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氣門間隙聲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氣門間隙聲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氣門間隙聲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氣門間隙聲音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Readmoo讀墨電子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師傅,你做得這麼仔細,這麼專業,那你家也有這麼用心做嗎?」土水師傅苦笑,安靜地把身體蹲到最低,手上海綿拭過每吋剛填補過的洞口,擦完十公分方塊,將海棉放置大水桶洗淨,雙足往前挪動十公分,擦拭下一個十公分,重複再重複,直到大門口。 那是許多人沒有的色彩,屈身謙虛而穩健堅定,不忽視方寸間的間隙,蹲下去...

氣門間隙聲音 在 Chu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16:14

《#車過東華大橋》—#陳延禎 走了多久的路 才發現砂石製成了夢境 和整面海的回音 盡頭是一家便利商店 街燈昏暗閃爍如謊言 我小心翼翼的掀起水溝蓋 將故事馴養 故事都是穿鑿附會的 像獵人埋伏著衰老 候鳥埋伏四季 漸漸會開始會發現 最安靜的時候有蜂鳴聲 在步行與正坐 在側臥與平躺間 聽見寒冷的關門聲...

氣門間隙聲音 在 許瞳 Hitomi X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22:21

- 「間隙、すきま」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出門去咖啡店的路上,久違地到車行為腳踏車的輪胎打氣。手煞車的迷人在於把腳踏板勾起的瞬間。在那個短暫的間隙:鏈條喀啦喀啦的聲音、以及起步的瞬間風景變得輕盈的體感。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上一次這樣騎腳踏車似乎是在荷蘭。在烏特勒支通往主校區的大路上,騎著芊的腳...

氣門間隙聲音 在 CC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2:29:07

#귤🍊서울행 覺得再不發就真的會算了 所以最後一天先把今年份的快樂發出來 之後再慢慢補(或者也沒有之後)    要從哪開始說起才好呢~得知首控消息是在泰國,從場館走出來看見消息的時候是先大吼然後蹲下說我不要了,一邊為這個消息感到快樂一邊擔心著自己的現生,那時不覺得自己會在現場,更不敢想...

  • 氣門間隙聲音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8 08:59:39
    有 131 人按讚

    「師傅,你做得這麼仔細,這麼專業,那你家也有這麼用心做嗎?」土水師傅苦笑,安靜地把身體蹲到最低,手上海綿拭過每吋剛填補過的洞口,擦完十公分方塊,將海棉放置大水桶洗淨,雙足往前挪動十公分,擦拭下一個十公分,重複再重複,直到大門口。

    那是許多人沒有的色彩,屈身謙虛而穩健堅定,不忽視方寸間的間隙,蹲下去的身軀象徵自重自律,每一天,來施工的幾個老者,都展示著老職人的尊嚴。

  • 氣門間隙聲音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1 23:59:36
    有 289 人按讚

    #青鳥Search #1週年生日快樂 ​


    ​ ​ ​ 2020 年是台灣 Podcast 元年,當年 4 月 1 日,我們開啟了青鳥書店第一檔線上廣播節目#青鳥Search,這不是愚人節計畫,而是一整年,紮紮實實的節目產出。​

    ​ ​ ​ 每週我們找來最當紅的作者、策展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來到節目,就是為了帶給聽眾朋友最優質、最跟得上時代脈動的節目內容。​

