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濁音半濁音規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濁音半濁音規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xislion (axislion)看板NIHONGO標題Re: 關於連濁的規則...時間Mo...
濁音半濁音規則 在 日文漢字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6 12:54:15
在學日文的時候,離不開的就是使用「量詞」了!日文稱為「助数詞(じょすうし)」,口語常用「数え方(かぞえかた)」來稱呼,量詞用法可真不簡單呢!🤔 ❗️勘誤❗️圖片例句最後一個翻譯為:在抽屜有五支鉛筆✏️。 ❗️勘誤❗️第二頁的「五個」是「ごこ」唷,請注意! (感謝各位網友🙏) 在學量詞的過程中...
連濁是個很值得研究的領域,也是很困難的課題
所謂「ライマンの法則」,是指複合語中後面的單語(後項)
如果第二音節以後,已經含有濁音的話,就不會發生連濁
例如:はるかぜ、おおかぜ、やまかじ、おおとかげ
然而這個法則也有反証,最有名的就是「なわばしご」
所以只好說該法則只有某種程度的普遍性,還是有例外
我個人是認為連濁可能有「基礎規則」存在,但是不是普遍適用
隨著時代變遷,連濁有消亡、有新生、有類推,變得非常雜亂
連濁規則有是有,隨便列出其中幾條:
(1) 複合語越緊密,越容易連濁;越常用,越容易連濁
(2) 和語詞才連濁;漢語(外來語)詞,除了常用的以外,皆不連濁
(3) 從屬關係才連濁,並列關係不連濁
(4) 複合語時代越新,越不容易連濁 ←這條牽扯到語音變化
(5) 用言複合語不連濁,但前項屬於連体形的話連濁
(6) 前項是後項的受格時不連濁
(7) 擬聲擬態語不連濁
(8) 東日本比較容易連濁,西日本反之
但以上的規則幾乎都有例外,因為未知變數實在太多
所以只能供參考,不是能夠完全套用的法則,大概也不需要去死記
我個人認為,多看一些複合語培養語感,可能還比較能預測
有時候一些音韻變化看起來很類似,但並不是連濁
比如說,原po所介紹的文章中提到的「ちゃぱつ=茶髪」一例
應該屬於「類推」而不算連濁,類推了ぎんぱつ、きんぱつ
還有一大堆「連半濁」的漢語詞:けんぽう、へんぺい、さんぷん等
這是因為ん或促音+ハ行,會還原成中古時代的 p 子音,這不能說是連濁
ハ行的連濁,應該是はなび、てぶくろ這類的例子
至於人名、地名,往往就是更紛亂的狀況了
有為了區別等等的理由,造成連濁、不連濁對照的情況很多
: 不管怎麼說,它真的蠻有用的,只要再搭配網路上找到的要產生濁音的規則,
: 幾乎可以無敵(的樣子):
: 1.第二詞素的頭一個字在カ、サ、ハ、タ行就變濁音。
: 2.第二詞素的頭一個字是ハ且第一詞素的最後一個字是促音、撥音、拗音就變半濁音。
: 3.第一詞素的最後一個字跟第二詞素的第一個字一樣是カ、サ、ハ、タ行的話,就變為
: 促音。
第1條規則其實是多餘的,因為也就只有カ、サ、ハ、タ有濁音!
日本語有很多音韻特色:r音不開頭、濁音不開頭
因此,濁音變成是複合語的一個標誌,而r音變成了語形變化要素(る、れる)
換句話說,連濁就是在提示「後項已經是複合語的一部份了」
第2條規則也不能說是「連濁」,不如說是某種音韻變化
ハ行在古代唸成pa pi pu pe po,所以波、比、不、平、歩才會是ハ行音
後來p→pf→f→h,這行音也會形成了 は(清) ぱ(半濁) ば(濁) 對應的特殊現象
如果不看到這點, h 音的濁音是不可能是 b 音,這樣就會無法解釋
然而在ん或促音後面,ハ行有保留原來パ行發音的傾向,
所以一杯(いっぱい)、活発(かっぱつ)、民法(みんぽう)會發半濁音
這就像是反応(はんのう)、陰陽(おんみょう)、屈惑(くったく)→屈託
尾音的-n -m -t 影響到後面一樣,入聲子音往往會讓語音趨於保守
第3條規則也與連濁沒有關係,而是入聲所形成的促音被保留下來
学校 がく+こう gak+kou → がっこう gakkou
一本 いち+ほん it+hon → いっぽん ippon
「本」本來也是pon,而現代語音裡剛好促音後面還保留著
圧倒 あふ+とう ap+tou → あっとう attou
「圧」本來是あふ(ap),現在也轉為あつ了,一樣能產生促音
雑誌 ざふ+し zap+shi → ざっし zasshi
感謝jasonmasaru大大提醒
合戦 かふ+せん kap+sen → かっせん kassen
但是現代語裡面,「合」已經轉為ごう了,這叫做「ハ行転呼」
--
我好像打太多字了(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42.115
※ 編輯: axislion 來自: 59.112.142.115 (08/04 15:09)
※ 編輯: axislion 來自: 59.112.142.115 (08/04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