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民國60年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民國60年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民國60年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民國60年代產品中有6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烘焙小常識】第210篇 《台灣最早的蛋黃酥》 回憶台灣早期的糕點、麵食 《台灣之最 》第一篇 前一篇《從中秋看月餅的變化》接獲不少回應, 有人很好奇想看到, 早期中秋月餅的八角盒是長怎樣? 但那些木模都己遺失,我只好畫個示意圖。 有人也很想看到, 早期的蛋黃酥又是如何? 如果...

 同時也有4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栗親子景點】四方鲜乳牧場,親餵小牛初體驗。瘋滑草、吃美食。與乳牛同樂。親子微旅行VLOG。鮮奶饅頭好吃。藍天綠地、家人一起快樂散步 - #四方鲜乳牧場 #苗栗 #Kidslove - 一個適合小孩和寵物的農場, 可以喝到香醇的鮮乳, 口感Q彈的鮮奶饅頭。 還可以體驗餵食小牛的過程, 大人小孩都能...

民國60年代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9:36:13

. 【鹿港辜家-鹿港民俗文物館】 【鹿港興安宮】 【鹿港石廈街復興宮】 【鹿港車站】 【鹿港甕牆】 【鹿港老街】161203.170517 ∫高二畢旅系列∫ ◆鹿港民俗文物館,原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辜顯榮的宅邸,1915年啟建,1919年竣工,因當時辜顯榮的貿易商行名為「大和行」,故大眾亦...

民國60年代 在 Bow Chou 包周-味嚼喃喃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0:21:46

本文完整亦刊於專欄及網站。 簡單聊聊,老件公雞碗圖案上的歷史: (圖2)1912前,晚清時期通常多為畫家文人繪製筆畫瀟灑的公雞。1912前的公雞十分有文人氣息。1912後,民國開始有了專門繪製公雞碗的工匠。 (圖3)20-40年代,歷經中日抗爭與國共內戰,戰亂的生活動盪,肥嘟嘟的公雞圖案呈現人...

  • 民國60年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06:00:24
    有 1,045 人按讚

    【烘焙小常識】第210篇
    《台灣最早的蛋黃酥》

    回憶台灣早期的糕點、麵食
    《台灣之最 》第一篇

    前一篇《從中秋看月餅的變化》接獲不少回應,
    有人很好奇想看到,
    早期中秋月餅的八角盒是長怎樣?
    但那些木模都己遺失,我只好畫個示意圖。
    有人也很想看到,
    早期的蛋黃酥又是如何?
    如果真要追朔它的起源,
    早在民國50年我當學徒時就有了。

    現在就來談談,順便回味一下:
    台灣最早的蛋黃酥究竟是什麼樣?
    我特別做了5個,還原當時的模樣,
    那時候的形狀是橄欖形,一個總重240克,
    民國50年代還是農業社會,只『重量』不『重質』,
    什麼東西都很大,吃得飽就好,外表長怎樣就其次了,
    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社會的繁榮,
    這種『重量』不『重質』的觀念也被翻轉,
    變成『重質』不『重量』,己經縮小了很多,
    講究的是外觀的美麗,再大的也不重要了。

    早期的蛋黃酥,表皮是菠蘿皮並非油皮,
    內餡同樣是黑豆沙裡面也是包一顆蛋黃,
    烤前同樣擦蛋液,可是不用芝麻點輟,
    而是用三叉形叉子劃成波浪狀,
    冷後再對切(是斜切,才能顯現較大的內餡),
    讓蛋黃露出,擺飾於廚窗,全年365天皆有賣。

    大約隔了兩年(民國52年左右),
    蛋黃酥有了新種,『重量』也減少了一半,
    那就是『花生蛋黃酥』,這個口感綿密有著花生的香味,
    但是隨著月餅的變化,這兩種口味,又重回廚窗擺飾。

    民國60年代,送禮風氣逐漸興起,
    那種『俗擱大碗』的橄欖形狀,
    才慢慢演變成包油皮的乒乓球狀,
    只是那時還不太流行,
    近來更由於烘焙教室的興起,才推廣了蛋黃酥的流行!

