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汽車折舊計算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汽車折舊計算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汽車折舊計算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汽車折舊計算機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18201-Q18220) Q18201: 阿sir,我係你學生,我記得之前讀者問答,有人問過股票係咪零和遊戲,我上星期温書有一刻都以為係,但而家又諗通左唔係,想睇下我理解有無錯。 如果係優質股,公司會保持有錢賺,價值就上升,投資者贏係贏在股價既增長同股息,正因為係優質股,...

  • 汽車折舊計算機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6 23:00:03
    有 92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18201-Q18220)

    Q18201:

    阿sir,我係你學生,我記得之前讀者問答,有人問過股票係咪零和遊戲,我上星期温書有一刻都以為係,但而家又諗通左唔係,想睇下我理解有無錯。

    如果係優質股,公司會保持有錢賺,價值就上升,投資者贏係贏在股價既增長同股息,正因為係優質股,股價隨著價值會越升越有,就算A較高位賣出,仍然會有人願意接貨,股票就算轉左好多手,假設當中全部人都賺錢,到最後嗰個亦都無輸,因為佢手持資產 (會繼續升值或者派息既優質股),情況就好似買樓咁。

    而買優質股會輸錢既人可以係輸在錯既買賣時機。所以股票中賺錢既人,啲錢唔係來自輸錢既人,而係來自股票既升值同股息。對嗎?

    另外,知道概念係「股價長遠趨向價值」,但唔明白實際操作係點。

    股價係市場報價,市場認為間公司值幾多錢,股價短期可以好容易受市場氣氛/消息等影響,就代表好多投資者都唔識估值,無價值概念,又唔會睇年報,咁長遠「係咩令股價識得趨向價值」?

    公司又唔會直接影響到股價,就算價值投資者都係被動,只可以耐心等待入市時機。

    我係唔太明白,股價係股資者買賣做出黎既成交價,但無價值概念既投資者點樣令股價最終走向返價值既合理範圍。

    謝謝~

    龔成老師:

    對,你理財正確,優質股並不是一價零和遊戲,因為股價由$10升上$200,再跌去$100時,只是這股的實質價值,由$10上到$100,這就不是零和,而是得益的多過虧損的。

    但如果佢價值無向上,一直都只是$10,那麼,這就只是一價零和。

    至於「股價長遠趨向價值」。首先,在市場上有投資者懂得估值,有投資者不懂得估值只懂亂炒,而股價在中短期,往往只受市場情緒及資金流向等因素影響,因為人往往會將當刻的情況放大,所以短期股價往往會偏離左個價值。

    所謂的股價,就是投資者買賣的成交結果,當他們買入、賣出時,部分投資者會睇企業的經營情況,價值,例如當企業盈利不斷增長,投資者就願意用更高的價去買,股價就自然向上。

    在根據好多研究,都發展事長遠,股價,會同企業價值(例如當中的盈利、生意、現金流、資產等),出現一定的相關系數,時間愈長,相關度愈高。

    ------------------------------------------------

    Q18202:

    龔成老師,你好!我最近打算買樓,預算大約買一千萬以下的兩房單位(可做八成按揭),這幾個月睇咗多區屋苑,最後揀咗以下四個屋苑。

    以下是本人的分析,想請老師指點一下:

    鴨脷洲深灣軒
    - 雖然有會所,但附近沒有配套,買日用品需前往鴨脷洲大街或利東
    - 對面有巴士站,但行去港鐵利東站需時約八至十分鐘,沿途露天沒有遮擋
    - 位置避風塘旁邊,有海景,而且對面南區左岸已入伙、旁邊空地為政府機構用地(最高只可以四層樓高),相信對景觀影響不大
    - 有機會受惠於將來黃竹坑發展的大型商住項目

    紅磡海逸豪園:
    - 位處黃埔花園附近,可使用黃埔的配套
    - 校網好
    - 旺中帶靜
    - 位處海邊、和黃公園及黃埔花園旁,除了海逸坊有機會重建翻新,附近無大發展,景觀改變機會不大
    - 一千萬以下選擇不多,未必能夠買到最優質的單位

    調景嶺維景灣畔
    - 藍田將軍澳隧道及跨灣大橋即將落成,交通配套有所改善
    - 環境清幽,自成一角,有海景
    - 區內類似屋苑供應多
    - 遠離商業中心區(CBD)
    - 對面是港鐵站及都會駅商場

    鰂魚涌康怡花園
    - 樓齡舊,超過30年樓齡
    - 附近有康怡商場及太古城中心,購物方便
    - 位於港島綫沿綫,到銅鑼灣、中環CBD方便

    問題:
    1. 我想買來自住,數年後升值再換樓。請問以上哪個屋苑會較有優勢或升值潛力?

    2. 以上屋苑兩房樓價大約八百幾至九百幾萬,分別在於座向、樓層、景觀。在投資角度上,請問在選擇單位時,應該用貴些的價錢購買景觀較好的單位,還是用較便宜的價錢購買一般的單位?

    龔成老師:

    1)鴨脷洲深灣軒,配套只是一般,雖然鴨脷洲已有地鐵,方便程度提高左,但深灣軒的位置較一般,要去地鐵站及商場都較遠。至於調景嶺維景灣畔,區份人口多,與市區樓的質素始終差少少。

    所以,鰂魚涌康怡花園、紅磡海逸豪園,會較好。

    之後就要睇你自己的自住角度,睇下邊個方便自己,自己感到較為舒服。

    2)在投資的角度,會以質素行先,寧願比貴少少,買比較優質的單位。

    當然,你都要考慮翻自己的負擔能力等。

    ------------------------------------------------

    Q18203:

    阿Sir!我今年24歲月入大概$55,000,手頭上現金大約$400,000,但係下年會結婚所以所剩現金不多。大概幾個月前嘗試過投資股票但係都係以失敗離場!

    依家想長線投資月供股票,每月大概有$6000現金,希望可以喺30歲之前儲到200萬首期!因為係股票新手,希望阿sir可以指點一下!

    龔成老師:

    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最初輸錢好正常,但要學習正確的投資方法,之後就可以賺到錢。

    第二,由於你準備結婚,因此一定要預留足夠的現金。餘下的才可以投資。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5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2000。

    另外再加1、2隻(每隻$15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如果你不懂股,就集中供盈富$5000。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8204:

    老師,我現月供2800@2500,
    0003@1500,
    0405@1000

    我想加入3147@1000,這股是否適合月股呢,質素如何呢?
    謝謝

    龔成老師:

    現時月供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可長期月供,不過,增長力就不算強,但如果你本身唔太進取,無問題的。

    南方中創業板(3147),都可月供,佢目標為追蹤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指數之表現,長遠都有發展的,不過,波動性會較高,你要明白風險高左。因此唔建議太大注去月供。

    ------------------------------------------------

    Q18205:

    龔成老師,想尋求一下你的意見
    我以8.09購入3662奧園健康
    因為我覺得物管板塊是一個有穩定增長的板塊

    他母公司中國奧園銷售也符合預期
    而今年奧園健康也將併購樂生活

    奧園健康醫美的投資雖是不確定因素
    但PE在物管板塊也相對合理

    但今天收市價跌至7.31卻令我懷疑自己的分析錯誤
    希望老師給予一些意見

    PS. 投資組合中3662佔倉一共20%

    龔成老師:

    唔好因素中短期股價而影響你的投資,無論你是否選股正確,都同中短期股價無關。

    奧園健康(3662)由中國奧園(3883)分拆上市,主要在中國從事物業管理服務及商業運營服務。

    例如提供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安保、清潔、園藝、維修與維護服務)等,業務穩定,現金流不差。

    中國的物管市場仍增長中,基本上是正票的,有長線投資價值。

    不過之前就有少少貴,現價算是較合理。

    另外,個股佔股票組合,去翻15%較好。

    ------------------------------------------------

    Q18206:

    龔sir , 你好! 想請教下:我今年33歲, 家人早前賣了殘舊的自住物業,現持600萬現金,正在租樓,希望待樓市回落一些或兩三年後再次入市。

    在看了你的《五年買樓四部曲》和 《五十隻優質潛力股》後獲益良多,希望兩至三年內投資股票先增值資產, 沒有太多投資經驗, 不知應投放100萬或更多會否過份進取?

