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xchen (身心兩落自由自在)看板youth_ddm標題聖嚴師父年表時間Sun Mar 1...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在 趙逸嵐 小8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9:07:05
就在不久前,我覺得世界很小,想出發就訂機票,想去哪就去哪。現在,世界變得好大,大到我連在自己住的城市裡都覺得陌生。 2020年的端午節過後,劇場第一次關閉,過了一年,宣布三級警戒,再度關閉,所有拍攝也都暫停。疫情期間,我經歷了好幾次的低潮,好幾次都得把自己的熱情很用力地再喚醒。 我說過,如果台下...
聖嚴法師年表
1930 農曆12月4日出生,乳名-保康。
1935 從小體弱多病,直到此時才學會說話及步出門外。
1938 啟蒙受學,讀私塾,第一位老師姓袁,有了學名-張志德。
1939 受教於第二位老師姓毛。
1940 換老師姓陸,下半年換老師姓盛。
1941 進入正式小學就讀三年級。
1942 家貧,停學,時為四年級。
1943 復學小學四年級。
同年夏,鄰居戴漢清受臨濟宗狼山廣教寺方丈之託找小和尚,因躲雨借屋而問起母親及其
意思,而有了此緣;乃帶了生辰八字,送上狼山,以便方丈在佛前請示。
同年秋,上臨濟宗狼山廣教寺法聚庵房頭出家當小沙彌,法名-常進。
師父蓮塘上人,師公朗慧上人,師祖貫通老人。
1944 秋,第一度到上海的下院(狼山大聖寺)。
1945 夏,又回到狼山。
1946 春,第二度到上海,於狼山大聖寺,每天日以繼夜做經懺佛事,前往施主家裡祈福
延壽及超薦亡靈、誦經、拜懺、放燄口。
1947 春,成了上海靜安寺佛學院的插班學僧,兼做經懺佛事,以維持生活費及教育費。
1948 夏,於佛學院舉行的甄別考試通過;同年入研究班。
1949 春,因國共戰事波及上海,從軍入伍陸軍第二0七師通信連,開始軍中生涯,更名
為張採薇,不久之後即在台灣上岸。
1957 開始以醒世將軍為筆名,在人生、海潮音、今日佛教、佛教青年、慈航等佛教刊物
發表文章。
1958 春,得慢性風濕症。
同年春,在高雄逢遇近代虛雲老和尚的傳人,靈源老和尚,得入處,結法緣。
以張本為筆名,發表文章。
1959 春,因病半休,醫囑請準休養停止工作,直到退役。
冬,二次出家,拜東初老人為師,並接受法名慧空,法號聖嚴。同時安住於中華佛
教文化館。
1960 一月一日,正式從軍中退伍。接受人生月刊的編輯工作。
夏,分別禮請隆泉法師做懺摩,智光長老為授沙彌十戒。
1961 秋,受三壇大戒,時任沙彌首。
託請星雲法師與浩霖法師介紹至高雄美濃朝元寺禁足閉關。
冬,開始禁足,拜大悲懺、彌陀懺、法華經。閱經深入戒律學,阿含、般若經藏。
1962 有了搬書的人消失,自己也不見,起"搬書的人是誰"疑情。
1963 秋,開始入關,深入經藏法海。
1966 夏,因眼疾方便出關。
秋,於星雲法師創辦的高雄壽山佛學院,教授比較宗教學、印度佛教史。
1967 由道源長老推薦,於新竹講經,講解''梵網經菩薩戒本'',此為生平第一次的講經
活動。
夏,二次入關。在入山期間,間續收到日本京都大學出身的楊白衣居士,所提供收集的日文佛學著作及日本佛學研究資訊,並有在日本京都留學的好友張曼濤居士勸請赴日深造、東初老人的贊成,且先前已用自修的方式學成日文文法、日文語言能力,加上深感國內佛教教育普遍地低落,僧眾不受一般人重視,由於沒有高等教育的學位,甚至被禁止進入各大學向學佛青年說法,為了提昇佛教的學術地位、僧人的素質,以共同創造佛教教育新局,毅然決然發願去日本留學。
1968 二月,受臺北市善導寺住持悟一法師邀請,出關主持"佛教文化講座",講經論典
如"大乘起信論"、"八識規矩頌",專題演講如"中國佛教藝術的價值"、"觀世音菩
薩的事蹟"等。
並且一方面進修日語,一方面申請學校及準備。
1969 春,獲得日本東京立正大學的入學許可,幾乎是在佛教界一片反對聲浪中踏上留學
異國的征程。當時留學經費真是阮囊羞澀。
同年夏,成為印度學佛教學大會的會員。
1970 夏,海外隱名善士資助留學費用。
1971 春,以"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的論文,獲碩士學位。當攻讀期間遭遇經費困難時,
指導教授阪本幸男博士引用日本江戶時代天台學者靈空光謙的話慰勉:"衣食之中
無道心、道心之中有衣食"。
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間,利用課餘、假期訪問、參與日本各種性質的佛教活動。及學
術會議活動。和日本佛教各個層面做廣泛接觸,希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1972 秋,中日斷交。
1973 春,指導教授阪本幸男博士過世。
1974 禮請教授金倉圓照博士,接任為博士論文的正指導教授,教授野村耀昌為副指導教
授。剃度恩師東初老人勉勵為:"汝當作大宗教家,切勿為宗教學者"。
1975 2月通過"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的博士論文,並於次月受頒"學位記"博士證。
