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IG影片前 你必須知道的7件事] #理工chill著
🔶 影片是IG未來趨勢
IG執行長 @mosseri 於7/1在他的IGTV發布,影...
[製作IG影片前 你必須知道的7件事] #理工chill著
🔶 影片是IG未來趨勢
IG執行長 @mosseri 於7/1在他的IGTV發布,影片將是IG未來4大發展方向重要的一環,另外還有創作者、購物、訊息功能...等等
其實從前幾年的IGTV到最近的Reels,不難看出IG想要發展影片市場的決心
🔶 內容形式更多元
以下是IG目前所有的呈現形式,可以發現如果你將內容形式延伸至影片,將會有更多
🔹 單圖貼文:簡潔、視覺呈現
🔹 多圖貼文(輪播):單圖貼文強化版 (2021互動率最高)
🔹 短影片(小於1min):吸睛、快節奏內容
🔹 IGTV(大於1min):長篇影片內容
🔹 Reels:類TikTok短影片(台灣尚未開放)
🔶 訓練口條
以我為例,目前錄了超過120支IGTV,相信追蹤我很久的粉絲應該可以感受到我的變化!總體來說口條比較順,面對鏡頭也更自然!
你的鏡頭教練|洪婉蒨Anne @annehung69
如果你是很想嘗試影片或直播的人,我也很推薦可以看看Anne的內容,對於想要加強鏡頭表達能力的人會很有幫助!
🔶 渲染力高
以上影片是嚎哮排演 @haoxhsiao 針對微解封的跟風影片,在IG達到177萬次觀看數,一支好的影片所能帶來的感染力絕對是圖文無法達到的!🔥
=======================
說了這麼多優點 再來是缺點的部分!🥵🥵
🔶 使用者習慣
IG的使用者習慣以圖片的形式瀏覽內容,所以當你的影片要能夠被繼續觀看,就必須提供足夠的吸引力
我用以前高中化學所學過的活化能解釋給大家 😊
用戶要停下來觀看影片所要越過的能量比圖片高很多,因為大部分IG用戶的預設心理並沒有要看影片,所以我們必須花費更大的能量才有辦法吸引到他們的目光,此現象在 @youtube 可能相反
🔶 門檻高
製作一支好影片所要投入的時間人力成本原先就比圖文高上許多,這也是為什麼影片的效果很差
因為如果我們投入和製作圖文差不多的時間精力,是很難製作出一支優質影片的
再加上平台用戶習慣的差異,一樣的內容甚至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回饋,以我其中一支影片為例:
YouTube:41.9%
IGTV:6%
觀看率差了7倍
🔶 操作介面仍需優化
1. 無法調整播放速度:IGTV最不方便的一點就是無法調整播放倍率,許多用戶可能就因此沒有耐心看完你的影片,點2下快轉或倒轉的延遲時間也比YouTube久
2. 功能操作不直覺:探索頁面無法像YT一樣完整知道影片標題,而是透過直接播放影片的形式來推播,看完IGTV後也沒有像YT一樣直接在下方或側邊顯示推薦影片,而是直接播放下一支
3. 描述欄不顯眼:描述欄必須點擊IGTV上方標題才會跳出,大大影響在IGTV連結的點擊率,如果真的有什麼重要連結記得行動呼籲唷!
=======================
如果我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歡迎按下 愛心、留言、分享、珍藏
我是Jeremy 斜槓我和你 我們下次見!
#ig經營 #ig行銷 #ig增粉 #行銷 #個人品牌 #品牌經營 #網路行銷 #網路創業 #社群行銷 #社群經營 #內容行銷 #自媒體 #社群媒體 #ig賺錢 #ig獲利 #內容行銷 #reels #youtube #IGTV #微解封 #解封 #影片 #直播 #creators
為什麼我的ig沒有reels 在 LiviGrace.c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nstagram使用大家一直有傳疑很多, 為何 instagram觸及率突然驟降?為什麼instagram 功能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怎麼我的Instagram沒有Reels功能? 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Instagram來增加粉絲及曝光? 相信很多Instagram使用者都對這些疑問十分好奇。 Instagram實在不容易,而我相信Instagram也正逐漸改善他的功能以及 instagram運算方法。 這條影片來聽聽Head of Instagram Adam Mosseri 官方解說, 消除各位Instagram用家一切疑慮!
