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產品中有2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兩天發的Q姐升學文章意外獲得廣大迴響,沒想到這麼多人對英國的教育有興趣。 因應今天是928教師節,我決定再來詳細解釋一些比較多人提出的疑問,希望對教育話題沒興趣的朋友不要轉台,明天就回歸育兒或裝修或精品了(誤) #喜歡Q媽英國教育主題的朋友歡迎留言分享啊 首先,文章中提到英國很多小朋友為了準...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拿起筆就能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3:50:49

今年開始幫許多人代觀靈魂的小房子(元辰宮)之後,聽到也看到了許許多多個不同的人生故事,在這之中,對於生死的疑惑與痛苦,是很難跨越的一道課題 謝宜珍老師的新書《#生命的意義,你的靈魂都知道》中,關於死亡這一段我特別有感觸,分享給每一個曾經歷過死生別離的你 #以下書摘 #推薦書 #人生任務 #靈魂旅...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Bedside Reading | 床頭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15:37:38

#聆聽是最溫柔的療癒 - /​/ 我這一輩子無助的時候太多, 每一次我都希望有人能幫我說話, 當同學欺負我將我東西藏起來的時候, 我希望有人能幫我說話; 當老師用着低劣的玩笑傷害我的時候, 我希望有人能幫我說話; 當我走在路上, 洗車工一群人笑我還拿水噴我的時候, 我希望有人能幫我說話; 當...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李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3:35:04

「角逐生命」 回望過去幾年工作生涯裏,從實習 到當主治醫師看診,從些許懼怕到不畏虎,打針、敲報告、開會,這些已成生命裏不能分離的一部分。就生命而言,對於宇宙來說,是極其渺小的;而對我們醫者或病人而言,確實相當於自己生命的全部家當。我將與病魔鬥爭比喻為正進行著一場場角逐,如同古羅馬鬥獸場裏的角鬥士一...

  •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9:25:01
    有 15,754 人按讚

    前兩天發的Q姐升學文章意外獲得廣大迴響,沒想到這麼多人對英國的教育有興趣。 因應今天是928教師節,我決定再來詳細解釋一些比較多人提出的疑問,希望對教育話題沒興趣的朋友不要轉台,明天就回歸育兒或裝修或精品了(誤)

    #喜歡Q媽英國教育主題的朋友歡迎留言分享啊

    首先,文章中提到英國很多小朋友為了準備11+中學升學考,從國小三年級、四年級就請英文/數學家教的大有人在。有網友問:「已經住在英國了,還要請英文家教嗎?就像住台灣請中文家教?」 網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知道絕對沒有惡意,一定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 簡單來說,英國的英文考試並不像台灣的國小或國中英文,著重在英文單字/句型/文法;當然這裡的考試也有包含上述幾項,但難度更高更艱深,而且佔比不重。 英國的英文考試,最難的項目在於 #閱讀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和 #寫作 Creative Writing or Composition這兩大部分。 其中閱讀理解真的是大魔王,不只要看懂、理解、難的考題甚至還要進一步分析。 用一個更具體的比喻,就好比我們台灣考國文一樣,要看懂理解文言文或古詩,這個要拿高分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所以話題轉回來,如果是英國本地人,在準備考試時也會補英文或是請英文家教嗎? 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如果父母有辦法自己摸索或自己教就自己教、沒辦法就只好外包請老師教。我和DDC的英文都並非第一語言,Q姐的英文程度老早就超越我們,所以英文這考科我們完全舉手投降,就幫她找個家教輔助一下。 而且一般來說啊,數學反而是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靠刷題或大量練習而進步的科目,英文則是要考長時間的培養,所以 #從小閱讀習慣養成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沒有大量閱讀,上述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真的會很有限!

    ———

    再來,為什麼我們決定讓Q姐去參加11+考試? Q姐從四歲多至今一直都是在快樂學習、沒功課(頂多一週一次10分鐘寫完)、沒考試、沒壓力的公立小學就讀。 學校教的內容大致上是跟著全英提供的課綱進度在走(私立小學則是整體超前1-2年)。Q姐從三年級接近四年級開始,學校會依照學習進度和程度來分table,她英文數學一直都是在Top Table,老師也會另外提供更難的試題給她寫; 再加上Q姐自己也很好學,看到難的題目就很興奮,當時我就覺得她適合走「考試」這條路,也許可以挑戰看看去和更多人競爭,目標放在私立中學或是公立重點學校(Grammar school)