    ​ ​ ​ 走了一週年,我們要再次感謝#每一位參與嘉賓、#每位忠實的聽眾朋友,期待再與您共度下一個週年!​


    🐦​| 青 鳥 Search ​ 里 程 碑 |​🐦​
    ✨✨線上直播人數31萬觀看。​
    ✨✨線上直播+聲音下載,超過40萬​


    —————— 1 週 年 播 放 清 單 ——————​

    EP00|讓我們與書更靠近 【#青鳥Search】4月1日正式開張​

    EP01|#張鐵志:用文字和媒體傳遞價值與相信(4/1)​

    EP02| 蔡詩萍 :西門慶拉攏政商關係,潘金蓮享樂當下,都是人性本色(4/08)​

    EP03|《#武漢封城日記》當自由逐步被剝奪 人與人的連結如何重新建構?(4/15)​

    EP04| 蔡傑曦 :我不會把自己定義為文藝青年(4/22)​

    EP05| 宇文正 :在脆弱、枯竭的時候,詩滋潤了我的生命(4/29)​

    EP06| 蔣雅淇 Vivian Chiang :就算是苦難,也是化了妝的祝福(5/6)​

    EP07| #葉言都 :科幻小說重要的是「人性不變」(5/13​

    EP08|《#地球盡頭的盡頭》你如何真正去愛?如何拯救所愛?(5/20)​

    EP09|青鳥五月選書《#街屋台灣》:什麼建築代表台灣真實的生活面貌?(5/27)​

    EP10| 小林賢伍 KengoKobayashi :如果沒有原住民文化,我可能不會留在台灣(6/3)​

    EP11| 陳栢青:只有單一的聲音不就是「恐怖」的來源嗎?(6/17)​

    EP12| #邱文傑 :公益與建築理念間的平衡,是很大的挑戰​
    (6/24)​

    EP13|#楊照:歷史是思辨的題材,不只是故事(7/1)​

    EP14| 張惠菁 :與作者、譯者心靈相通,是出版人最感動的時刻(7/8)​

    EP15| #余宛如 :我們關心的公平正義 可以從一杯咖啡去實踐(7/15)​

    EP16| #詹偉雄 選讀《#輝耀之山》:不只書寫登山旅程,更兼及時代動盪(7/22)​

    EP17| #許菁芳:因為願意,所以吃的苦不是吃苦,甘願的力量其實很大(7/29)​

    青鳥x左岸巷弄沙龍計畫| 方序中:閱讀找到不同的自己,那是生命的顏色和擴展(8/3)​

    EP18| #嘉世強 深聊《#正常人》:不寫愛情多偉大 在尋常故事裡體驗當代年輕人的情感與混亂(8/5)​

    青鳥x左岸巷弄沙龍計畫| 吳可熙 Wu Ke-Xi :人生兩個轉捩點 都需要紅色的勇氣(8/10)​

    青鳥x左岸巷弄沙龍計畫| Teresa Daley 紀培慧 (Official) :我們都是沉睡的英雄 只是等待醒來(8/17)​

    EP19|《#鄉下創業學》x #游智維:掌握眼前的兩三步 可以做到就盡力往前(8/19)​

    EP20|《#王童七日談》x #藍祖蔚:王童導演作品 開啟80年代電影新文化的先河(8/26)​

    EP21|《#尋常的社會設計》x #鄭陸霖:從尋常開啟後設思考可能 重新調配人對物件的知覺(9/2)​

    EP22|2020南國漫讀節x 米力 :有些書在記憶裡留下一點味道 把它變成咖啡的味道會是怎麼樣(9/16)​

    EP23|《#國寶》x 李明璁 :不只進入到歌舞伎 而是在催眠式場景裡進入到一個宇宙(9/23)​

    EP24|《#借殼上市》x #汪浩:國史資料爬梳蔣介石 從爭議人物反看國際角力(9/30)​

    EP25|《#豐蔬食》x 田定豐:照亮黑暗的光 成為蔬食者的生命告白(10/7)​

    EP26|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x 周奕成:1920年代的召喚 從大稻埕出發的文化復興(10/21)​

    EP27| #密室殺人 x #李昂:新作觸犯禁忌 大膽祭祀過往五十年作品(10/28)​

    EP28| #編劇魂 x #小野 :編劇,給了我預知未來人生的機會(11/8)​

    EP29| #遊目 x 林予晞 Allison Lin :當代融入的不適切感是生命的基調,透過攝影回頭擁抱(11/11)​

    EP30|《 #行銷江湖》x #曾孟卓:Model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追求的核心價值觀(11/18)​

