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毫升縮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毫升縮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毫升縮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毫升縮寫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維持健康體位-別陷入微糖迷思,從減少含糖飲料做起】台灣人真的很愛喝手搖飲,為了健康、怕胖,許多人會選擇半糖、少糖或微糖來減低熱量攝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選擇較少糖的飲料,的確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不過別忘了,所謂的全糖、少糖、半糖及微糖,是指額外加到手搖杯的含糖料,可不包含液體本身及配料的...

  • 毫升縮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9 07:30:00
    有 61 人按讚

    【維持健康體位-別陷入微糖迷思,從減少含糖飲料做起】台灣人真的很愛喝手搖飲,為了健康、怕胖,許多人會選擇半糖、少糖或微糖來減低熱量攝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選擇較少糖的飲料,的確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不過別忘了,所謂的全糖、少糖、半糖及微糖,是指額外加到手搖杯的含糖料,可不包含液體本身及配料的熱量。
     
    ■喝半糖、微糖飲料,糖量照樣暴表
    假使你因為怕胖,點了「半糖」的大杯珍奶,換算下來,你大概吃進了30克的糖,以及4茶匙的沙拉油(因為奶茶含有奶精,屬於油脂類),再加上黑糖珍珠,可能吃進將近500大卡,直逼一個便當的卡路里。
     
    也就是說,若你今天吃了一個便當,又搭配一杯半糖珍奶,熱量會直接突破1000大卡,肥胖與贅肉就是這樣來的。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人因為選了減糖飲料,以為可以多喝幾杯,忽略飲料及配料的原有的熱量,反而適得其反【註1】。
     
    ■糖對身體的6大危害
    糖攝取過多,除了容易蛀牙外,還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並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加速身體老化,並被懷疑可能也會增加癌症風險【註2】。
     
    眾多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近來研究更指出,特別是經常使用在手搖飲的高果糖糖漿,攝取過量的危害比一般精緻糖更劇烈,糖對身體的6大危害:
     
    ❶ 提高三酸甘油酯
    陳詩婷營養師解釋,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葡萄糖,很容易會直接經由肝臟儲存為脂肪,快速引發一連串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島素阻抗等反應;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大於50公克的果糖分子,餐後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會明顯上升。
     
    ❷ 肥胖及脂肪肝
    我們幾乎可以這樣思考,攝取果糖對肝臟的危害,跟肝臟處理酒精的程序一樣,會提高脂肪肝發生的機率。這是因為果糖在消化過程中不受到能量的調控,很容易被身體轉化為脂肪儲存,尤其是內臟脂肪,跟果糖及醣類攝取過量有很明顯的正相關。
     
    ❸ 代謝症候群
    一項研究測試,人體在喝下純果糖與純葡萄糖之後,身體的生化反應會有什麼不同?結果發現,喝下葡萄糖的受試者,飽足感會上升,而喝下純果糖的人,則沒有明顯的飽足感;換言之,經常攝取果糖的人,因為身體缺乏飽足指令,容易攝取過量的果糖,而大量的脂肪在肝臟被代謝,可能造成代謝的紊亂,容易引起一連串的血壓飆升、血脂上升等代謝症候群。
     
    ❹ 尿酸飆升,引起痛風
    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快速消耗身體的ATP(身體的能量形式),因而造成細胞的尿酸濃度上升,造成高尿酸、痛風的問題。
     
    ❺ 心血管疾病
    血液和組織的糖太多,很容易與體內的蛋白質、脂質等物質生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縮寫為AGEs),破壞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重血管壁的氧化壓力,讓血液中的膽固醇容易被氧化,造成身體大範圍的血管發炎及傷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❻ 愛吃糖,提早失智
    流行病學發現,糖尿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平常人高,這是因為葡萄糖及其代謝產物會黏在人體的蛋白質上,破壞我們的腦細胞(如同上述所說的糖化作用),使蛋白質變得異常,無法執行正常的生化反應;若大腦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在神經細胞週圍,除了使細胞逐漸死亡,也會破壞神經間的連結,人的記憶、認知能力會漸漸垮掉,而走入失智【註1】。
     
    ■戒糖對身體的好處!
    近幾年,科學家開始注意到精製糖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從心臟、代謝到皮膚老化,精製糖的危害無所不在,偏偏很多人抗拒不了甜蜜的誘惑。營養學者艾波特(Brooke Alpert)說道:「糖讓你肥、讓你醜、讓你老。」
     
    「糖」對身體而言,並非必需品,甚至是一種「有害物」,它會帶給你的負面影響包括:增加體脂肪,並罹患代謝症候群、使頭腦的運作鈍化,妨礙工作或生活、引發焦慮,招致不安定的精神狀態、誘發各式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增加罹癌機率、加速身體老化、更容易罹患失智症等。所以戒糖能夠幫助你遠離疾病,讓身體更健康有活力。
     