    組合如下, 請問可令資產增值多一百萬或更多嗎?會否過份分散?萬分感激!

    0003 @5手
    2638 @15手
    0270 @3手
    1972 @20手
    0012 @3手
    0011 @10手
    2388 @5手
    0435 @10手
    0066 @4手
    0027 @2手
    1686 @10手

    龔成老師:

    由於你打算3年內動用,所以唔建議你太進取,加上你經驗少,你應該集中投資平穩增長股,除非見到潛力股大跌好平,否則唔會考慮。

    你上述所投資的都是這些類別,或收息股,方向正確,新意網集團(1686)是潛力股,唔好太多。不過要留意唔好太散,反而你可以投資一些指數基金,盈富(2800),南方恒生科技(3033)都可以留意。

    另外,唔好用盡你的資金,要慢慢入貨,同時留現金,等大市下跌時先買入。

    ------------------------------------------------

    Q18207:

    龔sir 見到你個post 話有位年輕人用一年時間就可以創造到自既生意 收入仲唔錯tim 同埋見到你comment話好多生意都好賺錢 不過行內人唔想比人知

    雖然我自己份工收入好好 不過我自己都一直想有自己既生意 擺脫朝9晚5既返工生活

    我知道成功創業而且要賺到錢並唔容易 都要花好多時間同心機先可以做好呢件事 唔係想八卦佢既生意 不過龔sir 可唔可以講一d 行業同生意既例子 係可以一路返工一路創業 我都好希望可以嘗試下

    自己眼光不夠闊 身邊又唔識人做緊生意 所以冇咩idea向咩方向發展 希望龔sir可以比d意見 thanks

    講返自己background先
    今年28歲 專業人士 月入10萬

    希望可以打工既同時有自己賺錢既生意模式 之後就可以擺脫打工生活。感激

    龔成老師:

    其實你尋找你自己有興趣、強行、專業知識,比別人更了解的類別就得。

    之前睇新聞,見到D街市檔話疫情影響左生意,其中一個菜檔的老版話,佢生意好的時期,一個月營業額有$40萬。

    所以你會見到,香港各行各業,都有唔少好好賺的生意,好多時都時唔起眼,但好好賺。反而一些大路的,如開食店、賣衫,競爭已好大。

    如果你要一邊翻工,一邊創業,可以利用自忌的專業知識,以及網上,去做相關的生意,無論是行業的產品,或你自己先知而外行人唔知的野,都是你的方向。

    ------------------------------------------------

    Q18208:

    龔成老師,我之前39蚊入左一手853和45.9入左四手1772,單純係看好行業發展,但入左一個月不到,2只股都跌

    之後我放左一半1772,你有冇咩建議?求指導

    龔成老師:

    第一,你要以買企業的角度分析,第二,你要進行估值,了解平貴,第三,買入前要想清楚,要長線,第四,唔好比中短期股價影響。

    贛鋒鋰業(1772)是潛力股,但之前較貴,只要持貨不過量,可長線。

    微創醫療(0853)業務有增長力,但估值難,現價貴。

    佢業務主要專注於治療血管疾病及病變的微創介入產品。亦銷售極其細小的顱內支架、用於促進腦血管血液流量的靈活支架以及外科手術中使用的覆膜支架。

    前景是有的,本身業務都增長快速,相信長遠不差。問題主要是估值,市盈率高,但增長快,如果更準確的估值,應該用較多「預測」去進行。但這企業要預測發展並不容易。

    佢之後的生意增加,慢慢成本減,當然會令佢盈利有理想增長,市場就是預期這情況,所以比佢一個好高的市盈率。

    初步分析,現價並不便宜,但有潛力。真的有危有機,如投資,小注好了。

    以現時的疫情,相信今年都未必過到澳門。

    ------------------------------------------------

    Q18209:

    你好龔成老師,我現時30歲,想請你睇睇我手持既2隻股票是否適合繼續長期持有及股票未來前境是否有發展性。

    #240,4000股,平均價$1.05
    #281,140000股,平均價$0.495

    另外,我每月可儲$12-13k, 如果中長線及長線投資,可以推介幾隻股票嗎? 謝謝

    龔成老師:

    利基控股(0240),本質中等,但近年的盈利有下跌情況,如果以長期估值計,現價算是合理不過發展力唔算強。

    這類股唔會投資太多。

    川河集團(0281),不過不失,但規模與市值都好細,市值只有十幾億,這類股股價可以好波動,投資收息可以,但不要大注。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7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3000。

    另外再加2隻(每隻$20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如果你不懂股,就集中供盈富$7000。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8210:

    老師你好,我是近幾日在fb認識到你的專頁,我對股票0知識,而且沒有起動資金,但我想學和去認識,沒資金可以去儲,但我應該是看那本書去開始學好?

    我看到你提的月供股很有興趣,請問詳情應該在那吸收多些認識?謝謝

    ps.我也會網上找找答案,但網上很多是不實,但起碼我會有個概念

    還有請問為什麼你經常提議別人買2800盈富基金月供股呢?基金隱嗎?

    因為我是對股票0知識,所以之前我只是儲保險那儲蓄,沒有這方面的想法,但看到你專頁後,我覺得我有希望可以脫離接近月光族的邊緣。
    謝謝你看我的問題時間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你可以睇《股票勝經》。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盈富,當你過半年,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至於月供股票,簡單來說,就是你每月將現金,買入某一隻或多隻股票,慢慢咁樣儲貨。坊間不少銀行都有提供月供股票服務,你先開證券戶口,然後登記做月供股票。

    形式就是每月投入相同的金額,買入同一隻或多隻股票,並持續進行。

    例如,每月以相同金額$10,000 買入盈富基金(2800),假設第一個月股價為$25,就能買入400股;第二個月升至$35,就能買入286 股;第三個月跌回$30,就能買入333股。

    總結這三個月,投入了的資金為$30,000,累積股票為1019股,平均買入價為$29.4。

    由於月供股票每月投入的金額相同,因此當股價上升時,買入的股數自然減少,而當股價下跌時,就自然會買入較多股數,如同自行調節一樣。

    要注意的是,由於每月持續投入資金,因此一定要選優質股,長線投資,同時要以儲股票的概念進行,最少持續供3 年以上,之後持有5年以上。

    ------------------------------------------------

    Q18211:

    Hello sir, 想睇下你對9990 祖龍有咩睇法, 佢岩岩出左財報, 值得投資嗎?

    龔成老師:

    祖龍娛樂(9990)業務不差,但貴。

    係中國移動遊戲開發商,睇翻佢d資料,佢比較專注於開發MMORPG(即係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同埋係170個國家及地區的市場,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東南亞、韓國、日本、歐洲及美洲。

    佢主要業務包括開發與授權業務及綜合遊戲發行及運營業務。

    例如係開發與授權業務方面,佢將遊戲授權予第三方發行商,並提供遊戲管理、玩家服務及技術支援等服務。

    而係綜合遊戲發行及運營業務方面,佢主要通過第三方分銷渠道商(例如包括有iOS App Store、
        Google Play、騰訊應用寶、華為應用市場、Oppo應用市場、VIVO應用商店等)


    見佢的生意同盈利都增長得唔錯,同時已建立左一套完整的生意模式與銷售方法,發展正面。

    不過,佢有兩大風險,第一,行業變化大,唔會肯定地講佢一直有生意,始終行業與佢業務不確定性大。第二,現時估值貴,市場已假設佢有高增長,如果之後只是一般增長,股價都會受壓。這類股要明白風險,

    ------------------------------------------------

    Q18212:

    阿Sir,我已經70多歲, 求阿sir指點迷津教教老人家, 股海多年也是蝕錢多 , 現在求收息幫補生活費用, 明白錢不多,但應該如何部處? 有些股票要否換馬?

    #3 $12買入 3股 , 收息中但很少
    #66 $38 買入 2股 , 收息中
    #939 $8 買入 2股 , 雖然蝕很多但收息多年已打和
    #2628 $40 買入 2股 , 欲哭無淚,
    #3988 $4買入 2股 , 收息中
    #6030 $30買入 1股 , 雖然小錢但諗起都心痛

    這些股票對換現金大約$50萬
    多謝阿sir !

