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活到80歲的機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活到80歲的機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活到80歲的機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活到80歲的機率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33的網紅王馨世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老年人要如何養生,才不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北京人(遠古人類)生活在五十萬年前,當時生活環境艱鉅困難,大約只能活到14歲。青銅器時期(四千年前)的人,平均壽命只有18歲,而在古羅馬時代(約距今三千年以前的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為23~25歲。在18世紀中期(1750年),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19世...

  • 活到80歲的機率 在 王馨世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13:12:51
    有 37 人按讚

    老年人要如何養生,才不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北京人(遠古人類)生活在五十萬年前,當時生活環境艱鉅困難,大約只能活到14歲。青銅器時期(四千年前)的人,平均壽命只有18歲,而在古羅馬時代(約距今三千年以前的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為23~25歲。在18世紀中期(1750年),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19世紀中期(1850年),人的平均壽命約為42歲。1950年代,男性的平均壽命為51歲,女性為54歲。之後,隨著食物產量供應的增加、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衛生資源的擴增,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21世紀初,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80歲以上。預估到21世紀末,人的平均壽命有可能達100歲。但「百歲人生」只侷限在經濟水準富裕的地區,而在非洲的貧窮國家,人口平均壽命目前還是只有40歲左右, 這說明經濟水準與壽命的關係很密切。
    自古以來,大眾都追求長壽,因此,「百歲人生」似乎是文明與科技共同創造的結晶,但是否能帶給大眾歡樂,則未可知!

    台灣失智與失能的人口數
    2016年,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26萬人,預估2041年將增加到67萬人左右。而人口老化快速,疾病年輕化,導致台灣的失能人口愈來愈多,在2016年已經高達77萬人,預估2021年將達87萬人。中風與失智是造成殘障失能的兩大主因。
    平均壽命愈長,失智與失能的機會愈高,需要別人照顧的狀況愈多,也就是增加家庭與社會的負擔,若是如此,百歲的平均壽命不一定是社會之福。

    活得久,就快樂嗎?
    長壽又無病,再加上和樂的家庭、與孝順的子孫,是人人稱羨的優雅長者,但有多少人能享有這種福分?年紀大、若又罹患重病,活著很痛苦,卻又無法解脫,這樣的「百歲人生」,有意義嗎?有些年長者,連下床的能力都沒有,雖然活著,其實只是折磨!

    老年人要自強、自救
    老年人要懂得如何養生、保養自己,才不會造成家人及社會的負擔。年長者必須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及自由行動活動的身體,重點是:日常生活(吃飯、上廁所、洗澡、簡單的活動及運動…等)不需要依賴他人,以及腦部認知功能正常。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於中壯年時期就要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將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還可以降低疾病的罹患率。
    世界衛生組織1992年所公佈的資料指出:個人的壽命與健康狀況,60%取決於自己的飲食與生活型態,15%取決於遺傳因素,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如:酷暑或嚴寒)。

    每日規律的快走可以增強體能
    年長者不適合過於激烈的運動,每日規律的快走(每秒走2步,持續40-60分鐘)對年長者是最好的建議。「快走」對許多器官系統都有幫助,不但可以控制體重,還可以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預防癌症、預防骨質疏鬆、減少膝關節的退化與酸痛、保持美好的身材…….等。

    多用腦、運動與喝咖啡可以預防失智
    多用腦、多唱歌,尤其是學習唱新的歌曲、學習彈奏樂器、學習跳土風舞、記帳等,都可以強化腦部的功能,預防失智。盡量少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腦部幾乎停止運作,降低了對腦部的刺激,容易引起腦部的退化,加速失智的發生。去電影院看早場的電影,順便喝一杯黑咖啡,是最佳的推薦,可以達到「多用腦、運動與喝咖啡」的多重效益,早場的電影人不會太壅擠,空氣品質也比較好。
    執著而持續的「耐力性」運動(每次至少持續40-60分鐘以上的運動),好處相當多,已知的科學證據如下:(1)可以抗老化,讓DNA保持年輕,延長細胞的壽命(刊登於2016年7月的科學進步期刊Science Advances-e1600031);(2)可以減緩認知衰退,降低失智的機率(刊登於2016年2月的細胞新陳代謝期刊Cell metabolism 2016; 24: 332–340);(3)減少肥胖的發生,調整體內脂肪的分布。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科學的研究發現,肥胖會使大腦白質提早萎縮退化,中年肥胖的人,大腦年齡比無肥胖者老10歲,研究成果刊登於2016年7月的「老化神經生物學期刊(Neurobiology of Aging)」。
    「壓力」增加會導致腦部神經細胞損傷,「老化」會增加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堆積在腦部,形成斑塊,因此,「壓力」與「老化」都會使認知功能變差。而大腦的一種酵素-NMNAT2,可以保護腦部神經細胞免於受壓力增加所造成的損傷,也可以減少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堆積在腦部的斑塊,對大腦的認知功能很重要。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夠促進大腦的酵素NMNAT2的製造,因此可以防止大腦認知功能退化與失智,此研究成果刊登於2017年3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2017. DOI:10.1038/srep43846)。每天1-2杯咖啡(黑咖啡)是可以接受的,不加糖,不加奶精,若有需要,無糖豆漿是比較好的選擇。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2178

