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海運船公司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運船公司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運船公司英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
海運船公司英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造節能船時,同業笑我:肖ㄟ(台語:瘋子)!市場這麼差,你還不多存點錢,造什麼節能船?」散裝航運股王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與商周4個小時的訪談中,重複了10次股神巴菲特的經典名言:「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節能船不夠將退出市場」
1999年成立的慧洋,是台灣船舶數最多的散裝航運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船東」之一。今年第1季,慧洋稅後淨利8億9千萬元,每股盈餘(EPS)為1.19元,兩個數字,皆居所有上市櫃散裝航運公司中之冠。
特別的是,針對未來趨勢的節能船,它們已先布局,預計到年底會有近5成的船,都配節能引擎。「這個比率在國內是最高的,」船舶設計及工程服務公司天星顧問總經理張長根說。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藍俊昇自信的說。
藍俊昇與胞兄四維航運創辦人藍俊德,出生在澎湖的航運世家。退伍後就投身海運界的藍俊昇,跟大海搏鬥半世紀,古稀之年的他,雖年過半百才創業,卻建構了台灣散裝航運界最大的船隊。
它擁有138艘船,主要競爭對手裕民、新興、中航、台航、正德的船加總起來,也不及慧洋多。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當前,航運界最大的挑戰,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於減碳的規定越來越嚴格。今年6月,IMO通過新規定,2023年後,將限制船舶的碳排放量。這項新規,可說是船公司的「大魔王」,根據統計,2023年後全球的散裝船有高達47%無法達到標準,貨櫃船更有高達53%無法達標。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楊鈺池表示,不符合IMO環保規定的船,到了港口很可能被扣船,「船被扣,會留下紀錄,沒人敢租這艘船了,等於被宣判『死刑』!」
張長根認為,IMO減碳規定「是玩真的」。這代表著,減碳不再只是停留在社會公益的層次,而是關係到一家船公司能否經營下去。
多年前,慧洋為何會想布局?
時間回到2013年。
當時,散裝航運市場正處於低谷,同業都在大幅縮減造船的資本支出,據英國海運諮詢機構Clarkson統計,全球散裝航運公司的訂船數占現有船舶數,在2009年達到高峰,超過80%。但該比率在金融海嘯後如自由落體般下墜,最低時只剩8.4%。
然而,藍俊昇卻也聽到,國際級競爭對手都在準備造節能船,布局未來,於是他決心投入,積極花錢訂新船,但也招來小股東反對。
單看財務報表,他的資本支出和利息支出都高於同業。若看今年第1季,它的預付船舶款金額,還比營業活動產生之現金流入高。
被股東罵 也要砸錢拚規模
每次慧洋的法說會上,分析師都會關心,慧洋資本支出及利息支出如果能「少一點」,獲利表現是否會更好?每年小股東則會來抗議,慧洋太會花錢,導致股利配得少,在景氣谷底時期,慧洋的競爭對手裕民,其股利配發率平均高達9成以上,慧洋的股利配發率平均只有5成左右。
由於他在慧洋持股比率高達近5成,在董事會上沒有人挑戰他「投資未來」的堅持。
2009年,慧洋約有51艘船,現在擴張到138艘船,等於金融海嘯後,慧洋不但沒有縮手,船隊規模還逆勢成長1.7倍,其中不少是配置新世代節能引擎的節能船。
其實,慧洋是最晚踏入散裝航運的航商,但能後來居上,也跟藍俊昇敢於投資的營運邏輯有關。
多數散裝航運公司的營運模式,是自己攬貨,收取運費,或將船短租給租家。慧洋則是將高達9成的船長租(通常1年以上)給客戶使用。
其主要租家是日本大型航商,如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也有國際大型糧商,如加拿大最大的糧商Viterra等。
「包租公」營運模式雖有一個缺點,就是當海運市況大好時,因為是長租,沒辦法即時調漲運價,當下可能錯失賺「順風財」的機會;但當市況轉差,運價暴跌,它能避開重大虧損的風險。
因此,慧洋2010年上市後,儘管航運市場委靡不振,卻沒有1年虧損。
也有船公司想仿照慧洋的營運模式,但這個模式要成功,船隊規模必須夠大,也就是你必須敢投資、敢造船,光這一點,很多同業就卻步。
「我每年賺到的錢,幾乎都投入造船,錢不夠我再向銀行借!」藍俊昇表示,他大可選擇,維持50、60艘船的規模即可,「這樣我管理起來反而比較輕鬆,」但問題是,航運業不像科技業,競爭力是來自技術創新,要領先別人,「規模經濟」是一大關鍵。
他舉例,大型糧商長租船載運穀物,但有時景氣突然升溫,需要更多的船載貨,船舶多的公司,就有辦法臨時增派船隻給糧商使用,「久而久之,大型糧商覺得隨時能跟你租到船,就願意跟你長期往來,這是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願意看長期,人就會願意做麻煩的事。一名跟隨藍俊昇的老臣觀察,慧洋初入市場時,為了爭取客戶,別人嫌麻煩而不願提供的服務,它會費心思去解決。
舉例來說,大多數船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航行時必須繞開海盜多的海域,但刻意繞遠路,運送的時間拉長,對租家來說總是不便。
但藍俊昇思索,穿越海盜出沒的海域,固然有風險,「但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嗎?」
於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保險公司協商,若遇上劫船,能幫忙理賠部分的金額,還在船上安裝對抗海盜的設備,並聘請海上保全護船。
全副武裝後,海盜發現要搶慧洋的船「吃力不討好」,就改搶別的船。慧洋還發現,租家為了縮減航行時間,也願意承擔這些額外的安全費用。
就這樣,租家覺得跟慧洋往來,限制較少,安全也不輸人,於是跳槽。口碑傳開後,慧洋有不斷增長的客戶做為支撐,才更放膽造船,呈現良性循環。
現在,慧洋內部又養了50、60名工程師,專門負責研發節能技術,如何讓一艘船用最少的油,跑最遠的航程。
慧洋是散裝航運股王,受惠今年散裝市場復甦,慧洋7月19日除息,但立刻就填息,顯見投資人的信心。元大投顧出具的報告分析,目前散裝新造船訂單量仍低,且造船廠要增加產能不容易,在船舶供給增加有限下,慧洋近3年展望樂觀,惟報告提醒,慧洋的歐洲線收入比重提高,歐洲客戶穩定性高,但要求也高,是未來挑戰之一。
我們問,他這麼晚創業,為何沒有急於收成,反而要一直把獲利拿去投資未來?
