑舞照跳,在我們閉眼之前,香港都會安安定定,繼續賺錢,但下一代的事我們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不變就這樣,這便是我們對現實的領受。後來在政治界,也看過不少追求只及身榮譽之人,由這些人組成的小朝廷,對於後來者和外人絕不寬容,特別是有才能的。

    被打壓的人是必然壯大的,這是物理定律,不過之前一定會承受很多父祖輩的刀傷。

    中國學者導演徐浩峰的《師父》(2015) 就談了一個這樣的 paradox ,電影講北洋政府年間,廣東詠春大師陳識想要打入天津武術界,揚名立萬,將當時不知名的詠春發揚光大,但他一個外人,首先就要面對「天津武術界」這個既得利益者。陳識跟天津人的代表鄭山傲談判,鄭說武術界一向的規則是「不教真的」,甚至連陳識自己的那門也是如此:發過誓言,一生真傳二人。

    後來陳識就按天津的潛規則,教出一個本地徒弟,去打八家武館,然後天洋人會請出作為大老的鄭山傲,廢了徒弟,卻容許徒弟的師傅可以留下開館。徒弟和徒弟,打兩邊的面子都顧全才行。鄭山傲臨老發了善心,認為中國武術家再不教真的,功夫就會失傳,被洋人按著挨打,鼓勵陳識教真的,但陳識一開始只想揚名,不教真的。他甚至和鄭山傲協定,將一身武打教給鄭,令他可以在退休前最後一戰打倒徒弟,也就是他們的計劃本來是將這個徒弟出賣,亦即殺子。

    後來陳識誤打誤撞,找到了一個天賦異稟的本地徒弟,在教的過程中,起愛惜之心,但期間計劃出了變化,徒弟被天洋武術界意外害死,陳識為了替徒弟報仇而跟天津武術界反面,用兩把短刀將所有門派的高手都打倒了。這些師傅在天津是高手,但因為長年不教真的,實力非常弱小,輕易被一個外人放倒。

    然而對天津已經上位的師傅來說,不教真的,才是維持局面穩定的秘方。片中最後的大反派和野心家,是一個拳術平庸但權術高深的女掌門。鄭山傲跟女人說:「武館不出人才,因為我們不教真的」,女人卻對他曉以大義:「拳術自古秘傳,廣招學員的武館是生造出來的,政客做政績,商家做名聲,等他們做夠了,不再捐款,武館的繁榮也就斷了,好日子不長,何必認真」。中國一直有「教識徒弟無師傅」的講法,所以教也「留一手」,師傅算計徒弟,徒弟也想打倒師傅揚名立萬,充滿政治和權力的緊張關係,在電影中將江湖的世故和現實一面就以此赤裸展現。

    被中國文化沾上的,總是逃不過一代一代不斷衰竭的命運,而無法有效接班,跟各行各業都「留一手」,見不得後輩好,甚至拔走後輩以奉自身,是否有關?

    徐浩峰也是王家衛《一代宗師》的編劇之一,當中有一句的意境也是近似,寶宮山要將中華武士會的頭領位置傳給南方來的葉問,女兒不悅,他這樣教訓女兒:「眼睛裏只有勝負,沒有人情世故。人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咱們宮家的門檻高,但是不出小人。」這裡說的是門派之見滯礙群體進步,宮寶山跟葉問門派不同,但是他說:「葉先生,今日我把名聲送給你」,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反而《師傅》則現實而淒涼。陳識一身真功夫,把整個天津打倒了,卻最終落不了戶。鄭山傲作為宗師,被徒弟和他人算計,「拿走了一輩子的名聲」,最終只能移民巴西,但一生武功絕了後。

    好日子不長久,何必認真,成了他們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他們有過好日子,但之後在他們手上斷絕了,那不是反而值得慚愧?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無謀生能力定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5 23:49:22
    有 67 人按讚

    【香港電影——或香港——有未來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蕭若元和游學修討論香港電影有沒有前途。自然以產值和產量計算,今時不同往日。其實不只電影產業,就算你從政,以前都容易得多,以前「愛國者」的定義也鬆很多,中國和香港的衝突也輕微得多,很多人都享受過統戰紅利。正如京官曾說,「泛民能活著,體現國家包容」。

    不同時代是有不同紅利的,以前很多事情都較容易,自然是老生常談。不過對這類「明天會不會好」的問題作何取態、如何表達,主要還是看你視產業為純粹生意,還是有一份熱愛。例如杜琪峯,我們經常聽到他在片場爆粗鬧人,他批評人也是不留情面,說話很難聽。他也是在香港影視業黃金年代發跡,但到了現在,他還是有搞長期計劃培養後輩,例如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就合拍出《樹大招風》,杜導自己監制。這些人都很值得尊敬。

    不知道如果問香港電影有沒有前途,他會不會抽著雪茄答:香港電影有撚前途咩?但不管如何,愛電影的人,總是口嫌體正直。雖然嘴裡唱著反調,但身體還是不斷在推進,不管現況如何,電影人就注定做電影。現在已經不是黃金時期,還繼續做,那就是真愛。

    對香港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是口嫌體正直,理性上「知道」前景悲觀,有時也會直說好撚討厭香港,但該做的還是會做。這就看你怎樣打算這件事,人們時常說香港人是難民後代,難民的逃難心態,是把居住的地方看成謀生之處,而不是終老之地。以前香港人自豪自信、熱愛香港,是因為見香港有錢又有自由,如果香港一旦沒有錢也不再有自由,不再優越,香港對他們的價值就可能瞬間歸零。