    龔成老師:

    我相信你上述所講是「一手」不是「一股」。

    你這年齡應該建立一個收息股組合,有些股票適合你,但不適合你的就要賣出。

    中人壽(2628)、中信証券(6030)並不是適合你的股票類別,你可以等佢股價上翻後D後,賣出。轉其他收息股更好。至於其餘的,可以守。

    煤氣(0003)有得守的,但佢現金股息較少,你可以等佢股價上翻後,考慮轉其他。因為你這刻應建立一個現金流更強的組合。

    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香港電訊(6823)、置富(0778)、陽光(0435)都可以。

    但要留意,現時股價只是合理,未到平宜,因此買入時宜分注,同時不能用盡現金。

    ------------------------------------------------

    Q18213:

    致龔成老師:龔成老師你好,以下有幾條問題想請教你,希望老師可以抽空回答,謝謝!

    1. 我今年28歲,月入一萬二千,希望50歲滾存到五百萬退休

    2. 每月扣除基本支出及洗費,有六至七千淨,可儲五千

    3. 想以月供股票形式利用五千元進行投資

    4. 我有睇過老師你的影片”黃金10年”,如果月供股票五千元,我應該月供股票10年之後滾存,還是應該月供20年到退休?

    多謝老師於百忙之中抽空閱讀這封電郵,謝謝。

    龔成老師:

    1)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如果你每月能投資$5000,持續22年,目標是得到每年10%的複息回報,你到50歲就預期有$550萬-$600萬,相信能完成你的目標。

    2)只要你保持每月$5000,同時投資,你可以做到。

    3)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5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2000。

    另外再加1、2隻(每隻$15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4)可以長期月供15年以上,之後先睇下點樣調整。

    ------------------------------------------------

    Q18214:

    Sir, 我係基礎班舊生, 嘗試以半導體企業, 尋找潛力/優質股。如下詳細分析, (Sir, 慢慢睇不急, 知你忙) , 睇完煩請幫忙給我建議, 有什麼地方要改善, 謝謝🙏

    半導體~ 在中國半導體企業, 只有中芯及華虹可以競爭(已跟同行業1010 0595 0724 01912 02166 85 01385 2203 2336 2878 08231 08257 08490比較及篩選)除了0522~ 因為發展已成熟, 潛力不大。

    中芯主要從事電腦輔助設計, 製造、測試、封裝 以及買賣集成電腦 及其他半導體服務, 同時設計及製造半導體掩膜(一條龍服務)

    主要產品 :集成電腦晶圓代工的龍頭企業, 提供0.350米到14納米/24納米/28納米/40納米不同技術節點凡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計算機/消費品/通訊產品/汽車/工業/其他。技術目標為應對移動、無線、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汽車應用。

    覺得中芯國際發展潛力比華虹大, 當然中芯有一定風險存在。見如下分析

    1)比較中芯及華虹, 2者5年財務報告(2015~ 2019),華虹賺錢能力(毛利及純利)卻比中芯高。

    2)但發現中芯在2017 2018年, 因如下原因令營利減少

    I) 2017年~由於智慧手機市場疲弱和新產能擴充, 所帶來的折舊費用的增加以及研發投入加大也給盈利增加帶來壓力

    II) 2018年~ 集成電路產業就各方面因素影響, 增速有所放緩,價格競爭壓力增大, 此之產品平均售價下跌引致。 經濟利潤減少,以及由於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增加。

    III) 反之2019年~因為損益表內的[其他經營收入淨額]增加, 令到年內利潤增加(而不是因收入或毛利增加)發現經營收入淨額$376,656, 其中

    i) 出售附屬公司錄得收$81,377

    ii)確認政府資金$293,305(這2個數目共$374,682,令2019年的經營利潤及年內利潤, 比2018年大增)。 此之, 2019年內利潤去到1.59億美元(華虹2019年溢利1.55億美元)

    3)ROE(2015~2019)~ 華虹保持7%~9%(平均8.46%), 而中芯為2~10%(平均5.50%)。反映2者賺錢能力暫時有限, 相信要3~5年後外圍經濟好轉及研發技術提高,從而令到ROE有所提升。對?

    4)5年(2015~ 2019)平均EPS$0.42(預中芯2020年有10%增長, 約$0.46

    5)市盈率~ 取其2 者中間數19~33

    6)預估中芯市盈率~ 25~38

    7) 預估股價約$10.40~ 19.23(股票去到$20~23)可以分注入, ok?)

    如上4~7點, 覺得有無計算錯誤?如有, 請賜教, 謝謝。

    8)市賬率~ 現時3.08~ 但沒能反映此時股票是否平或貴(但覺得每股賬面值過高), 對嗎?我覺得中芯不屬於資產型對?

    9)現金流(2015~2019)~ 每年有平均增長(過去3年, 營業額有31億, 而現金流約18~22億)算強勁。

    10)隨著美國政府想抑制中國半導體進步的速度, 會有一些制裁及強制性措施, 中國政府不想太過依賴外國(其實中國政府, 每年向中芯注入資金研發項目)。

    覺得中國政府(選中)中芯, 目的為了追趕台積電及SAMSUNG技術, 成為全球晶圓廠, 減少對美國依賴。 還有中芯2020年會提高研發資金, 籍著中國5G 技術, 未來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機器人等新興領域, 只要提升晶片技術, 就可以跟先進國家 並駕齊驅的可能性大愊度提升。

    SIR, 非常感謝🙏你抽保貴時間睇如上分析
    祝你身體健康, DREAM COME TRUE

    龔成老師:

    1)可以咁講,但我地會睇一些長遠的發展,因為這些公司值錢的原因,是之後會有國策等因素支持,而這會帶動之後的情況。

    2)其實你都掌握到分析技巧,不過你要配合大環境分析,同時了解之後的大環境變動情況。

    3)坦白講,佢地過往的賺錢能力未算好強,而擁有的技術也不是好高,在全球的水平,也不是去到頂級,只是在產業鏈中其中一些部分有優勢。

    4)要考慮更多預測因素。不過,都要平衡風險。

    5)大致都可以。

    6)大致都可以。

    7)大致都可以。但要留意,總投資金額唔好大注,始終行業的變化都大。

    8)市賬率分析作用唔算大。

    9)正面的。

    10)長遠的確有發展的,但中短期會較波動,所以這類股在投資策略要小心。

    ------------------------------------------------

    Q18215:

    龔成老師,最近透過fb 才認識你, 睇左你3本書, 50優質潛力股,80後百萬富翁, 5年買樓4部曲,得著係不要急於入市,捉到大跌市先買入, 可以係等一年先岩時機,反而賺得多過月供, 雖然好難捉, 近兩年 ,只有2018 尾同2020/3月

    現股票組合

    005 1200@44
    12 2000@29
    823 400@62
    788 10000@ 1.6
    6088 7000@ 4.0

    還有10萬現金, 跌市時還可加甚麼高增長股?
    可以比D意見嗎?要減或加一些股?

    龔成老師:

    其實你的方向正確,但在選股時,可以考慮較高質素的股票,而不是單單「見股價跌得多而貪平」。

    匯豐(0005)的賺錢能力,已經比過往年代減,這股只是收息,增長力不強,投資不是不可,但不會多,同埋要好平先會考慮。

    FIT HON TENG(6088)賺錢能力一般,長遠增長能力唔算強,這類股同樣不會持有太多。

    餘下的$10萬,你可以耐心少少等跌市,由於你組合的增長力不強,之後可考慮高增長股(當然,你都要建立平衡的組合)。可考慮: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

    Q18216:

    龔sir
    我覺得自己已經有長進
    不斷睇你寫同推介嘅書
    亦不斷去改進投資組合

    近幾個月仲掂埋美股
    運用年報勝經再自己磨練

    而家揀股叫ok準確,我希望自己學多d估值方法,再努力
    而家人工大概有32000扣左mpf/有7000月供16,27同2800/之後有5000定月定期買美股

    新科技股同優質股好似係3m/Disney/台積電/Pepsi co/等,8000cash per month 等入平嘢/
    但係最近有啲灰心

    其實份工穩定跳point但冇得升,眼見同年同事個個等升人工以倍計...自己又唔想兼職冇時間,想用時間創立channel又覺得好似冇乜selling point...

