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漁光島即時影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漁光島即時影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漁光島即時影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漁光島即時影像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271的網紅新聞人 黃旭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LAI's Records 賴暐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7年台灣大學畢業歌 【公館遊樂園】 新的音樂作品終於完成了!很榮幸獲選擔任2017年台大畢業歌的作曲、編曲與音樂製作人,為了這次的作品,我邀請到台大校內許多有音樂專長好夥伴一起參與音樂製作,包含之前一起合作改編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的女主唱忻怡,還有一直以來一直與我...

  • 漁光島即時影像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8 09:18:58
    有 3 人按讚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漁光島即時影像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4 00:12:14
    有 17 人按讚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漁光島即時影像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8 01:44:32
    有 60 人按讚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副標:黃旭昇的「擴善」人生

    撰文│奚莉亞
    照片提供│黃旭昇

    人物簡介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完)

    文章引自:
    《好人平安》,進而有機會從不同的視角重新了解這個世界。
    我們用一個人每個月省下125元(一年6期1500元)的概念來邀請大家來共同布施,您願意和我們在一起共同行願嗎?(當然我們更歡迎您把它當成禮物轉贈您的朋友,或是希望有些企業能多訂一些與您的同仁分享)。
    https://www.twsilkroad.com/news_in.aspx?siteid=&ver=&usid=&mnuid=1106&modid=11&mode=&nid=2328&noframe=
    #好人平安
    #寰宇人物
    #人間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因為專心所以專精
    #行到水窮坐看雲起
    #孤獨是蓮花學自由
    #當凌絕頂覽眾山小
    #紅塵浪裡孤峰頂上
    #橫眉挑劍獨孤求敗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老天安排
    #善的漣漪投石湖水
    #不當石頭當播種人

  • 漁光島即時影像 在 LAI's Records 賴暐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5-27 18:29:07

    2017年台灣大學畢業歌 【公館遊樂園】

    新的音樂作品終於完成了!很榮幸獲選擔任2017年台大畢業歌的作曲、編曲與音樂製作人,為了這次的作品,我邀請到台大校內許多有音樂專長好夥伴一起參與音樂製作,包含之前一起合作改編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的女主唱忻怡,還有一直以來一直與我合作幫我寫詞的饒舌歌手就已,鼓手開元,以及許多新認識的好朋友:紹恩、又豪、思宏,完成了這首「公館遊樂園」。

    在今年的台大畢業歌「公館遊樂園」中,我們以男女對唱的方式呈現主題旋律,歌詞描述畢業這件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複雜心情,對我們來說,台大校園就像是遊樂園般,那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的學生生活,請讓我們相約好畢業後還要回來走一趟。

    祝所有畢業生畢業快樂!

    -----

    線上串流平台聆聽

    KKBOX:https://goo.gl/wwKSyc
    Spotify:https://goo.gl/NjxLAk
    iTunes:https://goo.gl/fCDt5d
    Apple Music:https://goo.gl/fCDt5d
    Omusic:https://goo.gl/grJcTc
    網易雲音樂:https://goo.gl/C9Mnzc
    蝦米音樂:https://goo.gl/fg5SgB
    百度音樂:https://goo.gl/qNHUkh

    -----

    2017台大畢業歌 - 公館遊樂園

    詞 Lyrics:黃喬伊(就已)Joey Huang
    曲 Composer:賴暐哲 Steven Lai
    演唱 Singer :劉忻怡 Iris Liu 、 賴思宏 Peter Lai、黃喬伊(就已) Joey Huang

    歌詞:

    [Verse1]

    日子終於來到 我等了好久
    畢業證書就快到手,只剩腳印留下讓我帶回憶走
    所以出發前把行囊收一收
    把課本 丟了丟就別在原地停滯這次是真正的自由
    過去總是覺得 離我好遠呀
    想不到現在即將出發,畢業典禮我該穿什麼去參加
    即便我不曉得未來會在哪
    就走吧 我知道回憶很巨大 有了他我就不再害怕

    [Pre-chorus]

    睜大眼 看著每張熟悉的臉
    因為,我知道以後沒這麼好見面
    億分之一的機率
    有你真的好幸運

    [Chorus]

    公館遊樂園,附屬的大學
    劇情的酸甜,我們一起寫
    在椰林下待了四年
    就像是一轉眼
    抬起頭已經是別離那一天
    相約在長大之後
    要常回樂園走走

    [Verse 2]