    我們大可以選擇念不用考試直接分發的公立學校一路到大學,既輕鬆又省錢,陪小孩一起準備考試最累的絕對是爸媽自己。 但我覺得既然現在我們自己還有能力、還有資源、女兒也願意的情況之下,何不讓她嘗試看看自己的潛力可以被開發到哪裡? 能夠在這個年紀,在不是強壓硬逼的情況之下,慢慢學習處理壓力的能力也是不錯的。 經過這次準備考試的過程,Q姐也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在英國其他學校、其他區域,存在著更厲害、更優秀、更努力更用功的同儕們。

    更何況,以前我考不好還擔心被媽媽罵、考不理想還會被說「一定是妳還不夠用功。」 、到了國中升學期間只能把學了好多年的鋼琴停掉,專心準備聯考。 對比現在,Q姐寫習題寫不好我卻得想法子安撫她的玻璃心,常常都在調整腳步,怕自己給她太大壓力; 音樂、運動部分還是持續在走 (現在她每周都組隊和其他學校打Netball英國女子籃球),不用為了課業放棄。

    「這個年頭的父母,比考生還不好當呀! !」

    ———

    最後,有網友想看看英國11+中學升學考究竟在考些什麼? 其實每間學校的考題、題型、考科都不盡相同,但主要準備的大方向就是四個項目:英文、數學、NVR圖像推理邏輯、VR文字推理邏輯。

    我隨手分享一些習題和知名中學的考古題(Past Paper),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以10-11歲、台灣小學五年級的年紀來說,是不是很有挑戰性呢?

    #今天應景分享教育文

    #祝全天下的老師教師節快樂

    #也替自己和DDC身為孩子人生中第一個老師的身份鼓勵鼓勵

  •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台北 . 故事說占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4:29:29
    有 61 人按讚

    #這一篇應該是感謝文
    在人生進入「窒息」期時,我已經結婚生子。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窒礙、關係僵化的無奈、舉步維艱,什麼也改變不了的莫可奈何。開始怨天、怨地、怨一切。如果用冥想的方式看到的畫面應該是「沙漠一片」。在這片沙漠中徒步很久~很久~~。直到我看到出現了一扇門。
    這扇門就是當時的 魯道夫老師主持的「AOA國際占星學院」,在這裏找到了我需要的綠洲。透過這裡的相關占星學領域我認識心理占星翹楚 Liz Greene ,閱讀她的著作,進而栽入了心理占星學。她的書滿足了我的無止盡的問號,讓我開始「挖掘」,把所有的東西翻出來審視,一一處理消化。Liz Greene是重要不是唯一,她是另一扇門的啟發,啟動我繼續學習的動機與動力。
    在多年後的現在,感謝魯道夫老師將 西方占星學以架構的方式教學,讓我有機會推開這扇門,但是我更要感謝的人是我自己,最後「成就」現在的生活。
    所謂「師父領進門,成就在個人」。

    我的「成就」並不是在於我是不是富有,是不是有名、左右逢源、人脈豐沛。而是在十幾年的占星學習浸淫,我脫離了自己最糟的狀況之外,離開了「自我的禁錮」。這個「自我」除了「我」還有背後整個 家族所帶來的習性與慣性 緊箍咒。透過占星我終於拿掉了緊箍咒,擁有了現在的「自在生活」。

    在占星學習陪伴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放下自己的主觀控制,客觀的觀察我的孩子,關注他的狀況、需求以及對他必要的要求、訓練與適度的放手,到現在他已經是個大二生,在生活、感情、人際關係、喜怒哀樂、方方面面,我都是他第一個想要分享的對象。他能獨當一面成為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製造問題者,能有獨立判斷、思考、自己的主見不受影響,我的家庭三個人從衝突中學習各自適時的發揮和諧的方式化解。這一點在「母親」這個身份上是我最大的滿足以及成就。
    在人文占星的學習過程,我學會不批判、客觀看待每一個人的需求、紅線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阻礙,但是這個阻礙未必是我的,也可能是我所無法同理甚至不認同,但是「尊重」。沒有誰是特別的聰明、有智慧,最終只是經歷不同罷了。
    跟犯案青少年會談的那幾年,我所聽到的故事,相當多的是無法想像、超出想像,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他們所處的環境,沒有更好或其他選擇,似乎只能是這樣的選擇。即使是我的年紀都難消化,但是他們的表情只有「淡然」。最終,還是人生經歷不同吧。這段經驗讓我知道,「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怎樣的存在,無論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父母、家庭,心中最在意的還是父母,特別是「媽媽」。
    這段時期因為他們的故事豐富了我的占星世界。孩子,謝謝你們,人生有時候的確是充滿了許多的無奈啊,但是生命仍就是要繼續下去的。