    而家準備去報另一個為期二年嘅master course搏升,但一啲把握都冇,成16萬hkd...雖然我睇咗秘密呢本書,亦成日輔導自己人工唔等於有錢

    但因為所有野都係starting point令我有啲心急,我比啲同事多嘅嘢就係時間...但係已經好努力,但真係好似跑輸人好多咁,點平衡呢

    阿sir 我知你以前人工都唔多但靠怒力去到呢個位置,我好想跑快啲啊,我預自己40姐係9年後就賺夠850萬quit job 去做travel journalist ,但我而家滿腔眼淚丫...
    點先可以唔同人比較丫

    龔成老師:

    你要加油呀!

    其實你已經行在正確的方向,你已經行得比同前更前,比身邊人行得更快,只要你不斷進步就得。

    你要保持在職場上的進步,以及投資實力的提升,價值投資法比你認識的更廣,單是選股就已經有很多方法,所以我在課堂會教5種選股方法,就是令到同學到早市場一步找到潛力股。

    當你有知識後,財富的增長就會比其他人快,你跟本唔需要用人比較,因為無意義,同時如果你在投資知識上已超前,這刻不會明顯,但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好勁。我以前都有同學是我收入的幾倍,但現時,只要我投資一隻倍升股,我可以在一個月內,財富的增長是佢年薪的10倍。

    所以你要盡力增加你的投資知識。

    同時,你跟本唔需要同人比,我地做好自己就得。如果事事都同人比,只會失去方向。

    ------------------------------------------------

    Q18217:

    我是否應該進行資產重組?

    0298 40,000 (0.66)
    0127 2,000 (3.34)
    1382 34,000 (7.90)
    0280 296,000 (0.44)
    0258 118,262 (2.87)
    0405 4000 (4.95)

    總投資額  791,480
    現餘下  452.604
    脹面少左 338.875

    感覺上再持有以上股票,
    3-5年內都唔會升得番,
    又擔心股市會崩潰,
    唔知應該點做好

    我有諗過放晒佢買金。。。

    請指教應該點做?

    吹緊下會美國有重大事會宣布,會嚴重影響成個市場運作

    龔成老師:

    莊士中國(0298)、華人置業(0127)、景福集團(0280)、湯臣集團(0258)質素都只是一般,增長力不強,長線投資的價值不算高。

    互太紡織(1382)是收息股,但增長力不強。如果

    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405)有質素,可持有,只是中短期問題。

    你要改善你的選股,投資更優質的股票。

    另外,你要從「企業」角度分析,唔需要理會「股市會崩潰」

    我地理財,是「配置」,不是炒賣,不是集中某一類資產。建議你睇《股票勝經》這書,然後重組組合。

    另外,你唔需要擔心所謂中短期大事件影響股市,你用「買入一間公司」的角度分析就得。

    ------------------------------------------------

    Q18218:

    你好呀
    我手持左 19號太古A 20 手
    均價 44.05
    仲有無持有價值?

    同埋 手持左 6889 60手
    平均價 7.36
    能否升反上平均價 ?

    龔成老師:

    太古A(0019)質素中等,我較睇好太古地產(1972),至於太古A,你暫時持有先,不過中短期都會較弱,當佢上翻較多時,你可以賣出部分。

    DYNAM JAPAN(6889)本身業務不差,但增長力不強,業務穩定卻無增長,收息可以,但股價要上翻去,相信仍要少少時間。

    ------------------------------------------------

    Q18219:

    你好,老師,睇咗你啲年報勝經,選股勝經,50 優質潛力股,獲益良多,謝謝你!

    上年年底開始,我已經重建自己的股票組合,之前因買樓所以一次過用晒全部資金。宜家手上有領展(50%),盈富(10%),眾安(40%)

    想問下,眾安是否轉去小米,阿里較好。有一路觀察眾安業績和前景。

    發現雖然有前景,但企業謢城河比較弱,而且好多競爭對手。相反阿里,小米無論前景,業績都唔錯。多謝老師指教

    龔成老師:

    首先,你應該建立一個更平衡的組合,單一股佔比例超過15%,其實已會出現集中風險,你最好調整翻。另外,你可以增加翻盈富(2800)的比例。

    眾安(6060),業務不是無潛力,但並不易分析的,到目前為止,佢的實質盈利都不足,這刻的實質業務價值不大。但佢做這類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確有潛力,同時背後有支持,所以有發展,這部分產生了「概念價值」。

    留意,我不是話這企業無價值,只是難分析,因此,我地在策略上,就唔應該投資太多。你可以將部分轉到阿里(9988)、小米(1810),因為佢地的業務較確定。但你留翻少少眾安是可以的。

    ------------------------------------------------

    Q18220:

    老師,我宜家組合同買入價位係咪都算合理部或以下?有意見要比我嗎?唔該呀sir

    12 29@1000股
    590 16.7@1000股
    788 1.5@20000股
    823 63.1@100股

    1038 39.7@500股
    1810 14.6@600股
    1928 30.5@800股
    2800 24.5@500股

    另有10萬現金流

    龔成老師:

    上述持有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而買入價都是合理區,或合理區中下部,是一個有質素、可長線投資的組合。

    你之後可以加多少少潛力股,不過就要耐心少少等,因為這類股現價都唔算平。你持有的$10萬,可以等機會先用,唔好太心急。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 汽車折舊計算機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1-07 15:33:38
    有 55 人按讚


    老頑童的退休宣言——前富士康總裁程天縱

    2014 年 8月6日原富士康 CEO 程天縱做客「深圳灣夜話」,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轉發,程老師也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並隨著轉發的文章寫了好長一段文字,讓無數小夥伴感動的淚奔!經程老師允許,我將他的這些文字從微信朋友圈轉發到這裡,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從程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年輕和力量。同時,我還為這篇文章配上了一副 iPad 手繪主題圖,一並送給程老師,感謝他對年輕人的提攜和幫助!

    我的退休宣言 - 程天縱

    老頑童?我又多了一個稱號。倒是滿貼切的。

    參加了深圳灣夜話活動,我又多了40位年輕小夥伴微信朋友。很是高興。忍不住在這跟朋友們得瑟一下。

    回顧我近乎40年的職業生涯,從惠普到德儀,從德儀到富士康,我都秉持一個原則,"天底下何處沒工作,何苦加入原東家的競爭對手和自己一手建立的團隊競爭?"。因此,僅管機會再多再誘人,不加入競爭對手成為我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原則之一。這也意味著,我必須離開原來的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產業做為一個新兵。於是從儀器、計算機產業進入芯片半導體產業,再進入製造業。

    如今離開富士康兩年了,由於富士康高達四兆台幣的營收,在高科技產業 幾乎包山包海,無所不在。要真正不跟富士康競爭,除了退休之外別無選擇。因此我也訂下了幾個原則自我要求。第一是,在兩年競業限制期間,不做三規的工作(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做規定的事),這是比退休更嚴格的限制。第二是低調再低調,在兩年之內不接受媒體採訪,不做公開演講。以避免洩露任何業務機密。

    退休以後,我開始大量使用微信做為我的社交工具。而且捨棄了PC和筆記本電腦,只用平板和智能手機。沒有了助理沒有了秘書,沒有了IT部門,只有簡單節約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切自理。雖然沒有秘書幫我排行程訂約會,我卻重新享受到了可以自己自由的安排行程的快樂。沒有了專用車和司機,我可以享受搭乘地鐵的自在和在市區熙攘人群中步行的悠閒。

    去年開始接觸到創客運動,深深被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所吸引。也開始回到引領高科技浪潮的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軟硬件的領域。先進科技的知識、年輕人創意的語言、創造的激情、創業的響往,這些都讓我著迷,徬彿遇見了三、四十年前,年輕的自己。同時我也看到了創業的困境、決策的榜徨、管理的問題、供應鏈和製造層出不窮的意外、用戶的吐槽、心情的鬱悶、何去何從的糾結。這些年輕人需要導師,這些年輕人需要協助。我突然知道了我喜歡做什麼,我想要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

    在去年初步和年輕創業的創客接觸中,我犯了幾個錯給了幾個糟糕的建議。我才領悟到我和年輕人之間確實存在的代溝。在不瞭解年輕人的思維和語言、在不瞭解互聯網浪潮衝擊的情況下,我的經驗和經歷對於協助這些年輕人反而成了一種負債,而不是資產。我首先得以年輕人為師,先學習。

