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流感多久痊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流感多久痊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流感多久痊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流感多久痊愈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76的網紅在家好到府坐月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

  • 流感多久痊愈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1 15:49:11
    有 10 人按讚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

  • 流感多久痊愈 在 靜巷六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06 23:45:13
    有 7 人按讚


    《我們走過了疫情高峰期?專訪何大一:答案:No!千萬別樂觀!//財經雜誌》

    我的Summary :麻煩大家認真看:

    1)以全球疫情而言,我們還在初期。

    2)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鬆口氣,稱自己成功抗病毒,那正是危險的開始。

    3)印度、非洲、南半球、伊朗⋯⋯如果陷入疫情,死亡人數及病毒🦠會再反撲全球,因為防不勝防,太多無症狀感染者,還有隱瞞者。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的病毒和感染者一樣,日本剛剛通過的法律修正為隔離21天,愈來愈多人16-17天才有呼吸、血氧下降、體溫升高的現象。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佔25%-50%。

    4)義大利和西班牙死亡率這麼高,説不定不只是篩檢率,啟動慢,也可能和人種基因有關。

    5)為什麼有人會死?有人會自動痊癒?年輕患者也出現了零星死者?目前還是一個謎。一般科學界認為主要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統。如果單純感染病毒,會痊癒,如果誘發免疫系統攻擊,即造成肺功能及全身器官衰竭,病人極容易死亡:而老人的免疫系統往往比年輕人不健康:但年輕人也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6)完全殺死病毒的疫苗最快18個月才能生產成功。就算明年初FDA快速批准了嬌生公司的疫苗,其過程及功能可能不夠嚴謹,這種不得不,可能無法達成如肺結核、虐疾等疫苗注射後完全抗病毒功能。

    7)中國應該再堅持一個月,現在太快復工了,輕易解封武漢,湖北,復工,那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給中國帶來第二波疫情。

    美國更是。如果四月底即解除禁足令,狀況更糟。中國至少封城了二個半月。

    8)如果全球在武漢封城後,一週內,整個二月全部封城,禁足,今天我們可能已經脫離險境。但這只是後見之明。

    以下為何大一專訪內容: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4月5日,全球已有120萬例新冠病毒病例,其中約有25%在美國。紐約州是受新冠病毒襲擊最嚴重的州,病毒已經奪去這個經濟繁榮之州3500多人的生命。醫學專家們公認,要想控制住此次流行病,必須截斷大約三分之二的感染鏈。

    由於迄今為止尚未出現有效的疫苗,人們無法完全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因此要有60%-70%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有抗體後,病毒才會難以蔓延。公共衛生專家說,情況將變得更糟,不僅對紐約,對美國其他地區未來也是如此。

    所以重點在:隔離,截斷2/3感染鏈。

    何大一是亞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創始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早在冠狀病毒從新世紀初開始出現,他和研究團隊就投入求索與抗衡的研發之中。

    * 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何大一曾擔任北京、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專家顧問。17年之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自2020年2月起,何大一負責一個關於新冠藥物及抗體的研發項目,用四種方法來開發藥物或抗體。馬雲基金會提供了210萬美元資金供何大一領導的4個團隊分享,另一家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實際控制人的家族基金,承諾再提供100萬美元的研究資助。哥大的科學家將與中國學術研究人員合作,目前相關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

    *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為什麼近80%感染者沒有症狀?

    何大一表示,儘管自2003年SARS疫情暴發以來,他的團隊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有關新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COVID-19科學家們還是沒能完全瞭解。目前為止,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科學家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關於中國大陸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帶來另一波疫情?

    何大一認為中國要想讓無症狀感染者徹底消失,至少應該要堅持一個月。目前武漢解封,太快了。

    *關於歐洲、美國太晚封城

    如果借鑒中國的抗疫模式,全球皆可做到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很多國家的疫情增長曲線。

    何大一指出,如果放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才啓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已經毫無意義。坐等疫情一波波地蔓延,只能不斷拖長防控疫情的時間線。現在需要的是全球同步行動,仿效實行抗疫的中國模式,尤其是「武漢式隔離」,那樣疫情才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輓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

    *全球疫情是在早期階段?還是已經到了高原期?

