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潛水工程人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潛水工程人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潛水工程人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潛水工程人員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北海岸擱淺危輪,怎麼救? 過去幾週,台灣附近接連發生兩起貨輪擱淺事件,一艘在澎湖,一艘在新北石門外海。其中在石門擱淺的「德翔台北」貨櫃輪,在救援過程中,救難直昇機還不幸墜海,造成兩死三傷的慘劇。屋漏偏逢連夜雨,3月25日凌晨更傳出還卡在石門淺礁的「德翔台北」船體已開始斷裂,如果不緊急搶救,可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潛水工程人員 在 Afa Zhang | Aqua Perform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5:23:11

今年夏天,我在決戰水下伸展台 @saltymask @aquachallenge.ig - 最後站到拍攝現場看著牆面上每一張作品,內心滿滿的感動!全是這些水下攝影師和水下模特兒合作的心血,雖然比賽總有輸贏,說不在乎都是騙人的,因為大家都付出了那麼多~在不同的挑戰中拚盡了全力。不過就像我在結尾的時候...

潛水工程人員 在 我,走著、走著、走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2:14:02

(僅限單身者,才可以點閱😉) 相遇,是一場美麗的緣分 就像你在我的IG,FB,YouTube 或是我部落格的哪篇文章 遇見我的你~一樣 也許哪天你也會在單身聯誼遇見我? 😂 來跟大家分享我參加了一場聯誼活動心得 - (我IG首頁有文章連結) ✅文章連結: 交友經驗|#戀愛大學 聯誼活動x單身狼人殺 ...

潛水工程人員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04:04:32

. 【水中搖滾樂團、電音高手🐳🐋🗯】   2017 年,科學家新發現了一種槍蝦。不少發現者會用自己名字為新物種命名,以作紀念。不過,這種槍蝦最終改名「Synalpheus pinkfloydi」,變成向搖滾樂隊 Pink Floyd 致敬。因為,這種槍蝦以蝦蜇形成的氣泡,聲如雷響,達...

  • 潛水工程人員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3-29 18:19:35
    有 256 人按讚


    北海岸擱淺危輪,怎麼救?

    過去幾週,台灣附近接連發生兩起貨輪擱淺事件,一艘在澎湖,一艘在新北石門外海。其中在石門擱淺的「德翔台北」貨櫃輪,在救援過程中,救難直昇機還不幸墜海,造成兩死三傷的慘劇。屋漏偏逢連夜雨,3月25日凌晨更傳出還卡在石門淺礁的「德翔台北」船體已開始斷裂,如果不緊急搶救,可能會開始漏重油!

    「德翔台北」擱淺的時間是3月10日,已過大半個月,為何還沒處理完擱淺貨櫃船呢?前陣子天候不佳,救援困難,是一部分理由。但是除了天候問題外,自擱淺起至今的搶救作法,是不是還有急需要改進的地方?

    台灣海況與船難搶救

    台灣處於亞歐,亞美兩條主要洲際航線之焦點,加以近年兩岸貿易量急速上升,又有漁場,所以四周船舶之密度極大。每到冬天,冬北季風可長達六個月,尤其在北部與澎湖一帶,7至10級季風已然是常態。許多船舶在大浪強風中連搖帶摔,一些老船極易故障,失去動力,受風吃流而向岸邊漂流。

    台灣東北部與澎湖四周都屬岩岸,廣闊的潮間帶及銳利的水下礁岩,成了遇難船最大的「殺手」。隨着潮汐漲落,擱淺船舶會在礁岩上越爬越近,船身傷口處則是越裂越大,海水越浸越多。基於海況潮汐的特性,所以「時間」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在海難救護上,「快」成了關鍵。越快動手越容易救;一拖,則有救變沒救,容易變成浩大的工程。

    然而,目前台灣的海難救護,無論在政策法律,思維,乃至官場文化等等,都是顯得過於消極被動,再加上台灣根本沒有大型移除工具。 用現有工具搶救的結果,就像是用圓鍬挖雪隧,情況惡化之外更喪失了寶貴時光。

    台灣海難搶救公式

    目前海難救援的公式是:有了海難,立即出動直升機先出動救人。但其實,多數船在無動力漂泊擱淺的情況下,並無立即沉沒之危險(除非像海研五號是在全速航行中撞上去的之外)。此時冒極大風險出動直升機,損己不利人。輒有救難拖船到達船邊後,想拋繩上船帶纜,苦於大船上無人接應。大船上破了哪幾個艙?四周水深為何?也因船上無船員測量,耽誤了第一時間的搶救工作。

    其次在「海難救護」的專業行動思維上,目前只要見油花,就優先抽油;至於抽完油船體弄不弄得下來,往往沒有考慮。而其實抽油也不是那麼簡單,需要專業的工具(加溫,特製吸頭,管線)與專業潛水工程(人員,執照,甚至減壓艙),非常耗時。

    最後,台灣遇船難,往往先通知船東,在由船東通知保險公司(汙染保險,貨物保險,船殼機械保險)及殘骸移除責任的「船東互保協會」。這當中的時差加距離,要等保險公司了解情況、找救難公司、找工具、擬定打撈計畫、估價比價,往來之間48小時已經飛逝。若還要等等保險公司人來,上船看現場,黃金72小時也過了。

    我們的政策制度就是一切都要「等」:等船東安排主導,等拿到付費方(保險公司)的救難合約,才能據此向航港機關開始申請打撈許可。出錢的人想要省錢,所以慢慢的比價,而政府就只有慢慢等。等到災害造成時再來罰,問題是「罰」是我們的目的嗎?