    於是我放空自己放下身段,打破了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的原則,接受邀請去北京參加了去年11月的移動開發者大會,做了"創新來自長尾,創業源於創客"的演講,開始大量的認識年輕創業家,迅速增加微信朋友。接下來在上海、深圳,借著演講、座談會,年輕朋友快速增加。我從這些小夥伴中挑選了有興趣有緣份的一部分初創企業,展開了挨家挨戶的拜訪。在我60歲以後重啓了我人生下半段的學習之旅。

    我要感謝感恩這些年輕的小夥伴們,沒有因為我的年齡而把我排斥在外。對於我問的一些傻乎乎的問題也樂於回答,而且不厭其煩的解釋。他們都是我人生下半段的貴人,引領我進入一個令人目炫神迷的年輕世界。我比我的同齡人幸運,或許因為年齡的衿持,或許因為沒有這些因緣,他們沒有機會體驗到我和年輕小夥伴在一起的這些付出與得到的快樂。

    最近很多微信朋友注意到我把微信頭像從煙花換成了我的近照,紛紛來問原因。借著這篇短文統一回答。在今年六月底我離開富士康滿兩年,這也是業界競業禁止的期限。我不在低調,可以真面目和年輕小夥伴們見面了。而且對於想成為我微信朋友的,我一概歡迎,全部加入。相逢自是有緣,讓我們彼此成為人生旅程中的貴人,彼此帶來正面的能量。或許從成為朋友開始就是人生的轉折點。

    這段短文標誌著我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更年輕階段的開始。

    2014年8月8日於深圳

    下文是程天縱於一年前上海新車間的演講內容,程老師在過去的一年中先後拜訪了許多創客團隊,身體力行踐行著自己的信念 「開放、開源、包容、分享」 將創客這一活動發揚光大。

    我這一輩子,都在外商大公司服務,沒想到等我去年6月退休以後,居然會對創客運動發生興趣。所以,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跟各位談一談創客運動。

    我在1979年,加入台灣惠普,在惠普大概19年時間。剛開始是在台灣,1988年,惠普把我調到了香港亞洲區總部:他們叫做「快速發展計劃」。惠普當時在挑選一個能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的人選。

    我那個快速發展計劃是四年,所以兩年在香港,先讓我接觸到國際化的經驗。那兩年,我在香港惠普亞洲區總部,成立了第一個所謂的市場部。

    兩年後,我被調到惠普總部,擔任資深副總裁的助手,幫他做五年規劃。我老闆講,如果在一個跨國公司,準備求發展,往上晉升的話,那麼最好你要進入權力核心。「你要知道跨國公司權力核心的運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總部去工作。」

    同時惠普幫我安排了「白天上班,晚上念MBA」的日程。當時我很奇怪,問我老闆,「在大企業工作,其實不看學歷,都看能力,為什麼要我先去念MBA,然後再派我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這時候他跟我講,如果選擇在美國的跨國公司作為職業生涯,那麼你就應該瞭解企業文化,瞭解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學校去念書。

    經過4年的準備,在1992年1月把我送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的總裁。我在北京工作了6年,也生活了6年。到了97年,我覺得中國惠普我已經待了差不多。整個惠普,主要是PC,而我認為,PC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跟發展。

    當時正好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找到我,給了我一個更大的舞台,擔任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東至日本,西至印度,都歸我管轄。亞太區裡面還有四個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管理工廠給了我新的挑戰和經驗。

    在我進入德州儀器之前,我跟德州儀器的董事長和CEO談好條件,對於這輩子一直都在外資公司擔任職業經理人的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負責一個產品線的盈虧。

    當時德州儀器的董事長跟他的執行長答應我了。可是我在德州儀器乾了五年以後,我的老闆跟我講說,我乾得太好了,找不到人可以頂替我。所以我要繼續擔任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繼續乾下去。

    我就知道我的「產品線盈虧」美夢實現不了。乾了10年以後,到了2007年,我培養的接班人已經準備好了,我在大陸培養了一個接班人(現在德州儀器大中國區總裁謝彬),我的副手也已經準備好接班,所以我就決定離開德州儀器,加入了富士康集團。

    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先生,答應給我一個舞台,完成我負責一個完整產品線的夢想。當時,許多朋友與我打賭, 認為以我的外資工作背景來看,在富士康這樣一個以製造為導向的企業,一定乾不了一年。結果出人意料,我在富士康工作了五年。

    我在富士康里歷任了多個職位,除了擔任集團副總裁外,還兼任事業群總經理。在這五年里,我經手過連接器、PCB、手機三個事業群。

    在墜樓事件之後,郭總裁把我派到FIH(富智康集團)擔任CEO。對一個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的人而言,我覺得這已經乾到頂了。我的身體狀況也不容許我再拼搏下去。因為在富士康是加速折舊,工作日以繼夜,非常辛苦。
    我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休。當時媒體有各種的報道和猜測為什麼我突然退休。對於這些揣測我不想多做解釋,於是我自己定下一個原則,在我退休的前兩年我不接受採訪,也不公開演講。

    各位看到我的經歷,我在參加大的企業總共服務了快35年。這一輩子都在做職業經理人,自己沒有創過業。雖然在企業內曾經創過業: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

    所以總結這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第一,我都在大跨國公司工作。第二,我沒有真正自己創過業,我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雖然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但那都是企業內部創業。第三,在這三家企業工作,接觸電子測試儀器、醫療儀器、化學分析儀器、計算機、小型機、PC、打印機,也接觸半導體,還經歷過零件、零組件一直到整機,手機。

    關心我的朋友們都認為我退休的太早。我也在休息了大概半年多以後,開始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發現這個創客運動方興未艾,在中國剛剛開始。我也認識了像李大維、潘昊、葉琛這些很優秀的年輕人。我想到,我要幫助他們。所以,我開始對創客運動產生了興趣。經過他們的鼓勵,我打破了我第一個原則:也就是說,離開富士康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

    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暴露哪些問題?

    但為什麼一個在大公司工作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會對創客發生興趣,然後願意參與這個運動呢?在退休後,我就開始回想,這輩子經歷了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我想了很多。

    在50年代的家電產業是最火爆的。我記得小時候,台灣大多數家庭都買不起電視,看到隔壁有電視,每天晚上幾個小孩圍在鄰居窗外看電視。1950年發明瞭電晶體和半導體,60年代開始進入電子時代,到了70年代進入IT時代。1975年個人計算機推出來,PC及筆記本計算機紅紅火火的。

    到了80、90年代,由於手機的普及讓全球步入ICT時代。緊接著網絡時代降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許多年輕創業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進入雲端時代, 最紅火的終端就是智能手機。經過這些產業的變革,很多產業並不是消失了,它還存在,到今天你還買電視和電子產品。只不過引領科技潮流的產業發生了變化。這 些變化不僅影響了企業,更大的影響了國家競爭力。

    我曾跟著郭台銘總裁一起到日本夏普。富士康曾經考慮投資夏普。從產業角度看,日本曾經是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都非常尊敬的一個國家。他們的質量管理,他們電子產品的成功使許多美國企業徹底的改變了產品、管理思維,轉而向日本學習。

    但去年我到日本的時候,索尼、東芝、松下、夏普等日本大企業全都面臨每年幾千億日幣的虧損。到底日本出了什麼問題?虧損的原因有很多,跟他的股權結構,跟他經營理念都有關係。但所有的失敗都源自於高度的成功。
    日本的家電產品,日本的電子產品非常的成功。當有一個產業非常成功的時候,這個產業就吸收了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成功讓人滿足於現狀,所以導致日本的產業停滯不前。

    日本的PC和筆記本電腦只能在日本市場銷售,跨不進IT時代,也跨不進ICT,日本的智能手機市場仍未徹底打開。日本停頓在了所謂的家電跟電子時代。停留在成熟產業,不跟上主流科技的浪潮,不僅僅影響到一個企業的存亡,也影響到一個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成敗。

    台灣最近也出了很多事。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最近有台灣媒體報道,大學畢業生月薪只有22000台幣。22000台幣的月薪,與16年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持平。對此,很多人將其歸結於政府的無能,不懂經濟和產業。

