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走過這段路,並非理所當然》 過去兩個月,我們曾經恐慌疫苗短缺,彼此爭奪,權勢者匡列自己人先打⋯⋯直到日本捐贈、美國捐贈、特別是三大慈善機構終於獲准捐贈,我們才從人性的污濁泥淖中,爬了出來。 過去兩個月,中央與地方權鬥,北農、環南市場群聚感染,人們想到的是嗆聲和搶麥克風。 但這兩個月,我們可以...

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 在 梅姬L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2:59:50

<續上篇>  控制金流本來就是一場自我對抗之戰,原本只是想著一次領多點才可以省去要一直領錢的麻煩,直到受到幾次驚嚇後,才發覺原來一次領出五千元和一次只領三千元,花光光的速度根本是不相上下,痛定思痛,從此以後我開始限制每一次領鈔的張數,除非發生特殊狀況,否則日常提款我一律只領死豬價三千元,自我創...

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 在 陳惠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1:50:12

「社工有這麼累嗎?」是的,就有這麼累。 惠敏之前簽署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所發起的「2020立委候選人對社工承諾書」,裡面九點其實都是長期以來與社工夥伴協力奮鬥的目標,也是較原則性的大方向。我在這次的七大項參選政見中的「#勞動生活 #尊嚴權益」,即已闡明了對於改善勞動環境一路以來的分開視之、四...

  • 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2 20:29:25
    有 16,579 人按讚

    《走過這段路,並非理所當然》

    過去兩個月,我們曾經恐慌疫苗短缺,彼此爭奪,權勢者匡列自己人先打⋯⋯直到日本捐贈、美國捐贈、特別是三大慈善機構終於獲准捐贈,我們才從人性的污濁泥淖中,爬了出來。

    過去兩個月,中央與地方權鬥,北農、環南市場群聚感染,人們想到的是嗆聲和搶麥克風。

    但這兩個月,我們可以慢慢走出來,並非靠著這些噪音。

    公衞專家學者要求普篩,經過一年爭執,最好的專家被政府孤立,近期終於同意了。

    北農爆發群聚感染,最危險時默默走入病毒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的是台北榮總團隊。那是一個週末,由副院長陳威明帶隊,他們犧牲假期,大熱天之下,包得像棕子,全副武裝。

    走進市場前,拿起一個小小的運動飲料,即傳照片給我,表示「感恩」。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又多麼謙虛的人格。(圖一)我受之有愧。

    過去兩個月,北榮團隊冒險深入多個病毒區,沒有人搶麥克風。沒有人宣揚自己的功積。

    過去兩個月,公衞專家及若干台灣僅存的知識份子,選擇勇敢對抗威權。

    過去兩個月,以霸氣知名的大企業家吞下所有的不合理,掏出可以炒五十棟豪宅的資金,盼求全政府支持,只為完成救人的使命。那背後是多麼強的大愛與意志。

    過去兩個月,在台灣最痛且最恐慌的兩個月,他們共同圖繪了另一個台灣,人性自私恐慌的另一面台灣。

    於是我們共同目睹搶奪疫苗、不承認政策錯誤的無情領導、網軍攻擊迫害言論自由尤其科學專業的現象,⋯⋯終究,那只是台灣一時籠罩的烏雲。

    烏雲密佈,終有散盡之時。

    以下是:也算高齡了,但仍駐守北榮專責醫院副院長高壽延,傳來他的專責醫院駐守日記:分享他點點滴滴的日記,讓人們知道,我們大多數的人,可以一一度過危機,因為這塊土地上仍有許多奉獻者。

    * 6/29 週二

    全國54例 台北 20例

    B107 12/30 剛到108 趁大夥交完班空檔和護理長哈啦了些言不及義話題,才驚覺自己沒有戴N95,可能是因為108是口外病房,多年來慣了、潛意識裡在108䕶理站心情會比較放鬆。

    趕緊換上N95和明主任繼續今日行程。離開108時看到牆上快20年前的心血,不勝唏噓。

    看看思源7~11F專責病房、應是回不去原狀了,未來五官科(Eye、ENT、OS)專科病房何去何從,在原先Cov疫情前的全院病房空間配置規劃中、並無此節,看來勢須再作調整。

    今天多了一位由T031轉入疑似其它病毒感染重症患者,1天內肺變白 、30多歲 heavy smoker,二採陰,狀況不佳、原因仍待查。每天吞吐吸納的肺、平日真要善待它!

    B097 CU 7/17、 分子雖愈來愈小,今天97卻特別熱鬧,不巧的是少掉的數字不是轉輕症,而是CPR後往生。

    另一位急送思源OR負壓手術室氣切,平日慣例是由OR派人接,Cov現況特殊,而是由三位醫師護理師全套披掛親自由9F送至思源3F手術室。

    為了坐那一部電梯(應該是坐3號)和找人先來控管電梯問題,大概略事折騰了一下。原則上、常規性工作如一,碰上了特殊狀況時,才知問題何在。

    簡言之、平常有Cov病人要轉上來的時候都會預先通知,所以事先安排專人控管特定電梯、不是問題,但是緊急要往下運送的時候,才出現狀況。

    一個患者就是如此,可見平日做消防的演練更是重要,小狀況定要當場解決。

    笑咪咪的婉明副護理長不忘我們離去前説,昨晚大夜熱爆了,但不知原因為何。
    97CU是電動門、遇上隨病患移送後面的消毒外包人員,還真拿他沒辦法,電動門有兩個開法,一種是使用按鈕、一種是使用暴力。他選了後者、自己推開門出去😄。

    B098 13/36 正巧 軾旋護理師已換好裝入艙,提水壺入房給病人房間裡倒水,倒完後要把空壷拿到門口,由另一位外面護理師把艙外的水壺裡的水在門口倒入內艙水壼裡,我不是在繞口令、S O P就是這樣!