    EP31|《 #作家新手村》 x 朱宥勳 :想著我要寫一本書,不要先被形式綁住。(12/9)​

    EP32|《 #非比尋常的一天》 x #沈方正 :從幫助別人找到自己的價值,我想這是服務業真正的涵義。(12/16)​

    EP33|《 #間隙》X 平路 :生病是一個停頓,經過這個間隙體悟生命的無常。(12/23)​

    EP34|《 #回得去的地方與回不去的時光》X 四分衛阿山 :少年玩團到大叔 阿山的紙質紀錄片(12/30)​

    EP35|《 #二地居:地方創生未來式》 x 林承毅 :深耕心之所向,建立台灣創生未來式 (1/13)​

    EP36|《 #書情點播》X 祁立峰 :尋找閱讀的意義:一首寫給閱讀的書情歌(1/20)​

    EP37|《 #向夕陽敬酒》X 王浩一:聰明慢老的50+哲學 活出不設限的第三人生(1/27)​

    EP38|《 #孤獨培養皿》x 鄭宜農 Enno Cheng——在培養皿中照見故事,以“字”滋養孤獨靈魂(2/3)​

    EP39|《 #戀物絮語》x #許育華——戀物者怦然心動的選物人生(2/10)​

    EP40|《 #曲盤開出一蕊花》X #洪芳怡:找回當年的耳朵 重返臺灣曲盤的摩登時代(2/17)​

    EP41|《 #社會溝通》X #鄭家鐘:一堂人人都需要的群體對話課(2/24)​

    EP42|《 #歌唱台灣》X #陳培豐 :臺語歌變遷史,喚起臺灣人的記憶(3/3)​

    EP43|《#捌零・潮臺北》X 倪重華:重返八〇年代,美好又燦爛革命樂章(3/17)​

    EP44|《#玩真的!一堂藝術文化的必修課》 x 朱宗慶 :以“打擊樂”,「敲」響臺灣藝文的一片天 (3/24)​



    主持人| 蔡瑞珊、張鐵志
    節目企劃|蔡孟諭​


    🐦​|青 鳥 search 這 邊 聽 |​🐦​

    🔎 ​ SoundOn 聲浪​
    https://reurl.cc/pdMdm4​
    🔎 ​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4mGvrR​
    🔎 ​ Spotify​
    https://reurl.cc/9EpE5v​
    🔎 ​ Google Podcasts ​
    https://reurl.cc/MdGLOW​
    🔎 ​ KKBOX Podcast​
    https://reurl.cc/av78qY

  • 氣門間隙聲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7 21:00:01
    有 147 人按讚

    穿梭於複疊時空的精靈――李蘋芬新詩的時間敘事,以〈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為例 ◎蔡牧希

    前言

    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結多首得獎作

    品以輕靈之姿迴旋於文字與韻律之間,光影時或乍現,譜出意象的多重交響之曲。

    詩人自言:「詩意的發生總是從譬喻開始,因此詩集名以譬喻形式呈現。

    『初醒』意味每一天的開始,都是面對世界的新穎開始,若古典詩表現了渾然飽滿的物我合一與同質性,現代詩中,更多的是我與世界協商和質疑的過程。藉由『飛行』一般的思想馳騁,以詩的形式,將外在世界轉化為內在風景。」(註1)

    本文欲由〈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三首詩,探察詩

    人如何沿著多重時序的敘事結構,飛行於碎裂的生活間隙,建構全新內在的風景,並將日常真實一一轉譯,投影到讀者意識之湖。

      

    二、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更迷人的所在――一場真實的詩風暴

    李蘋芬於2019年道南文學獎作家講座曾以「明天,我們把暴風雨搬進

    來」為題,講述詩作的概念與呈現方式。她以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作品Storm House為例,其設計概念,是讓群眾置身於日光燈閃爍的室內,以水瀑營造暴雨來襲的環境。

    而「製造」具體風暴屋的呈現,就是詩人在作品「刻意營造」的概念。在詩人的刻意營造之下,「詩」可以構築某種空間、凝縮不同的時序。

    「我坐在水中/水坐在白色裡面/白色的石頭。手臂。風箏。」開篇以水與白色的概念錯置,先破除讀者既有的概念認知,重新構建自我的詩空間。在「每一扇白色的門」之後,都有一個漂浮的世界,時間與空間在意念飛騰的瞬間,寂然解構。「我向棲身夢中的人們告解/白色在印象派裡翻灑/起身為瀲灩的雲/容易生皺/容易散」述說的是門後的世界。而開啟潛意識之門後,真實的告解逐步上演,如雲彩一般,既真實而又虛幻,正如陳義芝評析此詩:「彷彿宇宙洪荒無形的關卡,是時間、空間、形象、聲音所幻化──等待她開啟的渾沌之門」(註2)。