    而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成功來自於IT產業。當時很多人講IT就是印度與台灣,因為印度的軟件代工和台灣的硬件代工非常強。台灣和印度都由於在IT太成功,所以就種下失敗的誘因,沒有辦法跨過IT的檻,繼續往前走。最近,宏達電的智能手機市佔率出現了問題,最近宏碁的董事長也宣佈下台,第三季虧損130億台幣。這些都是企業停滯於IT時代造成的。

    歐洲幾個國家,以芬蘭為代表,瑞典、德國、法國等國家,他們的高科技產業走到ICT以後走不下去了。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愛立信跟索尼合資也拆伙了。

    我退休後,一直在反復地思考,這些大企業太成功了以後,對國家是幸還是不幸,對國家的經濟產業的發展,是幸還是不幸?在中國大陸,現在很多新的年輕人都投身到互聯網。我們在互聯網,有了百度,有了阿里巴巴,有了騰訊,都非常成功,中國的資金與人才,全部投到互聯網裡面去了。

    那麼如果說歷史會重演,中國在互聯網這麼成功,會不會重蹈日本、中國台灣等的覆轍。所以我在想,究竟我們的下一波是什麼?

    第三次工業革命:原子與比特的結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報道,說到2020年的時候,會有三百億件新的東西上網。那這些東西是什麼,就是物。這個代表一個很大的商機,所以我認為下一波是物聯網,而且創客運動是一個推動物聯網最重要的一個運動。

    回到《創客》這本書所講的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將第三次工業革命定義為「從2005年開始」,為什麼?因為2005年開始出現了創客運動,創客運動將原子和比特結合了。

    在這半世紀的高科技產業變革歷史中,1950年發明瞭晶體管和IC,為什麼我們不說是1950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1975年 PC誕生了,為什麼我們不說1975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我們為什麼不說從互聯網誕生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認為半導體及PC都創造了新的產業,但是沒有顛覆其他的傳統產業。互聯網非常的重要也確實顛覆了一些傳統產業。但是互聯網本身還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因為互聯網的應用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真正人類生產力的大躍進,一定要發生在農業和工業。沒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就沒有第三產業。假如說農業、工業滅亡了,何來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服務誰?
    當你的數字技術沒有辦法滲透到農業跟工業的時候,我認為就稱不上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全球的創客浪潮里,我們中國已經走在了後面。2005年從美國誕生創客運動開始,歐美日都有飛快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將以四年的期間,在美國1000個中學里建立創客空間,將創客培養往前推。反觀中國大陸,還是一片荒蕪,一直到2010年左右我們才有上海新車間的誕生。接著陸陸續續有一些創客空間誕生,到現在為止整個中國大陸才只有18個創客空間,而且都不具規模,以俱樂部形式存在。

    我個人認為創客的定義是:第一,創客一定要想辦法,擔負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要有比特和原子的結合,也可以說是軟硬件結合,或者是硬件智能化和網絡化。第二,一定要滲透到各種傳統的工業,而不僅限於電子、IT或第三產業。這對於中國將未來長遠的科技發展有莫大的推動力,希望在互聯網的成功不會變成將來我們失敗的原因。

    將來下一波產品是什麼?我認為將會是軟硬結合,網絡無所不在。過去很多企業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功變大之後,都產生了一種抓大放小的心態,只重視大量的熱門暢銷產品,包括國家政策也一樣,輔助大的企業,因為大的企業帶動 GDP,但是忽略了很多的小微企業。

    為什麼企業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接下來我跟大家談一談安德森的另外一本書《長尾理論》。書中講任何產業、任何產品一定有暢銷產品、熱門產品,根據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20%的熱門產品佔有80%的市場,這些產品叫做短頭產品。短頭之後就是利基產品,也許80%的利基產品只佔20%的市場份額。

    這本書里主要是提到了互聯網對這個長尾產品的影響,互聯網增加了很多長尾產品和密集產品的銷售機會。所以我根據這個長尾理論,也認為企業其實也是一樣的。你在任何一個產業,你可以把這個產業裡面的企業由大到小,根據它的營業額把它排下來,那麼一定有很多營業額很高,我們把它叫做短頭企業,因為它是在短短的頭那邊;那麼也有很多企業是長尾的企業,他營業額很小,但是他還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這個跟我們的貨品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為什麼我認為,創新來自長尾,而不來自短頭的大企業?

    長尾很好的解釋了企業的生命週期。因為當你進入了這個產業以後,通常短頭的,一定是從長尾那邊開始的,然後他產品成功造成了他的茁壯,可是當他變成大的短頭企業以後,他就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擺脫不了這個宿命。
    其實企業跟人一樣,有生老病死。從古至今我沒有看到哪一家企業永遠活著。今天的惠普已經不是我服務的惠普了,惠普也在分裂,分裂出很多小企業。

    我加入惠普的時候,IT剛剛開始。那時候有很多計算機公司,你們在座的年輕人可能都沒有聽過,你們聽過王安嗎?那時候有人跟我說王安電腦會倒閉的話,打死我都不信。我最早接觸了一本書,叫做《追求卓越》,在八零年代非常暢銷。我們今天把書里做例子的公司拿出來一看,90%不見了。
    當一個公司太成功的時候,他反而加速進入生老病死的時期。生老病死是企業必經的過程,越成功越大,越大則老的越快,老的快一定會生病,一定會死。

    有一本書,金.柯林斯寫的,《大企業如何滅亡》。他裡面講偉大企業衰退的五部曲:第一步一定是成功導致極度的自滿;第二階段就是毫無限制地任意擴張;第三個階段開始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進入第四階段發覺生病了,病急亂投醫;到最後第五階段不是投降就是滅亡。

    書里寫瞭解決辦法,當進入第三階段後,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的時候,你要正視殘酷的問題,不要逃避。第四階段要優先考慮恢復獲利能力,但是這些辦法只能救急不能治本,因為企業終歸要滅亡。企業老了以後就帶著成功原罪而生病,生病以後免不了死亡,這就是宿命。

    這些大的企業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文章在探討,說公司變大以後變保守,變得很官僚,為了保護品牌反而不敢隨意嘗試最新的科技,不敢隨便用一個新的科技下去賭一賭。

    幾年前,我跟到諾基亞總部,跟他們的CEO見面。我當時就說,你們小心,中國的山寨會把你們打垮。那時候他們還哈哈大笑。我那時候也跟他們講,我說台灣有一家公司,叫做聯發科,將來有一天會把你乾掉。他們還不相信。結果你看,諾基亞現在被微軟買掉了,摩托羅拉被谷歌給買掉了。
    我覺得這些原因都對,但我今天要講就是,創新來自長尾,創新不來自這些公司。

    其實我在惠普的時候,碰到過HTC上班的,他說他在HTC十年,所參與研究開發的產品項目,沒有一個上市,沒有一個變產品。大公司你看養多少人,做了多少項目,結果他在那邊十年,居然沒有一個項目變成產品。大公司沒辦法創新。

    我坦白講一句,惠普我工作了快二十年,從發明瞭噴墨打印機跟激光打印機以後沒有創新。索尼各位知道,日本最大的牌子,索尼最有名的產品,最暢銷的一個產品叫Walkman,從Walkman以後我也沒看到什麼創新的產品了。

    產品創新一定是從目標客戶開始。目標客戶可大可小。大的企業,挑的目標客戶很大,因為大企業要成長,所以不能離開大眾市場。要知道大眾市場其實是由很 多小眾或細分市場構成的。這群人必須有相同的需求,或是有共同的問題,或是他們喜歡同樣的體驗。

    從目標客戶的需求、問題或體驗當中,產生了創意,接著創造、製造、營銷。創新其實跟技術沒有絕對的關係。我剛剛舉的這些例子,其實都無關技術,其實Walkman沒有什麼技術,它就是一個移動錄音機。你在運動的時候,在戶外的時候可以聽音樂。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其實也沒有很高深的技術。

