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河邊春夢歌詞意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河邊春夢歌詞意義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河邊春夢歌詞意義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eek (遙遠的目光)看板lyrics標題第二集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閩南語創作歌曲(上)時間T...





http://211.89.225.4:82/gate/big5/www.nihaotw.com/tfhy/minmusic/minmusic2.htm


第二集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閩南語創作歌曲(上)


  聽眾朋友,歡迎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閩南話系列節目《兩岸閩南語歌曲展播
》。今天你將聽到的是第二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閩南語創作歌曲》上半部
分。

  自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加以高壓的政策與奴化的方式對待台灣百姓
,在音樂上也實施日式音樂教育,這使台灣本土音樂遭受極大的打擊,而在一九一
七年,日本當局也曾因為台灣歌謠有諷刺日人的意味而頒令禁唱,因此當時流傳於
台灣社會的僅有像“歌仔戲”這種傳統戲曲,一直等到了一九三0年代初期,上海
蓬勃發展的電影輸入了台灣,才使台灣歌曲找到了發展的生機。

  由於早期的電影是不會發生的默片,需要辯士(電影解說員)在旁講解,而台
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就是當時的片商為了宣傳影片,找了當時擔任辯
士的詹天馬(天馬茶房主人)和王雲峰所創作的歌曲,由歌仔戲出身的歌手“純純
”主唱。

  《桃花泣血記》發表於1932年,講述一對擁有“新思潮、新觀念”而努力爭取
婚姻自由的年輕男女因門楣之見而演變成悲劇的故事,在那種婚姻必須全權聽命於
父母之言的年代,《桃花泣血記》頗能打動年輕人的心。這首創作歌曲隨著電影宣
傳,傳唱全臺,成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

桃花泣血記 詹天馬 王雲峰 1932

歌詞:
  人生就像桃花枝 有時開花有時死 花有春天再開期 人若死去無活時
  戀愛無分階級性 第一要緊是真情
  琳姑出世歹環境 親像桃花彼薄命 禮教束縛非現代 最好自由的世界
  德恩老母無理解 雖然有錢也真害 德恩無想是富戶 專心實意艾琳姑
  免驚日後來相誤 我是男子無糊塗 琳姑本正也愛伊 信用德恩無懷疑
  每日作陣真歡喜 望要作伊的妻兒 愛情愈好事愈濟 頑固老母真囉嗦
  富男貧女蓋不好 強制平地起風波 紅顏自本多薄命 拆散兩人的真情
  運命作孽真僥倖 失意斷送過一生 離別愛人蓋艱苦 親像鈍刀割腸肚
  傷心啼哭病倒鋪 悽慘生意行無路 壓迫子兒過無理 家庭革命隨時起
  德恩走去欲見伊 可憐見面已經死 文明社會新時代 戀愛自由才應該
  階級約束是有害 婚姻制度著大改 做人父母愛注意 舊式禮教著拋棄
  結果發生啥代志 請看桃花泣血記

桃花泣血記用民間傳統敘事歌謠的《七字仔》來創作,歌詞共有十二段,現在廣泛
傳唱的僅有前四段。這首歌的出現,為閩南語流行歌曲開啟了一頁新的歷史。

  當然,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在一九二九年,台灣其實已經出現閩南語流行歌謠
《烏貓行進曲》,由“改良鷹標唱片”出版。

  由此可知,這首《台灣自治歌》的完成年份,應該是一九二四年,比台灣第一
首閩南語流行歌曲的《桃花泣血記》,要提早整整八個年頭。

  但無論怎麼說,《桃花泣血記》的流行性和被接受的程度,讓它更有代表性。
由於此歌很快在大街小巷傳唱開來,讓當時為了擴大唱片銷路的日本企業家看準了
這樣的商機,便開始計劃大量製作台灣歌謠唱片,先是將原有的《飛鷹》唱片公司
改名為《古倫美亞(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把當時在台北永樂座放映的如《倡門
賢母》、《一個紅蛋》陸續灌錄唱片,販賣成績相當不錯。

  後來《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禮聘陳君玉主持文藝部門,陳君玉是當時推展《台
灣新文學運動》十分活躍的人物,在他的策劃下,延攬了許多頗具才氣的詞曲作家
:鄧雨賢、李臨秋、周添旺、蘇桐、姚讚福等人,在這樣優厚的條件下,終於將閩
南語流行歌曲推向了條嶄新的道路,帶動了歌壇。