    檢討搶救流程

    檢視整個搶救流程,首先該檢討的,應是擱淺示警的時機。一條船由「失去動力」到擱淺,其間可達好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這段期間時,海岸線上的岸際雷達、AIS(船舶自動辨識系統),難道都對這種「不在港界附近」的「突然降速」無反應、無警報、無察覺?如果這些警報系統真不會發出警示,那就該換裝備,加軟體了。畢竟再怎麼貴,還是比好幾億的除汙便宜。

    其次,海岸線上應劃設明確「責任區」,指定不同救援單位,配備緊急備便拖船。發現船隻失去動力後,在三海浬左右就應強制以拖船推頂,或帶纜強行朝外海拖曳,務求「決戰於境外」,盡量減少擱淺機率。

    倘若船身仍是擱淺了,此時首要之務不必然是救人與抽油,而可能是更釜底抽薪的整船救援。以救人而言,倘若船員能先留在船上,等待救援拖船到達,便能在救援時協助將拖攬掛在大船上,甚至動俥協助脫困;此舉可節省大量時間。大船有人是很重要的!船自己也能動,救援起來就更容易。這就好像「扶一個人」比起「扛一個人」要輕鬆有效率。以抽油而言,抽完油船也就廢了,移動也更困難。倘若能直接拖救船隻,之後再處理艦載油品,也可能更有效率。

    再者,現行法規對主管層級的規範,也有不合理處。依照《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第六條,「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未達一百公噸」的事件(完全沒考慮船上有毒化學物質)被定義為「小型外洩」,主管層級只在「海岸管理機關或地方政府」。但實務上,海洋救難涉及的海況潮汐地質、專業設備調度、英文溝通、統合協調層級這些,是縣級環保科該具備的常識嗎?

    最根本的是:環境是屬於大家的,政府有責檢視制度,承擔更積極角色。例如,政府應基於環境主權的行使、及對事發現場的掌握(相較於遠在天邊的保險公司),主動先發「打撈許可」,以便能立刻採取動作搶時間,讓執行的民間打撈公司「先救再談」,之後再向保險公司細談商業合約。因為搶到第一時間施救,實際上相對容易,成本也低廉。

    搶救的正途
    以德翔台北的現況,最有效的救援方式,是運用大噸位的浮式重吊船。例如 Zhengli 2200型,吊重達2200噸,可將船艏與船艉斷裂處分兩大塊吊起,避免進一步污染。這種工作船,目前對岸最近在福州港就有。倘若政府能排除行政障礙,20小時就可抵達現場。處理這種規模的船難,也需強悍的抽油設備──例如達到每小時20噸、揚程40米標準的設施。

    反觀目前環保署委託的,日本的海歷工程顧問(及Nippon Salvage)。其雖著名,但似乎受限於時空與預算(保險額度),並未運來該日本公司的一流的設備。連抽油設施,也只用上每小時5噸的「玩具」。

    這幾天跟官員開會,總覺得挫折。首先,目前解決問題的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是直接找對岸廉價又技術成熟的打撈公司──例如之前韓國世越號沉沒,後續打撈作業開國際標,就是由上海打撈局得標。但畢竟兩岸敏感關係,租用陸藉船隻有繁複的審批程序,更不免引起政治風暴,官員避之惟恐不及。

    其次,即便這次事件已有中央官員參與,許多事,總卡在行政院與立法院間的各種問題。與會的環保署跟航港局官員,也都糾結於法條是否授權的詮釋。但實際上,不管是航港局依據的《商港法》第53條,或是環保署依據的《海洋汙染防治法》第32條,均明訂「必要時,主管機關得逕行採取應變或處理措施」。也就是說法已授權,只是主管機關對於「必要」之認定而已。如果說到這個時候,還在爭辯有無必要逕行採取處理措施,那就是官員的認知問題。

    最後,新舊政府即將交替,舊政府顯得企圖心不高;新政府則還不能攬事,所以環境生態是最大的受者。
    #丁漢利 #德翔台北輪擱淺 #海難救護 #海岸汙染

  • 潛水工程人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1-03-24 22:19:43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工作人員將海底電纜一一拉上陸地,緊接著、要將纜線接到頭城機房。而在外海的另一頭,海底潛水工程人員則是坐著小船、拉著海底纜線待命。

    在海底電纜完成登陸後,這艘佈纜船就會沿著東南方向前進,將這條海底電纜埋進1.5公尺的海床下,拉到外海45公里處,進行佈纜作業。而這就是國內第一座外海地震觀測系統,當地震或海嘯來臨前,都能事先預警。

    預計6月完工、10月正式啟用的這套預警系統,是中央氣象局委託日本NEC公司所建置的,和日本這次東北強震的海纜預警系統是同一套。氣象局說,台灣70%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外海,但災害常出現在西半部,所以這套預警系統對高樓林立的都會區幫助更大。

    目前除了佈放纜線外,還會安裝包括海底寬頻地震儀、海嘯壓力計、以及水下聽音計等等的科學儀器。氣象局說,這是預警系統的第一期計畫,花費新台幣4.3億。未來將爭取進行第二期,把海纜延伸到至少90公里以上的外海,讓地震和海嘯的預警時間能更長,民眾有更多準備防範的時間。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