    B087 17/34 目前維持一人一間其實比較好照顧,也是因為居隔檢疫的關係。每天都有意外!

    預定7月4日解隔的15位中又出現一位陰轉陽,確診後只得轉107,可見得在專責病房不要小看檢疫病人,Cov說變臉就變臉,一定要以同規格標準的重裝備伺候、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B077 12/22
    佩瑩副護理長很慎重介紹現況後,看到兩位專責住院醫師在護理站,問了他們、再兩天他們也要"解隔"了。

    值完後,回到原單位。

    B078 8/22 張婉筠副護理長提到,一大早送走了一位病患。

    難怪前兩天聽住院醫師説光接新病人就蠻辛苦的;78就等同是急診重症的後送單位,其實照護工作的確並不輕鬆。

    並非Cov確診就比較難照顧,像78的肺炎+高齡+重病,光收了8位就夠嗆了,另一方面照護時身上穿戴的的也是差不多一樣。一位中年患者猛咳又有心肌炎,挺麻煩的。反而是肺部呼吸道症狀重的病人,病況不好時,需10分鐘才能換了衣服進去抽啖。

    RCU 6/18 今天也走了一位NonCov。護理長穿著便服月底拿來加班,要完成一些文書作業,真辛苦。改裝後的新CU、進來易走,臨離去時、因為要轉個彎,突然找不到門在哪裡。

    巧遇眼科理長、暫時調去支援精神科,好給別的護理長年中休個假,聽起來,左臂做做復健針灸𢓭好多了。可喜可賀!

    * 6/30 週三
    防疫日記

    晨防疫會:
    院長表示疫情趨緩個案減少、改善疫苗殘劑注射流程、協助北市府北農篩檢。

    討論事項:
    ~常規麻醉支援專責插管;一般專責插管先送重症,麻醉支援144、031、CVSB 防護完整。
    如何擴大至所有專責病房與緊急插管檢討。

    院長總結:
    1、馬副、侯副院長主持,共同與麻醉及相關部門研商訂出SOP於專責病房插管妥適流程,協助麻醉進行迅速安全之病患插管。
    2、疫苗有效率服務、非常感謝家醫等相關部門。
    3、北市北農篩檢由威明副院長帶隊、7月1日前往。
    4、行政部門加強紙本公文一>電子公文比率。

    *下班前馬副院長表示已完成麻醉插管協調任務,制定SOP規範*

    2PM全國55例 北市20例

    專責病房日記:

    下班離峰時段到思源專責,小夜入艙、白班離開了、護理站冷清許多,倒是多處見到月底交班中的住院醫師。

    叮嚀他們最佳的防疫,要靠自己做好防護SOP。

    B107 10/30 僅7臥床了,工作是專責護理師全了、但還是要年輕有力氣點的護理師去作翻身比較合適。

    記得清潔大隊求才、不就是考背沙包跑50米嗎?💪😆⋯⋯不好笑。

    CVSB 4/6
    4位醫護同處理一位葉克膜患者。

    B097 7/17
    出到剩7位,副護表示、這些多bed ridden..。😞

    B098 12/36、 看來每個病房都比昨天更少了,對國家疫情真是好事,但每個病房剩下的多是"重裝特種部隊"病患,頑強抵抗,挑戰!

    B087 17/34、交班中的住院醫師也提到長照這批、能解隔前、快要再做一次PCR,希望事不過三,前面出現兩個陽性的、故事就到此為止,則甚幸。

    B077 12/22
    護理長打趣、我不到她不下班。

    小弟強烈虛榮心油然而生,奉上雞肉照一張供覽閲。看到病房休息室裡一大堆善心人士當日捐贈的高卡飲用食品,疫情结束,姐妹們的BMl🤨⋯⋯不胖死才怪。

    B078 6/22
    幾位二採陰的胸腔重症轉出,回到CM加強照護、勉強鬆口氣,但見護理長一人還沒下班在電腦前整理月底的報表。

    * 7/1 週四

    ~有月/有日/幸無年~

    ~最近NBA東西區決賽、太難看了,每隊5個人在場上鬥牛,全是單打~

    ~北榮戰疫、今天威明副軍團出征北農愈來愈精彩~

    全國<50、北市20

    T031、 外艙5、負壓2
    裡外多插管重症,外艙並無生理監視器,差不多CU患者的病情、多是高齡重症、然照顧確是不方便。

    B107 10/ 30 此時不大變動的分子,代表的住院中病患的高齡與難癒,即便解隔,也是全身系統性問題多。就須時日消化,希望不是消失。

    CVSB 3/6 護理人員在CU中工作負荷量原本很大,尤其是護理長眼看著處理葉克膜患者問題時、臨時需要更多人手,在專責小規模的CU裡真會捉襟見肘,那護理長承擔的壓力就更多了。

    能前去多聽聽、也當作是一個讓她們釋放壓力的出口。

    B097 7/17 97CU也是如此,摩術數字停在7,多是極高齡;好多時候副護理長也是要披掛上陣、協助翻身、照護、諸般雜務,擔任救火隊,婉明副護理長依舊笑容可趜如是説。