    在思緒跳躍之際,令人不免質疑,究竟敘事的真實性何在?若詩篇的真實性

    或敘事線無法被讀者理解,詩行只是作者孤獨的囈語。米克․巴爾

    (Mieke Bal) 在《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提到:「真實的價值意思是在行為者結構範圍內,行為者的真實性。」(註3)

    楊牧〈詩與真實〉:「虛與實,對一個持續完整的創作生命說來,彷彿又是實與虛,這二者矛盾相生,若有若無。」(註4)虛/實在時序的跳接之間恆常相生,在夢與醒的邊境,時間已悄然變形。

    「總在寅時,我醒轉他方/當未知的神/赤腳通過/這一扇不再是門的門/這一葉,眠床如舟」。詩篇裡具體的時間點一旦出現,醒轉與眠夢之際的裂隙,即刻融合。詩人的想像不斷暈染真實生活,席捲真實的生活意識。

    素材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為「轉折點」(crisis)與「展開」(developement)。所謂的「轉折點」(crisis),表示事件被壓縮進一個短暫的時間跨度; 「展開(developement)則「顯示出一種發展的較長時期」(註5),較為接近真實的生活經驗。

    在此詩之中,詩人善於在短暫的片段時間內,孕育室內的風暴,並且消解醒與夢之間的疆界:「我總是醒來/伴隨暈眩/焰火自水中微微顫動/欲望在廚房的邊緣迸碎如蘋果/掉落。讓我們去喚醒/不識歌謠的女巫/去潛水,去跳舞,去推開/每一扇白色的門」

    白色是所有光線的總和,也是生活現實的各式光譜。當酸甜苦辣所有的生活知覺,在詩人的筆下凝於此時間的轉折點,我們終於在生活的深淵,找到一處夢與生活的棲息地,不僅打開潛意識的大門,也讓內心的風暴有一個真實的出口。

      

    三、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母親的房間—―新的空間維度

    李蘋芬〈在母親的房間〉一詩,在人物繪像之外,打造出另一個時間維度的

    空間。「母親住進來以前/我安置每一件傢俱/她的地圖漸小/從窗台開始,學習樹的學名/生衰的方位與影子/默記不同深淺的蟲蝕」詩人有意識地藉由擺設,安排空間的語義內容(註6)。在敘事結構中,空間可以「靜態地」(steadily)或「動態地」(dynamically)起作用。詩題〈在母親的房間〉,以靜態空間的形式奠定主題化的固定結構。生命與衰亡、光與影的對位關係,在時間光譜上,拉開時間的縱深。而蟲蝕所暗示的時間線索,讓時序隨著詩句往回追溯,同時沿著語意順流而下。

    「她住進公寓房子/我的眼睛像她,鼻子不像/在母親的房間/神祇有人的知覺,祂們橫臥,戀愛/與貪嗔。她給我平安與永恆的錯覺/我們一起簡居防火巷/走進傾斜的頹牆,我們一起生活/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

    「母親」進入房間之後,「我」的出現,終能進一步為人物形象定錨。但詩人並未在「母親」的人物特徵上做更多定義,反而打破時間序列,將神祇降為與「我們」同為眾生,有愛恨貪嗔;又或將我們提升與神祇同高,進入靜謐的平安與永恆。因此,時序的交錯將過去與未來混而為一(註7)。在「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的寂靜裡,「房間」成為靜物畫式的描述,並將場面凝固起來(註8)