  • 活到80歲的機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4 11:16:49
    有 877 人按讚

    【比爾蓋茲結束 27 年婚姻:懂得把愛「收回來」,才是真正領悟到愛】

    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 與妻子 Melinda French 日前宣布離婚、結束 27 年婚姻,外媒曝光他們的離婚協議書, Melinda French 在上頭形容這段婚姻已經「破裂到難以挽回的程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名人夫妻在 50 、 60 歲選擇離婚,舉凡知名歌手張清芳與宋學仁、亞馬遜執行長 Jeff Bezos 和前妻 MacKenzie Scott ,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成員 Mark Rockefeller 。

    不僅名人夫妻,據台灣內政部統計,這 10 年來「熟齡離婚」已從兩千多增加到三千多對;而日本 2007 年結婚 30 年以上的夫妻離婚率大增,年紀坐落在 50 至 60 歲左右。

    值得討論的還有性別層面,不管日本、南韓、台灣或美國,都有顯示在「熟齡離婚」情況下,女方提出離婚的機率遠多過男方。

    日本媒體訪談過百位 60 歲以上的老夫婦,有 60% 的丈夫越來越依賴妻子,卻有 80% 的妻子表示不再需要丈夫。

    熟齡離婚成大勢,理由為何?



    Netflix 過去推出《解碼比爾蓋茲》系列紀錄片, Bill Gates 曾被問到:「萬一你今天被公車撞死,有哪件事是你想要做,但生前來不及做的?」

    他的回答是:「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多感謝梅琳達一些。」

    Melinda French 過去一路為家庭奉獻,她出版自傳《提升的時刻》就說,女人一旦有小孩,就會發自內心想為孩子付出,這好像是生物本能。

    Melinda French 會有此體悟,源於她早年曾因懷孕考慮辭掉工作,當時 Bill Gates 是一直鼓勵她不要放棄事業的。

    不過,明明曉得有錢請保姆、絕對兼顧得了工程師工作, Melinda French 還是選擇親自照顧和教育小孩,其行為都是在一種「保有自我意識」的狀態下進行。

    直到 2000 年 Melinda French 創辦基金會、開始走入偏鄉和不同女性進行交流,她驚覺多數女人(包括早年的自己)很容易在「家庭」與「事業」中自動選擇家庭,對此她歎道:

    「多年來聆聽這些辛苦至極的女性心聲後,我漸漸發現是什麼導致了不平等,女人應該要懂得『提升自己』,才會真正提升全人類。」



    我認為 Melinda French 口中說的「提升自己」,講的不僅僅是金錢與能力方面,而是「意識」上面的跳脫與轉化。

    身為一個母親,我們明白教養孩子成為一個「願意向善」的人類很重要。

    然而,哪怕當下身心靈狀態是超級清醒地想這麼做,我們仍舊得提醒自己:縱使妳心裡無敵願意奉獻,簡直是靈魂深處的呼喚、覺得誰來做都做得沒妳好⋯

    可是,這個「照顧者責任」不需要由妳全部扛下。

    是什麼導致家庭關係失衡?是什麼招致婚姻裡的男女分工不平等?

    從 Melinda French 的覺醒中,這個真相美麗到有點殘酷,正是源於女人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而這份愛龐大到如滔滔江水,讓女人各個心甘情願被浪濤吞噬、成為殉道者。

    女人這份自我犧牲的心意,若遇上一個「願意感謝」、「願意有意識去協助她」的另一半,或許是一種幸運?

