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民法詐欺舉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民法詐欺舉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民法詐欺舉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民法詐欺舉證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元照出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月旦法學雜誌 第317期(2021,10) 政府機關與各項公務之運作,端賴文官體制與公務員之良善治理。但公務員與其僱傭人間之法律關係,並非一般之私法人與其受僱人間之一般契約關係,而有一定之身分、資格、任用、晉升、退休、撫卹與各項職務執行評估之特殊規範。早期基於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相關公務員之內...

  • 民法詐欺舉證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5:01:29
    有 40 人按讚

    #月旦法學雜誌 第317期(2021,10)
      政府機關與各項公務之運作,端賴文官體制與公務員之良善治理。但公務員與其僱傭人間之法律關係,並非一般之私法人與其受僱人間之一般契約關係,而有一定之身分、資格、任用、晉升、退休、撫卹與各項職務執行評估之特殊規範。早期基於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相關公務員之內部關係與外部關係,均由特殊之法律規範,且其救濟亦有特別管道,甚至僅有內部救濟管道。然而近來由於此等特別關係之再檢視,相關「特別」之處越來越少,而公務員關於其權利救濟亦有真正外部化之司法救濟。有鑑於此,本期特別邀請到黃錦堂教授針對釋字第785號解釋與公務員訴權、許育典教授以該號解釋後之公務員程序保障等議題,提供嶄新的分析與省思。
      
      
    此外,在新興法學議題部分,本期則有陳忠五教授對最高法院關於金融機構於受債權質權設定通知時之告知義務、王皇玉教授就侵害營業秘密之犯罪行為、沈冠伶教授就民事法院數位轉型與現代化等議題,均有精彩的闡述與論證。郭大維教授與劉明生副教授,則分別就今年新修正公布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以及公害事件責任成立之因果關係與舉證責任,提供了即時性之論述。而中國大陸學者部分,本期則有方堃教授就環境法與稅法之互動、魏求月講師就涉外網路人格權紛爭之管轄決定,進行新穎的法學思考。同樣關於新興熱門涉外議題,吳光平副教授就跨國同性別結婚之準據法問題,分析了既有涉外民法的適用困境與修法建議。
      
      
    關於實務見解之闡述,李素華教授就最高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侵害之損害概念、許恒達教授針對詐欺罪之新近判決動向,均有第一手的評論。
      
      
    📕本期內容
      
    【本月企劃】公務員權利保障與救濟程序
    🎯釋字第785號解釋與公務人員訴權之發展
     ──德國法之比較/黃錦堂
      
    🎯法治國下的公務員特別權力關係與程序基本權
     ──釋字第785號解釋後的公務員程序保障/許育典
      
    【法學論述】
    🔸金融機構於受債權質權設定通知時,有無告知質權人其得行使抵銷權的義務?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039號判決引發的問題/陳忠五
      
    🔸論侵害營業秘密之犯罪行為/王皇玉
      
    🔸民事訴訟之線上起訴與遠距審理(下)
     ──民事法院數位轉型及現代化之展望/沈冠伶
      
    🔸論2021年1月新修正公布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從比較法的角度觀察/郭大維
      
    🔸公害事件責任成立因果關係舉證責任分配與舉證減輕之研究/劉明生
      
    🔸環境保護中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法理思考
     ──以優化環境法與稅法的功能配置為切入點/方堃
      
    🔸涉外網路人格權糾紛中「損害結果發生地」法院管轄的分野與修正
     ──兼評2019年《使用互聯網侵犯人格權》決議之第5條/魏求月
      
    【專題講座】
    ✒臺大民商法判決研究會系列之一
     再論智慧財產權侵害之「損害」概念
     ──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359號民事判決/李素華
      
    ✒國際私法新趨勢系列之二
     論跨國同性別二人之結婚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現在與未來/吳光平
      
    【實務選評】
    ◾刑法裁判精選
     ──詐欺罪之近期判決動向/許恒達
      

    📕本期完整介紹: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32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 民法詐欺舉證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15 09:00:01
    有 39 人按讚


    🔆新版上架🔆
    ▍契約之成立與生效──契約法講義 I
    【作 者】陳自強|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完整介紹➔http://qr.angle.tw/yzs
    試讀➔http://qr.angle.tw/rri
    📚法學院基礎及相關課程最新圖書介紹➔http://qr.angle.tw/19t
     
    ✔擺脫傳統教科書按民法典編排順序的敘述方式,而依其對契約成立與生效的理論認識,重新建構法律行為體系,希望能提供民法學習上與法律行為研究上嶄新視野。

    ✔內容分為「法律行為總論」、「契約之成立」、「契約自由原則及其界限」、「能力及意思之欠缺」、「代理」、「契約不生效力」等六章,除探討傳統法學教育課程民法總則關於法律行為之規定外,尚囊括債編通則契約之成立與代理權授與、各種之債與契約成立有關之規定,及物權編物權行為等部分。

    ✔除因成年監護及物權法修正而改寫的部分及實務見解的增刪外,也試圖處理若干前版無暇觸及的交易類型及紛爭。在代理一章,作者更明確指出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本質的不同及法律原則之差異,商行為特殊性之認識對法律行為體系建構之完整性,不可欠缺。
     
    【章節簡介】
    🔺第一章:法律行為總論
    I、法律行為之概念
    一、法律行為之本質
    二、抽象法律概念
    三、私法自治原則與法律行為之功能性概念