    如果在當年我沒看到這扇門,沒有當機立斷的推門而入,會不會擁有現在的心境與成就,很難說啊。也許還會有下一扇門,但是下一扇門要等多久?不得而知。可是 處在一個沙漠狀態 還要走多久呢?沒有答案。我感謝當時的自己,做的選擇。
    所以,「成就」對我來說並不是人生志願,經歷了很久才知道成就 其實就在我們的手邊等著被發現。可是我們往往看的是天邊遙不可及的彩虹忘了唾手可得的滿足與快樂還有真正成就的本質。這樣的覺悟每個人透過不同的管道得到領悟,而我是從人文占星中看透人生中所經歷的背後真實義。因為我也是需要具象的引領讓我看到實際的運作。占星符號顯示各種化身、人物投影在我的生活中讓我具體看到、感受、領悟、改變。

    所以這是為什麼會寫下我的感謝,人文占星讓我走出沙漠,讓我造了屬於自己的綠洲。在造綠洲的過程感謝這段時期所經驗的人、事、物之外,還有我所看過的占星著作每一位占星師他們的分享。透過他們不同的視角讓我少花很多時間去經歷,得到更多的視角,漸漸改變了原有的慣性與積習。緊箍咒終於因為解咒而脫落。
    也許是人生進入「消散月相」,在此時我同樣的提供這樣的一扇門或是這樣的平台變成我的志願,希望讓還在沙漠或是漂浮在海中央的朋友有改變自己的機會。
    人文占星學不是萬靈丹,改變是要靠自己的決心。緊箍咒是帶著、還是放下,其實決定在於自己「痛夠了沒有」。
    #終有一天會發現原來掐著自己脖子不放的不是別人的手是自己的!

    #對於上升月亮土元素配置的人將內在心境比喻為沙漠在數年後發現不是意外啊!
    #說占星的時候我最常放的是大海沒放過沙漠這也是一種投射吧

    太陽入天秤座 秋分
    即將日火合相於天秤座
    關係的平等、對立、誰掌握了權力誰贏

  •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21:00:31
    有 435 人按讚

    【寶寶10-12個月喜歡亂拿、亂碰東西怎麼辦??】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會爬會走,也開始讓人歡喜讓人憂;他開始逃離大人的掌控,爬到不該去的地方,拿不該吃的東西往嘴巴塞,時常製造驚慌;但太多限制,又怕限縮孩子的探索機會。對此,羅寶鴻老師為大家說明如何回應這年紀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助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探索環境。

    ……………

    小米媽媽
    👩:「女兒快滿周歲,她已經可以不用扶著物品站立步行了。看到孩子學會走路,我們都很開心,但也多了一個煩惱。孩子現在可以隨著她的心意活動,開始喜歡亂碰家裡的東西,我們也曾當面禁止,但她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請問該怎麼教會孩子不要亂碰東西呢?」

    ……………

    羅寶鴻老師
    🧑🏻:「探索是這個時期孩子的本能,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

    到這階段,孩子活動力又更增加一些了。身體平衡發展上,孩子已經能夠扶物站立、扶物行走,甚至能開始獨立走路;手部動作也更成熟,抓握能力越來越好了。隨著可以站立,孩子雙手不再需要用來支撐身體,因此能探索的範圍也更廣。

    很多家長在這時候就會發現孩子開始「什麼都喜歡亂拿」、「講都講不聽」,十分令人困擾。在這階段我希望家長瞭解的是:

    ⭕️ 蒙特梭利觀點

    🧑🏻:10∼12個月孩子愛亂拿東西並非「故意」不聽話或不乖
    🧑🏻:探索環境是這時期孩子的本能,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孩子在3歲以前,「先天的內在發展衝動」會比「後天培養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強,你跟他說不可以做的事,他很可能還是會不斷去做、去嘗試。不要跟這年紀的孩子生氣,因為他真的不是「故意」。

    但與其讓他漫無目的地亂抓、亂拿,什麼都跟他說「不行、不准」,不如有目標地幫助他找到一些對他發展有幫助的活動,統合他內心的發展能量。

    蒙特梭利博士給予的建議是:「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探索是人類本能,唯有透過探索環境,孩子的心智才得以建構。

