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滷肉飯南北差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滷肉飯南北差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滷肉飯南北差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滷肉飯南北差異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編輯撰文:郭悠悠 *包包不負責任式回答🤣(喂) 結緣在台灣,到了香港雖各自忙碌。 但五湖四海闖,該講義氣時當然要講。 不露面不示範,被問什麼就答什麼, 也是一種方式啦。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7%ab%af%e5%8d%88%e7%af%8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Bonjour Louis! 我是路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搬到高雄之後,真的發現更多文化衝擊😱 沒想到台灣雖然小小的,但南北部真的超級不一樣!! 一碗滷肉飯就差點把我搞瘋了😂 ...

滷肉飯南北差異 在 甜廚花媽?Sweet kit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14:07:52

#花媽甜心派國民小吃派 台灣國民小吃肉燥飯是許多人正餐、消夜的好夥伴, 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以醬油滷過的碎豬肉或是切成丁狀的肥豬肉,淋在白飯上。 不過同樣一種食物,不同地區口味和名稱上,都有一些南北差異。有肥肉較多,也有細碎肉末的 主要是豬肉肥瘦的比例影響了口感 以名稱來說北部人所指的滷肉飯,就是所...

  • 滷肉飯南北差異 在 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0 21:47:23
    有 8 人按讚

    *編輯撰文:郭悠悠
    *包包不負責任式回答🤣(喂)

    結緣在台灣,到了香港雖各自忙碌。
    但五湖四海闖,該講義氣時當然要講。
    不露面不示範,被問什麼就答什麼,
    也是一種方式啦。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7%ab%af%e5%8d%88%e7%af%80-%e7%b3%89%e5%ad%90-%e5%8d%97%e9%83%a8%e7%b2%bd-181907

  • 滷肉飯南北差異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0 12:00:55
    有 20 人按讚

    【#想食明周】台灣南部的粽子和北部的粽子,原來煮法、質感和粽葉都大不同,你會喜歡哪一「粽」呢?:https://bit.ly/3g5ojLg

    🍴想了解更多飲食文化,記得like & share👉 想食明周 專頁
    ---
    看更多飲食連結
    老派茶莊的 #雞皮紙袋
    https://bit.ly/2T6hIXZ
    復刻《浮生六記》芸娘夜窨荷花茶
    https://bit.ly/3uFONXX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果腹市集 GoodFood Market #端午節 #台灣粽 #台灣美食 #南北粽 #端午節 #八寶粽 #米糕 #油飯 #我就是我

  • 滷肉飯南北差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3 20:00:00
    有 2,891 人按讚

    #大家最喜歡的台灣美食是什麼呢?
     
    滷肉飯、水餃、臭豆腐配泡菜、地瓜球、蚵仔麵線?
    我全都要😍XD
     
    台灣根本吃貨天堂🥰
    物美價廉,好吃又方便
    可是其中有幾樣真的是減肥時候的熱量炸彈啊啊啊! 😖
     
    🥢15個 國民美食熱量大解析
     
    1. #高麗菜水餃20顆1200大卡🥟
    水餃一顆平均在60大卡,若是男生食量較大,
    一次吃進20顆就吃進了1200大卡😫!
    搭配上酸辣湯熱量更是爆表!
    好啦我知道有些人減肥中請勿餵食只會吃個5顆意思意思
    (5顆水餃300大卡)
    好吃的水餃肥肉勢必要佔一半的
    (難怪我自己包的都不啾西原來是肥肉加不夠)
    記得澱粉類配肥肉的這類組合愛小心!
     
    2.#牛肉燴飯872大卡
    燴飯系列潛藏熱量炸彈,以大量的油去拌炒,淋上勾芡的醬汁,
    一盤的飯量=2碗飯,油脂含量37.6公克也就是2.5湯匙!
    一盤燴飯比一個雞腿便當熱量還高!
    這類食物升糖指數(GI值)也高,
    對於要控制體重跟血糖的人來說要特別小心!
    如果早餐吃個麥當,中午吃水餃,晚上吃燴飯,
    不用喝飲料不用吃甜點,一天下來熱量就逼近3000大卡😫!
    建議麥噹/水餃/燴飯不要全部擠在同天吃喔!
     
    3.#花枝炒麵768大卡
    一樣使用了大量的油跟勾芡醬汁,麵的本體=1.5碗的飯,
    油脂30公克也就是2湯匙的量!
    可惜了低脂高鐵高鋅的花枝!
    其實我是很鼓勵大家多吃海鮮的
    (🤎私心推薦:朱記花枝羹好好吃)
    所以不要點炒的選煮的吧
    像是花枝米粉湯一碗也才358大卡,清淡小吃適合瘦!🥰
     
    4.#炒米粉698大卡
    超過兩碗飯的澱粉量,建議可以兩個人分著吃,
    另外點份豆乾、魯蛋、燙青菜,就會是均衡營養的一餐!
     
    5.#滷肉飯648大卡
    滷肉飯是台灣小吃的驕傲,就連老外CNN也無法抵擋這個魅力🥰
    不過滷肉飯超過4成的熱量來自於肥肉喔愛注意!
     