    ❶ 減少痘痘、皺紋,讓皮膚變得更好
    美國營養飲食協會期刊的報告指出,高糖糖份飲食與長痘痘有密切的關係。
     
    ❷ 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
    科學研究發現,血液中有57%的糖分都被癌細胞消耗,而流經腫瘤血液中的葡萄糖大約有80%被癌細胞吸收,若比較同樣重量的癌細胞和大腦,癌細胞所消耗糖的量為大腦的2倍。而且癌細胞增殖和分化的方法特殊,隨著擴散的範圍越大,所需求的養分也就越多,並且容易轉移擴散到富含血流和營養的器官。
     
    ❸ 減輕體重,減少體脂
    糖會讓你想吃更多糖。大部份的糖都伴隨高脂肪或高碳,至少會含有很多不需要的物質。戒糖後,你的身體就不需要處理額外的熱量,不會覺得餓,然後就能減重 ,或至少維持穩定體重。
     
    ❹ 減少腸胃不適、頭痛等症狀
    甜食,會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所以戒糖後,就能多少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狀況,把糖戒掉,讓腸胃能重整消化食物的能力。
     
    ❺ 減少憂鬱、焦慮,心情變得比較好
    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糖分不會讓人快樂,反而容易罹患憂鬱症,甚至可能影響腦部對於壓力的應對,加重憂鬱和焦慮情況。
     
    ❻ 減少疲憊感,讓你更有精神
    覺得疲倦時,很多人都喜歡加糖的食物,包括所謂的能量飲料和含咖啡因飲料, 但把糖去掉之後,我們更能自然擁有較多活力 【註3】。
     
    如果認真看食物成分你會發現一罐330cc的可樂,總糖份就是35克。一天喝一瓶就接近添加糖超標了。而許多人認為很健康的乳酸菌飲料,糖份比例也極高,每100毫升常含有15克左右的糖,千萬不要以為上面寫著零脂肪或幫助消化就是健康飲品。想要健康飲食,就要注意自己每次做出的選擇,不要養成喜歡重口味的壞習慣,才能常保健康【註4】。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udn.com 聯合新聞網)【別陷入微糖迷思】:http://bit.ly/2MC3efs
     
    ∎註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糖的危害」:https://bit.ly/3e05l8g
     
    ∎註3
    (Heho健康)擺脫甜蜜陷阱,戒糖對身體的好處!:http://bit.ly/3r9wQQv
     
    ∎註4
    (元氣網)「不吃糖就憂鬱?不止體重變輕,戒糖後身體6變化」:http://bit.ly/3uNMWSa
      
    ➤➤照片
    ∎註3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迷思大解惑,遠離含糖飲料陷阱」:https://bit.ly/3kzPgr7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手搖飲 #手搖杯 #糖危害 #全糖 #少糖 #半糖 #微糖 #戒糖
      
    康寧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毫升縮寫 在 歐洲大丈夫 Bonjour Jer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4-23 22:00:01
    有 233 人按讚

    🇬🇧 #倫敦大丈夫 🇬🇧

    某日,與幾位外國同事在聊天,大家提到英國系統總是和其他國家不同,我也提出想法,英國教育系統大學三年、研究所一年,高中和大學中間還有A Level,這就和一般的教育體制不一樣,不過後來我也提到,應該還是因為現在全球受美國系統影響深遠,往往就會覺得跟美國一樣的東西好像才是圭臬,其他東西好像就是異類,從小到大,尤其英文都學美式的我們,習慣了美國用法,往往容易誤以為他們的東西才是準則,這也是我在法國、英國生活後,開始接納不同系統及思維後,才深刻體會到,我們很喜歡講的「歐美」,這樣的概化西方,其實他們各自也是很不一樣的。

    這篇文章,我想要把在英國生活時,發現英國很多尤其是關於「數字」方面,無論是我們原生文化或者美國文化影響,會覺得很完全不同,剛開始接觸到會轉不過來的用法。

    1. 英文日期呈現方式是日、月、年

    以中文的呈現日期慣用方式,通常是由大到小,也就是年月日,然後大家在學美語時,應該也都學到,應該要先講月,接著日,最後年,所以2018年4月12日,美語就是April 12, 2018,但在英國說法應該日月年,所以是12 April 2018,通常歐陸其他國家,也多半是日月年的表達方式,世界上其他國家若受美國影響居多的話,英文日期應該會是習慣月日年的順序。