藍俊昇說,他對自己的期許,就像慧洋的英文名Wisdom。人得有看清未來的智慧,才不會被眼前的困境迷惑,而喪失領先對手的機會。
「該做的就去做,時間,終會證明你是對的,」藍俊昇這麼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48553
♡
海運船公司英文 在 Newtalk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潛艦國造典禮剛辦完兩天 台船驚傳工安意外一死一傷
- - - - -
💥即時新聞搶先看,下載Newtalk新聞APP就對了!https://tinyurl.com/v8n5se9
海運船公司英文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吃貨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要轉職? 為什麼要轉行當工程師?歷史系不好嗎?為何雙主修國企,研究所不念個商院 或唸個 運輸管理? 做海運不好嗎?
自從我開始寫文章以後,大家開始問我越來越多問題,當然這可能也是很多人在心中的疑問。如我前面所說,因為喜歡打電動,想進科技業變工程師,但按這個邏輯好像一堆人都應該當工程師才對啊?而且我一開始不是也想唸商科嗎?為何又不想念? 相信很多人還是有這些疑問。
其實事情很多時候都不是那麼簡單,隨著年紀的增長,世界的變化,都影響我做的每個決定。
原本我對歷史真的很有興趣,高中還參加小論文比賽寫了西藏議題得了獎,但上了大學以後才發現,做研究跟寫小論文完全不是一回事!做歷史研究必須有驚人毅力與耐心,尤其寫reference 的時候,根本要我的命……然後就開始想自己以後真的想做研究嗎?不想,那就業怎辦?應該雙主修,有第二專長,但我不想做會計或金融業,不想去銀行,所以唸個國企……其實雙主修的時候我也覺得很煩,因為要一直分組報告,好像最後都是人際關係勝過一切,老師喜歡這組,分數就給的高……然後某一種presentation style 變成全班效仿的方式,畢業後去業界工作發現很多都只是老師的personal preference…
一直到畢業後,我其實也一直在迷惘在摸索,海運一開始什麼都不會,但很多其實都是做幾個月就那樣,要不又是人際關係……跟報關行,船公司,櫃廠打好關係,久了就發現沒什麼新東西可以學……
其實不是我在某個階段決定轉職,應該說我一直沒想好自己想做什麼……也一直不太了解自己
家裡也說過去考公職或做sales, 我也不想,什麼都不想,但又不得不工作養自己……而且每一年自己的想法也一直改變,大學時以為參加很多活動,實習,出來可以有競爭力,但畢業後發現學歷和英文還是最重要的入場卷,這也是我為何一直想留學想念研究所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自己還是認為對科技業比較有興趣,我喜歡新的東西,喜歡科技,所以一直很想進科技業工作。但科技業也不好進,沒有相關背景,即使PM, 台灣大多也找外文系或資訊相關,所以讓我想念個資訊相關的!當然有好一陣子我也很迷惘,在想做marketing, 直到去廣告公司面試,他們告訴我,即使是頂大畢業的,他們只給24k…因為公司要花錢培訓,很虧啊~
總之~就是這樣,才會讓我覺得自己要學一技之長,要進科技業,只是原本想學點皮毛當個PM卻邊工程師,完全是意外~但也是因為來了英國,才讓我發現其實我是真的有興趣寫code…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如果大家有經歷和我一樣的迷惘,也不用太難過,我想興趣和工作還有金錢本來就很難同時有,但也不代表我們就沒機會有,很多時候想法都是一時一時的~以前不想不喜歡的東西,或許哪天你再去看又不一樣,甚至是過去的自己。
#隔行如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