    相對地,女性千百年下來對於犧牲的傳承,無形招致社會結構固定,令女性在家庭分工上永遠被視為「主要角色」,連她們自己都這麼認為。

    一如 Melinda French 透露自己早期想向 Bill Gates 提出「一起照顧寶寶」的請求時,內心居然還生出「擔心是否打擾到丈夫工作」的想法。

    當女人有了孩子、願意為孩子和家庭赴湯蹈火的同時,我們必須擁有一份自我覺知,知道一旦選擇「對外」全情投入,整個身心靈全數梭哈、無法掌握平衡的結果,「對內」就是無止盡的消耗。

    (是的,小孩跟丈夫都是「對外」,我們自己的靈魂是「對內」。)



    愛小孩,請用清醒的方式去愛。

    這不是要女人選擇自私,而是「愛一個人」本身就有很多種做法,當妳開始付出到覺得「累」時,不管妳是哪裡累,心累還是身體累,請懂得放自己一馬、懂得對外呼救。

    再怎麼想為家庭殉道,都得保有節制,因為愛不是全然給予,有時包含適度收回。



    值得慶幸地是,如今熟齡離婚越來越熱門,意即很多女人對「提升自己」的想法漸漸看明白了。

    活到遲暮之年、對外奉獻近一甲子,她們終究看懂孩子跟丈夫從來就不屬於自己,百般付出不見得會發展到符合內心期許。

    很多女人一開始都說自己不抱期待,然投入過度後,掌控欲收不太回來,多多少少仍會讓她們反覆在相信與落空之間逗留。

    當然,熟齡離婚比例變高並不單單是近年女性意識提升,女人內心開始擁有把控「愛自己」與「為家庭犧牲」的一把尺。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但這就得容我再回到 Bill Gates 夫婦對外發表的聲明,內容有一處值得玩味,就是他們都提到這段話:

    「我們不再相信彼此能以『夫婦』身份在生命的下一個階段中共同成長。」

    Bill Gate 和 Melinda French 這句話有個潛台詞,他們終在努力維繫家庭幾十年後徹底覺醒,即便因疲累選擇放對方自由,不代表這就是一段關係的完結,不過是換個讓彼此能透氣的新方式、從僵化的生活模板中逃逸。

    與其說他們不願意再忍,不如說他們更看懂外界的人事物(兒子伴侶)都是過客,既然如此,剩下時間我只想調整比重,讓指針稍微朝「自己」這邊傾斜一點。

    隨著離婚去污名化,我們知道分離不見得代表雙方非得老死不相往來,只要革命情感都在,我們永遠都可以「換個方式」、用另種態度陪伴彼此的下半場。

    #Adaymag

  • 活到80歲的機率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8 18:00:13
    有 15,676 人按讚

    「 #為什麼她們能老得這麼優雅 ?」​

    這幾天櫻花陸續開了,這讓我想到幾年前,那個還可以出國的日子,我跟太太趁著春櫻初放,飛去東京賞花。​

    地鐵上,我們看到幾位約莫 70 歲的日本女性,身著低調高雅洋裝,素雅的妝容,手上掛著小提包,顯然是精心打扮過。應該也是去賞花吧,我心想。​

    「真好」我太太讚嘆,「 #為什麼她們老得這麼優雅?」​

    其實,不是她們老得優雅,​
    而是她們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為了保持這種優雅努力著。​


    ——​

    『優雅』,是一種 #身心靈和諧 的狀態。​

    日本人的長壽眾所皆知,但如何活得久又優雅,絕不只是「多吃納豆跟味噌」就能做到,而是更細微、更深入生活各層面的生活態度。​

    其他不說,就說牙齒,日本人光是為了「#保住牙齒」,就做了很多長期規劃與努力。​

    事實上,日本從 80 年代開始,就有一個名為「8020」的護齒運動,意思是:希望國民到了 80 歲,#還能擁有20顆健康的原生牙齒。​

    【小知識:成年人的完整牙齒數量約為 28 至 32 顆,但最少需要 20 顆牙齒才能保有最基本的咀嚼能力,這在牙科被稱為短牙弓咬合 (Shortened Dental Arch)】​

    「8020」的護齒運動,當然不是到了 80 歲才開始做,而是 #從出生後的各個階段都不能怠慢,例如:​

    幼兒 1.5 歲後,必須開始進行乳牙檢查與清潔指導。​
    青壯年時,培養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降低蛀牙的機率。​
    中年後預防牙周病,尤其是 40 到 50 歲這個關鍵期,必須徹底解決牙齒問題來預防未來生活照護上的風險。​

