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求同存異名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求同存異名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求同存異名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求同存異名言產品中有1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337的網紅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吳欣岱醫師的粉專上看到一篇文章,針對金曲獎最佳新人 te壞特 的準醫師身份與歌手身份的討論,除了吳醫師的選圖「金髮尤物」(Legally blonde)居然已經20年了差點哭出來以外,這是一直都是我深刻關心的主題。 小時候對這部經典之作的重心放在性別刻板印象、外貌刻板印象等議題之上,外貌、性別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

求同存異名言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7:44:35

🍀知道自己想追求什麼?才知道如何運用時間。⁣ ⁣ 如果有十年的時間⁣ 你想做什麼⁣ 如果只有一年⁣ 你想做什麼⁣ 如果只剩下一個月⁣ 你想做什麼⁣ 如果只剩下一星期⁣ 你想做什麼⁣ 如果只剩下最後一天⁣ 你想做什麼⁣ ⁣ 時間,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上帝很公平,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上帝也很...

求同存異名言 在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0:48

在吳欣岱醫師的粉專上看到一篇文章,針對金曲獎最佳新人 te壞特 的準醫師身份與歌手身份的討論,除了吳醫師的選圖「金髮尤物」(Legally blonde)居然已經20年了差點哭出來以外,這是一直都是我深刻關心的主題。 小時候對這部經典之作的重心放在性別刻板印象、外貌刻板印象等議題之上,外貌、性別與...

求同存異名言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22:04

🍀此時此刻   同頻共震⁣ ⁣ 宇宙間可能存在著我們看不見⁣ 卻實際存在的引力與磁波⁣ 當你我恰好處在⁣ 一樣的頻率⁣ 共同的震波時⁣ 天下之大⁣ 相遇便不是偶然⁣ 而是必然⁣ ⁣ 如音樂的和弦⁣ Do  Mi  So⁣ Re  Fa   La⁣ Mi  So   Si⁣ 等等等⁣ 不一樣⁣ 卻和諧...

  • 求同存異名言 在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12:31:48
    有 161 人按讚

    在吳欣岱醫師的粉專上看到一篇文章,針對金曲獎最佳新人 te壞特 的準醫師身份與歌手身份的討論,除了吳醫師的選圖「金髮尤物」(Legally blonde)居然已經20年了差點哭出來以外,這是一直都是我深刻關心的主題。

    小時候對這部經典之作的重心放在性別刻板印象、外貌刻板印象等議題之上,外貌、性別與能力一直存在這著樣的負面連結:愛打扮都是壞學生、重視外表等於沒有內涵、女生愛打扮是想要吸引異性、男生愛打扮性向是不是要注意、男生就是要陽剛與堅強⋯⋯太多了,罄竹難書。

    2021的現在,多數的我們已經知道,至少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會知道,以上都是過往傳統荒謬的父權思想,在各個層次上不斷複製、重製,這篇文章不再討論。

    學了人類圖以後我對這部片有新的感受,因為從人類圖當中看不出性別,所以我們也可以明白,所有特質與性別無關,我們看到的都是社會文化的制約。以下是睡醒滑手機後的心得文。



    年輕的我們都相信夢想的,但我們開始有了很多藉口:因為工作很忙很累、因為養家糊口、因為現實不可能、因為身旁沒有人可以做到。

    但你想做這件事情嗎?這是你要的嗎?如果是,你只是給自己很好的理由不要勇敢沒關係而已。很多人拿生活當作藉口,認為自己無法去做任何自已想要追求的夢想與喜愛的事物,但如同珊妮老師所引述的那句名言「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做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以人類圖的角度來說,無論你是一位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還是反映者,也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都有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用正確的方式開始自己夢想的第一步。

    ||

    下一步,如果我們身旁的人有一個夢想,即使那個夢想聽起來多麼辛苦、多麼荒謬,你願意相信他嗎?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實質的支持,相信對方的內在權威與策略,相信這件事情對他就是正確的,不要加以干涉與阻止?

    以人類圖的角度,一個人的設計當中,有很多因素會讓身旁的人忍不住想要「改變」你的做法,可能是不理解、可能是投射、可能是自以為為你好,但不管是哪一個,其實都是出自於「不理解」。不理解對方的出生設定、不理解他做決策的方式、不理解所謂為他好不應該是社會一致的標準。

    這是個矛盾的時代。因為我們處於一個世代交替的過程,舊有的世界有著一個既定的標準,由他們告訴你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誰是美的誰是醜的、就連幸福都是被規定好的。但我們開始慢慢掙脫。

    我們能不能真正地看見一個人、真正地認識一個人,真正地覺得他就該活出自己的樣子,然後不會試圖改變他成為我們希望的模樣?即使你知道按照他原本的樣子生活很辛苦,即使你知道他這樣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會充滿碰撞,我們能不能真正地「尊重」一個人的獨特性,進而「引導」他而非「改變」他?

