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毛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毛荷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毛荷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ric5389 (eric)看板baking標題[問題] 中元節來了,請問有人知道"毛荷"的...

毛荷 在 Yen Yi-tz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3:54:49

Research & excursion 今年有幸受 #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邀請共同參與「茶蕨坪林」計畫,預計與社大共創《茶蕨坪林 溪畔報》,內容涵蓋坪林與金瓜寮溪的地景、生態與人文的介紹。今日導覽活動前往金瓜寮溪上游至中游徒步約1公里,蜻蜓與蛙類專家李凱云老師沿途生動細緻的介紹,從上、中、下游地...


中元節來了,請問有人知道"毛荷"的作法或食譜嗎?

不知道來烘焙版貼這篇是否合適,但試搜尋一下,發覺"發糕"的作法也列在烘焙版,個人印象中覺得毛荷與發糕相類似,所以就大膽貼上來了。

小時候吃的一種糕餅,記得叫mo-ho(其中ho要帶點鼻音,應該去學台語的羅馬拼音的),mo-ho類似發糕,只是裂開的方向不同。小時候很喜歡吃,不過味道記不得了,或許是在物質缺乏的年代,甚麼都好吃吧。

這東西在中、南部說起幾乎沒人認得,也從未再見。昨晚電視節目中談到中元普渡,提起北部用毛荷、筆(台語:裂開)桃來拜拜,聽到這句話讓我如獲至寶,才得以在網路上找到這張圖,左右兩側是毛荷(也就是我說的mo-ho),中間是筆桃,真令人懷念。

http://ppt.cc/mUMu

記得毛荷吃起來像發糕,但比較粉(乾一點),也很甜。圖上的毛荷或許經過包裝,上面那一塊好像不夠突起,又用小蛋糕杯盛裝,和小時候的印象大不相同,但基本樣子還是認得的。

這是報紙上有關毛荷的報導:

http://ppt.cc/asqc

我猜想毛荷和發糕最大的差異應該是形狀上的不同。發糕蒸熟後是中央圓型突起,在平面上做十字型開裂,至於毛荷則是整體垂直膨脹後在四周做環狀開裂。我做過磅蛋糕,很容易理解發糕的膨脹開裂方式,但是無法了解毛荷的環狀開裂是如何形成的?

版上是否有先進知道毛荷的食譜或製作方式,以及如何讓毛荷產生環狀開裂,或許我可以自己試著做看看,一圓兒時之夢。先謝謝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40.209.55
Lutia:搜尋"必粿"可能會找到比較多資訊 08/18 19:53
eric5389:謝謝,我來找找看。 08/18 20:00
youthyo:與其說吃起來像發糕不如說像叉燒包 08/19 19:54
youthyo:曾在傳統糕餅店待過,從起種到成形去蒸大約七天左右 08/19 19:55
youthyo:起是起水種,一天一天加低粉餵養(但不加水)所以麵種愈來愈 08/19 19:57
youthyo:硬,雖說愈來愈硬,還不至於到硬到無法壓下去 08/19 19:58
eric5389:可否詳細說明如何作成環形開裂,謝謝! 08/19 23:32
youthyo:哈~~真的不好意思,一年只做一次,真正的技術實在還沒學會 08/20 12:51
eric5389:希望youthyo學會了後教我! 08/20 13:11
youthyo:再次汗顏~~我目前沒在那家糕餅店工作了,真不好意思。 08/20 18:4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