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溫室效應氣體比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溫室效應氣體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溫室效應氣體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溫室效應氣體比例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

溫室效應氣體比例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8:48:55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3/21-3/27 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憲法法庭將在3/31開啟通姦罪是否違憲之言詞辯論  苗栗地方法院法官向大法官聲請釋憲,認為通姦罪有違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意旨,司法院表示將在3月31日舉行憲法法庭言詞辯論。通姦罪之爭議存在已久,爭議之處包括:用刑...

  • 溫室效應氣體比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6 17:50:08
    有 12 人按讚

    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溫室效應氣體比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17:00:53
    有 488 人按讚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拜登拋美電動車王國夢 十年後拚銷售占美5成車市》
    1.帶頭全球對抗暖化效應,美國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王國嗎?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周簽署行政命令立下目標,希望美國能在2030年,讓電動車在美銷量達到整體車市的一半,而為了展現他的決心,同時宣布將收緊在川普時代放寬的汽車排氣量標準,會推出嚴格的法規,來加速淘汰目前大量燃燒汽柴油的傳統汽車,且拜登在這天,還邀請了美國三大傳統車廠,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的母公司斯泰蘭蒂斯,三家車廠都表示願意配合政府大量生產電動車。

    2.但要讓電動車占到全美車市銷售的一半,可能實現嗎? 目前,電動車在美國車市的銷售占比僅僅2%~3%。如何要能在十年後達到25倍的數字,許多專家一致的看法是,美國人對傳統燃油車的喜好很難改變,加上電動車購入後的前期成本相對較高,也是不少美國車主卻步的原因之一

    3.拜登當然知道這是一項挑戰甚鉅的目標,因此他早在今年四月提出基礎建設預算案時,就在電動車建設預算上,給出比造橋鋪路這些基本建設更高的金額,因為要讓電動車普及化,就必須做到讓充電站,如同街角加油站一般的方便,才有可能讓電動車從小眾走入主流,拜登的目標,是要在全美廣設50萬座充電站。

    4.拜登劃時代的宣布,某種程度上雖是站在氣候變遷的環保角度,希望重塑美國汽車工業未來,但還有一點,就是想對抗中國電動車崛起的威脅,保障美國汽車工人的就業。因為美國目前不管在電動車銷量,還是電動車電池的製造量上,都輸給中國。一個有趣的觀察點市,是拜登並沒有邀請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加入他的電動車王國大計,光從這點就足見拜登,是想保住美國傳統車業的未來。

    5.況且還有政治上的現實等著拜登,他所提出的基礎建方案算,雖然已在近期完成兩黨協商在參院通過,但規模只剩下一半,電動車預算,更從一開始的1740億美金到只剩下50億美金。民主黨對此金額高度不滿,揚言還要再追加,可想而知,這又是一場政治拖延賽。

    {內文}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熱衷開車,我可曾是優良駕駛

    拜登是道地車迷,收藏50年的超跑汽車雪佛龍Corvette,去年曾在總統競選廣告中亮相,當時他勾勒夢想執政藍圖,盼美國有朝一日,能從汽車王國轉型電動車王國。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深信美國能重掌21世紀的車市,只要我們轉往發展電動車

    入主白宮逾半年後,拜登把夢想升格為政治野心,親自駕駛油電混合吉普車繞行南草坪這天,喊出「電動車才是美國汽車業未來」,只能前行沒有退路。

    美國總統 拜登:一個有遠見的未來,將開展在我們眼前,就是一個屬於電動車的未來

    美國總統 拜登:不管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燃料電池車,全都是電力發動 不會回頭了,問題在於美國未來是領先還是落後

    美國總統 拜登:因此,汽車業員工及領導人,州及地方官員,今日集聚一堂,要替美國的故事寫下新頁

    拜登簽下行政命令,拉出近十年時間軸,希望傾美國政府之力,推廣國人購買使用電動車,同時宣布未來將搭配收緊汽車排氣量規範,針對小客車卡車制定更嚴格標準,以激勵美國車廠提高電動車產量,美國三大老牌車廠通用 福特 克萊斯勒母公司斯泰蘭蒂斯,受邀參與白宮活動均表態全力配合,共同訂下2030年讓電動車,登上全美車市五成市占的目標,但美國國內不少分析,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都直言,縱使總統擘劃美國電動車大國夢的背後,有著決心降低國內溫室氣體碳排量的規劃,和冀望對抗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崛起的盤算,還是總歸一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通用汽車廣告:有了通用全新的鋰電池,我絕對能超越那些笨蛋

    PBS新聞片段:要讓電動車,簡稱EV車在美普及化障礙重重,不妨看看電動車採用率,也就是全美有多少人購買電動車,就會明白絕對是挑戰,想改變民眾的駕車習慣非常困難

    美國環保經濟學家 Joshua Linn vs.PBS記者:目前電動車在美國的市占率約莫2%-3%也就是美國每年賣出的新車,2%-3%是電動車,這比例太少,實在太少,少歸少,但已經增加了,十年前可是零