    何大一認為現在疫情還在早期階段。一切發生的太快了。一個月前紐約州宣佈第一例確診病例,現在紐約市的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武漢市。他從未見過(疫情)發展如此之快。艾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規模巨大,(自1981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2000萬人死於艾滋病,但這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它是一種慢性病,不像新冠肺炎病毒來勢迅猛。

    中國之後,疫情已經帶來了好幾波衝擊。伊朗和韓國大約在同一時間疫情暴發,然後是意大利,其它西歐國家緊隨其後,沒過多久就輪到了美國。

    美國國土如此遼闊,疫情不會多地同步發生——最先疫情在西海岸暴發,然後進軍東海岸,現在紐約成為重災區。美國另一些城市,包括底特律、紐奧良、芝加哥等則正在邁向更大的危機,而也有很多地區尚未發生疫情的嚴重暴發。所以疫情波動的狀態是:快速交替,持續行進。

    現在最讓人擔心就是疫情蔓延到那些資源貧乏的地區—— 例如非洲、南美洲的一些國家、還有印度—— 最近印度已宣佈封國的應對,這很好,但考慮到其資源匱乏的程度和人口的可怕密度,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些國家會帶來怎樣的災難,讓人憂慮。

    就整體而言我想說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現在疫情仍處於早期階段,很多國家甚至還未開始經歷新冠病毒的社區擴散和指數增長。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國家會陸續觸發警報。

    雖然中國、韓國等一些國家疫情已開始得到控制,但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很難完全實現完全的正常化。這是我們所陷入的境地,它隨時可能反撲失控。

    *經濟活動及復工、旅遊如果恢復正常,會不會功虧一簣?

    幾周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很好的效果,包括武漢和整個湖北都只有零星的社區病例。這一成就值得稱道。

    問題是,中國經濟如此依賴全球貿易和全球互動,當中國的周邊鄰國都還在生病、身陷疫情時,中國如何復工?經濟如何回歸正常?更何況中國境內確診案例仍未禁絕,如果過於放鬆,中國絕大多數人仍容易染上新冠肺炎,因為只有小部分曾經感染的人可能已經產生了免疫力。因此,在與中國互動的世界大部分地區疫情得以控制之前,中國似乎無法放鬆。

    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如果中國能繼續採取嚴厲措施,那些殘存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將會逐漸減少。但問題是,還要等多長時間?中國人已然熬過了兩個月非常嚴苛的時光,人們渴望恢復常態。

    每個人都想重返正常的經濟之中。

    但要徹底讓無症狀感染者消失,中國必須再繼續堅持一個月,至少一個月。為了這一小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如此大動干戈非常困難。中國經濟非常依賴全球互動,總會有人入境,也會有人逃脫篩查,非常棘手。

    想當初,如果這個地球上的人更有智慧也更有緊迫感,就會在武漢封城時,把整個世界也都封上,這樣的話,現在這個大流行病可能就接近滅絕了。

    當然,沒人能夠預測未來。

    現在,眼看著疫情從第二波到第三波、第四波,送走一波又迎來一波。我認為,不僅美國應該好好地隔離一個月或六個星期的時間,整個世界都要隔離封鎖起來,這樣疫情不同步的現象就不再存在。

    如果借鑒中國的抗疫模式,武漢「封城」,隨後湖北也實行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再擴大到全國。在六至八周後中國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有效降低,壓平了疫情的增長曲線,中國的確診病例與歐美相比,數量很少。武漢、湖北直至整個中國的其他地區,疫情都得到了控制。

    如果現在全球鋪開這樣的措施,實行嚴厲的「武漢式隔離」,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的疫情增長曲線;那些疫情尚未開始暴發的國家和地區,其疫情增長曲線也將保持水平狀態,就像中國江蘇或山東等省份一樣。

    *封城、隔離不是指現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是「我們」,全世界。

    「我們」現在要共同忍受、渡過難關,提早結束黑暗的日子。「我們」不僅指美國,同時指全世界。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啓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毫無意義。尚未被疫情嚴重打擊的地區也一定不能讓疫情增長曲線上升。如果患病者的數量不大,疫情增長曲線變平就更快捷容易。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但現在有所作為還為時不晚。

    我們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國家接一個國家。我們坐等疫情一波波地發生,只能不斷拖長疫情的時間線。假設現在全球同步行動,那麼疫情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輓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經濟生活。

    *川普對此事該怎麼做才對?