    現在蛋黃酥更加精緻,
    己走入立體造形的境界,
    微妙的造型吸引更多人的購買,
    可愛的模樣獲得小朋友的喜歡,
    種種的變化,不得不說:
    時代的改變真快呀!

    國寶級糕點師傅與你
    分享更多傳統小食

    《#細説饅頭》
    博客來:https://is.gd/r3SWTk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6ljfeqj
    momo:https://bit.ly/33lM7nv
    讀冊TAAZE:https://is.gd/TlQVql
    誠品:https://tinyurl.com/y3b6z8mk
    三民:https://bit.ly/37baJQW
    《#懷舊糕餅1》:(熱銷增訂版)
    《#懷舊糕餅2》
    《#懷舊糕餅3》
    《#懷舊糕餅4》
    博客來:http://bit.ly/2lAfsYa
    金石堂:http://bit.ly/2lCyBIX
    TAAZE:http://bit.ly/2lFf6PS
    誠品:http://bit.ly/2m1K2Ky
    三民:http://bit.ly/2k7w5du
    momo:https://bit.ly/33lM7nv

  • 民國60年代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3:23:35
    有 9,226 人按讚

    張亞中教授終於取得他前所未有的聲量高度。

    我在17年前,進台大政治系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就修習張亞中教的兩岸政策專題。

    當時他剛來台大任教不久,但相對於一般學術研究,他對「提出政治解方」更有興趣。當代學術體制下,其實並不鼓勵學者「提出解方」,能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多半是「以分析某個現象來與某理論對話」。

    所以張亞中的課程,比較像是一個個的 pitch meeting,就是他對不同的人,發表他的「統一方法論」,針對他的「統一方法」,在對一群初入政治學領域的學子、學人,一次又一次地發表,在學子與他的對話、思辨中,他辯解、捍衛自己的「統一方法」。

    當時,在課程評價上,有學長形容張亞中的課,「可以激起人對學術的熱情」,不知道那位學長的意思,是說張亞中的學術做得很扎實,所以讓人很嚮往,還是說,張亞中的學術做得不太到位,所以讓人有「你這樣都能拿到博士還在台大取得教職,那我一定更可以」的感嘆。我不確定,也沒定論。

    在上課的時候,他喜歡的用詞是「駁倒」。

    也就是,任何質疑他的言論,他都是以「駁倒」為目的。

    他喜歡說,他把他的「兩岸統合論」的某個章節,拿去「大陸」某單位發表,有誰來對他提出質疑,他就以某某主張、範例「駁倒」對方。

    他也很喜歡講「解決」。

    就是,「你對我的主張所想到的可能質疑,我都已經想到了,而且我也想到一個你肯定能接受的論點,來駁斥你,你也一定會同意我,所以,你覺得我可能有的問題,我早已經解決了」。

    如果這時候,對方還是無法接受他所謂的「解決」,他就會勸人「不要陷入我執」。

    但也顯示,他真的相信「說服」這件事情,他似乎覺得,只要他能「說服」兩岸的領導人,這個統一大業,就能成了。

    這在政治上,是個非常可愛,甚至天真的前提。

    但其實他也從不諱言,他來台大教書,就是要把他的主張發揚光大,他要發起運動,他要影響政策,兩岸之所以沒有和平統一,就是因為大家都沒認真聽他講的話。

    至於他為什麼可以在台大教書?只能說,在台大政治系,除了吳乃德、吳叡人這種學者不能進來教書以外,anything can happen。

    所以他進台大沒多久,就開始發起反(台灣對美)軍購,後來也參加了任務型國大選舉、擔任洪秀柱主席的策士,在真的很關心政治的圈子裡,他似乎總是存在,但並沒有真的踏入到比較核心的政黨政策圈。