    不改變他人,那你會想要改變自己嗎?

    |||

    為什麼醫生不能當歌手?為什麼歌手不能同時是醫生?

    這個問題以前是為什麼女性不可以有投票權?為什麼女性不可以同時是母親是妻子也同時是公司主管?時代看似在變,但只是表面的問題變了,核心問題依然存在:同質化。

    我們常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事實上所有事情都是,人們用自己的狀態去套用在別人身上。但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代表他不能發生不是嗎?

    我相信越來愈多的人能夠真正地尊重自己與他人以原本的面貌生活著,但我們敢真正放下對於失敗的擔憂嗎?

    我們有了夢想、我們敢於追夢,我們也能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但我們允許犯錯嗎?

    各種以愛之名、各種關心、各種為你好,時常只是因為不能接受犯錯。就好像生命的旅程當中一定要一帆風順,不能接受任何的交通阻塞、媽祖繞境,沒有前進就像是後退,沒有比別人快就是一種失敗。

    因為不允許犯錯,就不會允許嘗試,但嘗試是讓這個世界前進的唯一可能,不管是夢想也好、做自己也好,都是在嘗試的過程成形。

    這不是雞湯文。

    因為如果沒有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你的Strategy and Authority,這一切都是空談。我們一樣被這個社會制約,我們一樣受限於他人的世界,我們找不到自己與他人的界線,我們沒有能力勇敢做自己。

    因為做自己不是靠頭腦說一句「我要做自己」就是做自己了,你的策略和內在權威是什麼?你有辦法使用嗎?你知道怎麼使用嗎?你願意使用嗎?

    #很長的一篇碎念
    #我要去吃飯了

    #圖片來源: Sanem Blogs

    ----------司機手動置底----------------

    很多人在問我什麼時候要開課,我說啊,好的老師和好的課程值得你等待,你是那個正確的人嗎?不論是線上還是實體課程,我們近期內就會見面了:)

  • 求同存異名言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20:53:07
    有 62 人按讚

    蘿莉的忠告

    有一位學生,年紀未滿三十,陽光活潑,
    外型就是非常蘿莉,漂亮可愛,有多國旅遊見聞,
    保險二代,媽媽本身是超業,耳濡目染下,
    在保險業很短的時間就達成年薪三百萬。

    現在時下年輕人最常使用的社群 IG,
    她有一段見聞與我分享!

    「美好的童話只存在於詐騙中」

    文長慎入 (全文照登無修改):
    ===================

    老師好~
    請原諒學生不禮貌的不等你回應直接說我想說的
    知道你忙 等你回覆的時候可能好晚

    ——————————————————

    詐騙集團

    老師跟您分享一件我最近遇到的趣?事

    這幾個月來發現在IG上面出現了很多大陸人
    他們都會用私訊的方式來私訊我
    我就有一搭沒一搭地回
    後來大陸人的人數實在變得太多
    我就覺得很奇怪所以我就開始問他們
    但是他們都說是待在國外所以玩IG也很正常
    我就想說可能吧就也沒想太多不關我的事
    前陣子有一個就是聊的比較愉快
    他就說比較少上IG,加個Line吧
    我當下才在想說就算國外也沒有在用Line
    他怎麼知道台灣都用Line
    心思也是沒在那就想說好啊加Line

    從這之後他開始噓寒問暖
    訴說家世背景、爸媽不在身邊隔代教養
    總而言之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成功人士形象
    我不知道是不是太無聊
    我竟然默默的聽他講的那麼多
    他在這中間時不時地跟我提虛擬貨幣
    堅守老師教的原則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何況我跟他素未謀面
    我就請他說不要再跟我講這個了
    講到財經我就頭痛
    他就開始生氣 是真的生氣喔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說
    難道你希望我們兩個之間都是講一些沒營養的話
    吃飽了嗎 睡醒了嗎 今天過得怎麼樣
    這時候我就覺得他莫名其妙
    準備把他拉黑 我跟他又沒感情
    他為什麼讓我覺得感情勒索
    後來他又自圓其說 說他太激動了有的沒的
    我就想說算了 但我已經不舒服了
    再後面他就講土情話 再時不時地提到區塊鏈
    想說跟他聊天也蠻愉快的
    有一種被人關心的感覺
    但我的理智不允許我不查明真相
    我就開始查區塊鏈的詐騙案
    還有他有叫我去下載一個金色財經APP
    這實在是太詭異了 我就看了一下但沒有下載

    Google金色財經的創辦人跟火幣是同一人
    這下子已經確定他是詐騙集團
    正常誰會這麼積極的要叫人家去了解財經呢
    而且那麼多APP偏要我下載金色財經