  唱片開啟了流行歌曲的市場,一九三五年《勝利唱片》也加入了競爭,其中許
多歌詞由陳達儒所創作,至今仍然繞梁不絕。一九三八年,陳秋霖成立《東亞唱片
》,也有相當多優秀的的作品,這幾年是閩南語流行歌曲相當風光的時刻,像大家
耳熟能詳的《望春風》、《雨夜花》、《心酸酸》、《滿山春色》、《白牡丹》都
是這時期的作品。

望春風 李臨秋 鄧雨賢 1933

歌詞:
  獨夜無伴守燈下 冷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 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致面肉白 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呆勢 心內彈琵琶
  想要郎君作尪婿 意愛在心裏 等待何時君來採 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 開門該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呆 被風騙不知

1933年初春,和風拂面吹來,作曲家李臨秋漫步於淡水河畔,對岸觀音山的美景倒
映在河水上,腦海一片清明之際,突然浮現《西廂記》裏的詩句:《隔墻花影動,
疑似玉人來》接著便思如泉涌,望春風就在李臨秋望山望水的閒情下誕生了。

  李臨秋雖指受過國民小學的教育,但他對中國文學情有獨鍾,所以將詩中墻移
花動的靈感完整保留下來,而且又趕上自由戀愛興起的時間,將少女少男情竇初開
,記靦腆又期待的情懷細膩描述。

  《望春風》是每一個台灣同胞都能夠朗朗上口的歌謠,即使是不諳閩南語的外
省人也可以哼上幾句;甚至留學海外的台灣學子,每於思鄉情切、孤單寂寥時,就
用《望春風》的音符來填滿內心的空虛,也常在聚會時合唱這首人人都會唱,又能
溝通彼此心靈的歌謠名曲。

  此外,《望春風》還有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歌詞中的《十七八歲未出嫁
,見著少年家》,據李臨秋生前的交代,應該要唱成《當(ㄉㄥ)著少年家》。按
閩南語中的《當(ㄉㄥ)著》,是無意邂逅、不期而遇的意思,與《見著》、《遇
著》的意境相差甚多,唯有使用這個字眼,才足以表達男女不期而遇、四目相對的
《觸電》感覺。               

  而即使在60年後的今天,望春風仍一直被傳唱著,包括許多新興歌手如陶(吉吉
)、朱約信(豬頭皮)都曾將望春風加上各種曲調,重新翻唱,賦予老歌新風貌。

  《望春風》的作曲者鄧雨賢先生更是被推為台灣歌謠的重要作詞家之一,甚至
有《台灣歌謠之父》的美譽。戰前全台灣的歌迷都知道《鄧雨賢》三個字,只可惜
英年早逝,只活39歲(1906-1944)。

  鄧雨賢,桃園龍潭人,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台北日新國小教師,畢生熱愛音樂
。早期的閩南語歌都出自他的手。最有名的四首曲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
夜花,合稱《四月望雨》。


  #前奏起

  《四季紅》發表於一九三八年,是李臨秋和鄧雨賢在日據時代晚期的創作,由
《日東唱片》灌錄,爾後兩人再無合作的機會了,《四季紅》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歌
曲,與陳達儒的《青春嶺》同屬該時期少有的作品。

四季紅 李臨秋 鄧雨賢 1938

歌詞:
  春天花吐清香,雙人心頭齊震動,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也不通
  叨一項,敢也有別項,目呅笑,目睭講,你我戀花朱朱紅;
  夏天風正輕鬆,雙人坐船在遊江,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也不通
  叨一項,敢也有別項,目呅笑,目睭講,水底日頭朱朱紅;
  秋天月照紗窗,雙人相好有所望,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也不通
  叨一項,敢也有別項,目呅笑,目睭講,嘴唇胭脂朱朱紅;
  冬天風真難當,雙人相好不驚凍,有話想要對你講,不知通也不通
  叨一項,敢也有別項,目呅笑,目睭講,愛情熱度朱朱紅。

李臨秋在寫這首《四季紅》時顯然和寫懷春少女的《望春風》是完全不同的心情,
他以四季的變化來描述男女熱戀的情境,相當輕快、逗趣且輕鬆,尤其在男女對唱
的部分,男生想對女生訴說情意,那種打情罵俏和眉目傳情的模樣,表現得真是淋
漓盡致。

  下面我們繼續來欣賞鄧雨賢和他的搭檔周添旺合作的歌曲。日本佔領時期紅牌
歌星《愛愛》說,若要說流傳下來的閩南語歌謠,除了流行小曲、電影主題曲外,
真正要說引領台灣創作流行歌謠的,應該算是周添旺在1933年所作的《月夜愁》。