    2005-2015,這段時間的張亞中,似乎在偏藍偏紅的世界很活躍,往返兩岸之間,也非常頻繁,但卻又不太受到國民黨的青睞。

    我猜,他的明統立場,相對於馬英九與國民黨的暗統立場而言,不甚方便。



    國民黨的暗統立場,是有明確路徑的。

    想像一群人走到一條三岔路,其中有人往半空中,丟一根樹枝,掉下來的樹枝指向其中一條路,眾人於是就往這條路走。那根樹枝上,歪歪斜斜地寫著「九二共識」四個字。

    這條路,雖然不是對的路,不是好的路,是一條我會起身反對的路,不過,他們相信是條路,而且,當時,很多人在走。

    但是這條「九二共識暗統」路,卻在馬英九總統後期,沿路一起走的人越來越少,跟著一起走的台灣人發現,不太對勁,你不是說大家都會發財嗎?怎麼只有兩岸權貴在賺飽飽?怎麼那些台商紛紛把生意收起來逃跑了?

    直到2019年初,习近平直接把這條路封死,「九二共識,此路不通」。

    這時候的國民黨,已經在台灣的中央政治場域裡,在野了幾年,(雖然地方不受到太大的影響,國民黨取得地方議會多數,仍然輕而易舉),但在論述能力上,在整體的國家路線上,似乎並沒有任何檢討、改變。

    面對美中新冷戰、全球疫情、東亞印太地緣政治新局,這些可以說是改變整個人類歷史的新趨勢,他們並沒有拿出新的論述、新的對策。

    他們仍然在用十五年前的老路「九二共識」,這曾經在當年選舉中,像是魔咒一樣幫助馬英九當選總統大位的四字真言,雖然已經此路不通,已經法力盡失,但他們樂此不疲。

    但,他們真正的危機,還不是九二共識,而是「只談下一場選舉」的問題。



    國民黨人喜歡譏諷民進黨人,或是廣義的獨派說,「有種你就宣佈獨立啊」。

    如果你在烤肉,你還在生火,有人在一旁說,「有種你就把肉放到烤架上啊!」

    火還沒生起來,你把一塊生肉放到架上,肉也不會熟,你急什麼?要不就去幫我生火,要不就到一邊烘乾,你一直講,肉也不會比較快熟,而且,你是要跟我一起烤肉的同伴嗎?

    但其實,這也表示,大家都知道,民進黨是要台獨的,也許不是現在宣佈獨立,但大家都有看到我們正在生火,而且火種燒得不錯旺,等炭再紅一點,也許可以放一塊肉來烤烤看。

    我講明了我要烤肉,大家也知道我要烤肉,所以現階段重點只是,盡量排除生火的阻礙,盡快開始烤肉。

    同伴們,可以幫準備飲料、甜點、切菜、備肉、備蝦,甚至準備一些我們沒想到要烤的好吃食物。

    只在一旁唉唉叫都不出力,時候到了又搶著吃的人,也是有,不過,這種人永遠都存在。



    好,國民黨的問題都不是這些。

    國民黨的問題是,當民進黨要的是穩健台獨,那國民黨呢?

    他無法說出自己要幹嘛。

    這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除了張亞中以外,剩下的人,都在講「要贏得下場選舉」。

    原本大家以為是朱立倫、江啓臣,半斤與八兩的世紀對決,沒想到,殺出了個張亞中,讓一切亂了套。

    朱江的主張,是贏得下一場選舉。這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但是,贏了選舉以後,要幹嘛?

    國民黨為什麼在野?國民黨在大型選舉中,不被青睞的原因是什麼?

    韓流現象是利還是弊?