夏,應政府邀請,返國參加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家建設委員會"(國建會)。會期結束不久又去了東京。
冬,受美國佛教會沈家禎居士邀請,赴美弘化講學。
1976 受聘為美國佛教會董事、副會長、紐約大覺寺住持。從一位文學博士而成為傳授禪
法的禪師。
秋,參加威斯康辛大學第一屆佛教史會議,成為國際佛教研究協會的創始會員。剃
度恩師東初老人到美訪問。
1977 春,在美國沈家禎居士的菩提精舍,主持第一次禪七。創辦英文季刊"禪雜誌"。
冬,東初老人圓寂返台,奉命繼承為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的負責人。
1978 在籌組''財團法人中華佛教文化館''當中,於備妥法人登記手續後,召開中華佛教
文化館董事會成立會,會中被選為財團法人董事長兼館長並於再度赴美之時完成下
列四項事情:
( 1 )文化館財團法人已經組成,並經法院公告完成法定程序。
( 2 )鑑心、錠心法師兩位比丘尼,是東初老人一再交代,要照顧的文化館原有住
眾,均被請為監院。
( 3 )東初老人的子孫,都列入為財團法人的成員。
( 4 )與美國佛教會合辦譯經院於文化館下院農禪寺,由文化館補助生活費及提供
場地,薪水和辦公費用,則由美國佛教會支出。
( 5 )籌備印行''東初老和尚永懷集''。
( 6 )為文化館成立兩個護法團體:一是慈善放生會,二是觀音消災會。
受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博士,聘為哲學研究所教授及附設中華學術院佛學研
究所所長,開始進入國內學府,擔起了教育及研究的工作。又於農禪寺接辦了美國
佛教會駐台譯經院,同時兼任院長。並且開始舉辦週日講經法會。
秋,因兩地往返忙碌非常而辭去了美國佛教會一切的職務。
冬,靈源老和尚賜法派字號"知剛惟柔",接受了法脈傳承譜"星燈集",成了臨濟宗
鼓山系的第五十七傳人。
時因美國弟子的殷切懇求,希望繼續在美弘法授禪,從此成了台灣的中華佛教文化
館(文化館)、農禪寺駐台譯經院、美國的空中飛人;3個月在台、3個月在美,輪流
主持道場。
秋,在台灣的文化館舉辦第一次的禪七
1979 農禪寺改辦三學研修院並且開始週日禪坐會共修活動。
在美國紐約皇后區的"林邊",由居士租了一棟兩層樓房子成立了禪中心。
過了一段時間又在美國紐約皇后區的"愛爾姆斯特'由居士幫忙出錢,貸款買下一棟
連地下室共三層的房子;為紀念恩師,把它命名為"東初禪寺"。發行英文月刊"禪
通訊",並經常在台、美、加等地大學、社團弘法演講。
1980 創東初出版社。
1981 文化學院改為大學,開始招收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的研究生。
1982 夏,人生刊物復刊(東初老人於1949春創,1961冬停刊)。農禪寺成立福慧念佛會。
應新加坡教育部及佛教總會之邀請,赴該國講學一個月。
在美國成立法鼓出版社。
1983 文化館舉行諸山長老新春團拜。
春,於農禪寺教授"禪訓練幹部班"之後,初級禪訓班開始招生;農禪寺舉辦清明報
恩佛七、觀音佛七、彌陀佛七法會。時遇文化館改建動工,故將各項修行、文化、
社教、慈濟等活動均移至農禪寺。
應邀參加在日本召開的''國際佛教學會議''。
1984 農禪寺成立般若禪坐會籌備委員會,美籍凱普樓禪師來訪農禪寺。
因文化大學改制,故奉命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停止招生。
應邀參加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第一屆''佛教與民族文化國際會議''。
1985 春,農禪寺禪坐會發行"般若"會訊。
文化館創立中華佛學研究所(佛研所),並任所長,開始再度招生。
接受美國世界宗教研究所邀請,以英語錄製''中國的禪修''提供世界各國圖書館,
作為介紹禪修方法的視聽教材。
1986 農禪寺念佛會成立助念團及兒童班。文化館新建落成。
1987 農禪寺舉行新春園遊會、大悲懺法會。
佛研所獲教育部立案為乙種研究所,正式成為教育學術機構。
佛研所與美國夏威夷大學佛學研究所,學術交流合作。
夏,美國東初禪寺因信眾日增,空間不夠,售出原址。
秋,遷入原地區一棟三層樓房子。
1988 春,農禪寺正式成立般若禪坐會。同年春回大陸探親。
文化館舉行首屆大專青年活動夏令營。
1989 2月政府公佈實施''關渡平原都市計劃'',農禪寺能夠保留的使用地剩下很少,因
此急需覓地遷移。
創建"法鼓山"。提倡"心靈環保"運動,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法鼓
山的理念。理事會改組為護法會,開始成立勸募小組,徵求勸募會員及護持會員。
秋,和弟子及護法悅眾菩薩至印度、尼泊爾朝聖。年底"法鼓雜誌"創刊。
佛研所與日本京都佛教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學術交流合作。
1990 第一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舉行,結合二十個國家、兩百多位著名
