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永和舊公寓房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永和舊公寓房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永和舊公寓房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永和舊公寓房價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脫北者的日常 剛上完淡如姐的中廣節目,用電話連線聊的很開心,最後聊到我熟悉的新竹房市,可惜節目進入尾聲只分享到一半。 當大家當北漂族時,10年前,我反其道而行當起「脫北者」,我跟工程師,從新北移居到竹北。 平常沒有開車的我,「高鐵」通勤是日常,曾經同一天從新竹搭車到台北開會,接著從台北搭高鐵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71210中天調查報告 頂樓隔間電線纏繞 租屋風險必知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Yu-PXJPSXCw 無論是大學附近,還是商辦大樓巷內,經常會看到像這樣的租屋廣告,是隔間套房還是頂樓加蓋還真看不出來。 記者 張若妤、盧松佑 採訪報導……↓ 我們找到一間出租公寓不到30坪...

永和舊公寓房價 在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2 21:52:02

很多人敲碗的搬來林口的心得文來了💕 之前限動一PO說搬家來林口,超多朋友來相認說他們也搬來了或是即將要買在林口,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過來了,之前還在擔心朋友都在台北要怎麼辦😂 #還有人要相認嗎🤣 以下開始我的心得長文 真的很長,但想分享的實在太多,看完的給你們拍拍手👏🏻 🌟先講一下我們住過、看...

  • 永和舊公寓房價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8 12:37:44
    有 432 人按讚

    #脫北者的日常 剛上完淡如姐的中廣節目,用電話連線聊的很開心,最後聊到我熟悉的新竹房市,可惜節目進入尾聲只分享到一半。

    當大家當北漂族時,10年前,我反其道而行當起「脫北者」,我跟工程師,從新北移居到竹北。

    平常沒有開車的我,「高鐵」通勤是日常,曾經同一天從新竹搭車到台北開會,接著從台北搭高鐵到台南參加記者會,再從台南搭回新竹。

    移居到竹北後,就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因為老家在永和的巷弄老公寓,這裡敦親睦鄰,連隔壁炒菜的聲音都聽得到,只是老房子,還是會擔心管線老舊和安全問題,加上永和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巷弄超多、超複雜(其實我覺得ㄧ點都不複雜),永和對我來說,實在熟門熟路。

    有不少外地人說,他來永和都不敢開車,像迷宮一樣,而且很難停車,尤其是有停車恐懼症的朋友。

    因為永和的人口密集、水泥叢林密佈,相較交通、採買很方便,移居到竹北後,覺得環境差異滿大,尤其是高鐵特區的房子,晚上車流少,很安靜。

    身為「脫北者」的我,一開始搬來很不習慣,因為10年前,有很多地方還是荒煙蔓草,而且生活機能沒有永和來的方便,但房價確實比北市實惠許多。

    撇除這1、2年竹北房價莫名其妙的飆漲,其實竹北房市,這10年來,不管是景氣好壞都表現平平。「景氣好時,沒什麼漲價,景氣壞的時候,也沒什麼跌價。」

    價格溫水煮青蛙、起伏真的不大,頂多1字頭單價,緩緩的漲到2字頭,甚至有某些地方,2字頭的水位維持了至少6、7年以上,比起其他區域的瘋狂暴漲,看起來在這裡生活挺不錯的。

    但現在,以「脫北者」的立場來看,竹北的房價,實在看不懂,因為某些建案價格已經可以買新北市了,這一兩年房價突然呈現跳躍式的上漲,很多當地人都很傻眼。

    另外,搬來竹北還有一點不習慣的就是,「這裡的物價,非常的驚人。」

    之前曾經有分享,我在竹北某連鎖洗髮店洗頭,不指定設計師600元,沒有潤絲、沒有護髮,就是一般洗,比起同連鎖洗髮店,永和洗頭的價格200元,光洗頭就有三倍的差異。

    住在竹北,要有面對高物價的心理準備。

    找一天來Podcast聊聊脫北者的我Vs.北漂族Sam的日常好了,應該會很有趣!

    #地產秘密客

  • 永和舊公寓房價 在 Daphne On Air - 旅行‧生活‧航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01 11:28:01
    有 109 人按讚

    很多人敲碗的搬來林口的心得文來了💕

    之前限動一PO說搬家來林口,超多朋友來相認說他們也搬來了或是即將要買在林口,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過來了,之前還在擔心朋友都在台北要怎麼辦😂 #還有人要相認嗎🤣

    以下開始我的心得長文
    真的很長,但想分享的實在太多,看完的給你們拍拍手👏🏻

    🌟先講一下我們住過、看過哪些地區的建案

    ▫️我家以前住過的地方:中永和、南港
    ▫️婆家以前住過的地方:公館、安和路、內湖、民生社區、南港
    ▫️除了林口,我們看房看過的地方:南港、汐止、永和、新莊
    ▫️其他本來有考慮的地方:桃園藝文特區、青埔、台北民生社區或南港的舊公寓(大概陸續看了3年多)