.
.
.
✅觀看完整影片:https://youtu.be/JTYsk4J8dGI
或YouTube搜「 LIVIGRACE.CO」
.
.
// 如何IG快速增粉→6位數字收入方法
方法在此https://masterclass.livigrace.online/
或到IG BIO自我簡介 @livigrace.academy
.
.
// FB•IG•YT 同名 @livigrace.co
服務及免費資源:livigrace.online
.
.
.
.
#livigraceco
#ig經營技巧
#ig經營
#行銷
#堅持
#個人品牌
#個人思維
#好習慣
#commit
#tedtalk
#網路行銷
#girlboss
#行動力
為什麼我的ig沒有reels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這麼多人在做個人品牌
2020 Podcast 元年,然後再來突然暴增的 IG 個人品牌、臉書個人品牌(超多醫生、護理師⋯等)連我身邊的老同學都在問我要怎麼開。
個人品牌是可以增加收入、招商(做得好的話)但,個人品牌要做的事到底有多少,還有要做到什麼程度才會開始變現呢?
我前陣子在推特看到很多外國的創作者分享自己做個人品牌的工作步驟,外國的個人品牌創作者,多數是個人,而沒有團隊的。
其中有些人的是這樣分享的:
假設他的主要平台是 YouTube,他要做一支影片的時候會先錄一個短的前導影片,然後才會錄正片。
再來他會發布部落格文章,專門關於這隻片的內容,然後做延伸內容文章。
文章發布後,會做 Pinterest 的串接宣傳。
接著會剪精華影片發布至 IG、FB、推特,同時影片也會發精華片段到 IG 限時動態、IGTV、IG Reels(台灣尚未開放)、TikTok。
並且節錄音檔到 Podcast(看到這邊我已累,但還沒結束)IG 還會再上架第二篇多圖貼文,然後推特會發討論串,結束!(咦?telegram 呢?)
而以上這一切!都只是一支內容要做的所有事,真的太可怕了好累啊,然後幾乎所有平台都掃了一遍嘛。
但內容工作者如果真的想要掃光社群平台的效益,別忘了還有新穎的 MeWe 等等⋯我個人覺得是吃不完,要做到這種地步不是要很拚,就是要全職,斜槓工作者的話,很難做到很快的更新速度。
你聽了也累了對不對?
也一定會有人說,專精一個社群平台做內容就可以了啦,幹嘛搞得那麼麻煩?我一開始也這麼想,直到個人品牌經營的一年半後,我才發覺是太傻太天真了,現在除了 Podcast 以外也幾乎都經營了。
在變現之前,我仍然覺得,如果對經營個人品牌沒有熱情,絕對捱不到變現的那步。在這之中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會出現,例如競爭、例如抄襲⋯各種各式各樣,就跟打怪一樣。
但仍然是好玩的,如果享受創作和與觀眾互動的人,會獲得很多不同的人生體驗。
(說了那麼多沒有要開課,文章尾沒有要附上網址啦)
為什麼我的ig沒有reels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狗頭鍘伺候…
美國據說正在考慮禁TikTok,這個抖音的海外版。以前我說過,「抖音有一個很狹小的缺口,可以成為下一個大型的社群網路,建立下一個廣告平台」,現在看起來態勢已成,真的讓字節跳動做起來了,所以美國打壓TikTok,意義深遠。
來看專家怎麼說。
科技策略專家Ben Thompson有一個矽谷很多人訂閱的付費電子報Stratechery,常常談科技產品策略,相當深入。偶爾他會放些文章在收費牆外,因此不願付費的大眾也可以看,他最近談TikTok戰爭的文章,剛好就免費,所以我來分享一下專家的看法。順道一提,Thompson太太是台灣人,他是以台灣為基地的知名矽谷觀察家。