    全因為香港人精明計算,但算式裡面通常只有個人,最多包括家人,但不存在「香港人」這個數字。導致他們再厲害,也是「遺民不世襲」,榮耀及身而止,不能把燈傳下去,成不了一個體制。

    中國影視業虹吸效應之下,整個香港的台前幕後都等於搬到了中國,只有極少數的藝術家和工匠,能夠既有能力又有心,可以產生到接班意識。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後來才總結出來,也就是自己再厲害,都是一時,如果不能持續,也是一代人的過眼雲煙。既然傳不下去,究竟為何傳不下去,為何「青黃不接」,除了大環境,工業自己肯定都有問題,為何當年有一手好牌,卻打爛了局面?是否當年熱錢太多,機會太容易,吸收了太多有才能而沒有忠誠的人?一旦產業出現變化,油水不再足,產業中人就「產業移民」,把錢投到其他地方,例如買樓炒樓,那自然一切就煙消雲散。

    那麼承受過那個年代好景氣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運氣部份,便是認識問題,也看得出個人修養。黎明曾經在一個中國節目中這樣談過:

    「現在很多年輕的演員長得很帥,演戲演技一般,唱歌也一般,其實我當年也一般,到現在也一般,唯一替他們不值的就是他們生不逢時,假如早生二十年,今天已經是天王了。」

    現在當然沒法複製當年的天時地利人和,老一輩和新一代其實在不同的宇宙起跑,沒甚麼可以比較,也沒甚麼基礎互相理解。理解了,也不會改變新一代面對的困境。客氣反而是虛假。對自己當年「吃了時代的豆腐」,分別只有謙虛地承認,或者傲慢的否認,

    政治界也是如此,有甚麼比「五十年不變」更加體現世代之間的殘酷和殺子呢?五十年不變就是說,我們在生的時候,香港可以馬照跑舞照跳,在我們閉眼之前,香港都會安安定定,繼續賺錢,但下一代的事我們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不變就這樣,這便是我們對現實的領受。後來在政治界,也看過不少追求只及身榮譽之人,由這些人組成的小朝廷,對於後來者和外人絕不寬容,特別是有才能的。

    被打壓的人是必然壯大的,這是物理定律,不過之前一定會承受很多父祖輩的刀傷。

    中國學者導演徐浩峰的《師父》(2015) 就談了一個這樣的 paradox ,電影講北洋政府年間,廣東詠春大師陳識想要打入天津武術界,揚名立萬,將當時不知名的詠春發揚光大,但他一個外人,首先就要面對「天津武術界」這個既得利益者。陳識跟天津人的代表鄭山傲談判,鄭說武術界一向的規則是「不教真的」,甚至連陳識自己的那門也是如此:發過誓言,一生真傳二人。

    後來陳識就按天津的潛規則,教出一個本地徒弟,去打八家武館,然後天洋人會請出作為大老的鄭山傲,廢了徒弟,卻容許徒弟的師傅可以留下開館。徒弟和徒弟,打兩邊的面子都顧全才行。鄭山傲臨老發了善心,認為中國武術家再不教真的,功夫就會失傳,被洋人按著挨打,鼓勵陳識教真的,但陳識一開始只想揚名,不教真的。他甚至和鄭山傲協定,將一身武打教給鄭,令他可以在退休前最後一戰打倒徒弟,也就是他們的計劃本來是將這個徒弟出賣,亦即殺子。

    後來陳識誤打誤撞,找到了一個天賦異稟的本地徒弟,在教的過程中,起愛惜之心,但期間計劃出了變化,徒弟被天洋武術界意外害死,陳識為了替徒弟報仇而跟天津武術界反面,用兩把短刀將所有門派的高手都打倒了。這些師傅在天津是高手,但因為長年不教真的,實力非常弱小,輕易被一個外人放倒。

    然而對天津已經上位的師傅來說,不教真的,才是維持局面穩定的秘方。片中最後的大反派和野心家,是一個拳術平庸但權術高深的女掌門。鄭山傲跟女人說:「武館不出人才,因為我們不教真的」,女人卻對他曉以大義:「拳術自古秘傳,廣招學員的武館是生造出來的,政客做政績,商家做名聲,等他們做夠了,不再捐款,武館的繁榮也就斷了,好日子不長,何必認真」。中國一直有「教識徒弟無師傅」的講法,所以教也「留一手」,師傅算計徒弟,徒弟也想打倒師傅揚名立萬,充滿政治和權力的緊張關係,在電影中將江湖的世故和現實一面就以此赤裸展現。

    被中國文化沾上的,總是逃不過一代一代不斷衰竭的命運,而無法有效接班,跟各行各業都「留一手」,見不得後輩好,甚至拔走後輩以奉自身,是否有關?

    徐浩峰也是王家衛《一代宗師》的編劇之一,當中有一句的意境也是近似,寶宮山要將中華武士會的頭領位置傳給南方來的葉問,女兒不悅,他這樣教訓女兒:「眼睛裏只有勝負,沒有人情世故。人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咱們宮家的門檻高,但是不出小人。」這裡說的是門派之見滯礙群體進步,宮寶山跟葉問門派不同,但是他說:「葉先生,今日我把名聲送給你」,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反而《師傅》則現實而淒涼。陳識一身真功夫,把整個天津打倒了,卻最終落不了戶。鄭山傲作為宗師,被徒弟和他人算計,「拿走了一輩子的名聲」,最終只能移民巴西,但一生武功絕了後。

    好日子不長久,何必認真,成了他們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他們有過好日子,但之後在他們手上斷絕了,那不是反而值得慚愧?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