    後來選林口主要是因為:房價合理、道路與市鎮規劃不錯、生活機能好⋯以下心得文再細說。

    🌟好,心得來了~

    我們現在還是跟公婆住,會搬主要是因為要換大坪數的房子,現在住的建案權狀百坪、4房、4衛浴、雙主臥,在台北要是住這樣的建案,大概是天價吧😂

    周圍的環境也很棒,一般滿足民生需求的店都有,想逛街有outlet可以逛,想要戶外活動有公園可以散步,跟我以前住永和四號公園附近有點像,但又比那邊好太多,因為這裡的街道不會太擁擠,樹很多💚

    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推女兒出去散步,發現這裡年輕夫妻很多,所以路上也超多娃娃車,是很年輕有活力的地區。

    很多人對林口的第一個印象都是潮濕,要搬來之前的我們也不例外,所以家裡裝了除濕機,怕冬天太冷,也裝了地暖。殊不知第一個月,就乾到我皮膚發癢😂 說真的,台灣哪裡不濕?我覺得我之前住的南港還有中永和,都比林口更濕!所以潮濕這一點,我倒是覺得還好。

    不過水氣重的時候,霧氣是真的蠻大的,但人走在路上沒感覺,從家裡陽台看出去才會覺得霧重。

    唯一我覺得林口比較難克服的一點是交通,如果你是朝9晚6上班族,卻又得依賴大眾運輸的人,需要好好考慮。

    我現在還沒有上班時間出發去台北過,但一般不塞車的狀況來說,20分鐘就可以下松江路,30分鐘可以到內湖,其實很快很方便,只是這樣就不能有夜生活😂 自己開車出門不能喝酒。

    我婆婆早上9點上班,公司是下內湖成功交流道,開車的話要在7:45之前出門才來得及,如果超過8點出門,就會遲到!公車的話沒搭過,但聽說位子有點難搶😂(有搭公車去台北上班的林口人要現身說法嗎)如果之後復職,就會搭我婆婆便車上下班,對我老公沒差,因為他跑業務的,可以不用擠上下班時間。

    我覺得住林口,最好還是自己開車,機動性會高一點,不然就是可以搭公車,有到圓山、行天宮、松山機場,大約30分鐘就會到了,雖然有機捷,可是班次不多,加上其實行車時間有點久,除非你要到台北西區,不然不太建議搭機捷。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還是喜歡居家生活多一點,比較少往外跑了😆 放假都只想待在家裡,偶爾跟朋友相約。喜歡居家生活大於往往跑的社交生活的話,真的是蠻適合住林口。而且林口的建案超級無敵多,總會挑到一個適合自己。

    如果你們有在看林口的房,我覺得目前住得比得比較舒服的位置就在三井outlet到扶輪公園這段,不管是文化二路或三路,我覺得機能都不錯👍🏻 而且走路就可以到很多地方。

    未來林口還有東森、民視等電視台進駐這裡的媒體園區,期待這邊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追蹤我的IG ▸ https://goo.gl/mrd44S

  • 永和舊公寓房價 在 小布少爺旅遊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23 22:00:15
    有 785 人按讚


    這一兩年,身邊認識的人陸陸續續看房買房,然後我就以為買房子很容易(?),於是也拉著龔少說,我們也去看看吧!
    因為現在住的是舊公寓,河景景觀超好,我超愛這房子,但五樓沒電梯,每天上下樓膝蓋都好痛。
    反正看房子又不用錢,多看看多了解一下,不去實際看,根本不知道現在房市情況到底怎樣。

    於是,開始有了小布看房初體驗,不過這個初體驗很快就被中永和、新店的房價給嚇死,年初看了兩間中古屋之後就不想再看了,因為我家除了沒電梯、沒管理員、沒人收垃圾,其他都超級棒!!!
    而且,龔少說:壓力太大了,換屋也不想換舊房子。

    看房初體驗的心得就是:「買房很簡單,只是要找到符合自己預算與期待的房子,還要有勇氣揹房貸很難。」

    其實我們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桃園看,但因為「公、婆、公司」都在這邊,目前還是中永和、新店附近為主。

    直到最近,我突然頓悟一件事情。
    ►我們夫妻的人生已經走一半了,龔少是還可以這樣子扛行李上五樓幾年?
    ►我為了工作,身體都搞爛了,短短五年住院兩次,是還能在拚幾年?
    ►這麼努力賺錢,不就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嗎?
    ►賺錢,難道是為了留給屁孩花嗎?
    ►如果說現在沒辦法買房的原因「是因為房價太高」,難道幾年後,我們夫妻的收入,就追得上房價嗎?