    兩個月前,人們大約要借助「神力」才能預測未來。但現在我們一遍遍地看到疫情蔓延的同一劇情在世界各地反復上演。因此,全球應該如何應對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過去美國似乎一直是全球的領導者,而現在這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的總統甚至不能領導他所在的國家。因此,必須由其他人填補這個空白,或者由一群世界級領導人一起扮演這個角色。但這一點現在也沒有體現,每個國家都忙於應對自己境內的疫情,擔心自己的經濟。若從全球角度來看,很明顯世界應該共同努力,但這個聲音是缺失的。

    何大一說美國總統的麥克聲最大。他現在呼籲本國公民戴口罩,又說他本人決定不戴口罩,他傳遞的信息是混亂的。在疫情已然在美國全面暴發之際,他告訴美國人民這個病毒會奇跡般地消失,這顯然沒有可信度。但是他的麥克聲最大,還有他的追隨者。因此,整個美國採用了各種實際上行不通的策略。

    在危機時刻,人們需要條理清晰,需要領導力,需要有專業人士做指示。這不是美國,也不是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現實情形。比如巴西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仍然不認真對待,所有人都會為之所累。幾個月後,巴西重蹈美國覆轍,那時隨著北半球天氣變化對消滅毒更為有利,情況因之好轉,在南半球的巴西疫情則會變得更糟。

    新冠病毒也有可能性季節性流感一樣,在南北半球之間流竄。那麼我們就要面對這樣的現實:冠狀病毒永不消失、一直與我們共存。明年秋天,北半球再面臨另一次病毒的威脅……因此,全球同步行動至關重要。

    *這次病毒會不會比1918年大流感死了近2000-5000萬人還嚴重?

    何大一:那就真是太糟糕了。1918年的大流感最終造成了四、五千萬甚至更多的人死亡,更多的人被感染。

    現在的希望在於,醫學技術已如此先進,讓我們能有辦法讓一些重病患者延續生命,維持下去,這樣死亡率並不高。最為重要的是,科學團體和科研機構都在致力於找到解決方案。幾乎每個生物制藥技術公司、每個醫學學術中心都在努力開發解決方案。我們能做的就是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減緩病毒的傳播,以時間換空間,最終找到科學的解決方案,兌現人類這一史詩級的榮譽。

    我們需要在疫情的攻擊中找到至少18個月到24個月的喘息時間。鑒於科學界對解決方案的執著追求,我想他們會有所發現,有所應用。但不要寄希望於接下來的一年左右時間會有特效療法。他們會找到一些能提供幫助的東西,但特效解決方案要等上更長的時間。

    *疫苗研發需要18個月以上的時間

    在疫苗開發之前,檢測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說,沒有全面檢測就是盲目操作,看不清其傳播的真實路徑就無法應對疫情的蔓延。美國過去一段時間檢測能力嚴重不足,現在仍然需要大幅提升檢測能力。除了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來查找病毒之外,還需要新冠肺炎抗體的檢測技術來瞭解哪些人被感染,哪些人康復了。所有這些有助於更具體地分析梳理各國在疫情中的不同走勢。通過全面的檢測能力可以掌握疫情的全景從而制定策略、實施隔離和接觸者追蹤,這些都至關重要。

    *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60%,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我們應該採用所有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如果靠「群體免疫法」的策略,那就意味著在特定的人口中已有足夠多的人被感染。

    實際上我們要努力避免的正是出現大範圍的確診案例。如果在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有免疫力,而你是另外那些沒有免疫力的一員,你就不會受到保護;但當10個人中9個人有免疫力,你就受到那9個人的保護。就是這個辦法的概率是約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會被感染,它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會有很多人染病、病例數量攀升,急診室告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告急,醫療資源不堪重負。

    哪怕人口中只有15%的住院比例、只用約5%的ICU病床需求,那也太多了。

    所謂「群體免疫」,可以花20年的時間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發展群體免疫力,其餘的人要麼被感染,要麼靠疫苗救治。但想要在一兩年內培養出足夠的群體免疫力是不可能的。死亡率會居高不下。疫情如此急迫,不會給你那麼長時間去培養群體免疫力。