    才剛開始習慣校園的場景
    乖學生翹課變叛逆,乖孩子開始鬧起了家庭革命
    或許我們都曾遺失了自己
    但現在向著遠方望去 心中充滿了憧憬

    [Pre-Chorus 2]

    回想 醉月湖旁那年美好的時光
    此刻 就要離別所以我們大聲唱
    誰都討論過未來
    但從沒想過離開

    [Chorus]

    公館遊樂園,附屬的大學
    劇情的酸甜,我們一起寫
    在椰林下待了四年
    就像是一轉眼
    抬起頭已經是別離那一天
    相約在長大之後
    要常回樂園走走

    [RAP]

    那天我走進總圖地下自習室,深處有一扇神秘的門
    趁著沒人偷偷推開發現傳送點,我的身體慢慢往上升
    回過神,我站在總圖鐘塔上,好多系館仍亮著燈
    剛好是今天,醉月湖例行抽乾,我看見了食人魚和湖中女神
    她說能許,三個願,望能幫我完成,問我念台大的遺憾有沒有
    我說當然有,除了長得醜,我這輩子還沒機會當過ELITE
    而且因為我的服學二還沒過,躲兵役不夠瘦,
    沒人跟我一起找工作或考個研究所
    最後拜託併校,我都去那慢跑,搞不好,我脫魯的機會會增加?
    她說你太貪心完就消失啦,站內信找南西討拍她不回我話
    算了不管拉台大就這樣拉拉拉拉我的舟山路要再會啦

    ---------

    Credits:

    【音樂製作】

    音樂製作人 Music Producer:賴暐哲 Steven Lai

    作詞 Lyrics:黃喬伊(就已) Joey Huang
    作曲 Composer :賴暐哲 Steven Lai
    編曲 Arranger : 賴暐哲 Steven Lai

    演唱 Singer :劉忻怡 Iris Liu 、 賴思宏 Peter Lai、黃喬伊(就已) Joey Huang
    和聲 Backing Vocal:劉忻怡 Iris Liu 、 賴思宏 Peter Lai
    鍵盤 & 合成器 Keyboard & Syn :賴暐哲 Steven Lai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 賴暐哲 Steven Lai
    木吉他 A.Guitar :羅紹恩 Shao En Lo
    鼓Drums :高開元 Theodore Kao
    貝斯Bass:劉又豪 Philip Carlos Liu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賴暐哲 Steven Lai 、謝豐澤 Fengtse Hsieh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音樂島音樂工作室 、新奇鹿錄音室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賴暐哲 Steven Lai
    母帶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 :孫仲舒 M.T.Sun
    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鈺德科技母帶工作室 U-Tech Mastering Studio


    【影像製作】

    編導 Written and directed by:彭楚晴 Jennifer Peng
    第二組導演 Second Unit Director:蘇俊榮 Elton Su.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 許庭楹 Leila Hsu
    現場副導 On-set Assistant Director:徐侑呈 Yu-Cheng Hsu
    執行製片 Executive Producer: 邵品銓 Pin-Chuan Shao 、李昀芷 Yun-Chih Lee 、王彧 Yu Wang 王子甄 Anny Wang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葉弈彤 Anne Yeh 、陳意欣 Yi-Hsin Chen、蕭譯婷 Yi-Ting Hsiao、溫晴方 Chin-Fang Wen 、吳宗賢 Tsung-Hsien Wu 、黃堂榮 Tang-Jung Huang
    代理執製 Cover for Executive Producer:陳冠妤 Jenny Chen
    攝影 D.O.P: 蘇俊榮 Elton Su.
    攝助 Assistant Camera Operator :劉冠雄 Neil Liu.、吳銘哲 Minzer Wu.
    場務 Set Coordinator:陳孟凱 Meng-Kai Chen、廖博弘 Bo-Hung Liao、莫子平 Tz-Pin Mo、黃琳禎 Lin-Chen Huang
    側拍 Side shot : 菁英視務所 Elite Genius Studio、莊極米、廖芷萱 、章育齊
    剪輯 Editor :彭楚晴 Jennifer Peng
    動畫 Animator :莊明宇 Ming-Yu Zhuang
    後期調光 Colorist :彭楚晴 Jennifer Peng
    後期顧問 Post-Advisor :楊翔文 Ken Yang


    【演員名單 Cast】

    男主唱:賴思宏
    女主唱:劉忻怡
    Rapper :黃喬伊(就已)
    電吉他:賴暐哲
    木吉他 : 羅紹恩
    鼓 :高開元
    貝斯 : 劉又豪
    小提琴第一部 :張文英
    小提琴第二部 :胡家瑋 高紹恩
    中提琴 :沈俊廷 江梓寧
    大提琴 :王智顥 方 瑜 黃心盼 吳宜方