    II、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
    一、債權行為與債之關係
    二、物權行為之概念
    三、物權行為之要件

    III、意思表示的概念
    一、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
    二、意思表示的構成
    三、有相對人與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四、意思表示的發出與生效
     
    🔺第二章:契約之成立
    I、要約
    一、要約之認定
    二、要約之拘束力
    三、要約消滅

    II、承諾與合意
    一、契約成立概說
    二、承諾的意思表示
    三、意思實現
    四、特殊情形
    五、合意與不合意

    III、具有拘束力與不具有拘束力 之約定
    一、契約拘束力
    二、不具拘束力之約定
    三、無償契約在契約法中特殊之地位
     
    🔺第三章:契約自由原則及其界限
    I、總說
    一、契約原則
    二、契約自由原則
    三、契約自由與契約正義

    II、締約強制
    一、締約自由與締約強制
    二、直接締約強制
    三、間接締約強制

    III、契約方式規定
    一、總說
    二、不動產契約之法定方式
    三、方式欠缺之效果

    IV、契約內容自由之限制
    一、牴觸強制禁止規定
    二、違背公序良俗
    三、定型化契約
     
    🔺第四章:能力與意思之欠缺
    I、行為能力之欠缺
    一、行為能力制度
    二、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
    三、意思能力不足高齡者之保護

    II、虛偽表示
    一、單獨虛偽表示(心中保留)
    二、通謀虛偽表示
    三、信託行為與借名登記契約

    III、意思表示錯誤
    一、總說
    二、意思表示解釋與錯誤規定之適用
    三、錯誤撤銷之要件
    四、撤銷權之行使與撤銷之效果

    IV、意思表示欠缺主觀要素
    一、欠缺行為意思
    二、欠缺效果意思
    三、欠缺表示意思
    四、意思表示非基於表意人意思而發出

    V、詐欺與脅迫
    一、詐欺
    二、脅迫
     
    🔺第五章:代理
    I、總說
    一、歸責規範
    二、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
    三、我國代理規定之特色

    II、有效代理之要件與效果
    一、代為或代受意思表示
    二、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
    三、代理權
    四、效果

    III、無權代理
    一、代理行為效力未定
    二、表見代理
    三、狹義無權代理之法律效果
     
    🔺第六章:契約不生效力
    I、法律行為不生效力
    一、不生效力之概念與種類
    二、法律行為無效與被撤銷
    三、法律行為效力未定
    四、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

    II、條件及期限
    一、條件總說
    二、法律行為附停止條件
    三、法律行為附解除條件
    四、期限

    III、法律行為規定對物權行為之適用
    一、具體適用情形
    二、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之關係

    IV、契約有效成立之要件
    一、法律行為成立與生效要件
    二、契約成立與生效的三個層次
    三、從舉證責任分配的觀點區別契約之要件
     
    事項索引

    完整介紹➔http://qr.angle.tw/yzs
    試讀➔http://qr.angle.tw/rri
    📚法學院基礎及相關課程最新圖書介紹➔http://qr.angle.tw/19t

  • 民法詐欺舉證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0-13 14:26:33
    有 146 人按讚


    有沒有聽過阿嶽的「愛的初體驗」啊?
    (瞬間暴露年代感R)
    跟情侶分手後,能不能叫對方把照片還來呢?東西呢?錢呢?
     
    原則上應該是不行的。
    通常來說,在交往過程中你不計代價、自願給對方東西,應該是構成民法406條的贈與契約。贈與契約在你把東西給到對方手上之後,契約就完成了,事後沒辦法叫對方還回來。
     
    但有一個例外,假如你當初給對方東西,是附帶一些「條件」的,就有可能撤銷而叫對方還來喔!
    依照民法412條,如贈與有「附負擔」,而且東西已經給出去了,對方卻不履行這個負擔,你可以撤銷這個贈與,讓對方把東西還來。
     
    舉例來說,你存好一筆錢交給你的另一半,但你說好不是平白無故給的,而是希望把這筆錢當作未來生活基金、結婚基金,具有特定的花費用途(例如買房、買車、辦婚宴…)。
    如果好景不常,最後發現彼此不適合,對方又不願意還錢的話,你在法律上是可能具有請求權、站得住腳的。
    比較難的問題在舉證上面:一般來說情侶間贈與都很隨性隨意,就算是重大問題,也不會白紙黑字有簽約,除非有對話紀錄,還要內容足證明負擔的存在..
     
    常有人會說:「我當初送…是因為我相信我們是真愛,沒想到對方只愛我的錢、欺騙我感情,這是詐欺!把東西還來!」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但「欺騙感情」這件事情並不在民法的管轄範圍內。
    想要說對方詐欺,一定要對方有傳達不實的交易資訊,進而影響你的決定,那才算詐欺,感情的真偽,並不算在內。
    這種欺騙感情型的案子,法律稱做「動機錯誤」,這種錯誤是不能夠被事後撤銷的,畢竟你心裡在想什麼(動機)誰知道,最終也是靠你自己決定,不是嗎?
     
    不管是不是真愛,在你做重大決定前都要三思,不要一股腦沖昏頭或圖一個闊氣,以免分手之後落得要討回來的餘地,不是不能,只是有點困難。
     
    #比起飛太遠我還是比較喜歡乾妹妹
    #舊愛還是最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