    孩子這階段最喜歡探索的,就是他從出生到現在每天看到環境裡大人都在做的事。所以他最想要拿來「玩」的,就是每天我們使用的東西。

    在此,父母應該牢記一點:0 ∼3歲孩子最喜歡的並不是玩具。與生俱來就擁有探索與適應能力的孩子,內心有著一股想要融入真實生活與文化的衝動,玩具是無法回應孩子這種偉大的內在需求的。

    ⭕️ 蒙特梭利觀點

    🧑🏻:真實生活才能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豐富孩子心智
    🧑🏻: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說:「教育,即生活。」每天充斥著各種玩具但缺乏真實生活經驗的孩子,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真實生活才能豐富孩子的心智。所以,成人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要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 就必須從「允許孩子探索環境」開始。蒙特梭利博士說:「為了要滿足孩子探索與發展的需求,環境必須要預備好。」

    我兒子在這階段,最喜歡玩的就是拖把、掃把、澆水壺等,為了讓他可以安全探索環境,每天早上我都會在他起床以前先把環境預備好。例如:每天用來掃地的掃把,我會換成他專用的新掃把;拖把的頭會拆下來換一個乾淨、消毒過的;等他醒了、喝完奶之後,我就會把他帶到客廳活動墊上讓他自由活動。

    他那陣子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爬到放清潔用品的角落把拖把拖出來到客廳,然後坐在椅子上把玩。而且我觀察到在沒有人教他怎麼玩的狀況下,他也會自己玩得很有「心得」。

    他會一隻手垂直握著拖把的柄,然後轉動手腕;在轉動時拖把的毛會張開,他就會趁這時候把拖把頭蓋在地上,讓拖把毛很整齊地呈現出一個圓形。若做成功,他會露出滿足的表情、眼神散發著「我做到了」的光芒,然後再將拖把拿起來、重複練習著。等到一隻手轉累了,他就會換另一隻繼續轉。

    我觀察到:當孩子重複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會開始產生專注;在當下他的身、心、靈能量會統合起來,同時導向一個工作目標。同時,他的眼神會非常專注,綻放著生命光采。

    ⭕️ 蒙特梭利觀點

    🧑🏻:孩子看似不經意的重複行動=他正在自我建構各種重要能力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

    不懂的大人會說「孩子只是在亂玩拖把」,甚至可能會中斷孩子的活動;殊不知其實孩子正透過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自我建構著各種重要的能力—專注力、意志力、手眼協調能力、秩序感、身體協調能力。透過他自發性的活動(spontaneous activity),他也正為以後更多的生活探索、獨立自主做準備—他正在預備他的生命能力與技巧。

    成人總是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被教;但其實我們不知道原來孩子生命有著一個祕密—只要我們提供良好、豐富的環境給他,並在環境中賦予他自由,他就能透過探索環境,藉由「內在導師」(inner teacher,蒙特梭利博士以此來比喻生命的本質、自然的法則)的指引,自我建構出健全、正向的人格。

    ⭕️ Follow the Child

    為了允許孩子透過「內在導師」的指引,自我建構生命本有的發展藍圖,蒙特梭利博士告誡我們成人要「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其實孩子很多時候都比我們更瞭解他想要做的、能幫助到他的是什麼。當他在探索的時候,他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他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問題就在於:我們大人是否願意給他自由。

    如果我們能以謙卑的態度看待孩子探索,允許他自由,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在我們面前展現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做出許多我們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的事。一個1歲不到的孩子,原來能在沒有任何人教導他之下,透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完美他自身的發展;原來在那弱小的身軀裡,正隱藏著一個神聖又偉大的靈魂。

    這是我從事將近二十年幼兒教育親眼看到的事實,確實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很多家長、父母甚至幼兒園老師都「看不見」,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不相信」,所以也間接限制了孩子許多發展的可能性。

    ⭕️ 蒙特梭利觀點

    🧑🏻:這階段的自由與紀律拿捏原則:有限制的自由
    🧑🏻: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我兒子1歲前,每天玩拖把的工作週期(work cycle,意指一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換句話說,他當時的專注力已經有半小時。拖把活動結束後,他會拿掃把來玩,然後再拿廚餘桶。就這樣大概玩了三個月左右,他就逐漸不玩這些物品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內心已透過這些活動習得了各種相關的心智與技能,內在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會往下一個目標邁進。因此,大人不用擔心讓孩子這樣做會養成「什麼都愛亂玩、沒有規矩」的壞習慣。