    B098 12/36 護理長也表示、未來病人太少的病房,會依疫情趨緩的現象作整併,這應該也是免不了的。

    阿長來自B118、也相當關心未來思源11F的何去何從。117/118這兩個單人房病室過去曾經在已走入歷史的時代、經歷許多風華。

    記得自己還是住院醫師時,偶爾就會見到大批大直七海官邸的衞隊人員出現在此。主治醫師時奉命來給已彌留的老夫人拔搖搖欲墜的牙齒,還沒到牙就不見了、引起家屬和醫護一陣恐慌,最後發現是藏在舌下。

    B087 18/34、7月4日就是這15位長照老人家再篩檢的日子,前兩天出現一位陰轉陽,大夥殷殷期盼結果順利。要費事披戴、進進出出為許多位病患每兩小時的翻身和防止很多已經壓紅了的屁股惡化,如履薄冰。

    B077 14/22 還見兩人一室,剩下一個夫妻檔 ,真鶼鰈情深,太太已呈陰性、還要繼續留下在裡面照顧先生。聽副護理長説在專責的護理長居然沒有一個月600NT的補助。這又似乎有些奇怪了,需要進一步瞭解。

    B078 7/22 這病房、出入換率高,多重症病患、照顧真是辛苦,副護理長上午一進艙直到4PM才出來吃中飯。

    著藍衣褲的住院醫師也跟著跑出來加入阿長行列,直說肺炎高齡重症多,簡直就是急診部的E I C U,然而整個病房照護設施、又遠不如ICU。它的存在確是為急診一採陰的重症患者找到一個暫時"中途島",等二採陰後上轉。

    上:忙碌交班中的T031

    中:進艙前98護理師

    下:一湯匙一口的協助臥床病人餵食。

    * 7/3 週六
    防疫日記

    全國 本土76 北市48例

    今日北榮重點:

    1、承接公路總局1500員工+外送人員、週末順利完成施打疫苗。
    2、北榮篩檢快打部隊清晨出發環南市場;國家社會需要時、北榮責無旁貸。

    一早、其實也不早了,7點半至孝威館看看今天週末北榮承接政府任務、大量施打公路總局駕駛同仁和快遞外送人員(Food Panda、Uber eat⋯),現場來得人真不少,幸好幾個部門、護理部明主任、社工室陳寶民主任和向主秘和許多有經驗的同仁都在、辛苦支援的分局駐區警員、院內警衞、許多志工也駕輕就熟、指揮協調非常順暢。

    凡事起頭難,雖然八點前已排至大門口,但裡面幾個大棚子報到等待區、直通孝威館內有冷氣設備,施打區一樓大廳和內部幾間韻律體操室都放好位子、供大家坐定,由護理師走動施打;畢竟家醫陳曾基部主任和陳育群科主任指揮疫苗施打過去在平日已有相當經驗,當時頭一回85yr老人家疫苗施打的塞車現象早不復見,過程非常流暢。

    開始打了段時間,孝威最大間的施打室已坐滿、坐定,當工作人員一喊"張先生"請舉手,結果滿屋子人的手全舉起了,原來電腦資料安排是按照姓氏規劃的。

    同一個時候、陸續看到北榮同仁在環南辛苦篩檢的數字和新聞陸續傳至手機,孝威這時也非常順暢,跳出放心的數字,北榮南北戰線狀況穩定,孝威的來訪媒體也愈來愈多,差不多是時候了,接著黃副、侯副院長都陸續會到,小弟一身輕衣勁裝短褲球鞋,還是當個快閃族,和同仁小別,深深一鞠躬致謝趕緊回去做家事、接著準備帶女兒去學開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路總局的員工和外送員多少可以直接從樣子區分得出來,當然外送多年輕人、頭髮長些、偶有刺青、小胖子男女皆有,但他們都是默默的社會基層、關鍵服務業的大眾,少了他們、大家都會很不方便,年輕人只要願意外出工作就該要鼓勵!

    工作人員不斷用手提廣播器、提醒大家熱天打完回去休息了,要記得先拿瓶冰筒裡的水喝掉。這批辛苦年輕人(有些也不小了)、搞不好打完就接著要上工、記得騎車騎慢點,還要多喝水。

    最不捨的是一位50多歲男性外送員、稍胖、平日少醫療控制,大熱天老遠騎個摩托車才到了、坐下一量血壓就>200,接著頭暈就立刻送急診⋯,現在在神經加護病房,幸好這是在醫院裡。

    多少基層、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又想到要有平安的身體,跑來注射疫苗。

    誠如最後陳曾基主任晚間留言,1212總局員工+外送員,疫苗全數施打完畢、一支殘劑不剩。稍感安慰!

    [註]107 年騎乘機車造成人員當場或24 小時 內死亡案件之死亡人數①881 人,占整體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493 人)59.0 %,死亡率②為每10 萬人口3.7 人。~當中又以年輕人居多,別忘了當時外送員可沒現在那麼多。~

    專責病房:

    晨護理部明主任在孝威忙至中午自己先去巡一趟。

    小夜時段,先搞定其他事了,自己再快走一趟,去聽聽輿情打打屁😆、那當然早已洗好澡、又換了另一套乾淨輕衣勁裝"去嚇人。不然會臭死人、戴N95都會聞得見。回家自然要再沖一回。

    B107 9/30、 幾位同仁在䕶理站、她們耳聞幾個病室因為病人數少了,要作合併,目前就屬10F的後勤區、大小、位置都相當寬敞,應優先保留,我也一定把意見反應。確實在所有病室的員工後勤區域、只有這間病房可以聞到麥當勞🍔和炸雞香味。

    CVSB 3/6 小夜leader見到我、提了一下稍晚從97CU要上轉入一位,兩個葉克膜的都還在,目前思源專責、就這病室的6間獨立加護床位有前室,最符合遠距監控的加護中心規格。比B097的17CU床理想,不過未來有機會、就一定要再修繕提升規格成標準負壓,目前尚屬微負壓,氣流外排。

    B097CU 6/17、 重症集中的病室,小大夜間往生了一位極高齡。

    敬業的醫護人員態度,面對再不容易的病情、大家還是盡力而為,目前這現象多少正也反應了台灣的醫療現況。

    也是真佩服亞東醫院前後收了那麼多加護重症,這大概和現任林芳郁院長過去是心臟血管外科權威的"超前部署"有點關係吧!