    6.#臭豆腐565大卡
    外酥內軟的臭豆腐是台灣經典的美食之一,它獨特的氣味,不少人對它是又愛又怕
    不過因為是油炸的,油脂含量有點驚人=2.5湯匙(36.7公克),
    吃下一份臭豆腐就吃進一天油脂建議量的七成(註:以1500大卡計)!
     
    7.#蔥油餅541大卡
    又是一個澱粉+油脂組合而成的食物,半炸半煎真的很好吃,
    只是一份蔥油餅澱粉量約等於一碗飯,另外約含2湯匙的油脂,
    不建議太常吃喔!
     
    8.#蚵仔煎516大卡
    蚵仔煎雖然是油煎食物,但沙拉油含量只有1湯匙,澱粉量近1碗飯,
    跟其他美食的油脂量比起來真是優秀👍
    而且同時可以吃得到兩種蛋白質來源:
    👉完整好吸收的蛋白質雞蛋🥚
    👉高鋅高鐵的新鮮肥美蚵仔
    搭配上小白菜營養又均衡🥬
     
    9.#刈包504大卡
    刈包長得一目瞭然,刈包皮約等於0.8碗的飯,
    主要的油脂來自五花肉,屬於高飽和脂肪,高血脂患者要適量吃喔!
    另外有些店家可以選擇包瘦肉,可以選的話就瘦肉優先吧:)
     
    10.#潤餅495大卡
    南北潤餅大不同,這個熱量代表是北潤餅,包的是蛋酥+紅糟肉+花生粉,
    南潤餅是不是會包麵條(?)
    其實潤餅蠻健康👍,餅皮只有約半碗飯的澱粉量,根本減醣者外食救星!
    其他包的都是肉跟菜,如果想要熱量更低,不如試試花生粉少加一些吧!
     
    11.#大腸包小腸435大卡
    (這道其實熱量差距有點大,大份的話熱量會落在582大卡(崩潰)
    相當於0.8碗的飯,其他熱量多來自於油脂,香腸是高脂肉類又是加工紅肉,對大腸健康不友善,建議謹慎食用!
     
    12.#麻辣臭豆腐432大卡
    這道好吃又有解👍,有豐富蛋白質,沒有澱粉,油都在湯內,只要少喝湯,熱量立刻就可以減半:)
     
    13.#蚵仔麵線415大卡
    不要小看一小碗稀稀疏疏的勾芡麵線,
    一小碗蚵仔麵線澱粉量逼近一碗飯,油脂1湯匙,
    但還好加了高蛋白質高鐵的蚵仔及大腸營養滿滿!
    ⚠⚠⚠但紅麵線鈉驚人的高,是所有麵體中最高的,
    比泡麵還高(到底是多高啦)
    以100公克麵體含鈉量來看
    紅麵線2813mg,泡麵1872mg, 竟然是泡麵的1.5倍鈉量
    吃一碗蚵仔麵線鈉量爆表,有高血壓的人要特別注意喔。
    註:泡麵指零食泡麵。
     
    14.#地瓜球10顆410大卡
    一顆約在41大卡!
    這是不是夜市必點啊哈啊哈越吃越涮嘴🤩
    10顆地瓜球=1盤燙青菜的膳食纖維量耶1.2g(覺得吃得有價值這種美食去哪裡找),
    雖然看似清爽不膩,隱藏著較多油脂,
    10顆地瓜球含有1.5湯匙的油脂喔,減重者須留意攝取!
     
    15.#肉圓324大卡(炸)
    一顆肉圓皮澱粉量相當於0.6碗飯,就算是用炸的油脂含量0.6湯匙我覺得還行👍
    包的也多是瘦肉,肉香又帶有嚼勁,單純就很美味😋
    我發現各地都有好吃的肉圓,南部的還可以有清湯可以加誒
    (🤎私心推薦:蒸|旗山屏東肉圓、炸|豐原金樹冰果室肉圓)
    皮Q彈肉扎實(翻譯:肥肉少)深得我心肉圓是好食物哈!
    不過還是要小提醒啦,
    肉圓大概有108930種尺寸大小,自己要斟酌適量喔:)

    註:未特別標記份量者指市售常見一碗或一份的購買量。依據店家不同份量也會有差異。

     
    #閃地雷瘦更快
    #懂吃瘦更快
    #此篇字好多建議收藏
    -
    更多營養知識點它點它
    https://chahow.com
    跟我ig跟我生活
    www.instagram.com/chapaper

  • 滷肉飯南北差異 在 Bonjour Louis! 我是路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6 17:22:15

    搬到高雄之後,真的發現更多文化衝擊😱
    沒想到台灣雖然小小的,但南北部真的超級不一樣!!
    一碗滷肉飯就差點把我搞瘋了😂 我真的很開心之前住在台北,現在住高雄,因為我更深入了解台灣人的生活🥰
    快留言給我觀察的對不對,我現在會一一回覆大家喔

    After living for a year in Taipei, I moved to Kaohsiung in the south of Taiwan! I noticed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two parts of Taiwan :) here they are!!

    #文化衝擊
    #外國人也來戰南北
    #台灣戰南北

    Come say H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onjourLouis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onjour.louis/
    BUSINESS ENQUIRIES商業合作請聯繫FB

  • 滷肉飯南北差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16 07:28:45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