月夜愁 周添旺 鄧雨賢 1933

歌詞:
  月色照在三線路 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未來 心內真可疑
  想昧出彼個人 啊 怨嘆月暝 更深無伴獨相思 秋蟬哀啼
  月光所照的樹影加添阮傷悲 心頭酸目屎滴 啊 無聊月暝
  敢是註定緣份 所愛的伊 因和乎阮放昧離 夢中來相見
  斷腸詩唱昧止 啊 憂愁月暝

月夜愁於一九三三年《古倫美亞》灌錄唱片發行,作詞者周添旺年二十四歲,正值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而這一首歌曲可說是他在閩南語流
行歌壇獲得不朽地位的第一首歌曲。

  在三十年代的台北,人少車稀,幽靜的三線路常是情人相約散步的好地方,尤
其在月光下更是羅曼蒂克,這樣羅曼蒂克的氣氛,在傷心人眼裏來看更是點滴在心
頭。年少敏感的周添旺以《怨嘆月暝》、《無聊月暝》和《憂愁月暝》層層對月興
愁,真切表達失戀人無聊的心情。

  而《皇民化運動》緊鑼密鼓聲中,日本人竟將《月夜愁》歌詞改為《軍夫之妻
》,作為強徵台灣同胞當軍夫,去作無報酬勞動宣傳的《時局歌曲》,那種無奈的
心酸,實是歷史悲劇的插曲。

  周添旺的《月夜愁》經由鄧雨賢作曲,發行唱片後又大賣,人氣旺了以後,日
本企業家柏野正次郎也打聽到周添旺的才華,於是網羅他到唱片公司當辦事員。後
來周添旺表現優異,又當了文藝部長。周添旺進入唱片公司後,大量作詞,偶爾也
作曲,1934年填詞的《雨夜花》更是傳唱至今,成為閩南語歌謠的經典作。

雨夜花 周添旺 鄧雨賢 1933

歌詞: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風與吹落地 無人看見 暝日怨啜 花謝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 花落土 有誰人通看顧 無情風雨 誤阮前途 花蕊凋落要如何
  雨無情 雨無情 無想阮的前途 並無看護 軟弱心性 害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 雨水滴 引阮入受難池 怎樣給阮 離葉離枝 永遠無人可看見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風與吹落地 無人看見 暝日怨啜 花謝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 花落土 有誰人通看顧 無情風雨 誤阮前途 花蕊凋落要如何

《雨夜花落知多少?》雨夜花這一首閩南語老歌,所經歷過滄桑,實在是最具有故
事性的。

  一九三一年,彰化人黃周以筆名《醒民》,在有《台灣人的喉舌》之稱的《台
灣新民報》發表一篇文章:《整理歌謠的一個建議》,提及他每見台灣孩童如鸚鵡
在唱日本兒歌,引以為憂,那時一首日本群馬地區民謠《草津節》真使小孩子唱瘋
了。

  黃周的呼籲,除了促使全臺有志者響應《歌謠徵集(記錄民間歌謠)》外,台
灣新文學運動的幾位作家也想力挽狂瀾,讓《台灣囝仔唱自己的歌》,作家廖漢臣
就寫了一首《春天》:《春天到,百花開,紅薔薇,白茉莉,這平幾叢,彼平幾枝
,開得真齊,真正美。》鄧雨賢將這首《童謠》變成了《兒歌》,所寫的歌譜正是
今日大家傳唱的《雨夜花》旋律。

  一九三三年,周添旺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改填了今日大家所耳熟能詳的《
雨夜花》。在歌中,一位鄉下純情少女,愛上城裏的花花大少,不幸慘遭遺棄,而
沈淪在黑暗的角落裏,如同凋零殘敗的花朵,在雨夜中獨自顫抖。

  《雨夜花》來自一個真實的愛情悲劇,同時也暗喻著台灣人遭日本人壓迫的心
境,雖為大調的歌曲,但旋律婉約優美,簡單的音程變化,訴盡內心苦楚。

  雨夜花淒滄哀婉,令人喜愛,其所描述的《雨》、《夜》、《花》三種景象,
成了閩南語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題意象,進而影響了閩南語歌詞的創作方向。

  一九三五年由周添旺作詞,黎明作曲的河邊春夢,原為黎明(本名楊樹木)所
作,他在二次大戰時被日本人抓去作軍夫,後來戰死在南洋,周添旺先生將該曲重
新填詞,成了現在的版本。

河邊春夢 周添旺 黎明 1935

歌詞:
  河邊春風寒 怎麼阮孤單 抬頭一下看 幸福人作伴
  想你伊對我 實在是相瞞 到底是按怎 不知阮心肝
  昔日在河邊 遊賞彼當時 時情佮實意 可比月當圓
  想伊做一時 將阮來放離 乎阮若想起 恨伊薄情義
  四邊又寂靜 聽見鳥悲聲 目睭看橋頂 目屎滴胸前
  自恨歹環境 自嘆我薄命 雖然春風冷 難得冷實情