    台大醫院首當萬華熱區、其實能先快速內控篩檢、維持正常運作又收了那麼多病患、著實不容易,不愧是台大!

    回憶5月中時、自己所屬的北榮一警覺情況不對了,許院長也隨即緊急召集防疫會,把戰況急迫性升至最高,動員+動工、在CDC要求的期限內交出了全院1/10床數的246張全國最多的專責病床數,緊接著隨著救護車每天將患者一批批送至,一層層開出專責病房至今,不過也才2個月。回去真該看看"危機總動員"這部老電影!

    B098 11/30 包括98和其他專責病房多位參與出征環南市場篩檢的護理師,趁住院病患少了些、專責區年輕護理師的特質,就是生怕自己閒下來被調來調去、不怕忙、不畏艱險、見義勇為、連CPR時都奮力到自己N95口罩都鬆掉。

    B087 18/34 剩14位頤園長照高齡,正好一人一間了,已預定好了未來幾天要篩檢和注射疫苗流程,希望別再有陰轉陽!屆時87很容易再清空,方便調整。

    B077 13/22
    思源頭一個成為戰區的77病房依舊靜靜的擔任守門人,兩人一間的夫妻、一位同樣默默的照顧另一位的復原。待久暫出不了院的多不年輕,就讓專責同仁的努力、讓時間來消化病情的好轉,當高齡醫學遇上Cov照護。想起一部好來𡡅影片"當沙莉遇見哈利",保証專責的年輕醫護沒聽過這部電影!

    B078 6/22
    78每日病患數的浮動最大,送來等待二採陰各科重症有時待上2~3日才送得出各自專科病房,高齡全人重病照護大不易。

    回首,北榮上下展現的領導效率、團隊紀律、動員協調、和行動力,讓我們身為北榮一份子為榮。

    ⋯⋯⋯⋯

    因為以上這些人,我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 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7 13:31:46
    有 321 人按讚

    這篇的作者,是柯學系的教授嗎?頗析的非常深入,從去年的狀況講到今年。

    ========================
    : : 我來指揮不會太差嗎?
    : 我就不信柯會開放 3+11
    : 這邊有擋住 後面的事根本就不用討論了
    : 嘴這麼多 他媽的還不是放毒進來搞的
    : 幹你媽的廢物 3+11

    這種說法,就是最標準的不負責任的說法

    因為柯CF不在那個位置上,沒有機會做這個決定,所以你愛怎麼發明他肯定會做甚麼、肯
    定不會做甚麼,甚麼東西做得一定很好,都是完全不用負責任,也沒半分根據的說詞,而
    且全都是很廉價的、隨你高興怎麼講就怎麼講的,還沒人能說你不對。這就好比你說天狼
    星上面一定有生物,而且一定是躲在地面下的,還有八個頭六隻腳十七個眼睛一樣,你也
    沒半點依據,叫人無從反駁起。而難道為了反駁你這種無從證實起的論點,地球人要特地
    派太空船上天狼星去開挖,來證明你說的東西不對;好比我們應該讓柯CF當當總統或是衛
    福部長,然後來檢證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會開放3+11?

    事實證明,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來檢視真實,而不是讓你在這裡說空話的

    政治上的積累,基本上都是要看你曾經做了甚麼,做過甚麼;做對了你才能積累信用,做
    錯了你就要失去信用,負起責任。在現實中,大家都是從你的過去跟經歷來判斷你的,而
    不是從學歷或是考預官時測過的智商

    好比我們以你最有信心的柯CF為例,他當了兩任市長,在經過時間的檢證後,以往柯CF自
    己說絕對不會做這個、絕對不會放行那個,講得斬釘截鐵,大義凜然;事實證明,到最後
    等他坐在那個位置上被檢視時,你才發現事情根本不是自己吹噓的那樣。原本不能蓋的大
    巨蛋也蓋了、不能跟拿刀叉吃人肉的財團吃的飯也吃了、原本不會再有的余文也有了、要
    幫下屬扛責任的肩膀也沒有、說好台北市不會再有的違建還是有,還有其他拉哩拉雜一大
    堆東西,真正資深的柯黑肯定可以列出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事情,來證明柯CF絕對不是像
    他自己講的那種人

    而以上這些東西,也不是我造謠汙衊他的,是他自己或他的團隊,以往為了博取美名,站
    在很高的道德標準上說出來的;但事實證明,柯CF不但不是一個有肩膀的長官,而是一個
    刻薄寡恩、一意孤行的人,而且嘴上說的跟手上做的完全不是同一套