    [舞者]

    王立男 王玉青 王晨馨 王韻如 朱靖文 朱璿文 呂 姍 李秀芬 余香儒 沈家豪 林 宓 林厚雯 林祐暄 邱偉誠 洪維廷 高仲淇 凌慶薰 陳廷綾 陳宛柔 陳品妤 陳亮廷 張伊萱 張庭瑋 彭士芳 黃柏翔 黃竟焜 曾冠瑛 葉俠辰 鄭雅倩 鄭鈞元 鄧楷齡 賴喬郁 謝其佃 謝家芯

    [特別演出]

    食人魚 汪世皜
    湖中女神 章哲銘
    小女孩 謝馨言
    輪椅婦人 鄭懿之
    菁英 陳以庭 卓菁莪 溫晴方
    腳踏車情侶 陳威宇 鄭傳通
    水源阿伯

    [支援演出]

    Kevin Bayili 王 彧 王子甄 王子嬋 王燕婷 王昱翔 王思涵 王翊慈 尤之芸 朱家緯 汪世皜 李昀芷 李昀燦 李育穎 李謝利雨 余香儒 吳蜀魏 邵品銓 林允箴 林仕庭 林立恩 林宗毅 林晉璿 林祐歆 林蔓葶 孟令晨 夏 寧 高仲淇 張家銓 張耿維 張紫茹 郭采燕 郭尚哲 郭禮翔 莫子平 陳一鳴 陳孟凱 陳意欣 陳穎潔 陳藝方 許翔輔 喻 笙 黃子昇 黃文滔 黃云宣 黃堂榮 黃竟焜 黃琳禎 陽岱晴 葉弈彤 詹妮霓 楊雙安 廖博弘 廖杰聲 鄭如韻 鄭曉琳 劉育瑄 劉容銓 龍 澐 蕭譯婷 戴天祥 謝述先 謝景堯 謝霽安 顏妤華 羅永晴

    【特別感謝】

    [友情贊助]
    蘇俊榮

    [前期協力]

    楊翔文 辜珮瑄 王翊慈 徐侑呈 李宗毓 彭榆皓 陳藝方

    [徵角協力]

    林宓 李秀芬 余香儒 蕭涵方 朱家緯 鄭媛之 徐子秦 蔡家揚 賴宥瑄
    NTU Symphony Orchestra臺大交響樂團
    NTUBDC台大氣球社 NTUFD台大火舞社 NTUSG台大生存遊戲社
    NTU-Cocktail台大調酒冷飲研究社 NTU Juggling Club台大雜耍社
    NTU Skateboard Society台大滑板社

    [場地協力]

    圖書館行政組 林秋薰 曾慶輝 沈錫宏
    圖書館閱覽組 郭立偉
    總務處事務組 陳姯屹 寧世強 李瑋弘
    總務處營繕組 林宗永
    學務處課活組 吳沛儒
    水源拖吊場 全體同仁
    台大體育館 陳育仁
    垃圾車廠商 維新環保有限公司

    [現場支援]

    賴暐哲、王翊慈、蕭涵方、蔡嘉宇、謝昌志

    [道具協力]

    李欣怡、王文伶、王燕婷、李政泓、蔡兒雅、羅苡瑞、倪嘉宏、黃婕茵、陳翔宥、王翊慈、施欣佑、汪世皜、王蔓瑜、謝允哲、陳玟卉、陳錕鎰、施孟伶、陳睿思、朱晧睿、黃云宣、黃琳禎、莫子平、陳庭禎、陳亮羽、郭蓓蓓、朱家緯、李宗毓、牛禮薇、吳家霖、洪翊婷、余香儒、李昀燦、謝景堯、喻笙、郭禮翔、詹妮霓、王子嬋、劉育瑄、楊雙安、顏妤華、戴天祥、林立恩、張紫茹、謝述先、李育穎、吳蜀魏、陳藝方、尤奕閎、江家葳、吳婉禎、陳沁揚
    臺大土木所測量組 卡艾瑋老師 劉彥涵助教
    台大戲劇系 王怡美老師
    NTU Rock Club台大椰風搖滾社
    NTU Juggling Club台大雜耍社 NTU Art Club台大美術社
    NTU Fighting Sports台大技擊散打社 NTUSG台大生存遊戲社
    NTUCOS台大漁村服務社 DMCC台大數位影片創作社
    臺大醫學院 菁英視務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