    到了老年,日本人每年會定期接受牙周疾病檢查、咀嚼力測定,甚至有 8020 運動表彰大會,由社區牙醫師表彰 80 歲以上超過 20 顆牙的老人家。​


    唯有這種『一生懸命』的認真看待,才有機會達到「8020」的目標。​


    2017 年,在「8020」推行 30 年後,日本全國調查結果發現,80 歲以上老人從平均 4.7 顆原生牙齒,上升到 15.2 顆原生牙齒,成功保住 20 顆牙齒的人數也超過了一半。​

    ——​

    你說為什麼日本人這麼重視牙齒?​
    因為吃飯、咀嚼、睡覺,#再日常不過的每件小事都和牙齒相關。​


    ——​

    〖好好吃飯,人類尊嚴所在。〗​

    通常年輕人很難想像失去牙齒對一個人生活的影響。​
    這時我都會舉這個例子:​

    我一位 82 歲的患者朋友,因為咀嚼功能退化,每天只能吃像嬰兒吃的泥狀、細碎食品,靠著牙齦咀嚼、囫圇將食物吞下肚,漸漸地胃口也不好了、一天比一天消瘦。​

    「脾氣越來越怪。」有一次他來看診,我聽到家屬小聲地這樣說。​


    其實,我們將心比心,​
    曾經的一家之主,可能某天不小心聽到孫子跟女兒吵說:「我晚上想去吃牛排,可是阿公不能吃。」​

    「沒關係,你們去吃吧,我自己可以處理。」​

    因為擔心成為家人的負累,自己吃飯還比較輕鬆;就算一起吃,看兒子點菜時還要小心翼翼,問服務生這個煮得夠不夠軟。​

    久而久之,除了越來越沒自信,更重要的是失去的家族相處時光,與錯過的許多話題。​

    『飲食能力的健全,從根本聯繫著我們 #人類根本的尊嚴。』​


    ——​

    〖好好咀嚼,防止失智。〗​

    另外一個與尊嚴有關的,就是記憶。​

    長壽專家白澤卓二表示,咀嚼能夠刺激腦部,近代史已知最長壽命的法國女姓 Jeanne Louise Calment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活到 122 歲的她,即使晚年眼睛幾乎看不見,但牙齒咀嚼狀況卻非常好。​

    而現代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牙齒越多的老人,越不容易失智。因為 #牙齒咬合的感覺,會由牙齒根部的牙周韌帶傳到大腦,活化海馬迴,而海馬迴負責暫時保管短期記憶,最終移到大腦皮質,成為長期記憶。海馬迴如果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失智狀況。​

    所以 #細嚼慢嚥,不只是對食物的尊重,也是保持頭腦清醒的練習。​
    而有趣的是,這種咀嚼出現的「口感」,對大腦的刺激,#只有原生牙齒才有。​


    ——​

    〖好好睡覺,養生抗老。〗​

    缺牙除了和吃飯有關,常常也跟 #睡眠 以及 #呼吸 有很大的關聯。​

    2006 年義大利學者 Bucca 在『呼吸醫學』期刊中提到,大量缺牙會導致臉型變短、舌頭變大,進而增加睡覺時呼吸道阻塞的機率。​

    輕則 #打呼,重則導致 #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身體組織的缺氧,是百病的源頭,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身體越來越虛弱。​

    更特別的是,身體缺氧也會造成 #牙齒的進一步破壞,變成負面循環,這我們之後再聊。​


    ——​

    所以到底要怎麼老的優雅?​
    『好好吃飯、好好咀嚼、好好睡覺』,能讓我們下半輩子活得更自在。​

    很明顯的,#原生牙齒 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想保留上天給我們的原生牙齒,需要從幾個日常的小習慣做起:比如上一篇提到的 #有意識地避免白天磨牙。​

    還有接下來要提的​
    #原型食物飲食、​
    #心理壓力調適法、​
    #提升睡眠品質的睡前儀式、​
    #顳顎關節與咀嚼肌減壓、​
    #口腔酸性調控......等等。​
    (你想先知道哪一個呢?)​

    這些都是 #可以靠自己察覺的 預防口腔破壞好習慣。​

    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為了讓我們的下半輩子可以優雅一點、自信一點、自在一點。​

    最好,還能少看幾次牙醫。你說是吧?​


    ——​

    ▶︎▷ #悦庭口腔功能修復團隊︎ ▶︎▷​
    你很怕看牙,但其實身為牙醫的我們,比你更怕看牙。​

    我們是一群牙醫師,在我們多年執業,經手上萬個案後,我們發現:​
    「#只需要一點點的習慣改變,#每個人都能少看幾十次牙醫」​
    然而卻沒有人整理這類資訊,於是我們成立了這個粉絲團。​

    讓我們一起為了『不看牙』而努力!​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