佛教學者熱烈參與;共有四十幾篇精彩論文提出。以"傳統佛教與現代社會"為永久
主題,本屆又以"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為副題。
春,撰題"四眾佛子共勉語",徵求"法鼓山山徽"標誌活動揭曉。
佛研所與美國州立密西根大學佛教文學研究所,學術交流合作。
佛研所與泰國法身寺大學,學術交流合作。
冬,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由內政部頒發"八德獎"。
1991 法鼓山的共識:我們的理念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我們的精神 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我們的方針 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
我們的方法 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春,邀請建設法鼓山的相關幹部、專業人員,訪問大陸河北、山西、甘肅三省;考
察唐、宋、遼、明、清中國古代寺院建築。
夏,舉辦第一屆兒童佛學夏令營。
佛研所與日本立正大學法華經文化研究所,學術交流合作。
同年,到香港、美國、加拿大、中美洲哥斯大黎加、英國倫敦、威爾斯,弘法演講
、主持禪七。
年底,在紐約東初禪寺舉辦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
1992 春,主持第一屆社會菁英禪修營。
成立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並任董事長兼執行長。
應聯合報、中國時報、華視、中廣等媒體單位邀請,來擔任系列性''心靈講座''主
講人。
夏,第二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於台北市圓山大飯店舉行,結合十一個國家、一百多
位著名佛教學著熱烈參與。共有二十六精彩論文提出。也是用以"傳統佛教與現代
社會"為主題;本屆以"傳統戒律與現代社會"為副題。
夏,去日本東京、京都,考察佛教寺院建築、大學的校舍建築;以及硬體、軟體的
設計和設施。又到歐洲捷克、比利時、美國中西部、東部弘法演講。
受新聞局編印之"中華民國英文年鑑"一書推舉,於該書1992至1993年版"時人錄"部
份,以僧侶身分榮膺為我國社會菁英,介紹與國際人士。
台北市政府頒發與"市民榮譽紀念章"獎。
1993 推動"心靈環保年"系列運動,並有"心靈領航員"之美譽。
在農禪寺舉辦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舉辦第一屆禪訓班學員聯誼會。
法鼓山舉行動土典禮。
"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備會成立,擔任主任委員。
和悅眾菩薩去大陸朝聖;以體會"祖師大德的內心世界",安眾、攝眾、化眾的悲願
。
同年,去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弘化講學。
秋,舉行以"歷史之真、愛心之善、藝術之美"為名的"法鼓山當代藝術品義賣會"。
春,吳尊賢公益文教基會頒發與"吳尊賢愛心獎"。
冬,行政院頒發與"社會運動領袖和風獎"。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一書獲頒"中山文藝傳記文學獎"。
1994 舉行"惜福、培福、種福"的"法鼓山清潔日"活動。又於新春園遊會活動提倡"生活
、禮儀、心靈環保";並且在農禪寺舉行諸山長老新春團拜。
推動"禮儀環保年"系列活動:每年舉辦"聯合奠祭"、"聯合祝壽"、"聯合婚禮"。等
系列活動。於農禪寺主持大專青年禪七、安和分院開光典禮。
法鼓山開工儀式,法師強調維護自然生態保育之建築環保理念,此一整地工程已為
政府、學界引為"環保示範工地",並為媒體稱為"法鼓山經驗"。
著作"法鼓全集"(共41冊) 出版。
致贈七十八套"法鼓全集"(共41冊),與各大專院校及全省各縣市立圖書館。
秋,於板橋體育館舉行護法信眾聯誼大會。
錄製"大法鼓"節目在華視的電視節目播出。
佛研所承辦"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共邀請國內外兩百多位學著與會,四
十多位專家在大會上,發表各自研究的成果
佛研所與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部,學術交流合作。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一書,行政院局新聞局頒發優秀出版物"金鼎獎"。
1995 推動"人品提昇年"系列活動,提倡"四安成長營"運動;"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與葛印卡大師、一行禪師在農禪寺舉行座談會。成立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教師禪修營。成立菩薩戒會。