    首先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全國第一高的碳排量,來自交通運輸占比29%,想扭轉大眾購車習慣減少污染量,拜登確實提出了治本之道,但從現實面來看,這項政策最大阻礙之一,其實就落在美國民眾對電動車接受度裹足不前,因為油價低廉讓購買汽油車,不管是休旅車卡車或轎車,都比擁抱環保來得划算省錢。

    PBS新聞片段:一項名為消費者報告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猶豫購買電動車提出了幾個理由,例如擔心電動車充電一次能跑多少里程數,昂貴的前期成本,即便研究顯示,消費者其實可隨時間,省下更多無須加油的成本,還擔心充電站數量不足

    美國總統 拜登(2021.05):當前,中國可是在這場比賽中取得領先地位,我不是信口開河,這是鐵錚錚的事實,中國以為他們會獲勝,但我想中國最好搞清楚,他們絕對不會贏得比賽

    再者,拜登把中國視為美國電動車產業最大假想敵,若想超車領先,太多差距需彌補太多進度得追上,以2020年為例,全球賣出324萬台油電車及純電動車,美國僅占1/10 32萬8千輛,中國則繳出133萬台,些微輸給歐盟139萬台,是美國四倍之多,位居全球第二的亮眼成績,就連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美國僅有4座電池生產廠,而中國則是30倍120座,便有分析師以通用為例,解釋美國想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國」,不僅是一條漫漫長路,根本是不同量級的一場對抗。

    新聞片段:這是一項震驚許多人的宣布,全美最大車廠之一通用,誇下海口要在2035年時,達到只銷售電動車的目標,分析師:通用絕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不妨讓大家對通用的全球銷售有點概念,去年,通用在全球賣出660萬台車,猜猜當中有多少屬於純電動車,只有4萬9149台

    且在充電站設置率上,全美包含公共及私人總數不超過十萬座,中國55萬8千座,
    光是上海北京就各有5萬座,且對比美國明星車廠特斯拉,近年推出的超級充電站,
    5分鐘可續航120公里,中國新興電動車廠蔚來,是花相同時間就能滿電上路。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車子快沒電了,只能再開42公里,所以我得來這裡充個電了

    新聞片段:當肖先生要重新替車子加燃料時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師傅你要來嗎

    新聞片段:他不必跑到加油站,他甚至不是替電動車充電的那個人,反而他去的是一座電池交換廠,只要5分鐘,他的電動車就能被裝上充飽電的電池,最高可開(260英里)418公里,對這位42歲每天開車的上班族來說綽綽有餘了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vs.充電站人員:好了是吧 好了 謝謝啊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電動車王國夢充滿理想目標遠大,早在今年四月,拜登提出總規模2兆美金基礎建設投資案時,為求大力發展國內電動車產業,力拚2030年前廣設50萬座充電站,便擬出比用1150億美金造橋鋪路,更高的預算1740億美金,因為倘若不讓充電站,像街角加油站一樣無處不在,電動車就無法從小眾蛻變為主流,四個月後基建方案,雖然終在歷經兩黨討價還價數月後闖過參院,但預算規模已砍半縮水,其中電動車充電站建設經費,僅剩75億美金,民主黨喊出必須再追加850億美金,只怕又是場政治拖延賽下,全美環保專家率先表達了失望之情。

    CBS記者:若是與氣候專家對談,他們都覺得這樣的進展太過緩慢,專家們其實非常沮喪在這份基建案中,氣候變遷相關預算,因為兩黨角力而遭大砍

    紐約時報說,這是拜登的打地鼠遊戲,眼前目標太多,想一網打盡難度甚高,在擊退氣候變遷的全球浪潮下,想達成排碳大國的減碳承諾,在美中科技對抗未完待續下,企盼轉型國內汽車工業,變革生產製造鏈保住美國就業,把氣候議題結合抗中,拜登想一箭雙鵰的政治設想,端看美國人能否放下對燃油車的矜持,投向電動車懷抱。

    https://youtu.be/OpegN1mhLCY

  • 溫室效應氣體比例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17:08:17
    有 86 人按讚

    #Q博新研究
    【東南亞馬遜不再是「碳匯」】
    什麼是「碳匯」?
    碳匯是指將二氧化碳等含碳溫室氣體持續吸收或儲存之場所(也就是說某個地區吸收儲存碳的能力大於釋放碳的能力),是可以平衡人類排放出溫室氣體的重要因素。

    我們一直以來將亞馬遜熱帶雨林稱為「地球之肺」,因為雨林植被將空氣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儲存,減緩了溫室效應加劇的幅度。

    研究表明,亞馬遜西北部在近十年間幾乎維持著吸收碳與排放碳平衡的狀態,但東南亞馬遜因為旱季時間延長,森林大火與溫度逐年上升的關係,已經從碳匯轉變成碳源(釋放碳的能力>吸收碳的能力)。

    雖然科學家發現因為全球暖化,高緯度植物的生長期延長,造成近十年來陸地生態系統的排碳量及吸碳量的比例保持相當穩定,但亞馬遜由碳匯轉變成碳源將會大幅增加未來氣候的不確定性。

    #節能減碳救地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