    國民黨自己沒有了如「1998,沒有眼袋的馬英九」這樣的超級巨星,荒謬的政策立場經不起考驗,蜀中無大將,權力真空。

    在「要贏得下場選舉」的朱江之外,卻有個人出來說「我不只要贏得下場選舉,我更要贏得兩岸中國人的千秋萬世」,這對青春期就灌注滿滿的中國人認同的中老年中華民國人來說,爆發力十足。

    上面那句「千秋萬世」不是張亞中的話語,是我這陣子聽張亞中眾多訪談、辯論的感想。

    張亞中這麼多年來,終於得到了他要的政治影響力,在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中呼風喚雨,這是他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一次。他大概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一個統派軍師,變成了可能的統派統帥。

    與那些黨幹部不同的是,張亞中真的相信自己是中國人,他是個60年代國民黨教育下的好學生,他真的信了那一套東西。



    「北京能接受嗎?」

    國民黨主席辯論與相關討論裡,他們最常彼此質疑的一句話就是,「你這樣主張,北京能接受嗎?」

    華盛頓能接受嗎?東京能接受嗎?華沙能接受嗎?布魯塞爾能接受嗎?孟買能接受嗎?

    這些問題,在民進黨的主席選舉辯論裡,不會出現。

    因為要當台灣這個國家的政黨主席,最重要,也唯一重要的問題,只有「台灣人民能接受嗎?」

    不過,在國民黨主席的選舉裡,北京能不能接受,很重要。他們為什麼不是在北京辯論,也是很奇妙。

    總之,不論是張亞中或是朱江,都在競相表示,自己的主張,北京最喜歡。

    所以北京到底喜歡什麼? 我不知道,沒人知道,也許北京自己也很緊張。

    我們只能說,目前已知,北京所喜歡的東西,分別是马云的錢、新疆的血,與香港的死。

    這幾件事情,這些爭取北京喜歡的人,不論是張亞中、朱立倫、江啟臣,都不約而同地,沒說。



    其實過去這段期間,我不乏讀到一些國民黨內部的青年世代的書寫,主張,就是「國民黨要在論述上,揚棄九二共識,真正本土化」。

    他們對現狀的掌握、民意的理解、局勢的發展、政治的判斷,都頗有見地。

    雖然我不同意,但是是我可以文明地對話的對象。

    只可惜,這樣的聲音,不是來自國民黨的民代、政治人物,而是苦無出頭機會的青年幕僚。

    並且這樣的聲音,他們光是講出來,就要遭受到來自自己黨內的無情攻擊。



    張亞中在上節目受訪時,不斷反問,到底為什麼要指控「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國民黨會分裂」?

    國民黨人,始終沒人敢回答張亞中這個問題,其實我可以回答。

    國民黨裡面有很多「沒有真正統派信仰的本土派」,而且為數不少。

    這些人表面上跟你講九二共識,但實際上,他們能撈則撈,能混則混,今天身為國民黨員,純粹巧合而已。這個問題,別的政黨也有。有些人是民進黨籍、民眾黨籍,也只是巧合而已。

    堅壁清野的統派路線,雖然不至於讓國民黨分裂,但如果國民黨沒有讓追隨的幹部有分得到好處的感覺,有些人會跟不上來。應該是很多人都會跟不上來。

    然後,他們就不小心跟著另一個邏輯前後不搭,但說話很大聲,優質電視台每天固定至少給他一則新聞的政治人物去了。

    對國民黨幹部來說,唏哩呼嚕的講一些「兩岸和平」、「溫和對話」,但又不講明到底要幹嘛,這才是維繫住他們大家的共同利益。

    而且,國民黨裡依靠「李登輝路線」而起的人,比比皆是,台灣各地方的議長、副議長、議員、前市長、前立委,現任縣市長、現任立委,幾乎無一倖免都是在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總統的期間,釋放機會、提名、提拔、扶持起來的人物與其後代。

    歷史無法一刀切割,尤其是國民黨的「結構」,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嘴巴上可以罵李登輝,但若要真的追殺李登輝的「餘孽」,恐怕現在國民黨在國會、地方議會、里長,甚至宮廟裡的理事,都要被點名批鬥,掃地出門。

    他們擔心的是這個,他們搶救的也是這個。

    國民黨這個影響台灣至深至遠的百年老店,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他們到底該放眼「下一場選舉」還是「兩岸中國人的千秋萬世」?