雖然,一百年前淡水河船帆點點、燈火通明的繁華早已不在,但文人雅士在此尋獲
的靈感、創作的作品,卻為淡水河的歷史流下幾許模糊而片段的記錄。

  周添旺漫遊淡水河畔,望見了一個孤單身影,呆坐在河邊不發一語。不必多問
,周添旺心裏也明白,這又是一個爭取婚姻自由失敗而喪志的青年,感慨之餘,就
寫下了這首《河邊春夢》。

  除了鄧雨賢、周添旺,在日本佔領時期的台灣音樂界,陳達儒是另外一個響亮
的名字。

  陳達儒出生於艋舺祖師廟附近,與台灣前輩音樂家張福興是鄰居,求學階段半
工半讀,一邊做活版印刷並拜師學習漢文。在勝利唱片文藝部長張福興的引領下,
於一九三五年投身台灣創作歌謠的行列。

  曾獲台灣第一屆金曲獎特別獎項的第一代作詞家陳達儒,1992年因癌症去世,
遺留三百多首詞作,像《白牡丹》、《青春嶺》、《農村曲》、《心酸酸》,到戰
後的《安平追想曲》、《南都夜曲》等,他可以說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最年輕、也是
作品最多的音樂創作者。

白牡丹 陳達儒 陳秋霖 1936

歌詞:
  白牡丹笑呅呅,妖嬌含蕊等親君,無憂愁無怨恨 單守花園一枝春,
啊........,單守花園一枝春
  白牡丹白花蕊,春風無來花無開,無亂開無亂美 不願旋枝出墻圍,
啊........,不願旋枝出墻圍
  白牡丹等君挽,希望惜花頭一層,無嫌早無嫌慢 甘願給君插花瓶,
啊........,甘願乎君插花瓶

《白牡丹》發表於一九三六年,是日本佔領時代《勝利唱片》公司《雙陳》(陳達
儒、陳秋霖)合作的成名曲。

  當年陳達儒,以十九歲之姿寫下《白牡丹》一曲,將少女嬌、羞、癡、貞比喻
為純潔自重的白牡丹,深刻而不嬌情,手法之純,韻味之精,全然不似一個十九歲
青年可以寫出的作品,他以白牡丹的《無憂愁、無怨恨》、《無亂開、無亂美》、
《無嫌早、無嫌慢》來表露少女的心思,實在是相當的難得。

  有了詞接著是曲,在好友間拍擋陳秋霖的巧妙安排下,將歌仔戲《哭仔調》中
哀怨悲慼的部份摘除,而以小音階作鋪陳,配以含蓄文雅的歌詞,使得《白牡丹》
脫離苦調的悲傷,反而給聆聽者《笑文文》的感覺。《二陳》合作的名曲還有《滿
山春色》等。《滿山春色》發表於1930年,正值閩南語歌曲由盛轉衰的時期,成為
日本佔領時期最後幾首的台灣創作歌謠。

滿山春色 陳達儒 陳秋霖 1939

歌詞:
  滿山春色 美麗好遊賞 第一相好水邊的鴛鴦
  你咱可比彼款的模樣 青春快樂這時上自由 #
  滿山春色 逍遙好自在 半山鳥只自由排歸排
  阮的心肝永遠為你愛 萬紫千紅祝賀咱將來 #
  滿山春色 歡迎咱逍遙 沿路相牽爽快唱山歌
  心心相印青春上界好 咱的親密實在世間無 #


1937年,中日爆發戰爭,為控制台灣人民的思想,殖民政府大力推動《皇民化
》運動,下令禁止使用中文,傾全力打壓台灣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閩南語歌謠
的發展,頓時跌入谷底,進入漫長的黑暗期。

  日本佔領時期的台灣歌謠多采五聲音階宮調式,聽起來幽怨婉約,流露濃厚鄉
土色彩,另外歌仔戲之《哭調仔》亦融入閩南語歌曲表現中,再加上殖民時代的壓
抑氣氛,使得閩南語歌曲呈現獨特的悲鬱風格。而這首旋律輕快,詞意歡愉的《滿
山春色》,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少數中的少數。

  聽眾朋友,以上你聽到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閩南話系列節目《兩岸閩南語歌
曲展播》的第二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閩南語創作歌曲》上半部分,在下一集我
們將繼續介紹這一時期的其他歌曲。




--
生命應該如此,不倦不休,細水長流,
有些東西是值得為它堅持一生的。
喵嗚~ = =
.
.. \
£▲ /﹤ mabo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149.14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