    但我認為我們對英國推出的這個策略可能有些誤解,也許他們是發出的信號,號召大家努力降低峰值或延緩峰值,以使更多人對這種疾病有免疫力。

    *無症狀感染者,美國是25%,冰島是50%,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何大一:非常好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些解釋,但還不夠全面。毫無疑問,在各國蔓延的基本上是同一種病毒,有很少的變異造成的差異,但不足以解釋新冠病毒任何性質的變化。無症狀感染的比率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反映了每個國家如何應對和管理疫情。

    韓國的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低,因為韓國開展了大規模檢測,收集了許多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的病例。很多檢測是在年輕人中間進行的,死亡率肯定要低。再看意大利,他們的新冠病毒檢測主要是在醫院進行。檢測也主要集中針對那些疾病纏身的患者和重病患者。這樣意大利就有非常低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

    美國也是一樣。在紐約,如果有人出現了咳嗽和發燒的症狀,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但是卻不能去檢測;或者有人接觸了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懷疑自己也被感染了,但沒有什麼症狀,但也不能去做檢測。這樣紐約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低。同樣,紐約傾向於對住院病人進行檢測。這樣的話,當地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現在雖然不高,但會逐漸上升。

    所以,它不是對病毒本身的反映,而是對每個國家對檢測的態度和方法的反映。

    它解釋了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我們至今還無法理解。

    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人的基因有我們不太瞭解的地方嗎?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答案。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會考慮的方面,是他們可能會去尋找的線索,或者已經在尋找線索了。

    因此我們並未忽視這樣的事實,即可能存在一個重要的基因組成部分,它解釋了種群差異對生死機率的影響。比如年齡段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中,為什麼98%的人在此次疫情中不受影響,其餘2%的人卻病得一塌糊塗?這裡面可能有遺傳因素。你我都看過一些報導甚至非常年輕的人也有死於新冠肺炎的。但答案還沒有出現,估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基因在疫情中起的作用會被重視,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

    還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儘管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就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了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我們還是沒能完全瞭解,這次疫情會讓這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強。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為什麼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的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敢材自:https://mp.weixin.qq.com/s/BQ6Az0o04CufhVSVMXvfNQ

  • 流感多久痊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6 23:15:14
    有 7,085 人按讚


    《我們走過了疫情高峰期?專訪何大一:答案:No!千萬別樂觀!//財經雜誌》

    我的Summary :麻煩大家認真看:

    1)以全球疫情而言,我們還在初期。

    2)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鬆口氣,稱自己成功抗病毒,那正是危險的開始。

    3)印度、非洲、南半球、伊朗⋯⋯如果陷入疫情,死亡人數及病毒🦠會再反撲全球,因為防不勝防,太多無症狀感染者,還有隱瞞者。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的病毒和感染者一樣,日本剛剛通過的法律修正為隔離21天,愈來愈多人16-17天才有呼吸、血氧下降、體溫升高的現象。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佔25%-50%。

    4)義大利和西班牙死亡率這麼高,説不定不只是篩檢率,啟動慢,也可能和人種基因有關。

    5)為什麼有人會死?有人會自動痊癒?年輕患者也出現了零星死者?目前還是一個謎。一般科學界認為主要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統。如果單純感染病毒,會痊癒,如果誘發免疫系統攻擊,即造成肺功能及全身器官衰竭,病人極容易死亡:而老人的免疫系統往往比年輕人不健康:但年輕人也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6)完全殺死病毒的疫苗最快18個月才能生產成功。就算明年初FDA快速批准了嬌生公司的疫苗,其過程及功能可能不夠嚴謹,這種不得不,可能無法達成如肺結核、虐疾等疫苗注射後完全抗病毒功能。

    7)中國應該再堅持一個月,現在太快復工了,輕易解封武漢,湖北,復工,那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給中國帶來第二波疫情。

    美國更是。如果四月底即解除禁足令,狀況更糟。中國至少封城了二個半月。

    8)如果全球在武漢封城後,一週內,整個二月全部封城,禁足,今天我們可能已經脫離險境。但這只是後見之明。

    以下為何大一專訪內容: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4月5日,全球已有120萬例新冠病毒病例,其中約有25%在美國。紐約州是受新冠病毒襲擊最嚴重的州,病毒已經奪去這個經濟繁榮之州3500多人的生命。醫學專家們公認,要想控制住此次流行病,必須截斷大約三分之二的感染鏈。

    由於迄今為止尚未出現有效的疫苗,人們無法完全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因此要有60%-70%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有抗體後,病毒才會難以蔓延。公共衛生專家說,情況將變得更糟,不僅對紐約,對美國其他地區未來也是如此。