    2. 房租常講週租金

    在英國租房看到租屋網站寫租金,常可以看月租金pcm(Per Calender Month)或週租金pw(per week),但週租金並不是乘上四就是月租金,也不是周繳,週租金算法是週租金乘上52禮拜(一年52週)除十二個月,所以月繳約4.33週。記得我剛到英國找到華人仲介,我當時也不清楚租金也不清楚他們系統,我就說預算每個月六百磅,仲介就說每週一百五十鎊可以嗎?我心想乘上四週六百磅,所以也就前往看屋,但最後確認房租時房仲說是六百磅,我說不是一開始就說六百磅,結果原來一週一百磅要乘上4.33,也就大概是六百五十鎊,所以要在英國租屋前,可要先了解他們租金算法。

    3. 工作薪資多談年薪

    英國打工跟我們一樣是談時薪,但講到正式工作的薪水時,與公司談薪水通常是講年薪,當然在台灣談薪水,比較好的公司或高階職位,也會談一整個薪資package,例如年薪一百萬,或者月薪三萬五保障十四個月加三節獎金等等,但在台灣滿常見的初步薪資談法就是講月薪。在英國,大部份工作在求職網站都是清楚寫標示年薪,所以剛在找工作時,我也很驚訝,所有應徵工作薪資範圍都是事前知道,也幾乎所有工作都是第一次面試結束前就會問預期年薪,獵人頭公司更是通話前五分鐘就會確認你要的年薪,確保彼此在同一個認同基礎下繼續談,所以在英國工作需要先做好功課,想好年薪,才開始目標工作,並隨時了解就業市場做調整。

    4. 英國喝酒容量講品脫、買房面積不講坪

    英制度量衡基本上常用的其中幾個跟我們常用的十進位度量衡不一樣,當我們講長度公分/公尺/公里時,在英國就要轉換成英吋(inch)/英呎(foot)/英哩(mile),重量的公克/公斤就要換成磅(pound, lb)/盎司(ounce),面積雖然我們也都學平方公尺,但租房買房我們多用日制的「坪」,在英國租買房時也是得轉換一下,容量的cc/公升在英國則要習慣加侖(gallon)跟品脫(pint),尤其是品脫來了一定會常聽到,因為在酒吧點酒,一般正常大小一杯就是one pint,半杯就是half pint,唯一不需要轉換的大概就是溫度,看BBC新聞氣象預報時,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看得懂。以下提供粗略換算數字,非精準數字。

    1英吋=2.54公分 (1英呎=12英吋)
    1磅=453.59公克 (1磅=12盎司)
    1平方公尺= 0.3025坪
    1加侖= 4.55公升
    1品脫=568毫升(cc)

    5. 郵遞區號不是單純數字,而是數字字母混搭

    世界上多半的國家,郵遞區號應該都是只有數字,我在法國時住在小巴黎旁的Yveline省Houilles,當時的郵遞區號就是78800,而同一省的凡爾賽郵遞區號是78000,所以前兩碼標示省份,後面三碼則細到城鎮,台灣的話,就是3+2郵遞區號,前三碼是鄉鎮或大都市的區,後兩碼是會細到更小範圍,像台北市中山區(104)的花博位置的郵遞區號就是10491,所以無論是2+3或3+2,都是以數字呈現郵遞區號,但在英國,則是數字字母搭配,簡化分成倫敦和倫敦以外的城市。

    倫敦外的城市舉曼徹斯特大學為例,它的郵遞區號是M13 9PL,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前面字母是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縮寫M,緊接著的數字13,代表十三區,後面數字是郵政部門加上傳送點,這串郵遞區號通常可以精準到住所那條街,甚至建築,在倫敦,開頭不是倫敦縮寫,而是位處倫敦的方位縮寫,舉例倫敦眼的郵遞區號是SE1 7PB,SE1是倫敦東南(South East )1區,7PB則是精準到倫敦眼位置,所以在英國不要輕易給陌生人家裡郵遞區號,可是可以找到你住的地方!

    這篇粗略講到英國的日期、租金、薪水、度量衡、郵遞區號用法與台灣的差異,也舉了簡單的幾個例子,其實要解釋更清楚的話,每個項目都能另外再寫上一篇文章,所以也請把這篇當作英國文化入門參考篇之一,希望再集結更多觀察與大家分享!

    🍷 記得將我的專頁設定為搶先看,才不會錯過我的分享!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bonjour.jerry/
    🍷 website: https://bonjourjerry.com/
    🍷 購買書籍【巴黎大丈夫:一個旅法男子的巴黎生活X文化觀察筆記】https://goo.gl/cVGmzn

  • 毫升縮寫 在 隆安動物醫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4-20 18:53:29
    有 22 人按讚

    "單位"小常識
    "ml"正確的讀音是"milliliter"
    或是你可以說成"C.C"
    千萬不能讀成"莫兒"..
    PS:
    CC是立方公分(cubic centimeter)的縮寫,用來計算體積。
    ml是毫升(mili-liter 千分之一公升) 的縮寫,用來計算容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