    詩的第三、四小節中,「房間」成為背景裡模糊的環境。「睡眠的海洋高溫擴張,漫淹記憶的窪地」,隨著睡眠漂流,詩篇的「母親」從單一人物形象,衍伸為母語、土地或國家的象徵:「(她曾是,其他孩子的母親/她曾有,海峽另一端的生活/方言走音成一千種聲腔/我的舌已不能模仿)/她在北方的炕上烘起一爐子熟爛的冬/她曾圈養一群雞,一座黃土院子」,描繪出母親的群像。眾多意象的聚集,在第五小節化為對原鄉的盼望:「她展開世界地圖/指出太平洋上突起的島,我們的島/它是疣,感到痛/它是密封的氫氣,兀自膨脹」,此處不住高漲的希望,在世界地圖上卻無所依傍,只能如氫氣球孤獨地飄浮,而後不知所向。

    最後兩節的焦點,又回視到「母親」的人物形象上:「母親很少,從詩裡認出我/好像我同她一樣/都是鉛版上的一個姓名,被重複印刷/但是她知道嗎/每一次印刷/就像一樣的魔術背後有不同的呼吸」。在重複而單一的鉛板上,「詩」與「姓名」被賦予生命與呼吸,其語義與象徵不斷擴充,與「我」同步成長,逐漸遠離母親原本的認知。

    詩的最末節:「我睡在母親的枕上/她把失眠遺傳給我/將我留在月台。不期然下一班車的來臨/讓空調把晨曦轉進來/輕輕的,輕輕⋯⋯」,將「房間」此一環境,悄然過渡為「月台」。已然失效的物理環境,亦將母親與潛意識海洋封存。在無眠的夜裡,「我」終於能擺脫單調的日常,期待晨曦輕輕地灑進來,重新組構自己的意義世界。

      

    穿梭於複疊敘事時空——〈那樣的人〉

    李蘋芬〈那樣的人〉(註9)一詩,綰合時間與空間的敘事變化,進一步臨摹眾生

    的孤獨群像。

    詩的開篇先解構「一般人」的組成:「大概有那樣的人/見過之後,錯身進入,不同建築/領子邊上,被他人的髮掠過/有那樣的人,為他編造集體記憶/鬆動鎖鍊般的骨節/以為就此可以碰觸,可以相視」。

    這種跳躍式的人物臨摹的手法,如楊牧自述其「戲劇獨白」體的技巧:「我在使用一種詩的策略發展那特定的故事,但又不一定順頭中尾的次序呈現,二就像古來那些啟人疑竇,卻回味無窮的傳奇之類的敘事文學一樣,行於當行,止於當止,或發端於敘事末而徐徐倒敘或以跳躍的方式省略,銜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是以「一條孤獨的線/如何複疊成空間/有時我不貪心,把誤認看作遊戲/揣想一種最好的遇見」在時序折返的敘事線上,人的物理特殊性已然泯除,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時空精神次元:「後來,我談起拯救/無從抗拒質變,冰封的花和白日執念/某些默契懸在危險的線上/易脆,有時不可見」,在真實與隱密之間,生活與意識的碰撞,讓個人不斷產生質變。而詩人走在時空的鋼索之上,極度真實卻也隱密的心跡,多重意義的歧異性與不確定,正與詩的美學不謀而合。

      

    結論:讓我們也成為那樣的人

    李蘋芬靈慧地在時序的罅隙,擾動一場密室的詩風暴,讓讀者隨著思緒的

    飛行,不自覺改變了日常的節奏。如此走在新的理解軌跡上,我們看似亦步亦趨,卻能在另一個日常的裂隙裡,搬進一場暴風雨,開始敘述自己的生命時空。

    註:

    1.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序》,啟明出版,2019年4月

    2.陳義芝,〈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收於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啟明出版,2019年。

    3.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246頁。

    4.楊牧,〈詩與真實〉,《一首詩的完成》,洪範書店出版,2011年,206頁。

    5.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頁250。

    6.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空間方面的語義內容,可以像人物的語義內容那樣建立起來」,頁160

    7.胡亞敏,〈敘述〉,《敘事學》,頁71

    8.胡亞敏,〈故事〉,《敘事學》,頁165

    9.李蘋芬〈那樣的人〉,發表於《聯合報》,2020-04-02。

    --
    美術設計:蔡牧希
    圖片來源:蔡牧希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蘋芬 #人白色的門 #在母親的房間 #那樣的人 #時間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