    所以重點在:隔離,截斷2/3感染鏈。

    何大一是亞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創始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早在冠狀病毒從新世紀初開始出現,他和研究團隊就投入求索與抗衡的研發之中。

    * 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何大一曾擔任北京、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專家顧問。17年之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自2020年2月起,何大一負責一個關於新冠藥物及抗體的研發項目,用四種方法來開發藥物或抗體。馬雲基金會提供了210萬美元資金供何大一領導的4個團隊分享,另一家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實際控制人的家族基金,承諾再提供100萬美元的研究資助。哥大的科學家將與中國學術研究人員合作,目前相關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

    *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為什麼近80%感染者沒有症狀?

    何大一表示,儘管自2003年SARS疫情暴發以來,他的團隊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有關新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COVID-19科學家們還是沒能完全瞭解。目前為止,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科學家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關於中國大陸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帶來另一波疫情?

    何大一認為中國要想讓無症狀感染者徹底消失,至少應該要堅持一個月。目前武漢解封,太快了。

    *關於歐洲、美國太晚封城

    如果借鑒中國的抗疫模式,全球皆可做到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很多國家的疫情增長曲線。

    何大一指出,如果放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才啓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已經毫無意義。坐等疫情一波波地蔓延,只能不斷拖長防控疫情的時間線。現在需要的是全球同步行動,仿效實行抗疫的中國模式,尤其是「武漢式隔離」,那樣疫情才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輓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

    *全球疫情是在早期階段?還是已經到了高原期?

    何大一認為現在疫情還在早期階段。一切發生的太快了。一個月前紐約州宣佈第一例確診病例,現在紐約市的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武漢市。他從未見過(疫情)發展如此之快。艾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規模巨大,(自1981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2000萬人死於艾滋病,但這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它是一種慢性病,不像新冠肺炎病毒來勢迅猛。

    中國之後,疫情已經帶來了好幾波衝擊。伊朗和韓國大約在同一時間疫情暴發,然後是意大利,其它西歐國家緊隨其後,沒過多久就輪到了美國。

    美國國土如此遼闊,疫情不會多地同步發生——最先疫情在西海岸暴發,然後進軍東海岸,現在紐約成為重災區。美國另一些城市,包括底特律、紐奧良、芝加哥等則正在邁向更大的危機,而也有很多地區尚未發生疫情的嚴重暴發。所以疫情波動的狀態是:快速交替,持續行進。

    現在最讓人擔心就是疫情蔓延到那些資源貧乏的地區—— 例如非洲、南美洲的一些國家、還有印度—— 最近印度已宣佈封國的應對,這很好,但考慮到其資源匱乏的程度和人口的可怕密度,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些國家會帶來怎樣的災難,讓人憂慮。

    就整體而言我想說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現在疫情仍處於早期階段,很多國家甚至還未開始經歷新冠病毒的社區擴散和指數增長。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國家會陸續觸發警報。

    雖然中國、韓國等一些國家疫情已開始得到控制,但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很難完全實現完全的正常化。這是我們所陷入的境地,它隨時可能反撲失控。

    *經濟活動及復工、旅遊如果恢復正常,會不會功虧一簣?

    幾周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很好的效果,包括武漢和整個湖北都只有零星的社區病例。這一成就值得稱道。

    問題是,中國經濟如此依賴全球貿易和全球互動,當中國的周邊鄰國都還在生病、身陷疫情時,中國如何復工?經濟如何回歸正常?更何況中國境內確診案例仍未禁絕,如果過於放鬆,中國絕大多數人仍容易染上新冠肺炎,因為只有小部分曾經感染的人可能已經產生了免疫力。因此,在與中國互動的世界大部分地區疫情得以控制之前,中國似乎無法放鬆。

    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如果中國能繼續採取嚴厲措施,那些殘存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將會逐漸減少。但問題是,還要等多長時間?中國人已然熬過了兩個月非常嚴苛的時光,人們渴望恢復常態。

    每個人都想重返正常的經濟之中。

    但要徹底讓無症狀感染者消失,中國必須再繼續堅持一個月,至少一個月。為了這一小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如此大動干戈非常困難。中國經濟非常依賴全球互動,總會有人入境,也會有人逃脫篩查,非常棘手。