    當然,自認為一個稍微理解真實政治怎麼運作的人,我並不會太苛責他

    講白一點,我甚至覺得很多東西做不到其實也沒甚麼,正如同我不投馬英九並不是因為他
    做不到633,而是馬英九跟國民黨從頭到尾就不能投,而不是因為他做得到或做不到633。
    同樣的道理,柯CF拆不完違建、跟財團吃吃飯之類的,不是他被認為是一個不合格政治人
    物的理由。因為我很清楚,這是績效問題,而執政者作為一個要負擔更多責任,眼光更遠
    的人,任務就是要協調、妥協各方意見;所有的執政也會有成本壓力、時間壓力、民意壓
    力,很難面面俱到或是按照時程表辦事,更難達到純粹的績效。好比拆違建這件事,在廣
    大鄉民嘴裡講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違建拆除的公務流程非常麻煩,編列的預算也很多,而
    且拆除違建是純破壞性的,你把全市的違建拆光,除了貫徹理念上的公平正義、改善市容
    之外,絕大部分的市民不會因為你編了30億、50億預算把全市的違建拆光,而得到任何的
    實質好處,反而會得到很多遊民,或是加重社福單位的負擔。你讓大家住在可能不合法的
    房子裡,權衡一下會比讓他們躺在街頭等社福單位救援或是橫屍街頭來得好

    而且你拆違建,違建裡面的人要是不搬,你要讓他怎麼辦?冬天把違建給拆了,把裡面的人
    叫他棉被包一包趕去路邊,他等一下給你來個肉身阻擋,或是半夜冷死在外面,儘管你市
    府完全可以說這很OK,我們整件事在法理上都是站得住腳的,但只要有人因此流離失所、
    橫死街頭,你在政治上無論如何都是站不直的。所以柯CF在嘴巴上把拆違建當成為所當為
    的正義之舉,拆起來還可以當政績新聞宣傳,實際上是,可能第一屆市政時還有人偶爾講
    講拆違建當政績,到第二任,你看誰還提這回事?

    所以儘管他講得很了不起,但實際上看就知道,在執政必須被很多東西限制的情況下,他
    並沒有他自己講的那麼了不起;但這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嘴巴講的十成,實際上做出
    來要打三折五折是常態,不管哪一黨的政治人物都一樣。這是大眾民主時代必須兼顧民意
    的常態,也是專制國家時常詬病民主國家的本質弱點;如果可以像中國那樣,為了在北京
    開G8工業國會議,就把整條胡同跟你家門口用牆砌起來,管你死活,你來抗議我們就把你
    維穩一波,送集中營,這樣問題肯定很少

    但民主國家不行,民主國家是要妥協的,就算要輾壓也只能用投票跟民意,不能用裝甲車
    ;柯CF的妥協不是問題,民主政治下人人都會妥協,不管是不是逼不得已。儘管妥協就會
    失去完美的成果,但這不是他固有跟最大的問題;雖然他妥協了還要矇著眼睛胡謅自己從
    不妥協,然後把別人打成綏靖主義者、姑息養奸者的這點讓人很不齒,但這只是他的人品
    實際上一點都不高潔的體現,稱不上是政治裡面最大的問題

    柯CF最大的問題是,他是個在執政上缺乏遠見,政治判斷力也極度不正確的人

    原因很多,基本上跟他缺乏人文素養也有很大的關係,但這先不提

    不過每次看到像你這種毫無意義的言論,憑空講著柯CF如果執政當家一定能做得多好多好
    ,一定不會開放3+11這種政策,其實就是純屬空話。因為任何對過去的事情稍微有點歷史
    記憶,不像廣大群眾一樣缺乏時間感的人都會很清楚,在去年疫情剛開始在全球蔓延時,
    柯CF作為一個理論上的醫療專業人員、一個政治人物跟決策者,對於疫情走向、輿論風向
    的預判有多不正確,以及他對執政黨早期防堵病毒、增產口罩、擴充生產線的策略有多不屑

    但過去的一年多證明了,口罩是防疫上極為有用的物資,也是關鍵的防堵戰略必需品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國家投資增產口罩,沒有開放生產線,是沒有辦法在第一波隔絕傳染
    跟防堵病毒的;而如果沒有口罩,病毒的傳染就會在去年大幅加速、爆發,讓台灣很可能
    陷入跟其他國家一樣的困境。光看柯CF當時的批評,就可以知道他在這件事情上面是持完
    全相反意見的;那如果口罩+封鎖國境的防堵,在過去一年多是成功的,那不就在邏輯上證
    明了如果我們當時聽柯CF的,他就不會投資增產,我們也沒有口罩可以用,也沒辦法出口
    ,到現在可能還在短缺。你不能像某些神經病,好像要人格分裂一般的說,去年增產口罩
    的策略可能是成功的,但不要擴產,用現有產線24小時操爆式的生產搞不好也是會成功的
    。明眼人會算點數學都知道那差多少條產線、差多少產量,去年政府大規模投資擴產都已
    經快要趕不上產能了,有段時間都還很吃緊,柯CF跟KMT出來嫌口罩太少,結果你還是硬要
    說24小時趕工這種產量明顯低很多的狀況能解決口罩荒,也會成功或是有類似成效,我想
    除了把你當神經病之外,好像也沒甚麼別的選擇

    拉得長遠一點來看,口罩生產有浪費的問題嗎?過了一年多,全世界或全台灣有不需要用到
    口罩了嗎?多生產的口罩沒有幫上我們甚麼實質的忙嗎?有像柯CF說的,國家盲目投產,未
    來的今天會有浪費掉的問題嗎?

    憑這樣的執政眼光跟選擇,你卻要跟我說,柯CF能成功防下去年的疫情?

