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球溫室氣體比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球溫室氣體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球溫室氣體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產品中有1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26的網紅Liz部落客,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誰說素食者難以攝取蛋白質?!讓『CHOOSiNG植物性高蛋白』來補充你的營養所需! 我本身就是個三餐不按時吃、工作熬夜到很晚才睡、正餐不吃就愛吃垃圾食物的人,不過...這也算是現代人容易犯的通病,想要改善就得重新調理好正常作息,然後搭配著外在的補充能量來讓身體慢慢恢復到一定的水準機制! 而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差減碳績效國,環保署的政策漏洞百出! 為了因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提出了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然而內容竟然只提及氣候變遷(目標13)、水及衛生(目標6),沒有提到溫管法、限塑、海洋、汙染者付費等其他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不免讓人覺得相當可惜!我們的環保署應該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限塑一...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2:47

《聯合國針對氣候變遷公布評估報告》 時事編輯|鄭巧筠 人們持續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迄今仍加劇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下的夏季不再是海灘的季節,而是高溫、強降雨及過量輻射的健康警訊。專家指出,類似今年席捲加拿大的熱浪事件將更常發生,且美國等地的森林火災季也出現延長、擴大的趨勢,往後夏季的極...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5:19

《疫情下的反思—共病時代 上》 ⁡ ❙ 投稿文章 ⁡ 投稿作家|劉諺昀、鄭凱薰 校正|翁歆媃 ⁡ - ⁡ 在COVID-19的肆虐下,許多潛藏的議題浮現,從疾病產生的議題:疾病起源、跨物種傳染、科學倫理;後續應疫情而起的議題:資源分配、國際關係、醫療體系;隨著網課而明顯浮現的議題:貧富差距、城鄉差距...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10:57:33

【@businessfocus.io】英大學建瑞典環保少女銅像遭詬病 學生會稱應把資金用來援助學生 . 英國溫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inchester)耗資約2.4萬英鎊,在校園內打造一座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的真身比例銅像。此舉引發該校學...

  •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Liz部落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0:52:26
    有 111 人按讚

    誰說素食者難以攝取蛋白質?!讓『CHOOSiNG植物性高蛋白』來補充你的營養所需!

    我本身就是個三餐不按時吃、工作熬夜到很晚才睡、正餐不吃就愛吃垃圾食物的人,不過...這也算是現代人容易犯的通病,想要改善就得重新調理好正常作息,然後搭配著外在的補充能量來讓身體慢慢恢復到一定的水準機制!

    而我本身也是個素食主義者,很多人對於吃素有著既定的刻板的印象,例如:吃素容易吃不飽、吃素補充不到營養、吃素健身蛋白質來源少...等等,這次我就來告訴大家吃素不但能補充得到營養,而且還能補足人們的蛋白質所需量!實際上不少知名運動員和健身人士都是全素食者,因此只要攝取足夠含高蛋白的豆類搭配正確的運動方式,吃素同樣有辦法長出大肌肉。

    我也是千挑萬選過後才選擇了這款 #CHOOSiNG豌豆蛋白 ,它採用專利豌豆蛋白,無乳糖與黃豆等過敏原,所以不易長痘痘、拉肚子、脹氣,就連乳糖不耐症者也可以安心補充,是屬於純素且無添加的優質高蛋白!
    已顛覆了市面上豌豆蛋白難以入口的刻板印象,讓素食主義者也能在運動健身的同時,也補充得到蛋白質營養所需的來源!

    【個人真實體驗三種不同口味的心得】
    CHOOSiNG豌豆蛋白-台茶12
    喝起來像是在喝擂茶的感覺又有帶點抹茶的甘味,熱熱喝真的很適合泡茶或者下午茶飲用呢!

    CHOOSiNG豌豆蛋白-苦甜黑可可
    喝起來像是在喝特濃版的黑可可,但也是喝得出植物性萃取的味道,喝起來有種滿特別的感覺!

    CHOOSiNG豌豆蛋白-桂圓紅棗口味
    喝起來香濃淳的口感彷彿像是在喝豆奶一樣,我個人特別喜歡這種味道!

    【植物蛋白的3大好處】

    1. 營養價值高且熱量低
    植物中如大豆、黃豌豆屬於完全蛋白質,人體必需的9種胺基酸都有包含在內,也包括對於修復肌肉重要的支鏈胺基酸(BCAA),只有少量的脂肪且不含膽固醇,比動物性蛋白多了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

    2. 低過敏性,減少乳糖不耐
    亞洲有相當高比例的人有乳糖不耐的問題,喝牛奶後會出現腹脹、腹瀉、長痘痘的症狀,而豌豆植物蛋白是完全不含乳糖的,是屬於低過敏性食物,如果對牛奶、大豆都過敏的人可以試試豌豆蛋白。

    3. 環境友善,減少碳排放
    同樣製造蛋白質食物,生產牛肉比大豆、豌豆所要消耗的水高達六倍之多,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牛肉和乳製品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減少攝取動物性蛋白,保護動物零傷害,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官網:https://www.choosin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oosing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oosingtw

    【CHOOSiNG有舉辦抽獎活動】詳情如下:

    完成步驟1+2可獲得自選口味嚐鮮包1包
    1. 上官網註冊會員並填寫完整資料
    2. 加入官方Line@ (@choosingtw),並回傳真實姓名和想要的口味,進一步完成步驟3+4可以抽三盒組合 (價值4680元)
    3. 於CHOOSiNG官方FB或IG按讚+追蹤
    4. 於CHOOSiNG官方FB或IG活動貼文下方留言「#MIT首創不含香精代糖的純素高蛋白 一起來嚐鮮」並@兩位好友,截圖回傳至CHOOSiNG官方Line@

    FB活動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choosingtw/posts/174717228094181

    *詳細的活動方式請參閱此篇FB貼文下方置頂留言處*

    #MIT首創不含香精代糖的純素高蛋白 #高蛋白 #蛋白質 #植物性蛋白 #植物性蛋白質 #素食可食 #純素 #素食 #素食產品 #補充營養

  •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6 17:50:08
    有 12 人按讚

    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陳吉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6 11:49:53
    有 1,060 人按讚

    【極端氣候已是現在進行式,農委會將成立農業淨零辦公室】

    前陣子IPCC發佈了AR6報告,指出在2040年前無論溫室氣體如何減量,全球平均溫度上升1.5℃已無法避免,伴隨而來的極端天氣,包括嚴重乾旱或超大豪雨等機率大增,甚至將會變成常態,如何尋找與自然共存的策略,實在已經刻不容緩。由於農業的產業特性與氣象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很樂意優先於其他部門提出淨零排放的具體行動方案。昨天上午我主持「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影響、調適及永續之道」座談會,特地邀請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許晃雄執行長、經濟研究所的張靜貞研究員、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彭啟明總經理、旗山芳境合作社的許倫肇理事主席與大家分享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帶來的衝擊,並共同研究因應之道。

    與會的各位專家都提醒,氣候變遷對農業造成的影響不是可能性,而是現在進行式。例如許晃雄老師提到,未來抵台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減少一半以上,但強颱比例卻會提升100%,這將導致農業部門必須常態性地面對嚴重的旱澇交替。張靜貞老師也說極端氣候會使特定作物生產力下降、損失提高,連帶影響到加工、零售及餐飲等產業的產值減少。與會專家也提出相關的因應建議,例如彭啟明博士明確指出淨零碳排已成各國政府及跨國產業的趨勢,臺灣將無可迴避,以及應好好經營農林部門的碳匯,建立交易市場並與國際接軌。其他還有像開辦農業保險、鼓勵在地飲食等,都是我們已經在做的事。

    我也請農委會主責氣候變遷議題的莊老達處長,向大家報告農業部門因應極端氣候及淨零碳排路徑的規劃。在農業生產調適方面,包括農地的合理利用、農水資源開發/調配與節約、發展有機農業、保存種原、研發抗逆境品種、增加農業設施等;在淨零碳排路徑方面,包括農業生產過程的碳排減量、透過新植與加強管理增加森林碳匯、建立作物碳儲技術栽培模式、開發土壤生物資源、發展漁業養殖碳匯技術、以農為本的農業綠能等。

    往後我們將會持續投入更多資源在農業部門的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工作上。我們已經成立「農業淨零辦公室」,由農委會的「因應氣候變遷大使」莊老達處長擔任負責人,9/1開始正式運作。接下來我們會與各界展開積極對話,目標在半年內完成農業部門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淨零碳排路徑細部方案。我們也將逐年編列至少100億元的預算在相關的工作上,要從此刻開始,為臺灣往後100年的農業經營及國家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全球溫室氣體比例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5-06 12:21:43

    最差減碳績效國,環保署的政策漏洞百出!

    為了因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提出了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然而內容竟然只提及氣候變遷(目標13)、水及衛生(目標6),沒有提到溫管法、限塑、海洋、汙染者付費等其他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不免讓人覺得相當可惜!我們的環保署應該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限塑一直是環保的重大課題,2014年全球塑膠產量約3億1100萬噸,2050年預測產量將增加到11億2400萬噸,而製造塑膠所需耗費的原油比例,也將由2014年的6%,升高到2050年的20%,不斷增加的塑膠袋,不僅會產生更多的垃圾,還會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多重傷害。

    糟心的是,台灣對此「貢獻良多」。根據2018年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表的減碳評比,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再生能源」方面的表現相當差,排名全球第56名,與其他大國並列最差減碳績效國,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且排名還連續三年都下滑兩名,有持續下降的趨勢。

    由此可見,環保署的限塑政策在執行上並沒有符合大眾的期待。環保署從96年開始推動PLA可分解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12年過去,全台十大量販超市及便利商店仍有高達77%的商品是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此外,台灣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掩埋垃圾,環保署推動PLA的意義何在?最後這些塑膠垃圾還是全進了焚化爐!

    不僅如此,環保署在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上,也沒有太大的作為,因為公約限制的是國內業者,但現在大部分的網購都是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依舊會有買一項商品,結果附加氣泡袋、塑膠袋、紙箱等層層包裝垃圾的現象出現,請環保署對此擬定出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

    #質詢
    #環保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