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文字》一國之君的義務與責任 (7.6/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王的文字》是一部韓國歷史劇情電影,由曹喆鉉執導,宋康昊、朴海日、全美善主演,故事講述在朝鮮時期文字與知識遭到壟斷,世宗大王發覺漢字對文化傳播的不便,開始尋找可以完整表達本國語音的文字...
《#王的文字》一國之君的義務與責任 (7.6/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王的文字》是一部韓國歷史劇情電影,由曹喆鉉執導,宋康昊、朴海日、全美善主演,故事講述在朝鮮時期文字與知識遭到壟斷,世宗大王發覺漢字對文化傳播的不便,開始尋找可以完整表達本國語音的文字,偶然機會下他遇見當時地位卑賤的佛僧申美,世宗不顧所有大臣反對,兩人聚精會神開始創造韓文,為國家日後的進步立下基礎。
⠀
就我個人而言,雖然目前把重心全放在電影影評,但大約在 6 年前,其實是相當關注韓國的流行歌曲、綜藝或其他影視消息,當然也看了不少朝鮮時代的戲劇作品,無論是《大長今》、《擁抱太陽的月亮》、《成均館緋聞》、《閣樓上的王子》都相當深得我心,不過在這些為數眾多的作品中,卻鮮少對當代文化或民間習俗信仰有深入的描寫和呈現,直到遇到這部由宋康昊主演的電影《王的文字》。
⠀
一直以來,我對歷史類題材都非常感興趣,其中不管是時代演變的脈絡,或者當權者在當下做出一點改變所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和啟發都深深讓我著迷。許多現在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事實上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與多少時間的累積?《王的文字》把故事舞台設定在朝鮮國第 4 代國王的「世宗」時期,詳細描述當時世宗創造「諺文」的動機、背景和過程。
⠀
看到這邊,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文字對國家和眾多百姓的意義?究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或者單純只是方便溝通、通訊,讓文化與歷史得以被清楚紀錄的媒介?《王的文字》所講述的,正是當時被中國儒家思想深深影響的朝鮮,只有語言、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造成眾人口裡講的是韓文,手中卻是以漢字作為書寫工具,在兩者分屬不同語系,還有百姓多半不識漢字,資訊傳播與文化發展相當受限與不便的情況下,便成為世宗甚至跟朝廷官員針鋒相對,即便自己患有眼疾也要「造字」的主要原因。
⠀
《王的文字》揭開一段在當時不被接受的造字秘辛,透過非正規文書的記載,提出跟史實不相符的另一種猜想與假設,把一般認為跟世宗共同寫下《訓民正音》的儒官,轉換成在當時普遍不被尊重的佛僧,藉此讓世宗為了便民而造字,原本較為單調的故事題材變得更加豐富廣闊,甚至拉抬至整個國家進步與尊重多元文化的高度。
⠀
電影不僅整體呈現方式相當有意思,全片故事架構也非常符合邏輯,從世宗拘泥於像是漢字的「表意文字」,經由保管《八萬大藏經》的海印寺佛僧申美提點協助,把根本思維完全轉換至像是梵文的「表音文字」系統,根據人們口腔的發音方式來分門別類,建立一套具有系統性,且由許多母音和子音組成的書寫文字規則,都讓人不得不佩服《王的文字》等人的思維與智慧。
⠀
或許我對於韓文只是一知半解,也不清楚每個單詞的發音方法,但從電影裡角色們不斷嘗試,藉由發音模式來製造或挑選適合的字詞,還是能夠深深感受到韓國文化逐漸累積、發展、進步過程中所帶來的感動。某種程度上,《王的文字》從朝鮮人民識字的權利出發,把故事聚焦在世宗發覺王宮與百姓之間的隔閡而開始造字,並延伸到對「國家組成根本」的探討,不僅讓導演達成他拍攝這部電影的主要目的,也讓《王的文字》原本可信度較低的觀點更具說服力。
⠀
《王的文字》表面講的是韓文造字過程,實則講述朝鮮當時對中國的依賴、儒學與佛教思想的衝突,還有國家、君王、大臣(文人貴族)與百姓之間的關係。漢字艱澀難懂,並難以跟語言互相結合,宮內儒生和其他擁有社會地位的文人因而掌握權勢,造成階級固定、難以翻轉,還有整個朝鮮發展停滯的問題,便能明白知識的傳遞與普及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
⠀
整體而言,或許《王的文字》在電影中段的節奏稍嫌混亂,不僅世宗對佛教與儒家的兩難掙扎過於冗長,某些可有可無的橋段也讓故事變得有些發散,但不得不說,看完電影確實激起我對韓國文化發展的興趣,無論是朝鮮時代興盛的儒學、被打壓的佛教、各個君王與大臣的關係,甚至是諺文之後的發展與為何在1970年代才真正取代漢字,成為韓國的官方文字,相信都實實在在地代表《王的文字》的成功。
⠀
就如同片中所說,諺文的創造理念在於讓全體國民都能使用,不光只是用來溝通,更能傳遞訊息、知識,或者是作者本身的思想,達成文字存在的根本價值,而「電影」不同樣也是如此嗎?這些由導演、編劇、演員和劇組一同辛苦拍攝製作的成品,除了是個使人放鬆的娛樂產物之外,背後是否有能夠激起觀眾的思考,帶給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式或啟發,我認為才是一部電影最有價值的東西吧。
⠀
#나랏말싸미 #TheKingsLetters #송강호 #박해일 #전미선 #최덕문 #남문철 #조철현 #曹喆鉉 #宋康昊 #朴海日 #全美善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caichang_film