    想當初,如果這個地球上的人更有智慧也更有緊迫感,就會在武漢封城時,把整個世界也都封上,這樣的話,現在這個大流行病可能就接近滅絕了。

    當然,沒人能夠預測未來。

    現在,眼看著疫情從第二波到第三波、第四波,送走一波又迎來一波。我認為,不僅美國應該好好地隔離一個月或六個星期的時間,整個世界都要隔離封鎖起來,這樣疫情不同步的現象就不再存在。

    如果借鑒中國的抗疫模式,武漢「封城」,隨後湖北也實行嚴厲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再擴大到全國。在六至八周後中國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有效降低,壓平了疫情的增長曲線,中國的確診病例與歐美相比,數量很少。武漢、湖北直至整個中國的其他地區,疫情都得到了控制。

    如果現在全球鋪開這樣的措施,實行嚴厲的「武漢式隔離」,就會壓平美國紐約、加州和西歐的疫情增長曲線;那些疫情尚未開始暴發的國家和地區,其疫情增長曲線也將保持水平狀態,就像中國江蘇或山東等省份一樣。

    *封城、隔離不是指現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是「我們」,全世界。

    「我們」現在要共同忍受、渡過難關,提早結束黑暗的日子。「我們」不僅指美國,同時指全世界。任疫情一波一波地蔓延,然後啓動實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保持社交距離,這樣毫無意義。尚未被疫情嚴重打擊的地區也一定不能讓疫情增長曲線上升。如果患病者的數量不大,疫情增長曲線變平就更快捷容易。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但現在有所作為還為時不晚。

    我們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國家接一個國家。我們坐等疫情一波波地發生,只能不斷拖長疫情的時間線。假設現在全球同步行動,那麼疫情會更早被控制住,它能輓救更多生命,也有助於我們恢復正常經濟生活。

    *川普對此事該怎麼做才對?

    兩個月前,人們大約要借助「神力」才能預測未來。但現在我們一遍遍地看到疫情蔓延的同一劇情在世界各地反復上演。因此,全球應該如何應對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過去美國似乎一直是全球的領導者,而現在這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的總統甚至不能領導他所在的國家。因此,必須由其他人填補這個空白,或者由一群世界級領導人一起扮演這個角色。但這一點現在也沒有體現,每個國家都忙於應對自己境內的疫情,擔心自己的經濟。若從全球角度來看,很明顯世界應該共同努力,但這個聲音是缺失的。

    何大一說美國總統的麥克聲最大。他現在呼籲本國公民戴口罩,又說他本人決定不戴口罩,他傳遞的信息是混亂的。在疫情已然在美國全面暴發之際,他告訴美國人民這個病毒會奇跡般地消失,這顯然沒有可信度。但是他的麥克聲最大,還有他的追隨者。因此,整個美國採用了各種實際上行不通的策略。

    在危機時刻,人們需要條理清晰,需要領導力,需要有專業人士做指示。這不是美國,也不是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現實情形。比如巴西和其他一些國家目前仍然不認真對待,所有人都會為之所累。幾個月後,巴西重蹈美國覆轍,那時隨著北半球天氣變化對消滅毒更為有利,情況因之好轉,在南半球的巴西疫情則會變得更糟。

    新冠病毒也有可能性季節性流感一樣,在南北半球之間流竄。那麼我們就要面對這樣的現實:冠狀病毒永不消失、一直與我們共存。明年秋天,北半球再面臨另一次病毒的威脅……因此,全球同步行動至關重要。

    *這次病毒會不會比1918年大流感死了近2000-5000萬人還嚴重?

    何大一:那就真是太糟糕了。1918年的大流感最終造成了四、五千萬甚至更多的人死亡,更多的人被感染。

    現在的希望在於,醫學技術已如此先進,讓我們能有辦法讓一些重病患者延續生命,維持下去,這樣死亡率並不高。最為重要的是,科學團體和科研機構都在致力於找到解決方案。幾乎每個生物制藥技術公司、每個醫學學術中心都在努力開發解決方案。我們能做的就是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減緩病毒的傳播,以時間換空間,最終找到科學的解決方案,兌現人類這一史詩級的榮譽。

    我們需要在疫情的攻擊中找到至少18個月到24個月的喘息時間。鑒於科學界對解決方案的執著追求,我想他們會有所發現,有所應用。但不要寄希望於接下來的一年左右時間會有特效療法。他們會找到一些能提供幫助的東西,但特效解決方案要等上更長的時間。