全省巡迴演講"以禪法安人心、身、家、業"。
於安和分院舉辦印公導師九秩嵩壽座談會。
於國父紀念館召開護法信眾代表大會。
於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弘法、講學、主持禪七。
錄製"不一樣的聲音"節目在中視的電視節目播出。
弘法的華視"大法鼓"電視節目,獲行政院頒發"社會貢獻金鐘獎"。
1996 為"菩薩成長年"。同年和弟子、護法悅眾菩薩去大陸朝聖,以體會"祖師大德的內
心世界",攝眾、化眾、安眾的悲願。
舉行法鼓山奠基大典及地宮安寶典禮。埋於主建築物地底下的"地宮",將放一批台
灣當代佛教文物的法寶,註明公元三千年始得的開啟,讓以後的人們,得以了解佛
教發展的現況。
台北市教育局頒發為:"台北市84年度推行社會教育有功人員"。
榮獲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傑人獎"的"宗教教育獎"。
1997 為"人間淨土年"。舉辦"佛化成年禮"。
春,達賴喇嘛受邀訪台,與達賴喇嘛會晤,談論有關比丘尼戒律問題。
赴香港、菲律賓、歐洲波蘭、南斯拉夫、美國,弘法演講、主持禪七。
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將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舉行,邀請國內外著名佛教學著參
與,將有精彩的論文提出與發表。
聖嚴法師著作年表
1. 佛教人生與宗教 1963
2. 佛教文化與文學 1963
3. 佛教制度與生活 1963
4. 什麼是佛教 1964
5. 佛教實用法 1964
6. 戒律學綱要 1965
7. 正信的佛教 1965
8. 基督教之研究 1967
9. 聖者的故事 1968
10. 瓔珞 1968
11. 歸程\\聖嚴法師自傳前傳 1968
12. 比較宗教學 1968
13. 世界佛教通史 (上) 1969
14. 中國佛教史概說\譯作 1972
15. 明末中國佛教的研究\日文 1975
16. 從東洋到西洋 1979
17. 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 1979
18. 佛教與佛學 1979
19. 佛學入門 1979
20. 禪與科學 1979
21. 禪Ch'an\中英文對照 1979
22. 禪的體驗 1980
23. 禪門修證指要 1980
24. 禪門囈語 1981
25. Getting the Buddha Mind 1982
26. 禪門驪珠集 1984
27. 佛心眾生心 1984
28. 禪的生活 1984
29. 拈花微笑 1986
30. 明末佛教之研究 1987
31. The Poetry of Enlightenment 1987
32. Faith in Mind 1987
33. 明日的佛教 1988
34. 牧牛與尋劍 1988
35. 法源血源 1988
36. 學佛群疑 1988
37. Ox Herding at Morgan's Bay 1988
38. The Infinite Mirror 1988
39. The Sword of Wisdom 1988
40. 佛國之旅 1990
41. 禪與悟 1991
42. 金山有礦 1991
43. 禪門囈語續集 1991
44. 聖嚴法師法鼓集 1991
45. Catching a Feather on a Fan 1991
46. 漢藏佛學同異答問 1992
47. 密教史 1992
48. 火宅清涼 1992
49. 東西南北 1992
50. 春夏秋冬 1993
51. 行雲流水 1993
52.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1993
53. Zen Widsom 1993
54. 禪的世界 1994
55.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1994
56. 心靈環保 1994
57. 法鼓全集(41冊) 1994
58. 神通與人通 1995
59. 念佛生淨土 1995
60. 律制生活\增訂版 1995
61. 佛教入門\增訂版 1995
62. 叮嚀 1995
63. 法鼓鐘聲 1995
64. 智慧的花串 1995
65. 聖嚴法師教禪坐 1996
66. 菩薩戒指要 1996
67. 禪鑰 1996
68. 禪門 1996
69. Dharma Drum 1996
70. 聖嚴說禪 1996
71. 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經 1997
72. 心的詩偈-信心銘講錄 199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39.223.1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