TikTok戰爭之所以重要,Thompson認為,是因為TikTok是兩個趨勢的合流,一是有關人類和網路,二是有關中國和意識型態。先講第一個。從傳統紙媒開始,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廣告,所以網路出現的時候,紙媒上網路的方式,就自然的以文字旁邊的廣告投放為主。雖然網路上的傳統媒體有流量,但廣告收入卻不成比例,媒體經營因此出現困境。
臉書之類的社群網路,靠的是feed,「餵給讀者的流動性內容」,feed擺脫了紙媒接觸讀者的方式,這種新方式只有數位化的媒體才辦得到。而且feed很貼近使用者,可以即時地為讀者客製。如果新聞、故事,依你的興趣在你的時間軸裡流動,那自然廣告也可以客製,所以社群網路的廣告投放效果遠勝紙媒這種撒大網捕小魚的方式。
「廣告的金額,約略等同人的注意力」,一個社會有這麼多的注意力,就會只有這麼多的廣告收入可以分。臉書吃掉了,傳統紙媒就沒有了。而如果觀察人的注意力,圖片吸引人的程度,還遠勝過文字,所以Instagram出來的時候,臉書感到巨大的威脅,因此非把它買下來不可。而圖片吸引人的程度,又還不及影片,因此臉書時時在注意影片平台的堀起,擔心他們變成和紙媒一樣,廣告收入被新媒體吃掉。所以Snapchat在推Stories的時候,臉書怕極了,趕快讓IG抄襲,先擋住用戶往Snapchat流。Thompson說,「重點不在把用戶從Snapchat拉回來,而是根本就要擋住用戶,不要讓他們想嚐試Snapchat」。IG的Story大成功。
但Thompson說,TikTok的崛起,證明臉書沒有學得正確的教訓。Snapchat的Stories是個威脅,是因為使用起來,最接近影片,而影片用戶會吃掉照片和文字的廣告。當然臉書一直有在推影片,還花大錢請專家、名人拍影片。但失敗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臉書最強的是用戶產生的內容,不是專家製作的專業內容,臉書推動影片的方法錯了。
公平地講,臉書之所以要找專家拍影片,是因為業餘的影片製作,比照片或是文字創作,有更高的難度,雖然手機上就有鏡頭,軟體也不斷在發展,但還是要設計內容和拍攝角度,影片上傳就是沒有拍照上傳那麼容易。而且臉書是社群網路,分享的對象是朋友,不是不知名的大眾,影片要變成病毒般的散播,還有這個隱私設定問題要克服。
於是TikTok的崛起,就勢所難擋。
在搞抖音/TikTok之前,字節跳動的熱門產品是「頭條」。臉書一開始是社群網路,後來才發展出feed和演算法。但頭條一開始就是feed和演算法,而且這個演算法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演算法,頭條不斷地在學習你想看什麼,你看越多,內容就越接近你的喜好。而且頭條的產生的新聞內容,還可以跳過大部份的新聞審查問題,機器學習的演算法,給你看的都是「乾淨」的內容。字節跳動成立抖音後,把頭條的演算法,弄到短小影片上。除了在製作影片上,比YouTube或是臉書容易外,抖音還有一個強處,他們不是社群網路。一開始,影片就是全網公開,分享出來的內容,就是面對全世界。這又會回饋到機器學習的演算法,越多的影片給機器學習你的喜好,就會學得越好。看抖音,會上癮,不是沒有原因的。字節跳動買下Musically,把服務併入TikTok後,TikTok就完全照抖音的方式演出。
Thompson特別指出美國也有人注意到小影片的重要,比如說好萊塢名人Jefferey Katzenberg(夢工廠SKG裡面的K)搞的Quibi,但他們沒有看懂這個用戶自製影片的趨勢,而想要找專家拍。這個是放棄新時代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功能,回到舊時代靠專家挑選的逆勢而為,當然不能成功。
抖音/TikTok雖然在世界爆紅,但身為中國公司,自然地要被捲入這個美中的新冷戰。