    於是,他開始每天到戶外拿著澆水壺澆花、澆盆栽……重複練習著。到了1歲半,他每天在花園外面玩澆水,都可以專注一個多小時了。

    在這階段,我們開始讓孩子瞭解有些地方他可以自由進出與探索,但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例如陽台、樓梯間、或者是正在開火煮飯的廚房等。

    這正是透過實際生活讓孩子瞭解「自由與紀律」的開始,我們給予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我們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摘自野人出版《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4 19:00:1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15 08:30:00

    不知大家會怎樣形容自己跟子女的關係?是溫馨和諧,像朋友一樣?還是「火星撞地球」,成日嘈交?但相信沒有人會像美國心理學家Judith Rich Harris,將小朋友和父母的關係比喻為獄卒跟犯人。

    大家或者會覺得「有無搞錯,拎獄卒同父母比」,但如果先聽聽Judith的解釋,就會知道這個比喻有助我們了解小朋友對父母和朋友,為可會有兩個不同的模樣!

    根據Judith的說法,在監獄中,犯人必須服從獄卒的指令,自然會想辦法跟獄卒搞好關係,否則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了。這樣的關係和親子間的傳統角力有些相似,子女聽父母話,可以免卻很多「籐條炆豬肉」。

    不過,犯人要在監獄生存,不單要守獄卒所定下的規則,還要跟從犯人間的潛規則,一旦違反了,其他犯人就會嘲笑、杯葛、甚至攻擊他。對犯人來說,無論自己跟獄卒的關係多和諧,獄卒始終是獄卒,自己就怎樣都是犯人而已。兩個群體的界線非常清晰,所以犯人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要做一個成功的獄卒,而是要融入犯人的圈子。

    把同一邏輯套入親子關係中,對小朋友來說,大人同樣是非我族類,他們想親子關係好,但不需要成為一個「大人」,反而怎樣能夠融入朋輩的群體,才是孩子們最在意的事。

    也因為這個推論,Judith認為影響孩子最深的,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屬於一個怎樣的群體…

    參考資料

    Harris, J. R. (1998). The nurture assumption: 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 New York: Free Press.

  • 沒有父母的孩子比喻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2-19 06:28:15

    ღ ❣ 情人和老婆誰重要? 甜的讓你回味,酸的讓你無奈......♪♬❤
    https://a88abc.pse.is/FN9XS
    https://goo.gl/so2Vrx

    情人是什麼?情人就是小三?
    也不是!誰也說不清道不明,

    是酸,酸的讓你無奈。
    是甜,甜的讓你回味。
    是苦,苦的讓你流淚。
    是辣,辣的讓你振奮。
    擁有了情人
    就擁有了人生百味,
    擁有了情人
    就擁有了全部的感情世界。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華語好歌*超級好聽*~ 有字幕~卡拉 ok https://goo.gl/MgJTKJ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傷感情歌 https://goo.gl/TVHriU
    *************************************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愛得真傷得深~阿影》
    ****************************************­************************
    lrc 歌詞

    ******************************
    酸的讓你無奈,甜的讓你回味~情人和老婆誰重要?_心靈語坊_20190219

    情人和老婆誰重要?
    這個男人
    說出億萬男人的心裡話。

    情人或許是許多男人
    一直夢寐以求的人,
    尤其在男人
    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
    感到空虛寂寞的時候,
    情人就是男人最好的解藥。

    如果要把情人和老婆
    比喻生活中的必需品,
    情人就是如同調味料,
    偶爾可以吃,
    可是經常吃就會對身體有害;

    而老婆就是如同稀飯,
    它很平淡但
    是我們的生活必須得有它,
    它才是我們生活必需的糧食。

    情人在許多男人眼裡
    可以吃完抹完嘴巴,
    就可以甩她在一邊,
    而愛人即使再膩也是不捨得扔

    但傷害最深的就是情人,
    即使是純屬為了愛,
    但是情人的角色
    永遠都是屬於編外,
    而老婆永遠是制度內的人,
    即使再大問題
    都是可以內部解決,
    而情人一有問題就是直接拋棄

    情人是什麼?情人就是小三?
    也不是!誰也說不清道不明,

    是酸,酸的讓你無奈。
    是甜,甜的讓你回味。
    是苦,苦的讓你流淚。
    是辣,辣的讓你振奮。

    擁有了情人
    就擁有了人生百味,
    擁有了情人
    就擁有了全部的感情世界。

    可能有的人
    把情人定位於小三,
    尤其在女人眼裡
    情人就是破壞她家庭之人,
    必須扼殺在搖籃之中。

    因為所有的女人都相信,
    男人只要遇到情人,
    即使再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
    也終有一天會向情人投降。