    但我沒有說... 我就繼續聊著
    他就持續的感情勒索我
    時不時的感情勒索
    雖然知道他是詐騙集團但是生氣的點也太沒辦法令人信服了
    我就懶得理他就不傳了
    後來他就開始道歉啊什麼的
    我就直接把他的照片傳給他
    發現他是詐騙集團的時候我就反偵查到他用的是別人的照片
    我就傳了他沒有傳給我過的照片

    結果這個人竟然還在繼續騙
    後來我就跟他說
    麻煩請他不要再感情勒索別人
    不知道他是太有自信還是白痴
    他居然還要我相信他
    還說我是不是太喜歡他保存他那麼多相片
    實在是太沒營養了 不要臉到極點
    我就回說無趣 洗洗睡吧
    在這之後他時間到了都沒有再傳給我了
    我個人覺得他解脫了

    後來我把這件事分享給周遭的朋友
    結果他們都跟說他們周遭最近有超級多的朋友都被感情詐騙(5個以上)
    金額雖然不大但是因為他們賺得錢也不多
    就是3、5萬 有些甚至被要求對方去用信用貸款
    都成功地詐騙到他們的錢
    有些人是一毛不拔的但也被詐騙到了

    我覺得蠻神奇的
    可能現在疫情大家都待在家比較孤單寂寞

    我的結論感想就是
    美好的童話故事只存在於詐騙案
    現實生活就是現實生活
    做人不能貪婪也不要妄想去得到不屬於自己的
    現實生活不會欺騙我們 只有自己會騙自己
    平常該進修的時候得進修 充實自己的腦袋心靈
    謹記老師說的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高報酬伴隨高風險 真的那麼好賺也不會輪到我
    再來就是老師教的心理層面的課程
    聽老師講都很簡單很順
    但當自己要講出口時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有一個基礎在 我相信不會輕易的被詐騙

    (聊天過程中我從來沒有透漏過財務、IG上面更沒有炫富的東西)

    那些操控資金盤的人
    真心覺得他們應該下地獄
    但這種弱肉強食世代
    如果自己不讓自己變強 就真的是待宰的羔羊

    謝謝老師平常的教導
    我覺得這種事情應該要講出來
    與其被詐騙集團詐騙不如拿錢投資自己的腦袋更來得實在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不可能被詐騙
    嗯 可能運氣好沒遇到
    但是遇到的時候是否能分辨的出來是現實還是虛幻
    好似保險一樣 我不知道我會不會用到保險
    但我有一個保障就是心安
    風險管理的概念😂

    老師的名言之一: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謝謝老師謝謝老師謝謝老師

    ======================
    很多人就是被騙了感情又被騙了錢
    想說提醒大家要多注意最近有很多這種詐騙
    我朋友叫我不要講
    我倒覺得以自身經驗來提醒大家
    可以讓別人更重視這件事情
    就打了這一篇給老師
    從老師口中的遣詞用字可以更為精簡扼要也更有影響力
    也想藉由老師的文筆 把我所遇到的事情給分享出去讓大家知道

  • 求同存異名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4 00:14:21
    有 2,726 人按讚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 求同存異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18 21:30:12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求同存異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7 21:30:13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上一集(https://youtu.be/rTdkxYXcscU)我們談到,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篇重要的虛構文本,〈貓之村〉與《空氣蛹》;而〈貓之村〉中,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這反映了人的存在境況,也影射了《1Q84》故事的主角,天吾的身世。
    我們來看看天吾的故事吧。天吾出身單親家庭,自小由父親獨自扶養長大。身為NHK收費員的父親性格拘謹,處事嚴厲,對待天吾也欠缺溫情;這導致天吾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相當冷漠。晚年中風後,父親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時日既久,衰弱而死。父子間最後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兒子。」父親在陷入深沉昏睡之前這樣告訴天吾。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天吾問。
    「你什麼都不是。」那是父親簡潔而不容分說的回答。

    天吾聽了之後,從父親的語氣,一方面確信自己與父親沒有血緣關係,自己並不是這男人的親生兒子;一方面則又覺得終於從那沉重的,身世與親情的枷鎖解脫中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天吾卻又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什麼都不是。」小說中的天吾自言自語地重複。

    對照天吾的身世,我們可先回到先前所提〈貓之村〉的故事。正如存在主義所言,「存在即被拋擲」──人的出生,等於是莫名其妙被丟到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先徵求你的同意;而〈貓之村〉青年的浪遊之所以「漫無目的」,正隱喻著「生命本來便沒有與生俱來的目的」。人生於世,原本便只是浪遊而已。因為沒有目的、沒有「本質」,「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貓兒們也完全看不見躲在鐘樓塔頂的青年。

    「你什麼也不是」──這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討論。但是,人,有沒有機會真正地「是」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則虛構文本,第二則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正是延續這個主題,也就是來到了哲學上「認識論」的範疇。它試圖討論:人的存在,是如何從「無」到「有」,尋找到自己的意義的......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