    不過某種程度上,我倒是同意你講的,如果是柯CF執政,他一定不會開放3+11

    這就像是我跟大家說,如果今天是我上場打球,而且打滿全場,公鹿一定不會打到最後幾
    分鐘才輸給籃網;因為事實是,如果讓我上場,公鹿可能早在上半場就輸50分了,根本不
    需要等到最後幾分鐘

    對於3+11政策的討論跟放寬,是由於防疫前階段的成功,讓台灣的航空貨運業還能盡可能
    的運行,而且經濟成長良好,才有可能在平穩的情況下來討論是不是應該降低檢疫隔離天
    數,好讓機師飛航壓力不那麼大的問題

    簡單來說,這是由於你前面成功了,才會有這段討論的產生。而根據柯CF對防疫策略的選
    擇與眼光,基本上台灣在去年就已經輸了,根本不需要討論到3+11的問題,或是討論了也
    沒差,因為那時候的台灣可能跟其他國家差不多危險;好比公鹿隊如果在上半場派我上去
    打球,大家在球賽最後幾分鐘要討論的就不是最後一擊的戰術,而是下半場還沒開始就可
    以訂PIZZA了。精確一點說,柯CF執政下的台灣,按照他的策略,疫情應該在去年就爆炸了
    ,所以他不會把機組員的隔離從5+9改成3+11,因為在疫情爆炸的情況下,這些東西是全然
    沒有必要討論開放的

    再說,如果根據前面我所提到的,政治本身就是妥協各方意見的歷程,按照柯CF過去各種
    對財團、對原則的妥協,以及他對政治利益的渴求,我是完全看不出來假定在他執政下的
    台灣政府就算防疫成功(雖然我不知道當他的策略跟現有成功的路徑全然相反時,到底是要
    怎麼成功),他哪裡有理由可以保證不會在權衡之下開放較寬的機組員檢疫政策。而我們也
    不能讓時光倒流,或是好像在做實驗一樣,給他一個時間,讓大家試試從去年開始沒有口
    罩的日子會是怎麼樣的

    一個已經從國際政治、防疫策略上證明了他的政治眼光很不正確、策略很不正確的人,然
    後柯粉還要告訴我,他未來的防疫政策一定不會比現在的成功者來得差的;你硬是要說他
    絕對不會對機師空會、飛行員公會的要求妥協,會堅持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的科學原則,然
    後檢視他過往的資歷,發現他妥協得比誰都兇,只是嘴巴上沒承認。而對於這種毫無時間
    感、歷史感,甚至一點現實感都沒有的睜眼說瞎話,我也只能說,這就是政治德行低落的
    結果,活該被騙

    然而,偏偏就是政治德行最差的人,反而會對政治或現實存有一種很fantasy的幻想

    他們會毫無現實感的認為,所有正在做事的人都不行,而是那些沒有在做事,或是做不上
    事情的人反而是最行,因為他講得好像一口正確。好比儘管現實裏面沒有一個常上NBA板的
    鄉民能當得上NBA教練,能當得上NBA教練的人也不會跑來當鄉民,然而廣大鄉民堅持要無
    比裝逼的認為自己比所有NBA的教練還會帶隊、還會用人,該派誰上下場的決定一定比在場
    邊帶隊的人正確。當然,在政治上顯然也是一樣,他們可以毫無現實感的認為一個不在位
    置上的人,一個對初期疫情判斷錯誤,連感染風險出現後對八大產業都比其他城市晚封閉
    的市長,卻可以毫無來由的當防疫指揮官當得比其他人都屌

    這種純粹fantasy的想像之所以會出現,正是因為他們理解中的政治問題,基本上是毫無現
    實感的東西,純粹建構在理論或是想像之上的、不需要跟所有殘酷的真實交手或是接觸,
    產生了一種對生活缺乏真實感的都市知識分子認知,或是純粹費拉式的空想。對他們來說
    ,理念正確的政治口號就足以收服他們了,不需要甚麼實質的東西,像是CF的經典名言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句毫無意義的話,就深得廣大知識分子的心,他們覺得這句有說等於沒說的廢話徹底的
    打中了他們內心渴望的一切;儘管所有需要做事的人跟廣大照章辦事的公務員,沒有人知
    道「該怎麼做」,所以也不知道要「就怎麼做」起,但沒關係,我們只要讓大家好好知道
    一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概念就好了。過往大家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一定是因為你們
    缺乏健全常識,你們不知道這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以及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的概念
    有多正確跟重要。那也是OK的,阿北現在不是來了嗎?讓我們跟阿北來好好的教育一下你們
    ,讓你們這些玄武岩腦袋的傢伙了解一下我們透過阿北天啟後得到的先進思想,知道一下
    遵循我們阿北的正確指示有多麼重要、多麼激勵人心,這就夠了。然後講完這些,柯粉就
    歡天喜地的簇擁著CF走了,留下一堆號稱只剩兩瓶,實際上卻完全打不完的疫苗,以及該
    打給誰就打給誰、該給誰打就給誰打的指示;那如果到最後打到不該打的人,或是不該施
    打的人打了,那絕對不是阿北的問題,因為阿北已經給出絕對不會錯誤的最高指示了,後
    面有任何問題的話,那很明顯就是你們該負責任的

    就任何懂得實質的人來看,完全可以知道柯CF的政治口號是純務虛不務實的

    因為所有在做事的人都知道,問題不是出在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這件事,
    而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是常識,而「該怎麼做」是政
    治指示。跟廣大自認知識純度很高的柯粉認知的剛好相反,成千上萬需要辦事的人缺乏的
    不是常識,而是政治指示;因為常識大家都有,但政治指示是要負責任的,多數人沒辦法
    做的是這個。你避掉這件事,然後洋洋得意地說我現在教了一個偉大觀念,現在大家知道
    了,這完全是沒有絲毫意義的,是純粹務虛不務實的。但對於柯粉來說,這沒關係,因為
    他們對於實跟虛的概念是完全顛倒的,對他們來說,正確、空洞而無意義的口號才是真實
    ,其他不是;所以阿北拍拍腦袋發出來的指示已經到了,而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你們沒
    有照做或是沒辦法照做,那肯定是你們的問題;如果我們柯粉有集中營,一定會把這些沒
    辦法遵從柯主席偉大指示的反動份子送進去夾邊溝或是甚麼溝的地方好好再教育一下