    這些問題,雖然內容不同,但就概念上來說,國民黨有,民進黨或多或少,也有。

    所以,我一個民進黨人看待這場國民黨主席選舉,不論結果如何,我並不幸災樂禍,也不見獵心喜。

    只以此提醒關心台灣的朋友們,面對這些議題,我們要屏息關注,面對這些政黨發展的問題,戒之慎之。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 民國60年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1 06:00:29
    有 1,915 人按讚

    《從中秋看月餅的變化》

    中秋轉眼又飄過,
    小時候家住麻豆,
    中秋怎麼過印象已模糊,
    因為家境不好很難吃到月餅,
    隱約記得每年都是舅舅送來文旦,
    我們都啃文旦過中秋。

    到了14歲當學徒才有機會接觸月餅。
    那時的月餅大部份是單包裝,甚至還有裸面直接賣的,
    一個大約2~5元(依產品內餡及重量而分) ,
    那是真正的『台式月餅』,是『清仔皮』做的。

    民國50年代還是農業社會,送禮還不很普遍,
    所以很少看到盒裝月餅,即使有也是裸面,
    是用一種拱門型的木模印的,五個一盒,
    是一種八角形的紙盒,中間再塞一個六兩大的圓月餅,
    四周用色紙絲(金蔥絲)填滿空隙做裝飾,代表著『八面玲瓏』
    也因為是五個裝象徵著『五福臨門』,

    另有一款也是裸面五個一盒,
    是用一種香蕉型的木模印的,
    是一種圓形的紙盒,中間再塞一個六兩大的圓月餅,
    裝飾跟上面一樣,因為是圓形代表著『花好月圓』。

    另一種是隨意型,可選擇圓盒或八角盒,
    裝入你喜歡的單包裝月餅填滿再放上色紙絲,
    那時真的沒得選,只有那三種可選,
    油皮酥類很少見,因為容易掉屜,
    連鳳梨餡也是包在『清仔皮』裡面,
    不是現在的鳳梨酥,蛋黃酥更不必說了,

    到了民國6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正值巔峰,
    改變了所有常態,連月餅樣式、種類也起了重大變革,
    『廣式月餅』的入侵取代了行之百年的『台式月餅』,
    飯店自製的月餅,精美的包裝推翻了原有的樣貌,
    港風吹入的月餅,也影響了月餅的方向,

    現在正屌的蛋黃酥,如果真要追朔它的起源,
    早在民國50年我當學徒時就有了,
    可是那時候的形狀是橄欖形,一個總重240克
    表皮是菠蘿皮並非油皮,
    內餡同樣是黑豆沙裡面也是包一顆蛋黃,
    烤前同樣擦蛋液,可是不用芝麻點輟,
    而是用三叉形叉子劃成波浪狀,
    冷後再對切讓蛋黃露出,擺飾於廚窗,全年365天皆有賣。
    到了民國60年代,才慢慢演變成包油皮的乒乓球狀,
    我開店時每逢中秋也都有做這兩款蛋黃酥,
    只是那時還不太流行。

    近來更由於烘焙教室的興起,才推廣了蛋黃酥的流行!
    微熱山丘的揭起,打響了鳳梨酥的名號銷售於海內外!
    元祖麻糬的月餅,改變了月餅的口感讓我們更有選擇!
    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成功轉變了中秋賞月的習俗!
    以前的中秋夜都只放沖天炮,吃吃月餅啃啃文旦,那有像現在這麼高興烤肉,閤家團聚歡喜的氣氛。

    種種變化就來到了我們現在所見的一切,
    我也只能拿起那些手抄本,
    與當時留下的月餅標籤默默的回憶!
    #以上僅為我所看過月餅的變化並非全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