    因為所有的女人都相信
    男人最喜歡的人就是情人,
    情人如同毒品,明明不能碰,
    卻總是意外接觸,
    甚至深陷其中。

    情人對於男人而言,
    雖然最愛的是自己的老婆,
    但是在生活上還是
    希望將情人看得很重,

    因為她能帶給他
    不一樣的生活刺激。

    當然如果在某些時候,
    答案也是讓
    許多情人角色感到寒心。

    曾經有人這樣去
    問一個出軌的男人:
    如果你的老婆和情人
    掉在河裡,你會先救誰?
    二者只能選其一。

    其實這個答案雖然難抉擇,
    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
    這個男人還是
    做出所有男人同樣的答案:
    就是救老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男人
    在關鍵的時候還是拋下情人?

    情人對於男人來說,
    即使再新鮮也只是外人,
    也只是逢場作戲,
    而老婆即使再差勁,
    也是男人明媒正娶,
    也是自己的老婆,孩子的媽。

    所以在面對
    最重要的人生抉擇的時候,
    大多數的男人依然
    一無反顧選擇家庭。

    尤其在生老病死的時候,
    男人更願意將所有的
    資源力氣花在家人身上。

    在出軌男人心裡,
    最愛的還是自已的老婆,
    也就是說在老婆與情人之間,
    老婆比情人重要,

    如果情人和老婆
    同時得了重病
    男人最關心的是誰?
    答案一定會讓很多
    婚外情中的女人心碎,
    當然是自已的老婆。

    為什麼男人最關心的
    是自已的老婆而不是情人,
    情人畢竟只是一個外人,
    而老婆不管多麼差勁,
    也是自已人,

    情人死不死與自已關係不大,
    而老婆死不死
    關係到一個家庭是否完整,
    所以同樣是得重病,
    男人一定會捨錢救自已的老婆
    而不會去花大筆的錢去救情人

    大多數的男人更多的時候
    僅僅是喜歡佔便宜,
    對於情人可以經常換,
    不必去為之而負責任。

    而老婆就不同的,
    老婆意味得責任,
    意味得家庭,
    而且累的時候還得回家,
    最終的歸屬還是家庭。

    大多數的男人更多的時候
    不會去考慮情人的感受,
    對於男人來說
    情人就是自己生活的一場戲,
    時候到了彼此就結束關係,
    甚至在某種時候
    也會為了老婆而去傷害情人。

    或許在感情方面,
    情人對男人的心是真心真愛,
    但男人對於情人是可有可無。

    所以在面對感情的時候,
    情人往往是衝動,不計後果,
    可是男人往往是
    追求完美的結果,
    如果在面對問題的時候,
    男人只會二者選取輕。

    出軌的男人
    曾這樣評價自己出軌說:
    情人就是
    自己生理需要的時候,
    她帶給自己的滿足;
    即使彼此之間有過歡笑,
    但終究還是如夢般。

    永遠不會給情人一個名分,
    因為老婆才是她想要,
    也是他無法輕易放下的。

    其實,男人都很自私,
    出軌總有走到頭的一天,
    最終無論與情人
    是如何的纏綿,相愛,
    情人是流淌的水,
    老婆是無言的井,
    不會因為情人而放下老婆。

    聽過一句話:
    “老婆如同私家車不能扔,
    到哪需要他;
    二奶如同公交車,
    到了站點就得下車;
    而情人就是巴士,
    自己去在哪下車都可以。

    對於男人來說,
    家庭才是男人的港灣,
    當男人滿心的性需求,
    就會自然而然回歸家庭。

    出軌的男人更說出
    所有男人的心裡話,
    那就是老婆
    才是他的精神支柱,
    家在,老婆在,那他就會在!

    講到這裡,
    情人原來在男人
    心裡的地位竟是如此,
    我們不管在任何時候,
    準備在選擇一條怎樣的路,
    我們都要考慮清楚,
    這條路是否值得
    我們去犧牲、去付出。

    有些看似通往天堂,
    看似如夢的愛情,
    醒來就如同泡沫一樣,
    一吹就沒了!

    婚姻不是兒戲,
    需求也是責任,沒有貪了便宜
    卻不負責的道理,
    敢玩就要敢當,
    不是留了一地心碎
    只剩女人眼淚!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米米 美玉
    華中音樂網 綠野花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