    至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廢話當成絕對正確的話其實也沒甚麼錯,畢竟無論是我,或是
    再厲害的人,都一樣沒辦法反駁在非洲只要每過一分鐘,世界就少了60秒這種話;你要洋
    洋得意的說你睿智的指出了世界的真理,你無法被反駁,是你贏了,我好像也沒甚麼反對
    你的必要,因為這很像在跟白癡吵架

    但沒關係,有了阿北絕對正確的前提後,我們就可以依據這個邏輯來解釋所有問題了

    儘管阿伯顯然跟財團妥協了,但阿伯沒有輸,因為他捍衛了台北市政府,是你們這些1450
    輸了;儘管阿伯的網路義勇隊不領薪水,也不是上班,只是剛好有分到一些酬勞,以及剛
    好在上下班時間推文,這樣的網路義勇隊不是網軍,但用起來跟網軍有90%類似。儘管阿北
    所有的事情都跟他批評的對象沒有兩樣,甚至更糟,儘管阿北每天批評CDC對於疫情沒有超
    前部屬,但阿北的台北市政府更是連疫苗施打的造冊都沒有造好,等到疫苗到手的時候才
    發現不知道從何打起,也打不完,只好發下去診所給大家「該怎麼打就怎麼打」一下,但
    沒有問題,阿北是正確的,阿北還在台北市政府,他沒有輸,是你們這些1450輸了

    儘管真的在辦事的人都很清楚,這樣是辦不了事,而且很可能只會越弄越糟,但在柯粉眼
    裡,他們是不管這些的;總之有功是阿北的功,有過是你們聽不懂阿北開示。CF嘴裡是在
    念經的,我看到了,而且因為他念經的姿勢很正確,手有沒有在摸奶我就不管了

    OK的,我看大家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 流程改善的七大原則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1 08:57:01
    有 13 人按讚

    前言:

    測試學習是個理論簡單,但實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疑問的學習過程。曾經跟Sean Ellis 一起工作的曲卉寫的這本書不但實用,而且還訪問了一大票測試專家。

    他們對於測試主題的選擇(大題目還是小題目)、AARRR漏斗的重點,還有測試團隊在組織內的發展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我覺得很值得多看看,所以做了筆記跟大家分享。

    這次分3 part,先來一串九個人我印象最深的測試心得,再來九個人的訪談摘要,最後是九個人對於組織與人的看法。enjoy~

    ..........

    《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曲卉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不要只做優化,要做有高影響力的事情。不過,得先做優化累積影響力。"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不要把所有數字綁在一起看,用戶分群是有效優化的開始。"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限制供給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製造FOMO(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讓產品流行"

    #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低潮與瓶頸。全公司(或跨團隊)的創新idea大匯集會讓大家一起幫忙,並且不要浪費對失敗案例的紀錄與策略學習。"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 Sami Khan
    "醜陋、原始的廣告更像是朋友在對用戶說話,有更高機率穿透用戶的防衛心"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原本以為是單純解決留存率問題,結果深究了四層(留存率—>推送更新覆蓋率—>推送更新展示率—>下載權限設定)才達到目的。"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增長與嚕羊毛黨的鬥智鬥勇,對獎勵的設計要有吸引力,又要養成使用習慣,還要善用推薦者的資訊讓新用戶感受到個性化的感覺。"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要做增長先要備好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夠更快速迭代與勤能補拙。"

    #專訪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有些問題除了用數據作判斷外,直接問用戶可以達到更直接的效用,而且幫助增長團隊打開視野。"

    ---九篇專訪的摘要全文---

    #9-1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北極星指標是會變動的

    -產品(也就是核心地帶)通常是增長的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測試,但很難直接說服公司其他成員直接拿產品動刀。


    -增長團隊一開始成立時候,選擇三不管地帶,以證明自己;之後才進展到核心地帶


    -核心地帶的創造新價值、改善原有價值,通常是產品團隊負責。傳遞已有價值給更多人則是增長團隊負責。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做測試時候,如何在容易衡量但效果慢跟全新設計但不知哪個因素產生作用之間做取捨?優化測驗要一個個做,改變方向測驗則直接直搗黃龍。而改變方向的測試才能反應高影響力。


    -當低垂果實摘完後,要做高影響力需要高資源的測試需求,而不是低資源但也只需要低影響力的需求

    #9-2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對行動應用來說,留存是所有指標中最重要的,因為客人離開沒有成本,但留存會對你有無限好處。留存指標包含以日、週、月計算。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

    -以每週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SC的做法不是所有用戶綁在一起看留存率,是用戶分群後看留存率,包含新用戶、流失後重新造訪用戶、重複使用用戶。

    -當移動應用要藉由更版推送提升客戶體驗的時候,如何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衡量指標是RRF 覆蓋率(reach), 相關性(Relevance), 頻率(Frequency) 三個都達到高水準則影響力最大。但覆蓋率是這當中最重要的

    #9-3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我的前一間公司(Stolen),每個增長流程與工具都做得很好,但就是產品不夠好。當我到Postmaster之後發現他們什麼成長技巧都沒有,但產品很符合市場需求。