漢字演變網站 在 王慕天 WMSK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然後台灣人每天「在」跟「再」、「的」和「得」都寫錯(汗顏)
但至少我們還是繁體字。
美國男子單程票飛台灣,45年後..花光積蓄建立《漢字演變網站》
西爾斯(Richard Sears),67歲美國男子,曾經是家族眼中的荒唐的少年,45年前,他
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隻身前來台灣,而後散盡畢生積蓄、和老婆離了婚、丟了好幾回工作,
只為研究中文的博大精深。
西爾斯對中文的鑽研,令許多網友汗顏,因為他從一個中文字都不懂,到獨自面對5千個
漢字和6萬個詞彙,最後用了20年的時間,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字形,並成立「
漢字與詞源」網站,只要輸入中文就可查看所有漢字的演變史。
1950年,西爾斯出生於美國西部俄勒岡州的小城,生長在普通家庭的他,對家鄉一成不變
的生活了無興趣-全部都是講英文、信基督的白種人。上大學之後,他發現全世界有20%
的人說中文,但卻只有8%的人說英語,他很想知道,這些佔了地球多數的東方人,到底和
美國人有什麼不一樣,他們怎麼溝通、怎麼思考。
於是1972年,他不顧父親反對,靠著洗盤子攢來的錢,買了一張單程機票,經過14個小時
的顛簸,就這樣飛到台灣學中文。
身無分文來到台灣後,西爾斯一邊學習中文,一邊靠著教英語謀生,生活非常拮据,每個
月只能靠緩慢的書信與家人聯繫。一次,他寫信向父親說:「如果我有一台電視的話,學
習漢語應該會更快些。」原本不支持他的父親,竟然在回信裡附了一筆錢給他買電視,但
西爾斯不知道,當時父親已經得了癌症。
然而,學中文的過程,還是讓西爾斯吃盡苦頭,他曾為了背下所有中文字,親手製作上千
張中文字卡,但毫無邏輯的學習方法,讓他到四十歲了,在台灣還是一個「中文文盲」,
只能進行對話,卻不能識字。
西爾斯漸漸發覺,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是不行的,必須找到其中的規律,因為他相信,
再古老的東方文字,也能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於是,他希望能循著漢字的歷史,知道它
從哪裡來、知道每一個漢字背後的故事,就能找到克服它們的方法。但在當時,根本就找
不到一本英文書籍,可以解釋漢字字源。
在1994年,西爾斯心臟病發作,呼吸困難昏倒在地,甚至一度命危。西爾斯被送回美國接
受四次手術,心臟搭了四個搭橋和三個支架,醫生宣告他只剩下一年的時間。然而,在這
個最接近死亡的時刻,他卻說:「我決定用剩下的時間,將中文電腦化,這樣我就死而無
憾了。」
西爾斯出院後繼續留在美國,無縫接軌進行漢字數字化的工程,但這個浩大的作業,對他
來說簡直是資金的無底洞:租用主機、打越洋電話、向海外出版社訂購材料、往返機票等
等,零零總總加起來,已經超出一個美語教師薪資的負擔。再加上,他必須將所有古漢字
掃進電腦,又是另一項巨大費力的苦差!最後他總共掃了近10萬的古漢字,包括:
《說文解字》一萬一千字
《六書通》三萬八千字
《金文編》兩萬四千字
《甲骨文編》三萬一千字
為了建立這些古漢字,西爾斯聘請了一位助理,每年支付15,000美元(約為台幣452,909
)的薪酬,他將畢生積蓄都投入了漢字網站的建設中,可以說,在台灣累積20多年的存款
,全部耗盡。但西爾斯從不後悔,他堅定地說:「我花了這麼多心血完成這個網站,就是
希望後來的人,不必再浪費時間。」
可能連西爾斯自己都沒有想到,7年過去了,他仍然堅強地活著,屹立不搖地為漢字網站
努力著。一直到2002年,《Chinese Etymology》漢字字源網網站,終於上線了!集結近
10萬個古漢字,包含6552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源、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
11109個秦漢大篆書,以及596個小篆體。
只要到這個中英文雙語網站,任意輸入一個中文字,就可以找到此漢字的「前世今生」,
清楚展示漢字演變的過程,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種版本,且全球免費查看。
西爾斯舉「肚」字為例,他說很多外國人不知道,為什麼「肚」旁要有個「月」字,只好
死背卻不懂原因。但其實這個字代表「肉」,《說文解字》中,篆體字的「月」字形,代
表的是一排肋骨。
這些古字你認得幾個呢?從上到下分別是:五、六、七、八、九、十
美國男子單程票飛台灣,45年後..花光積蓄建立《漢字演變網站》(圖/weibo@觀察者網
花了畢生積蓄打造一個免費的網站,這讓西爾斯的台灣老婆無法理解,決定在2008年離開
他。失業又步入老年的西爾斯,只好在網站上開通捐款的功能,但他說一年下來,最多收
到50美元(約台幣1,500元)的捐款。
直到北京師範大學找到了西爾斯,邀請他到學校以代課的形式受聘,每月拿到人民幣
4,200元(約台幣19,277)工資。雖然薪資不多,但西爾斯說,能夠繼續為中文字奉獻,
他已經相當滿足。許多媒體也開始採訪他,知名度打開後,工作機會紛紛找上門,而大部
分都是英文教學,西爾斯通通拒絕了,因為他說自己不喜歡整天說英語,他喜歡講中文,
做自己的網站。
一次採訪中,記者問西爾斯為何這麼熱衷於漢字網站,他說:「一百年之後,在電腦化的
影響下,可能沒有人在寫漢字了,我做這個網站不僅是給學習中文的外國人看,也想給母
語為中文的孩子看,讓他們知道,古老的漢字原來是這樣的。」
還滿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