    *疫苗研發需要18個月以上的時間

    在疫苗開發之前,檢測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說,沒有全面檢測就是盲目操作,看不清其傳播的真實路徑就無法應對疫情的蔓延。美國過去一段時間檢測能力嚴重不足,現在仍然需要大幅提升檢測能力。除了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來查找病毒之外,還需要新冠肺炎抗體的檢測技術來瞭解哪些人被感染,哪些人康復了。所有這些有助於更具體地分析梳理各國在疫情中的不同走勢。通過全面的檢測能力可以掌握疫情的全景從而制定策略、實施隔離和接觸者追蹤,這些都至關重要。

    *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60%,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我們應該採用所有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如果靠「群體免疫法」的策略,那就意味著在特定的人口中已有足夠多的人被感染。

    實際上我們要努力避免的正是出現大範圍的確診案例。如果在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有免疫力,而你是另外那些沒有免疫力的一員,你就不會受到保護;但當10個人中9個人有免疫力,你就受到那9個人的保護。就是這個辦法的概率是約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會被感染,它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會有很多人染病、病例數量攀升,急診室告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告急,醫療資源不堪重負。

    哪怕人口中只有15%的住院比例、只用約5%的ICU病床需求,那也太多了。

    所謂「群體免疫」,可以花20年的時間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發展群體免疫力,其餘的人要麼被感染,要麼靠疫苗救治。但想要在一兩年內培養出足夠的群體免疫力是不可能的。死亡率會居高不下。疫情如此急迫,不會給你那麼長時間去培養群體免疫力。

    但我認為我們對英國推出的這個策略可能有些誤解,也許他們是發出的信號,號召大家努力降低峰值或延緩峰值,以使更多人對這種疾病有免疫力。

    *無症狀感染者,美國是25%,冰島是50%,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何大一:非常好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些解釋,但還不夠全面。毫無疑問,在各國蔓延的基本上是同一種病毒,有很少的變異造成的差異,但不足以解釋新冠病毒任何性質的變化。無症狀感染的比率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反映了每個國家如何應對和管理疫情。

    韓國的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低,因為韓國開展了大規模檢測,收集了許多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的病例。很多檢測是在年輕人中間進行的,死亡率肯定要低。再看意大利,他們的新冠病毒檢測主要是在醫院進行。檢測也主要集中針對那些疾病纏身的患者和重病患者。這樣意大利就有非常低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

    美國也是一樣。在紐約,如果有人出現了咳嗽和發燒的症狀,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但是卻不能去檢測;或者有人接觸了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懷疑自己也被感染了,但沒有什麼症狀,但也不能去做檢測。這樣紐約的無症狀感染的比率非常低。同樣,紐約傾向於對住院病人進行檢測。這樣的話,當地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現在雖然不高,但會逐漸上升。

    所以,它不是對病毒本身的反映,而是對每個國家對檢測的態度和方法的反映。

    它解釋了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我們至今還無法理解。

    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人的基因有我們不太瞭解的地方嗎?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答案。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會考慮的方面,是他們可能會去尋找的線索,或者已經在尋找線索了。

    因此我們並未忽視這樣的事實,即可能存在一個重要的基因組成部分,它解釋了種群差異對生死機率的影響。比如年齡段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中,為什麼98%的人在此次疫情中不受影響,其餘2%的人卻病得一塌糊塗?這裡面可能有遺傳因素。你我都看過一些報導甚至非常年輕的人也有死於新冠肺炎的。但答案還沒有出現,估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基因在疫情中起的作用會被重視,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

    還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儘管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就已經非常詳細地研究了冠狀病毒,但直到現在,冠狀病毒的許多基因我們還是沒能完全瞭解,這次疫情會讓這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強。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冠狀病毒攻擊下,為什麼有些感染者沒什麼事,有些人卻病得很嚴重?對肺部的損害有多少是由病毒導致的?有多少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的?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病毒具有破壞性,那麼我們就應對病毒進行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內部炎症反應導致了肺部長期的損傷,那可以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需要理解這些基本的科學問題,然後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對付新冠病毒的策略。

    敢材自:https://mp.weixin.qq.com/s/BQ6Az0o04CufhVSVMXvfNQ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