Thompson談美中戰爭的一個重點是,美國要認真看待中國的企圖。而且,這戰爭不是美國先開槍的,中國很久以前,禁止美國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開槍了。美國人在對中關係上,太常自我中心,「所有事情都是美國說什麼,美國做什麼,把中國當成局外人」,因此不把中國當真。但中國要中興,恢復過往榮光,一直是中國的目標,而中國共產黨深信馬克思主義是讓他們達成這個目標的手段,西方的自由價值,對中國的目標來說,是相敵對的。
所以共產黨一直在進行與西方的意識型態鬥爭,因為西方的價值觀,才是共產黨生存的最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僅僅把臉書、推特等西方社交網路封鎖在中國之外是不夠的。中國還需要西方的組織,像是NBA,在推特上做內容審查。」「中國不只在抵抗西方的自由理念,更在尋求施加他們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沒有從這樣的觀點了解中國,就會糢糊了打TikTok的重點。
TikTok有蒐集用戶資料。現在的手機和電腦,因為設計的關係,都把應用程式的區隔做的很好,不太容易取得最核心的個人資料。但這不代表TikTok沒有蒐集資料,位置、IP、使用資料等,TikTok都有在收集,一如臉書。但這也是一些評論家搞錯的重點。重點不是蒐集的資料是不是比臉書多,而是TikTok是中國公司,而臉書是美國公司。美國是法治的國家,除了司法的力量控制臉書的行為外,還有民意機關的監督。但TikTok的祖國是中國,依據中國的法律,字節跳動得應政府要求,而交出資料,這是一個沒有公開透明的程序,更何況,這是一個和西方正在鬥爭的政府,再多的保證,也沒有阻擋共產黨的能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蒐集人民資料為統治的手段,科技只是讓威權統治如虎添翼而已。
而如果中國正在和西方進行意識型態的鬥爭,TikTok的科技,定會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利用。Thompson特別提到不久前的一個新聞。川普在奧克拉荷馬州的造勢場合,據說票先被一大堆小朋友給訂走了,造成體育館空空蕩蕩的窘樣。而這些小朋友是怎麼被動員的?K-pop粉絲和TikTok用戶。我們不知道TikTok是不是有人為的操縱,故意讓川普難看,但「TikTok對造勢活動有這樣的影響力,就該讓所有從事政治的人害怕。」
TikTok在言論審查上,本來就前科累累,絕對是無法相信他們的任何保證。重點在於,美國要把中國當真。共產黨講得這麼清楚,做得這麼明白,他們就是要控制資訊的流通,怎麼可以輕易放過TikTok。「該是認真地,並且照字面上意義,來好好對付中國的時候了。」
Thompson最後開出政策建議。
資料安全最重要。任何有處理國家安全、智慧財產的機關,要先禁員工使用微信。如果Zoom不把運作,從中國搬離,也要禁止這些機關使用Zoom。
然後,字節跳動絕對不能再擁有TikTok,最好是賣給非中國的公司或是個人。因為TikTok能挑戰臉書的獨霸,所以也不能賣給臉書。禁TikTok也不好,因為就會讓臉書的Instagram Reels,這個抄襲品撿了便宜。如果字節跳動不賣,美國政府要考慮用CFIUS,回溯管理Musical.ly賣給字節跳動的審查,或者是由國會啟動「國際緊急經濟法令」,禁止Musical.ly的出賣。
對中國共產黨的警覺心,沒有人比台灣更高,也因為有這個警覺心,所以擋住了冠狀病毒的入侵。也許Ben Thompson住台灣久了,所以也比大多數的美國人,對共產黨更警愓。他說的,一點都沒錯,全世界都要把共產黨講的話當真。
這是戰爭,TikTok已經被扮成木馬推了進來,當斬則斬,不要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