    -增長最令人喜歡的是,能量化你的影響力,當你實驗做得好,結合了創造力與分析能力得出很好的想法,就像寫程式一樣,你做了某件事就有某個結果。這是令人上癮的。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K因子(referral 用戶轉介人數)持續大於1是不可能的,尤其當你的產品越做越大,群體越來越多。即使是社交軟體,要讓k因子大於1 也需要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設計。

    -稀缺性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讓產品更加流行。從Stolen 得到的認知是,限制供給,造成稀缺性。心理因素是害怕錯過(FOMO)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

    -即使在矽谷,增長團隊也不多見。Google就沒有。但是FB就有一大批增長團隊並且擴散到其他地方。增長就是技術驅動,易於衡量的行銷。增長團隊更像升級版的行銷團隊,有了程序員的支持可以把推薦系統做得更精準,未來增長團隊會和市場團隊在一起而不是產品。

    -用少於10%的流量,可以做任何測試。

    #9-4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增長沒效就是沒效。增長可以很快做出改變,並且追蹤哪些改變有效哪些無效。

    -增長的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疲乏,就需要大量idea。創新idea 兩種重要想法:每週五的全公司頭腦風暴 & 忠實紀錄失敗的測試並從中學到策略想法。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象(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螞蟻(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新產品開始獲取客人的三種方法:(1) 付費搜索廣告,可以找到真的需要產品並且非常有興趣的人 (2) 抄競爭對手的做法,可以找到他們已經開發過的市場(3) 根據產品特殊屬性的增長手法

    #9-5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檢視總預算,跨通路預算調整(放大表現好的),通路內預算調整(用七天平均放大表現好的)

    -2C新產品上線的建議是先在FB做小量A/B測試,找出好的再往其他通路擴散。測試前要設好追蹤,沒有追蹤,測試學習的迴路就不會成立。

    -比起其他app,遊戲是最不需要擔心用戶獲取的,因為人們下載無成本;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用戶留存。因此要一小批一小批的獲取用戶後,關閉其他溝通通路,只針對這小群人做各種產品測試與改進,確定30 日留存率到達可用水準後才能繼續獲取用戶。

    -臉書上,越醜的廣告表現越好。因為大家對電視已經疲乏,精美的廣告創意讓人想到電視會自動跳過,但粗糙的原始的則像是你朋友分享的。

    #9-6 Camera360(Photo Editor),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以解決留存為例。原本想藉由app更新處理留存率低的問題,但發現更新覆蓋率不夠高,後來又發現問題是更新的展示率(被看到)低,而展示率低的原因又是app一開始下載時候的預設權限。所以回頭更改預設權限設定,在更改後次日留存率實現5%增長。(但如何在用戶已下載後調整權限啊)


    -各地區的差異化溝通,以美國市場為例,經過逐一測試不同族群發現40+婦女喜歡此產品,於是將廣告視覺改為該族群會喜歡的可愛孩子展示功能,降低33%的獲客成本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增長團隊需要的數據分析師,是對產品有深切了解的數據分析人,而不是純粹解讀數字。

    #9-7Square(支付服務), 羅揚 James Luo

    -留存主要是產品決定的,但在早期留存(D14-D90)增長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只要透過各種管道(信件、推送、Retargeting 廣告)重新提醒用戶,就會對早期留存產生明顯效用。

    -要做全產品用戶推薦的指標的先決條件,是內部有堅實的大數據團隊,足以做獲客通路歸因。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好的推薦系統會牽涉到三大項目,獎勵、曝光、轉化。其中獎勵的設計是與嚕羊毛黨鬥智鬥勇的活動。獎勵內容要考慮『有吸引力的額度、合適的條件限制、養成使用習慣的限制,累進式獎勵、考慮對稱式獎勵(利己又利人)』

    -即使是最忠誠的用戶,也不會時刻記得你的獎勵項目。

    -新用戶進來後,可以用推薦人的資訊提醒他們使用獎勵,不僅給新用戶個性化的感覺,也提醒新用戶『我確實獲得了某人的推薦』

    #9-8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Photo Editor), 韓知白

    -美圖的用戶留存指標設在N張照片保存,一開始是基於通路管理的需要,因為有些通路留存數據會有回饋延遲以及作假的問題。

    -探探的市場部與增長部的區別在,市場部負責花錢,增長部不負責花錢。

    -增長不是先做KPI管理,而是要有好的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開始觀測指標與迭代增長。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增長要避免的第一個坑就是局部優化,這裡改一點截圖,那裡改一點文案。其實也許改產品名字與圖標是最有效提升app商店轉化率的途徑。增長經理要能夠跳脫盒子思考(out of box thinking)

    -剛開始做測試的人,要忘記喬布斯張小龍等產品的大神,他們是靠直覺也很少看數據:正常人要靠數據與即時反饋,勤能補拙。


    #9-9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全景漏斗,關心橫向的產品功能交互關係。當一個產品不只是工具,還有社交,內容等多種功能。可以根據不同功能設計指標,再看看功能
    之間的交互拉提作用,決定整個產品後續的發展。而不是只看單一指標。

    -量化與質化的兩腳思維,曾經做測試時候只看指標,以為是A與B的相關性,但從未想過中間還有個C。學到後就會在產品中安插小問卷直接問用戶,但要把握3個題目之內的精簡原則,不可以打擾用戶。

    -加法與乘法,做增長後了解了加法與乘法的關係。增加一條溝通管道是加法,優化轉化率是乘法。一般來說,乘法的好處更大一些,但這也是基於加法已經帶來足夠的初始流量,否則盤子太小的乘法也沒啥意義。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以下是關於團隊的摘要---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以每週迭代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事(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小事(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