    Walkman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索尼發現了一個沒有被滿足的用戶需求。一般人聽音樂不是只在家聽音樂,出去玩出去運動的時候也希望聽音樂。
    再談談惠普的激光和噴墨打印機。有一天惠普的一個銷售員到了銀行,銀行的文員就坐在古老的點擊式打印機旁邊,於是文員向這位惠普銷售員抱怨說,你們的打印機吵死了,就不能發明一個沒有聲音的打印機嗎?惠普的銷售人員把這個信息帶了回去,於是就發明瞭噴墨和激光打印機。

    一個產品要成功,首先你要瞭解客戶的需求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客戶的問題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他們強調的體驗是什麼,沒有被滿足的體驗是什麼。當你選擇了目標客戶,找到了問題、需求、跟體驗之後,你很容易就可以產生創意。

    我在美國去了一個創客空間,垃圾筒上貼了一個紙條,說請把你的創意丟進這裡面。因為沒有創造出來的創意是「垃圾」。 創意是還沒有實體產品,創造則是做出了第一個原型產品。從創造再過來,你能夠滿足目標客戶需求,你就必須想辦法進入製造。製造出來以後,你就要營銷。

    這個過程,從創意到創造,是從0到1的過程;從創造到製造到營銷,就從1做到無限大。從製造到營銷就產生了企業。市場研究、研發、製造、銷售就是一個企業的四大功能部門。

    為什麼大企業沒有辦法創新?因為大企業承受著來自股東更大的壓力,每年必須有高速的增長,因為基數大,即使5%、10%的増長,也是不得了的數字。所以大企業只能關注在大眾市場,但是大眾市場是很多小眾市場、細分市場組成的。產品有許多屬性,但是在一個很大的市場中,你要找它的小眾市場重疊的屬性,才能找到共同的需求。由越多的小眾市場構成的大眾市場,重疊的部分就越小。越大的市場你能夠找到共同的部分就越小。當你能找到的共同的需求越小的時候,你創新的機會就越少。

    同時,大企業碰到的都是強力的競爭對手,創新的機會更加渺茫。但是長尾要創新,創客要創業,不要挑選大企業的主力戰場去打拼,要挑小眾、分眾市場做為創新的戰場。

    因為大企業只能滿足小眾市場、分眾市場5%到10%的共同需求。而這些需求通常就是基本產品規格及功能。君不見如今智能手機的競爭都只能比屏幕大小,CPU雙核、四核或八核等等硬件規格?這些能否稱為創新呢?

    創新來自長尾,大企業無法創新,造成了大企業生老病死的宿命,一定會滅亡。江山代有才人出,未來就看年輕的創客了!

    創業源於創客

    假如一個創客不能夠達到創新,形成一個產業,只把它當成一個愛好,停留在創意或者創造的階段,這也未嘗不可。自己做出一個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也行。但是你就肩負不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

    做為一個創客,夢想創造出來東西,滿足目標市場的相同需求,解決了共同的問題,增加了新的體驗,你就必須創業。

    創業一定要有四個要素。第一是資源,最大的資源是錢。第二你要有技術。第三,結合資源、技術和由市場回饋來的創意而產生產品,第四就是目標市場。這就是創業的四個要素。

    今天的創客要從事創業,比互聯網時代之前要容易得多。因為整個創客創業的生態系統已經趨近完善。

    在資源方面,最重要的是錢。過去有風投。企業等到病的時候,通常私募基金就會進來,操刀切割,或者工業銀行進來,幫助你活下去,但是會拿走經營權。

    但是往創業端看,會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再往前走,由於創客運動,眾籌基金以網站的形式出現,讓創客能夠測試創意。在沒有產品之前,創客就能夠得到很多的訂單,來測試市場的接受度,並且得到消費者的直接注資。
    成功後,比如美國的Y Combinator,深圳的HAXLR8R,他們跟以前的風投又有所不同。他們協助你改善產品,重新設計,使其比較容易製造,他們會幫你找到供應鏈。

    在技術方面,有開源軟件、開源硬件Arduino、3D Printer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擺在你家的桌面上,在家裡就可以做。所需要的創業資金,也比互聯網出現之前創業低很多。

    在創意方面,2005年,美國誕生了第一個創客空間。它像俱樂部一樣,很多有創意的人到這裡來尋找夥伴,尋求靈感。如果說你要成立一個團隊來創業的話,你當然需要四種角色:軟件人才;硬件人才;設計人才;銷售人才。這時候創客空間就扮演了一個很好的腦力激蕩的地方。

    我在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Medici Effect》。Medici是一個家族的名字,歐洲經過黑暗時代,黑死病蔓延以後,極需要復興。這時候有一個Medici家族,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孟嘗君,把最好的數學專家、美術專家、音樂家、手工藝家等等全部集合到他的家裡,這就是最早的創客空間。這本書強調創新來自跨業的結合,這也呼應到我剛剛講的移動互聯網和比特,一定要滲透到每一個原子空間,包括傳統的農業、工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里。這種跨業的激蕩能夠產生很多創新的想法。

    全世界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個創客空間,中國大陸到現在為止只有18家。在創客空間之後,就出現了Techspace、Techshop,這種開放的製造空間也是以俱樂部的形式出現,裡面有各種設備。你有一個產品創意後,拿自己的材料去那裡,就可以做出來。

    有了創意和創造之後,開始進入製造階段。過去,創客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製造。我只要做100個產品,或1000個產品,拿到代工廠,比如富士康。富士康一定會說「你回去吧」。

    服務創客,必須要有能夠接受少量多樣訂單的服務業存在,我把它叫做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是因為所需的量很少。

    現在深圳有Seeed Studio,它是五年前成立的,專門為創客做小批量生產的公司。這是在中國非常成功的典型。國外還有Sparkfun、EdaFruit等等。
    創客產品雖然剛開始量很少,但他們是未來的希望。現在量大的產品,哪一個不是從小批量開始的?大企業都抓大放小不協助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將來變大了也不會協助你。

    我這一次去美國,參觀了很多地方,有產品推廣的公司,專門針對服務創客的產品公司,有專門進行網絡銷售的公司,也有專門處理創客小量後台訂單的企業。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存在了。

    一個多月前,我去硅谷,拜訪了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在一起共享著一些資源。典型的創客創業,一開始都是創客,進而創造,進而製造,現在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

    第一家叫做Double Robotics,CEO是Marc DeVidts,大學輟學,跑到一家軟件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他發覺自己真的很喜歡硬件,而且只有軟件沒有硬件,軟件也發揮不出功能。

    所以他後來到邁阿密的一家醫療儀器公司上班,業餘時間自己當創客。做了一年多的創客後,最終決定創業。

    他創業做的產品是 Double Robotics。上面是一個iPad,下面是一個兩輪的可以自動平衡的自走器,可以使用iPad跟你在硅谷的分身機器人透過 WiFi互聯,使用 Face Time進行操控,使得這個硅谷機器人,作為你的一個分身巡視工廠或出席會議。一台設備的定價為2500美元,而這公司才成立一年半,已經出貨1000台,還有接近1000台的訂單在手上。公司目前只有15個人,組裝線就在公司里。

    另外一家公司,與 Double Robotics 共享很多的工具機和設備。這家公司叫做Boosted Boards。創始人Sanjay博士,剛開始與其他兩人組成創客團隊。他在拿到博士學位後,立刻創業。至今成立企業一年零四個月。他把陸地滑輪滑板下面加上電池、馬達,加上一些控制的電路板,加上去的東西大概有3公斤重,讓你可以用智能手機控制滑板,可以作為交通工具,而且可以上15度的坡,你可以把它擺在汽車的車廂里。停車離公司太遠的時候,你可以踩著滑板上班。它的定價是2000美元,已經接到5500台訂單,而且沒有做任何廣告,只通過自己的網站銷售。

    創客一定要創業,創新一定來自長尾,你們不要怕大企業,我這一輩子30幾年都在大企業服務,大企業沒辦法創新,大企業一定會滅亡,逃不出這個宿命。未來就靠創客。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創客的行業。

    如果創客今天只是為了興趣,那我幫不上忙。如果今天的創客,將來想要創業,那麼我幫得上忙。

    問:大公司收購一些小的剛創業成功的長尾企業,對大公司而言,是把一些好的創意吸引到大公司里,但這對小公司是好還是壞呢?你想,他本來是一個創業者,忽然跑到大公司去做辦公桌了。

    答:所謂收購,對小公司非常好。但是我看過所有大公司,包括惠普、德州儀器這些,他們每次收購小公司,收購進來以後,就把它消化吸收,然後就沒有了。像德州儀器,收購了一家在新加坡做半導體芯片的,收購進來不到兩年,就把它關掉了。我看到過太多大公司的收購,幾乎就千篇一律,收購完,消化吸收,把它消滅掉了。我還沒看到幾個成功的例子。

    對小公司是好事。因為小公司創業被收購,雖然會有一些條款綁著,但只要服務一年兩年,這個賣掉公司的人就可以繼續創客了,又創立另外一個公司。美國很多這種創業家,都創過很多公司。

    我認為收購對小公司是好事,是一個回報的機會。但對於大公司,我剛才講了,大公司死定了,再買還是會死。

    問:我目前做軟件,同時也是一名創客。現在擔心產品還沒上線,別人已經瘋狂抄襲了。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尤其創客在還沒有出產品之前,如何保護自己的產品?