    所以,我跟龔少說:「老公,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看房子。」
    然後,他就去看了重劃區的新建案,反正我們也是抱著看看的心態,想說也需要了解一下這一區的新建案房價,結果房價更是嚇歪。

    看房子就是這樣,一開始設定100分理想的房子。
    後來發現有百萬河景的中古屋大廈,都超乎我們預算。
    而且越仔細想購屋這件事情,你會越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怎樣的房子

    像我現在已經不要求河景了,因為無法負擔,哈哈哈
    目前知道自己需求是四房的空間,15年以下的建案,環境清淨,生活機能不要太差就好。

    目前我家是三房,主臥、雙圓房間、工作室,我娘家爸媽上台北幫我顧小孩時,都是跟雙園幾在同一間的,再過幾年雙圓長大了,也不適合跟長輩擠一間了。
    而,我需要超安靜的工作環境,所以也不適合把工作室規劃在客廳。

    最近我們夫妻就是卯起來刷房仲網站,今天一口氣看了五間新中古屋。
    其中有兩間我們非常滿意,這兩間的屋主都非常有格調,房子也維持的超級棒,幾乎不需要修改。只可惜都沒有車位,有點麻煩~

    (A)四房兩廳兩衛
    剛裝潢好一年,純白鄉村風裝潢、低公設(有游泳池、健身房、閱讀區),
    社區管理很不錯,地點幽靜。
    就在我原本家附近,搬過來也不需要重新適應環境
    龔少最喜歡這間,價位超乎我們預算一點點,管理費頗貴。

    (B)三房兩廳兩衛
    是我很喜歡的沉穩深色調設計,三面採光,低公設(沒共用活動區)
    最小的房間要改成工作室與廚房需重新修改一下
    生活機能超好,夜市、黃昏市場、捷運都在旁邊,
    完全符合我們預算,但是旁邊消防局,然後龔少不喜歡管理員穿吊嘎阿(?)坐在門口

    目前大概是這樣,其實還是近30年的大廈格局會比較舒適寬敞,但真的太舊了,我今天看了一棟28年的,龔少在電梯內一動,電梯也在動,我第一次搭電梯頭暈.....

    (我覺得圖文符合現在看房心情.....)

  • 永和舊公寓房價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2-22 17:02:55

    171210中天調查報告 頂樓隔間電線纏繞 租屋風險必知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Yu-PXJPSXCw

    無論是大學附近,還是商辦大樓巷內,經常會看到像這樣的租屋廣告,是隔間套房還是頂樓加蓋還真看不出來。

    記者 張若妤、盧松佑 採訪報導……↓

    我們找到一間出租公寓不到30坪,隔成了四間套房,走廊是唯一出入口,玄關堆置鞋架、洗衣機、飲水機和洗手台,卻看不到消防設備,就連滅火器都沒有。

    記者 張若妤 :「全台各地的出租套房大多標榜租金很便宜,但其實都是一戶隔成好幾間,以這一間為例,為了節省成本,房東大多使用比較便宜的建材來做隔間,但是發生火災,像這樣根本不具有防火功能。」

    廉價材質不防火,加快火勢延燒速度,儘管套房有對外窗,鎖頭生鏽老舊,鐵窗推不開,類似逃生安全問題同樣出現在其他套房。而這兩間已經算是比較好的。在跟另一位住戶爬上位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的舊公寓頂樓,鐵皮加蓋違建,屋主佔地為王,一口氣隔了10間出租,房客來來去去,互相都不認識。

    我們繼續直擊另一間位於內湖的出租套房,出入口同樣狹窄又雜亂,牆壁上多鑲了配電箱,一整排電線接電線,萬一接不好或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何時爆出火花沒人知道。

    有些房東為了省錢,會從樓下牽電到樓上,冬天洗熱水澡和使用烘乾機,夏天冷氣全開,無時無刻都耗電,一般來說屋齡多少,電線就使用了多久,而且很多人不知道,電線使用的壽命平均只有10年。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如果這個電線上面,它是有被油漆噴過的,那基本上就可以確認說它是舊的電線,就是屋主在重新粉刷時他並沒有更換電線,不然就是你至少要確認它要夠粗,如果太細的話,絕緣體又很薄的話,電流過的時候會容易過熱。」

    仔細看電線上頭的年份,灰色這條印著1999年,早該淘汰,這些潛在危機不容輕忽,但話又說回來,如果買得起房誰又想當無殼蝸牛?

    新婚一年多的小資夫妻,每到假日就會一起上網看房子,夫妻倆為了買房做功課,鎖定中永和一帶,總價希望在1500萬上下,還要有電梯加車位,是小倆口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大台北地區這樣的租屋族比例很高。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現在雙北的人口數約莫650萬,有關於自住自用的比例約莫占七成,所以說以三成來概抓的話,目前整個雙北市的租屋族比例大概是兩百多萬,那也算是正個五都最高的了。」

    租屋需求年年創新高,這兩年政府打房,房市稍微降溫,但房價跌,房租卻還是往上漲。

    從民國100年2月後,全國租金指數再也沒跌過,一路長到今年達到104.52%,這個數據寫下新高紀錄,而且還可能繼續上揚,這次雙北政府都喊話,要嚴格執行拆違建,但事過境遷後又有多少人記取教訓。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12/171210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