    答:我給你兩個建議。第一,我覺得光軟件,門檻一定是低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軟硬結合。

    第二,很多軟件公司,出來都是找那種大眾市場,跟所有列強去競爭。所以我剛才講,創客最好是在長尾找到一個小眾市場,真正瞭解這些小眾市場他們的需求。小眾一般來講,不吸引人注意,大公司不會去小眾市場跟你打。
    問:我覺得台灣的硬件產業走在大陸前面,而且台灣出了一個HTC。你怎麼看他們的品牌?

    答:HTC你要我來點評,我認為王雪紅走的方向完全不對。HTC去找鋼鐵人的主角打廣告,你看在美國,它的市場佔有率反而下降到6.7。
    我認為HTC的問題是這家公司長得太快,而管理很糟糕。因為我有接觸過HTC,他的HTC one叫好,可是賣不出去。因為他設計好以後,他的振動老愛出問題,供應鏈也沒管理好。

    HTC在HTC One中使用意法法導體麥克風組件,是由諾基亞發明的,製造出來僅供諾基亞獨家使用。所以諾基亞知道以後,就去告供應鏈,後者不敢出貨給他。所以供應鏈管理,我認為有問題。

    HTC內部的管理也有問題。因為HTC長得太快,急著全球化,就從索尼挖了一幫老外,大概六七十個人。所以這個HTC內部就產生國際派跟本土派的鬥爭。最近最後一個老外也被鬥掉了,都走了,那六七十個全部不見了。本土派又有幾個山頭在鬥爭。

    所以他的問題,我不認為是什麼營銷做不好,什麼沒打品牌。

    我在我另外一堂課,叫「企業致勝」裡面有講,企業要能夠成功,能夠有序經營,要做好三件事。而且這三件事同時要做好:第一,策略;第二,管理;第三,價值觀跟企業文化。

    那麼越小的公司呢,你的策略越重要。因為小公司人少,管理跟企業文化價值觀相對比較不重要。但當公司變得很大的時候,後兩者相對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這三件事情,假如你只做好兩件,一件沒做好,你的公司都有可能滅亡。

    問:創業時,對企業經營宗旨與利益分成的考慮?

    答:我在1985年的時候幫富士康辦了一次策略研討會,我那時候是郭台銘的顧問,我來帶領他們自己討論。他那時候,帶著四五十個公司的高管,關在一個酒店三天。我帶著他們討論經營宗旨。

    經營宗旨很簡單。你成立一個企業,你要有一個經營宗旨。你只要回答四個問題。第一,我的客戶是誰,你要選擇你的客戶;第二,我的產品是什麼;第三,我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我是不是只做製造,還是只做銷售,還是只做研發,還是只做平台,還是只做方案,最主要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最後,我對產業的貢獻是什麼。

    經營宗旨很重要。因為你要用這個經營宗旨,跟你的五種人去溝通,就是利益關係人。你的公司成敗誰關心,哪幾種人關心。

    第一個股東。第二個員工。第三個客戶。你的客戶買你的東西,結果你跑了他不是很慘。第四個供應商,你的供應商,你長大,他跟著你長。第五個,當地的政府,要靠稅收。

    所以你要讓這五個人瞭解,你這個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所以你要有個經營宗旨。經營宗旨一旦定了以後,你的所有企業活動,就跟這個經營宗旨有關係。

    問:中國山寨成風,我們也知道,一些硬件出來就是見光死,不知道您在這方面有沒有對我們這些硬件創客們有一些建議,對於我們如何去做市場,如何去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創意和產品?

    答:這個話題,談起來會很長,我只能跟你講一個。你要有兩個心態。第一,你要做,就做第一個。通常第一個會賺到錢。市場機會,就好像一個斷頭台的刀。你可以想象,機會就是把那個刀一拉起來,眼明手快地看到後面很多金銀珠寶,伸手抓一把。然後幾十隻手跟著伸進去,刀一掉下來,全部斷了。所以第一個,一定會吃到,後面很多跟著晚進去的,風險就很大了。所以很多模仿進去的,不見得會賺到錢。

    第二,我常在講,西湖那麼大,你只要一桶水。你看到成千上萬人在那邊拿桶舀水,你管他?你舀一桶走就是了。不要怕大家,越有山寨,表示那個湖越大。所以等到你賺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以後,你再去擔心公司被模仿。光擔心,是不賺錢的。年輕人創業,最怕是賠錢,因為你沒有很多錢可以賠。所以你一定要創新,一定要想辦法做第一個,但不要怕被模仿,因為那個市場太大了,山寨表示這個市場非常大,你要關心得是賺不賺到錢。
    問:您的工作經歷是三十五年工作年限。我不太理解這個時間是不是有點長,或者說您覺得您當時沒有創業,缺少一些什麼樣的條件?因為我覺得,運營管理一個公司,工作經驗在一系列都已經研究透了以後,就可以創業。你在惠普十幾年,之後又九年德州儀器,五年富士康等。

    答:這個是一個蠻難的問題,我這個說法不應該對你們年輕人講。因為有的時候,蓋棺不見得能夠論定。你在某個階段的成功,過幾年一看,可能是失敗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在跨國公司太成功了,所以不斷地晉升,我始終碰不到我的天花板。由於我不斷地成功,我就一直沒有創業的念頭。創業的人我碰到了兩種。第一種,自己看到很多機會,有很多利潤空間。通常創業的話,都是利益驅動,想賺錢。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大部分創業家都想賺錢,不然上班領薪水就好。

    第二種創業的人是被逼上梁山的。1992年,美國玉山科技協會邀請我去演講。我問他們,你們現在會員人數有多少,什麼時候增加最快。他說,會員人數增加最快,是美國經濟大不景氣的時候。因為美國公司一不景氣,首先就是砍人。砍什麼人,學歷越高的,博士第一個砍,第二個砍非白種的。裁掉以後也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回去學校再念一個學位,或者只好自己創業。
    我一路一直到富士康,做完六十歲了,我始終沒有碰到一個天花板。這個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在惠普,一直升,可有競爭不過的人,他跑到微軟,拿了一大堆微軟股票,後來微軟股票大發。當時在台灣好的人才,都是到外商去了。外商公司找不到工作的,去了宏基。現在各個都是不得了的人。

    所以我講這個意思就是說,人生當中,你會有選擇路的機會,但是你一旦選擇了你的路,就不要去跟別人比。每個人的價值觀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創業,很多人是為了利益驅動想賺更多的錢,但也有人創業是為了理想。所以你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追求什麼以後,不要到處去比。
    那我有沒有遺憾呢?我沒有遺憾。我覺得我這三十五年的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我過得蠻精彩的。我曾經跟江 主 席在中南海吃過三次飯,第二天,我就到王府井路邊攤去吃。我覺得我的人生很精彩。當然,他請我吃飯,不是因為我,是因為我代表惠普。

    但我現在真的想幫年輕人創業。我現在正在思考,怎麼樣幫助創客。因為我認識李大維也是一個緣分,我覺得他在這邊默默推動著創客運動,讓我很感動。他已經把這個創客運動知名度炒高了。剩下我們要交貨,要交成績單,要有一些小米、大米、紅米不斷地出現,大麥、小麥什麼都要出來。我希望能夠從創客裡面出來。

    演講內容整理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文章来源:深圳湾
    http://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40?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